第8章 用心回話,回話回到心坎上(2)
- 回話的技術
- 端木自在
- 4599字
- 2017-06-23 09:50:44
因此,時機對你非常寶貴。至于究竟什么才是這種“決定性瞬間”的具體顯現,怎樣才能將其判明并抓住,那只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憑借你的經驗和感覺來定奪,無固定模式可循。
其次,主動探察。
察言觀色,不能理解為被動式的冷眼旁觀。事實上,主動探察,采用一定的方式、手段去激發對方情緒,才是迅速、準確把握對方思想脈絡的最佳途徑。這里包括幾個要點:
一是閑談探底。即在觸及正題之前,漫無邊際地談些與正題無關的話,目的在于觀察對方的興趣、愛好、習慣和學識等情況,如果對方感到厭倦,那么你的漫談還可起到擾亂其心緒的作用。
二是施放誘餌。你可以若有若無地用一些對對方具有吸引力的話題,判斷出對方心中聽想,摸清對方神情變化及心理活動的一般特點。
三是激將法。你可用一連串的刺激性問題,攻擊對方,使其興奮,進而失去對自己情緒的控制;你還可以做出一些高傲、看不起對方的姿態,對他的自尊造成一種威脅,激發他的情緒。
探索共同點,找準回話切入點
心理學表明,如果能夠找到和對方交談的共同點,就可以突破對方的心理防線,打破雙方交談的障礙,為回話和表達做好鋪墊。
1.善于觀察,尋找共同點
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精神追求、生活愛好等,都或多或少地在他們的表情、服飾、談吐、舉止等方面有所表現,只要你善于觀察,就會發現你們的共同點。比如乘坐火車時,你可以巧妙地接近對方:“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對方回答:“××學校。”“哦,算來咱倆還應算是校友呢。”……于是,交談的窘境就輕而易舉地消除了。當然,察言觀色還要同自己的情趣愛好相結合,自己對此也有興趣,打破沉寂的氣氛才有可能。否則,即使發現了共同點,也還會無話可講,無話可回,或講一兩句就“卡殼”。
2.以話試探,偵察共同點
可以打招呼開場,詢問對方籍貫、身份,從中獲取信息;可以通過聽說話口音、言辭,觀察對方情況;可以動作開場,邊幫對方做某些急需幫助的事,邊以話語試探;甚至借火吸煙,也可以打開交際沉寂的局面。比如乘車時,你可以問對方:“在什么地方下車?”“南京,你呢?”“我也是。你到南京什么地方?”“我到南京山西路一親戚家有事,你是本地人吧?”“不是的,我是從南京來走親戚的。”……經過雙方的“火力偵察”,雙方對縣城熟悉、對南京了解、都是走親戚的共同點就清楚了。這種融洽的效果看上去是偶然的,實際上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火力偵察”,發現共同點,打破了陌生感。
3.揣摩談話,探索共同點
為了尋找對方同自己的共同點,可以在需要交際的人同別人談話時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對方和自己交談時揣摩對方的話語,從中發現共同點,為自己的回話提供信息。
4.步步深入,挖掘共同點
隨著交談內容的深入,共同點會越來越多。為了使自己的回話能夠被對方理解和接受,必須一步步地挖掘深層的共同點。
在對方敞開心扉和我們說話后,如果你要想得到他們的支持,那么接下來你應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么能夠讓他認同我?問題的答案很簡單:恰到好處地適應陌生人的情感需求。你只有打通了陌生人的情感需求通道,才能讓他徹底放下戒心,才會從心底里認同你。
首先,關心他最親近的人。任何人總是關心著自己最親近的人,如果一旦發現了別人也在關心著自己所關心的人,大都會產生一種無比親近的感覺。交際就可以利用人們這種共同的心理傾向,從關心他最親近的人切入,拉近交際的距離。
其次,在他心中建立起“同胞”意識。如果能在交際之初迅速建立起“同胞”意識,就可以使對方放松對自己的警戒之心,而把自己接受為“自己人”。
再次,為他人助上一臂之力。熱情相助最能博得別人的好感。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具有古道熱腸、為人厚道、不吝嗇、好助人的人總能在鄰里之間、同事之間獲得好名聲。因為人們一般都樂意與這些熱心腸的人相識相交相談。
最后,用溫情暖化他人心中的堅冰。人們一般都認為,雙方的矛盾爆發之后的一段時間,是交際的冰點。但此時你若能主動做出一個與對方預期截然相反的善意舉動,就會使對方在驚愕、感嘆、佩服、敬意之中認同你,愿意與你交談。交際的冰點就成了成功回話的切入點。
沒話找話,回話要會找話題
交談中要學會沒話找話的本領。所謂“找話”就是“找話題”,找交談的切入點,找表達的發揮點,找回話的契合點。
寫文章,如果有了一個好題目,我們往往會文思如泉涌,一揮而就。同樣,雙方交談,有了一個好的話題就能使談話融洽自如。好話題,是初步交談的媒介,深入細談的基礎,縱情暢談的開端。好話題的標準是:至少雙方對話題比較熟悉,能談;大家感興趣,愛談;有展開探討的余地,好談。
那么,怎樣去挖掘一個方便表達、增進交談和回話的好話題呢?
1.找準興奮中心
當跟眾多的人在一起談話時,要選擇眾人都感興趣的事件為話題,激發起大家交談的欲望。因為這類話題是大家想談、愛談又能談的。人人都有話,都能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自然能使話題進行下去,以至引起許多人的議論和發言,進而產生共鳴。
2.就地取材
巧妙地借用彼時、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為題,借此引發交談。有人善于借助對方的姓名、籍貫、年齡、服飾、居室等,即興引出話題,常常能取得好的效果。“即興引入”法的優點是靈活自然,就地取材,但關鍵是要思維敏捷,能迅速做出由此及彼的聯想。
3.循趣入題
試探出對方的興趣,由興趣起始,能順利引發出話題。如對方喜歡看電影,便以此為話題,談電影的優劣,討論故事的情節等。如果你也喜歡看電影,那你們就找到了共同的興趣,可順利進入話題。
一般情況下,談話要選擇一些容易引起對方興趣的話題,這樣有利于創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談話氛圍,使交談得以深入,友誼得以發展。一般而言,以下幾種話題,容易引起大家的談話興趣:
(1)與談話者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話題。
(2)與談話者興趣、角色相關的話題。
(3)具有權威性的話題。
(4)新奇的話題。
(5)某些特殊的話題。
(6)社會和他人禁錮、保密、敏感的話題。
但在具體選擇這些話題時,要考慮談話對象。一個話題,只有讓對方感興趣,談話才有維持和繼續的可能。比如,自己是球迷,就切莫以為別人都是球迷。逢人就談球賽,遇到對球不感興趣的人也大談特談,讓對方感到索然無味。
關懷和幫助是人人都需要的,因此關心對方也是個永遠受歡迎的話題。有一位女記者,在雞尾酒會上與伊麗莎白女王進行了簡短的交談。記者問女王昨天是不是在風雨中視察過鐵礦。女王聽后非常吃驚。原來女王的外衣被什么東西染上了紅褐色,經女記者的提醒,女王才發現。女記者從關心女王的外衣開始,自然引起了女王的好感,使這次交談也獲得了成功。
引發話題的方法很多,諸如“借事生題法”“即景出題法”“由情入題法”,等等。可巧妙地從某事、某景、某種情感,引發出一番議論。引發話題,類似“抽線頭”“插路標”的做法,重點在引,目的在導,使對方有話可說,誘發對方談話的興趣。
消除戒意,乘隙而入回話
在交談和回話過程中,當你想去說服一個人時,對方免不了懷有戒意,對方的戒意太大就會給你的表達造成阻礙,不把它除去你就很難打動對方的心,達到溝通效果。所以,要想使自己的回話能夠說服對方,應該先去除其“戒意”。
碰到對方對你有戒意時,應如何消除呢?下面是應對的秘訣:
1.積極地表示你很“關心他”
積極地向對方表示“我很關心你”,十分重要。一旦發現對方有戒意就得馬上采取消除戒意的行動。戒意一除,才有進入問題核心的可能。做到這個地步,說服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2.進入對方的意識里
一開始就想使對方落敗,只會增強對方的抗拒心,無異于自造障礙,是愚蠢之至的做法。邊微笑,邊點頭,借這些小動作,表示自己對他懷有好感,對方就覺得,這種事何必跟他爭論得那么認真?這一招,效果之好,超出想象。
如果認真傾聽而對方仍無動于衷,遇到這種局面,你可以自動地以對方的攜帶物、穿著之類的東西做話題。手表、領帶、領帶夾、袖扣、西裝、皮鞋、眼鏡……可說是一個人嗜好和個性的象征,這些東西受到注目,他豈能不啟口,跟你聊談數句?
3.尋找雙方的共同點
(1)把自己的某些小秘密泄露出來。
(2)談論中屢次把對方的姓名夾進去。
(3)故意使用對方愛聽的言辭。
(4)問對方的籍貫、居住地。
(5)拿對方認識的第三者做話題。
(6)如果覺得使用人稱代名詞有損對方的感情,就換用抽象名詞。
4.順著對方的心理趨向進行回答
(1)從細小的事說起。杰出的推銷員,最精于此道。譬如,推銷某種東西時,就說:“不買也不要緊,請拿在手里試試它的感覺吧。”先避談買不買,只求對方拿在手里試試感覺(這是比購買行為更小的行為)。如果推銷的是香水就說:“怎么樣?聞一聞它芬芳的香味吧。”這樣由小而大,一步緊似一步地進擊,這種過程,不會讓對方覺得有任何心理壓力。
(2)先說結論,有時候也很有效果。將你打算說服的是什么,及早而明確地指出。這一招,在生怕拖長時間的時候使出來,就足以使對方戒意盡除。這個方法的用意,是為了不使對方在心理上產生抗拒,進而促其造成“同意的心理態勢”。
站在對方的角度回答
有家電視臺,每周設有一次關于人生問題講座的節目,據說收視率要比同時段的其他節目高出許多。收視率之所以高,當然有許多原因,但其中或許有人們都喜愛觀看他人遭遇不幸的殘酷心理。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節目中巧妙的對話,使人百看不厭。
大多數有疑難問題而上電視請教的觀眾朋友,在開始時,多會對解答者所做的各種忠告提出反對意見或辯解,并且顯得十分不情愿接受對方所言。但久而久之,不覺對解答者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頻頻點頭稱是。見了這些畫面,真是比起在電影院中觀賞一部電影的感受還要深。
凡電視臺的主持人或問答者,無不是精挑細選才產生出來的,所以光是聽聽他們的說服方式也能獲益不少。
對于不易說服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要使對方認為你的回話是與他站在同一立場的。通常出現在探討有關人生問題的電視節目的觀眾朋友,離婚女子占多數。此時,負責解答疑難者說的一句話是:“如果我是你的話,我會原諒他的,而且絕不與他分手。”
千萬別認為話中的“如果我是你”只是一句短短的單純的話而已,殊不知它能發揮的效力是不可估量的。而這就是由于人人都有認為“自己是最可愛”的心理所致。
如果你在回答和說服別人的過程中,無意中使用了一些不太得當的言詞,但由于你巧妙地運用這句“如果我是你”,從而彌補了言詞上的過失,不僅如此,它還能促使對方做自我反省,使對方終于感覺到唯有你的忠言,才是對他自己最有利的。
卡耐基曾用某家大禮堂講課。有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租金要提高3倍。卡耐基前去與經理交涉。面對經理的指責,他回答說:“我接到通知,有點震驚,不過這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這么做。因為你是旅館的經理,你的職責是使旅館盡可能盈利。”
緊接著,卡耐基為他算了一筆賬,將禮堂用于辦舞會、晚會,當然會獲大利。“但你攆走了我,也等于攆走了成千上萬有文化的中層管理人員,而他們光顧貴旅社,是你花5000元也買不到的活廣告。那么,哪樣更有利呢?”經理被他說服了。
卡耐基之所以成功地說服了經理,在于當他回答說“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這么做”時,他已經完全站在了經理的立場。接著,他站在經理的角度上算了一筆賬,抓住了經理的興奮點——盈利,使經理心甘情愿地把天平砝碼加到卡耐基這邊。
汽車大王福特說過一句話:假如說我有什么成功秘訣的話,那就是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了解別人的態度和觀點。因為這樣不但能得到你與對方的溝通和理解,而且更為清楚地了解了對方的思想軌跡及其內心的想法,從而讓自己的回話有的放矢,精準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