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樹要長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須更深入黑暗。
——尼采
避招風雨,精于應變
顯露才能遭人恨,得勝之日箭穿心
有一個人下山去看朋友,走到山路上時,看見幾棵巨大的樹,枝葉茂盛,可是伐木的工匠們卻站在一邊,誰也不去砍伐。這人便問:“這么大的樹,你們為什么不動手去砍伐呢?”工匠說:“這些樹木質不好,沒有什么用處。”這人想了想才明白:正是因為這些樹沒有用,才能長得這樣高大。
下了山之后,到了朋友家,兩人相見十分高興,主人忙吩咐仆人殺鵝請客。仆人問道:“我們家的鵝一只會叫,一只不會叫,殺哪一只才好呢?”主人不假思索地說:“殺那只不會叫的好了。”
這人又糊涂了:剛才山上的樹因無用而得以繼續生長,如今這只鵝因無用而被殺,到底是有用好還是無用好?
生存是一門學問,太強了樹大招風,招人忌妒;太弱了被人看不起,被人一腳踢開,把握好兩者之間的度,才可以游刃有余。
鄭莊公準備伐許。戰前,他先在國都組織比賽,挑選先行官。
眾將一聽露臉立功的機會來了,都躍躍欲試,準備一顯身手。
第一個項目是擊劍格斗。眾將都使出渾身解數,只見短劍飛舞,盾牌晃動,斗來沖去。經過輪番比試,選出了六個人,參加下一輪比賽。
第二個項目是射箭。取勝的六名將領各射三支箭,以射中靶心者為勝。一開始,有的射中靶邊,有的射中靶心。第五位上來射箭的是公孫子都。他武藝高強,年輕氣盛,向來不把別人放在眼里。只見他拈弓搭箭,三箭連中靶心。他昂著頭,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后那位射手是個老人,胡子有點花白,他叫潁考叔,曾幫助莊公與母親和解,莊公很看重他。潁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嗖嗖嗖”三箭射出,也連中靶心,與公孫子都射了個平手。
只剩下兩個人了,莊公派人拉出一輛戰車來,說:“你們二人站在百步開外,同時來搶這輛戰車。誰搶到手,誰就是先行官。”公孫子都跑了一半時,腳下一滑,跌了個跟頭。等他爬起來時,潁考叔已搶車在手。公孫子都哪里服氣,拔腿就來奪車。潁考叔一看,拉起車來飛步跑去,莊公忙派人阻止,宣布潁考叔為先行官。公孫子都懷恨在心。
潁考叔果然不負莊公之望,在進攻許國都城時,手舉大旗率先從云梯上沖上許都城頭。眼見潁考叔大功告成,公孫子都忌妒得心里發疼,竟抽出箭來,搭弓瞄準城頭上的潁考叔射去,一下子把潁考叔射了個“透心涼”,從城頭栽下來。另一位大將瑕叔盈以為潁考叔被許兵射中陣亡了,忙拿起戰旗,又指揮士卒沖城,終于拿下了許都。
強出頭增負擔,切莫事事去爭先
有一個很有實力的計算機行業老板與一個朋友閑談,這個朋友說:“據我觀察,你的實力和影響力堪稱我們地區計算機行業的老大。”這個老板說:“確實,無論從經濟實力、社會影響力還是經營之道來講,如果要選老大,我當之無愧。但真的選起來,沒人會選我,因為在表面上看,我不是最大的。”
他說當“老大”不容易,因為不論研發、行銷、人員、設備,都要比別人強,為了怕被別的公司超過去,便不斷地擴充、投資。換句話說,要花很多力氣來維持“老大”的地位。他說,這樣太辛苦了,而且一旦沒弄好,不但老大當不成,甚至連老二都當不成。當然這只是這位老板個人的想法,不過這位老板所說的也是事實,當“老大”的,必然要費很大力氣來維持“老大”的地位。
不只從事企業經營如此,拿薪水上班也是如此。比如主管就是該部門的“老大”。老大為了保住他的位子,不但要好好帶領手下,也要和上級搞好關系,以免遭人排擠。有功時,主管當然功勞第一,但有過時,主管也是首當其沖。
但當副主管的就沒這么多麻煩了,表面上看來他不及主管風光神氣,但因為有主管遮風蔽雨,便省下很多辛苦。更何況也有當副手時沒事,一當主管就出毛病的,所以很多人寧可當副手也不愿當主管。可見當“老大”的難處。
雖然說做“老大”有很多難處,但絕無勸阻人當“老大”的意思,如果誰有當“老大”的本事,也有當“老大”的興趣和機會,當仁不讓未為不可,也自有其風光所在!
如果你自認能力有限,個性懶散,那么就算有機會,也不要去當“老大”,因為當得好則好,沒當好一下子變成老三老四,不但對自己是個打擊,在現實社會里,更會造成這樣的非議:“某某人不行”“某某人下臺了,聽說很慘”……這些非議對你都不利。人的劣性一面一向是扶旺不扶衰,你一從“老大”位子摔下來,落井下石的有,打落水狗的有,于是本來還可當老二的,卻連要當老三老四都有問題了。
經營企業也是如此,“龍頭老大”的位子一旦不保,就會給人“某某公司倒了”的印象,于是兵敗如山倒。想力挽狂瀾?恐怕沒有那么容易。
因此,做事或經營企業,從老二、老三或老五做起都沒關系,最好不要急著當“老大”。這位老板可謂是對社會有獨到的認識和獨到的體驗,因此處世也較理智。
失意時敬人,得意時更要敬人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曾經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
的確如此,人一見到得意張揚的人,都會有意疏遠。這一點,你只要想想看到那些張揚狂妄的面孔時自己心里的感覺,就會明了。失意時敬人,得意時更要敬人。
記得有一次,小李約了幾個朋友來家里吃飯,這些朋友彼此間十分熟識。小李把他們聚在一塊,主要是想借著熱鬧的氣氛讓一位目前正陷于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這位朋友不久前因經營不善結束了一家公司,妻子也因為不堪生活的壓力正與他談離婚的事。內外交逼,他實在痛苦極了。
來吃飯的朋友都知道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談與事業有關的事,可是其中一位因為當時發了大財,賺了很多錢,幾杯酒下肚之后就忍不住開始談他的賺錢本領和花錢功夫,那種得意的神情連小李看了都有些不舒服。而小李那位失意的朋友更是低頭不語,臉色特別難看,一會兒去上廁所,一會兒去洗臉,后來借故提早離開了。
小李送他出去,走在巷口時,那位朋友憤憤地對小李說:“老吳有本事賺錢,也不必在我面前吹噓嘛!”
此時,小李最清楚他的心情,因為十年前小李也有過人生的低潮,當時正風光的親戚在小李面前炫耀他的薪水如何如何高,年終獎金如何如何多,那種感受就如同針一根根插在心上一般,要多難過就有多難過。
所以,與人相處一定要牢記“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談論你的得意”。
一般來說,失意的人較少有攻擊性,郁郁寡歡是他們表現的最為普通的一種形態,但別以為他們只是如此。聽你談論了你的得意后,他們普遍會產生一種心理——懷恨。這是他心底深處一種對你不滿的反擊。你說得唾沫橫飛,不知不覺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了一顆炸彈。想想看,這多不值啊。
失意者對你的懷恨之心多半不會立即顯現出來,因為他們此時無力顯現,但他們會通過各種方式來泄恨。例如說你壞話、扯你后腿、故意與你為敵,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看一看你會得意到什么時候。而最明顯的則是疏遠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聽到你的得意之事。于是,你在不知不覺中就失去了一個朋友。
不管失意者所采取的泄恨手段對你造成的損傷是大還是小,至少這是你人脈資源上的危機,對你絕不會有好處的。
像前面小李敘述的他那位失意的朋友,只要一談起那位曾在他面前談論得意之事的朋友就悶聲不語,后來小李才知道,他們再也沒有來往過。
因此,當你有了得意之事,不管是升了官,發了財,或是一切順利,切忌在正失意的人面前談論。如果不知道某人正失意也就算了,如果知道,絕對不要開口。要切忌“在失意人面前談論得意之事”。
不過有一點你必須注意,就算在座的人沒有正失意的,但也總有景況不如你的人,你的得意還是有可能引起他們的反感的。人總是有忌妒心的,這一點你必須承認。
所以,得意時就少說話,這樣既敬人又敬己。做人要懂得謙虛。
張揚個性須謹慎
誰都認為個性很重要,特別是年輕人,他們最喜歡談的就是張揚個性。時下的種種媒體,包括圖書、雜志、電視等,都在宣揚個性的重要性。
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名人都有非常突出的個性,不管他是一個科學家,還是一個藝術家或者軍事家。愛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不拘小節,巴頓將軍性格極其粗暴,畫家凡·高是一個缺少理性、充滿了藝術妄想的人。
名人因為有突出的成就,所以他們的許多怪異行為往往被社會廣為宣傳,以致有些人甚至產生這樣的錯覺:怪異的行為正是名人和天才人物的標志,是其成功的秘訣。對此我們只要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種想法十分荒謬。
名人確實有突出的個性,但他們的這種個性往往表現在創造性的才華和能力之中,也就是體現在藝術風格上,而不是體現在他們高人一等的傲氣上。“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這是大科學家牛頓說的話。其他名人的心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正是他們的成就和才華,使他們的特殊個性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如果換了一個沒有多少本領的普通人,他們的那些特殊行為可能只會得到別人的嘲笑。
年輕人為什么那么喜歡談個性,那么喜歡張揚個性呢?我們先來探討一下年輕人所張揚的個性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年輕人張揚的個性相當一部分來自他們年輕氣盛的自我表現欲,是一種希望別人崇拜自己的行為。年輕人有許多情緒,他們希望暢快地發泄自己的情緒。他們不希望把自己的行為束縛在復雜的條條框框中。所以,年輕人喜歡張揚的個性與那些“天才”或偉大人物所表現的個性張揚是兩種不同的做人姿態。
張揚個性肯定要比壓抑個性舒服。但是如果張揚個性僅僅是一種任性,一種意氣用事,甚至是對自己的缺陷和陋習的一種放縱的話,那么,這樣的張揚個性對你的前途肯定沒有好處。
年輕人非常喜歡引用但丁的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但作為一個社會中人,我們真的能這么“灑脫”嗎?比如你走在公路上,如果僅僅走自己的路而不注意交通規則,警察就會來干涉你,會罰你的款。如果你走路不注意安全,橫沖直撞,還有可能出車禍。所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種態度在現實生活中不大行得通。
社會是一個由無數個體組成的人群,我們每個人的生存空間并不是很大。所以當你想伸展四肢舒服一下的時候,必須注意不要碰到別人。當我們張揚個性的時候,必須考慮到我們張揚的是什么,必須注意到別人的接受程度。如果你張揚的這種個性是對別人人性的壓抑和欺負,那么你最好的選擇是把它改掉,而不是去張揚它。
我們必須注意:不要使張揚個性成為我們縱容自己的虛榮心的借口。社會需要我們創造價值,社會首先關注的是我們的工作是否有利于創造價值。個性也不例外,只有當你的個性有利于創造價值,是一種生產型的個性時,你的個性才能被社會所接受。
所以我們應該明白:社會需要的是被公眾所接受的個性,只有當你的個性能融合到創造性的才華和能力之中,這種個性才能夠被社會接受。如果你的個性沒有表現出一種相容性,僅僅表現為一種脾氣,它往往只能給你帶來不好的結果。
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你應該把個性表現在創造性的才能中,盡可能與周圍的人協調一些,這是一種成熟、明智的選擇。也只有這樣,你才有張揚自己個性的必要。
朱元璋稱帝的妙招
不過于表現自己,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是走向成功的一塊奠基石。鋒芒畢露者自會招來禍害。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館中,一尊被稱為“鎮館之寶”的跪射俑前總是有許多觀賞者駐足,他們為跪射俑的姿態和寓意而感嘆。導游介紹說,跪射俑被稱為兵馬俑中的精華,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杰作。
仔細觀察這尊跪射俑:它身穿交領右衽齊膝長衣,外披鎧甲,脛著護腿,足穿方口齊頭翹尖履。頭綰圓形發髻。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豎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側,雙目炯炯,凝視左前方。兩手在身體右側一上一下做持弓弩狀。
據介紹:跪射的姿態古代稱之為坐姿。坐姿和立姿是弓弩射擊的兩種基本動作。坐姿射擊時重心穩,省力,便于瞄準,同時目標小,是防守或設伏時比較理想的一種射擊姿勢。秦陵兵馬俑坑至今已經出土清理各種陶俑千尊以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損壞,需要人工修復。而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和唯一一尊未經人工修復的兵馬俑,仔細觀察,就連衣紋、發絲都還清晰可見。
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導游說,這得益于它的低姿態。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馬俑的身高都在1.8~1.97米之間。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兵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結構建筑,當棚頂塌陷、土木俱下時,高大的立姿俑首當其沖,而低姿的跪射俑受損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做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個支點呈等腰三角形支撐著上體,重心在下,增強了穩定性,與兩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更不容易傾倒而破碎。因此,在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歲月風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