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三畫(2)

  • 成語故事
  • 佚名
  • 4928字
  • 2017-06-21 16:50:43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就在這間茅廬中,諸葛亮和劉備共同探討時局,分析形勢,設計如何奪取政權統一天下的方略。劉備大為嘆服,愿以諸葛亮為師,請他出山相助,重興漢室。諸葛亮深為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所打動,答應了劉備的請求,離開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負。成語“三顧茅廬”由此而來,比喻訪賢求才,真心誠意地邀請別人。

此后,諸葛亮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幫助劉備東聯孫吳,北伐曹魏,占據荊、益兩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漢政權,形成與東吳、曹魏三國鼎立的局面。

劉備去世后,諸葛亮秉承劉備遺志,繼續出兵伐魏。他在向后主劉禪上的一道奏表中寫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流露出對劉備給予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

——《出師表》

【故事啟示】劉備三顧茅廬,使得諸葛亮出山坐陣,輔助劉備打下一片江山。如果不是劉備的持之以恒,哪能求得諸葛亮這樣的能臣?古人給我們以啟示,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挫折,成功之門將向我們打開。如果有朝一日成為管理者,想要把事業做得如日中天,就得像劉備那樣求賢若渴、廣納人才、不怕挫折。就算成不了管理者,我們也要努力去做諸葛亮式的人。足智多謀、才華橫溢之人,到哪里都會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的。

【成語釋義】指誠心誠意地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活用例句】新上任的張廠長~,終于把身懷絕技的老工人請回廠。

【近義】禮賢下士

三人成虎

戰國時期,有兩個邊境相鄰的國家魏國和趙國,訂立了友好盟約。為了使盟約更有效,兩國之間決定互換人質作擔保。因此,魏王就把自己的一個兒子送到趙國的都城邯鄲去作人質。為了兒子的安全,魏王決定派大臣龐恭(一作“龐蔥”)陪同兒子前往趙國。

龐恭是魏國一個很有才能的大臣,在朝廷中有一些和他作對的官僚,所以他非常擔心自己離開魏王以后,有人會趁機陷害他。于是,臨行之前,他對魏王說:“大王,如果有一個人說大街上來了一只老虎,您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我不相信。老虎怎么會跑到大街上來呢?”

龐恭又問:“如果有兩個人對您說大街上來了一只老虎,你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回答:“如果有兩個人都這么說,我就有些半信半疑了。”

龐恭無奈地又問:“如果有三個人都來對您說大街上來了一只老虎,你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遲疑一會兒,回答說:“如果大家都這么說,那我就只好相信了!”

聽魏王這樣回答,龐恭就更擔心了。他嘆了一聲說道:“大王,您想,老虎是不會跑到大街上來的,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但三個人都這么說,大王您就認為大街上真有老虎了。邯鄲離我們魏國的都城大梁,比王宮離大街遠得多,而且背后議論我的人可能還不止三個。”

魏王聽懂了龐恭的意思,就點點頭說:“你的心思我知道了,你只管放心去吧!我不會因為聽到一些人說你壞話,就懷疑你的忠心的。”

就這樣,龐恭陪同魏王的兒子去了邯鄲。

龐恭走后不多久,果然有很多人對魏王說起了龐恭的壞話。起初,魏王總是為龐恭辯解,指出他是一個有才能的忠臣。可悲的是,當龐恭的政敵三番五次對魏王說龐恭的壞話時,魏王居然真的相信了。后來,龐恭從趙國回到魏國以后,魏王就一直不許龐恭再去拜見他。

——《韓非子·內儲說上》

【故事啟示】在陪同魏王之子前往趙國做人質之前,龐恭巧用“三個人謊報集市里有老虎”的問題,對魏王表達自己此行的憂慮,暗示魏王千萬不要聽信小人讒言,懷疑自己的忠誠。可惜,魏王最終還是重蹈了“三人成虎”的覆轍,對那些奸臣反復之言,信以為真。從這種意義上講,魏王可真是一個不明辨事理的昏君。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引以為戒,對人對事不能以為多數人說的就可以輕信,而要多方面進行考察,并以事實為依據作出正確的判斷。

【成語釋義】三個人謊報街上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形容人言可畏或輿論的力量很大。

【活用例句】謠言的可怕之處在于~,說的人一多,會使你分辨不清真假。

【近義】眾口鑠金、道聽途說

【接龍游戲】三人成虎→虎背熊腰→腰纏萬貫→貫穿而入→入不敷出→出生入死→死不瞑目

三令五申

春秋時期,有一位著名軍事學家名孫武,他帶著自己寫的《孫子兵法》去拜見吳王闔廬。吳王看過之后說:“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過了,是否可以用我的軍隊試一試?”孫武說當然可以。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說也可以。于是吳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宮女,讓孫武訓練。

孫武把這些宮女分成兩隊,并且讓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當隊長,還叫她們每個人都拿著長戟。等隊伍站好后,孫武便發問:“你們知道怎樣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轉嗎?”宮女們說:“知道。”孫武再說:“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宮女們說:“明白了。”

于是孫武使命搬出鐵鉞(古時殺人用的刑具),反反復復向她們申戒。說完便擊鼓發出向右轉的號令。怎知宮女們不僅沒有依令行動,反而哈哈大笑。

孫武見狀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應該是將官們的過錯。”于是又將剛才一番話詳盡地再向她們解釋一次,再而擊鼓發出向左轉的號令。宮女們仍然只是大笑。

孫武便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是將官的過錯。既然交代清楚而不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了。”說完命左右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見孫武要斬他的愛妃,急忙派人向孫武講情,可是孫武說:“我既受命為將軍,將在軍中,君王的命令可以不服從!”于是命手下將兩女隊長斬首,任命兩隊的排頭充當隊長,繼續練兵。當孫武再次擊鼓發令時,眾宮女前后左右,進退回旋,跪爬滾起,全都合乎規矩,陣形十分整齊。吳王闔閭檢閱陣容后,拜孫武為將軍。

后來,人們把孫武向女兵再三解釋的做法,引申為“三令五申”,即反復多次向人告誡的意思。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故事啟示】孫武訓練宮女們時,為了規整陣形,冒著觸怒龍顏的風險,將吳王闔閭的兩位愛妃斬首示眾。因為令行禁止,賞罰分明,乃兵家的常法,為將治軍的通則。對士卒一定要威嚴,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聽從號令,打仗才能克敵制勝。訓練的結果充分表明,孫武不愧為一代軍事奇才。

【成語釋義】再三地命令和告誡。令,命令。申,說明。

【活用例句】雖然領導~地強調要控制成本,但本月成本仍超出預算。

【近義】千叮萬囑

【反義】言之不預

千里送鵝毛

唐朝貞觀年間,南方一少數民族首領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緬伯高帶了一批奇珍異寶前去拜見唐王。在這批貢物中,最珍貴的要數一只罕見的珍禽——白天鵝。

緬伯高最擔心的也是這只白天鵝,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可怎么向國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親自喂水喂食,一點也不敢怠慢。

這天,緬伯高來到沔陽河邊,忽然覺得應該停下來給白天鵝洗個澡,就小心翼翼地將天鵝放入水中。誰知白天鵝合頸一扇翅膀,“撲喇喇”一聲飛上了天!緬伯高向前一撲,只扯得幾根羽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眼睜睜看著它飛得無影無蹤。

一時間,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接下來,緬伯高腦子里來來回回地想著一個問題:“怎么辦?進貢嗎?拿什么去見唐太宗呢?回去嗎?又怎敢去見國王呢!”思前想后,緬伯高決定繼續北上,他拿出一塊潔白的綢子,小心翼翼地把鵝毛包好,又在綢子上題了一首詩:“天鵝貢唐朝,山重路更遙。沔陽河失寶,人到地哭號啕。上復圣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

緬伯高帶著珠寶和鵝毛,披星戴月,不辭勞苦,來到了長安。唐太宗接見了緬伯高,緬伯高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致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唐太宗看了那首詩,又聽了緬伯高的訴說,非但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緬伯高忠誠老實,不辱使命,于是,重重地賞賜了他。

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廣為流傳開來。

——羅泌《路史》

【故事啟示】緬伯高是一個對君主絕對忠誠并懷有高度責任心和使命感的人。他堅忍不拔,克艱度險,最終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讀完這個故事,我們禁不住佩服緬伯高的機智與才華,更贊賞開明、重視情義的唐太宗。在古代社會,身為皇帝,能夠意識到情意無價,不以奇珍異寶為衡量臣民忠誠與否的唯一標準,難能可貴!

【成語釋義】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含有深厚的情誼。

【活用例句】~,禮輕情意重。

【接龍游戲】千里送鵝毛→毛手毛腳→腳踏實地→地老天荒→荒誕不經→經緯萬端→端倪可察→察言觀色→色若死灰→灰頭土面→面有菜色→色授魂與→與民更始→始亂終棄→棄瑕錄用→用舍行藏→藏垢納污→污泥濁水→水乳交融→融會貫通→通宵達旦。

亡羊補牢

《戰國策》記載:“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接下來,我們便來簡述一下這段話的來歷。

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莊辛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只顧奢侈淫樂,不理國家政事,郢都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氣呼呼地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

莊辛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小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相信我的話,那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么發展下去。”襄王同意了。

結果,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就派兵侵楚了,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他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詢問他解決的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接下來,莊辛便給襄王講了個故事:

從前有個人,養了幾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窟窿,夜間狼從窟窿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他沒接受鄰居的勸告。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他的羊再沒有被狼叼走的了。

莊辛看到襄王聽得津津有味,便給襄王具體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古時賢王商湯、周武王,都是在只有百里左右的土地上發展強盛起來的,創建了商朝和周朝。而暴君夏桀、商紂雖然有天下,卻不免亡國。現在楚國的領土雖然比以前小了不少,但合計起來也有幾千里,豈止是百里左右啊。楚國都城雖然被攻破,但只要大王您振作起來,改正過去的不當之處,秦國是滅不掉楚國的。”楚襄王聽了,眼睛一亮,果真按照莊辛的話去做,真的度過危機,振興了楚國。

——《戰國策·楚策四》

【故事啟示】楚襄王不理朝政,只知道吃喝玩樂,又閉目塞聽,將忠言規勸視為耳旁風,國都被敵軍攻破是必然的。這啟示我們,一個人如果只知道貪圖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可喜的是,楚襄王及時悔改,在莊辛的指導下,重整旗鼓,終于又復興了楚國。由此可見,出現錯誤以后,如果趕緊采取挽救措施,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還不為遲。當然,事后的“亡羊補牢”總是比不過事前的“未雨綢繆”。

【成語釋義】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

【活用例句】雖然電腦中了病毒,不過馬上安裝個殺毒軟件,也是~,為時未晚。

【近義】見兔顧犬

【反義】未雨綢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80萬大軍駐扎在長江中游的赤壁,企圖打敗蜀地的劉備以后,再攻打吳地的孫權。劉備采用聯吳抗曹之策,與吳軍共同對抗曹操。

當時,孫權和劉備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將廣,處于壓倒性優勢。吳軍的統帥周瑜和蜀軍的軍師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最后,他們決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輕敵情緒,在作戰方案上采取火攻。

周瑜先用反間計,誘使曹操殺死了曹軍中熟悉水戰、可以抵擋他們的得力將領蔡瑁、張允。接著又叫龐統假作獻計,騙曹軍把戰船連在一起。這樣,如果燃起大火,戰船不能迅猛分開,曹操的軍隊就會全軍覆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业县| 阳谷县| 九江市| 阿克陶县| 长顺县| 延吉市| 普兰县| 宁波市| 天峨县| 阜康市| 余姚市| 进贤县| 周口市| 巴青县| 贺州市| 吴江市| 克什克腾旗| 内江市| 镇坪县| 天门市| 安图县| 措美县| 乌鲁木齐县| 丰台区| 衡阳市| 贵阳市| 香河县| 龙海市| 汝州市| 隆子县| 米泉市| 库尔勒市| 晋州市| 达孜县| 衢州市| 宜兰县| 武夷山市| 乐都县| 临漳县| 龙口市| 澄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