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走出家庭教育誤區,重塑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形象(4)
- 你真的不會做父親:好父親就該這樣做
- 鄧國弘 張美英
- 3148字
- 2017-05-27 15:24:34
(2)攔路虎
游戲玩法
寶寶走路的時候,爸爸突然擋在寶寶面前,寶寶繞路走,爸爸再擋過去,而且,爸爸隨時可以把寶寶抱起來,扎扎小臉再放行。有的時候爸爸也要裝作反應不及,被寶寶沖了過去,大家有輸有贏,游戲才更好玩。
寶寶的收獲
咦,爸爸為什么擋了我的路?哈哈,爸爸沒擋住哦!跟爸爸玩,總是那么開心。
爸爸的收獲
寶寶跌跌撞撞的樣子和開心大笑的樣子真是怎么也看不夠。
(3)蹺蹺板
游戲玩法
爸爸在椅子上坐好,把寶寶面向自己放在小腿上,然后保持兩腿伸直的姿勢將腿緩緩向上抬起,在慢慢落下,再抬起,向蹺蹺板一樣上下帶著寶寶運動。
寶寶的收獲
有肉墊有溫度的蹺蹺板,我是獨一份哦!
爸爸的收獲
運動量更大了,嗨,腹肌先生,你看見我家寶寶高興的樣子了么,是不是很贊,想要經常看的話你得再強壯一點兒。
(4)坐飛機
游戲玩法
爸爸把寶寶舉起來,讓他騎到自己肩膀上,抓住寶寶的手幫他坐穩,然后前后左右輕輕跑動幾步,一邊跟寶寶說飛機起飛了,寶寶坐穩了,玩完了慢慢蹲下來,跟寶寶說飛機降落了,寶寶離開吧,一邊把寶寶抱下來。
寶寶的收獲
飛機好高哦,在飛機上看得真遠啊,飛機座椅真舒服啊,跟爸爸玩總是不缺驚喜!
爸爸的收獲
馱著寶寶就像馱著整個世界,我怎么那么愛你。
爸爸通常是一個家庭的脊梁,在家庭中扮演保護者的角色,孩子在與爸爸相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生成了堅強勇敢、獨立自主等父親身上的品質。而且,與女性角色偏于控制和溺愛的陪伴不同,父親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更多地表現了平等寬容的姿態,給孩子更多的自主選擇和思考空間,這樣孩子在與別人交往的時候,對人寬容平和,對己自信果敢,因而更受歡迎。
有些爸爸推托工作忙,沒有給予孩子慷慨的陪伴,其根本原因是這些爸爸沒有意識到跟孩子玩耍是多么幸福的情趣,而是把陪伴孩子當成了負擔和責任。其實只要擺正心態,放松心情,哪怕上班之前和下班之后的零星時間里時常親親、抱抱孩子,隨意玩耍一會兒,享受到了其中的樂趣,就不會覺得沒有時間和精力了。
3.適合2~3歲寶寶的父子游戲
到了2歲以后,寶寶的身體更加結實,精力旺盛,從早到晚只要睜著眼睛就不閑著,并且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性格。這個時候再跟寶寶像從前那般玩,爸爸們可能有些吃不消了,不僅身體累,精神上也更加需要用腦才能滿足寶寶隨身心成長的胃口。盡管如此,爸爸們還是可以發現更多的樂趣,因為游戲的時候,寶寶會給你更多的互動和回饋,而且寶寶腦子里很多新奇古怪的想法也讓爸爸們欲罷不能。所以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爸爸們要調整跟寶寶的相處,跟寶寶玩更適合這個時期的游戲了。
游戲小貼士
如果爸爸體力充沛,可以玩什么?
爸爸體力充沛、精神十足的時候,可以和寶寶玩運動量大的游戲,比如枕頭大戰、沙發蹦床和考拉游戲。
(1)枕頭大戰
游戲玩法
這是個父子倆在床上玩的游戲,起床后玩最合適不過了。爸爸與寶寶各拿一個松軟舒適的枕頭,爸爸把枕頭放在肚子上站好,寶寶把枕頭頂在頭上向爸爸的肚子狠狠地沖過來,看看能不能將爸爸沖倒。如果爸爸沒倒,寶寶再退回去發動再一次沖鋒。當然,游戲的時候還是互有輸贏才更有意思,爸爸適時讓寶寶贏兩次,寶寶會更愿意玩。
寶寶的收獲
我真的長大了,連爸爸都能沖倒了,我是小超人嘍。
爸爸的收獲
跟寶寶怎么都玩不夠,寶寶又強壯又開心,我也好高興。
(2)沙發蹦床
游戲玩法
爸爸雙手扶著寶寶腋下,讓寶寶面對自己站在沙發上,然后把寶寶高高舉起來再輕輕放下,放下的時候讓寶寶雙腿彎曲下蹲,舉起來時讓寶寶蹬直雙腿,這樣一上一下借助沙發的彈性玩蹦床游戲,玩累了直接在沙發上休息。
寶寶的收獲
原來家里也能玩蹦床啊,爸爸是魔術師哦!
爸爸的收獲
肱二頭肌先生長進了,更進一步就更好了。
(3)像考拉一樣
游戲玩法
爸爸站好不動,寶寶面對爸爸坐在爸爸的一只腳背上,雙手摟緊爸爸的大腿,雙腿纏住爸爸的小腿,把自己箍在爸爸身上,之后爸爸就帶著這個甩不掉的小考拉走來走去。玩一會兒還可以讓寶寶抱另一條腿繼續玩。
寶寶的收獲
爸爸的腿好粗壯,抱起來感覺到滿滿的力量。
爸爸的收獲
現在輪到股四頭肌先生了,跟寶寶玩耍全身都能得到鍛煉啊,看到寶寶的笑臉和對我的依賴,感覺人生有了更多的意義。
游戲小貼士
和越來越大的寶寶玩耍,需要投入越來越多的精力與體力,有的時候爸爸會感覺力不從心,但是面對著寶寶滿滿的期待又不忍拒絕,這個時候就需要玩些新的游戲,新游戲必須同時兼顧到爸爸的體力與寶寶的興趣,既不讓寶寶掃興,又不使爸爸太累,比如下面介紹的投籃游戲。
(4)比賽投籃
游戲玩法
事先準備一個圓形無底的容器,固定在門或者墻面上比寶寶高一截的位置上充當籃球筐,再用報紙團些紙團或者把襪子卷成一團充當籃球,爸爸與寶寶站在離籃筐一定距離的界線之外往“籃筐”里投擲“籃球”。誰的命中率高誰贏。
寶寶的收獲
家里又有籃球場了,我是運動健將哦。
爸爸的收獲
輕輕松松就可以與寶寶愉快地玩耍,而且寶寶投籃時專注的樣子,看起來魅力四射。
4.適合3~6歲寶寶的父子游戲
寶寶3歲了,精力還是那么旺盛,體力變得更強,說話做事也開始思考的更多。寶寶想要更強烈更刺激的游戲了,爸爸必須承擔這個責任,溫柔小心的媽媽可滿足不了孩子的愿望。
(1)轉椅子
寫給爸爸
在轉椅子這個游戲里,爸爸不需要太多體力,而這個游戲的快速刺激又能滿足寶寶的需求,鍛煉寶寶的平衡感。游戲所需的條件也非常簡單,一把輕松轉動的轉椅就夠了。
爸爸體力
★
游戲玩法
爸爸先坐在轉椅上轉兩圈試試,確保轉椅靈活而且轉動過程中不會磕碰到其他東西,準備完成之后雙手伸到寶寶腋下,面對面把寶寶舉起來站到自己的大腿上,扶穩寶寶,轉動座椅,可以轉的很快,也可以轉的一會兒快一會兒慢,或者轉幾圈突然扭轉方向,只要爸爸和寶寶都開心就行。
(2)翻跟斗
寫給爸爸
翻跟斗對寶寶來說比轉椅更加刺激,對寶寶的平衡感要求更強,這個游戲使爸爸與寶寶有更多的身體接觸,增加父子感情,而且不需要其他器具,在床上就很適合。
爸爸體力
★★
游戲玩法
爸爸平躺在床上或地毯上,孩子的臉趴在爸爸小肚子上,身體貼在爸爸腿上,爸爸雙腿上抬,雙腳猛然往上一蹬,寶寶就在被爸爸掀到空中翻了一個跟斗落下來,爸爸雙手把寶寶接住,寶寶哈哈大笑。如果爸爸體力允許,還可以加快速度,讓寶寶覺得更加刺激。
(3)登山
寫給爸爸
爬山是個運動量比較大的活動,在家里,高大的爸爸就像一座山,如果把爸爸的身體當作高山來攀爬,寶寶能爬到多高呢,能不能爬到山頂?
玩這個游戲的時候,爸爸可一定得站穩了,還得穿身結實的衣服才行。
爸爸體力
★★★
游戲玩法
爸爸稍微彎一下膝蓋站好,跟寶寶說可以爬山了。寶寶手腳并用,踩著爸爸的腳背抱著爸爸的大腿往腰背上攀爬,最后寶寶的胳膊摟住爸爸的脖子就算登頂了。游戲過程中爸爸可以時不時地抖動一下身體轉個圈圈,給寶寶增加難度。
(4)蕩秋千
寫給爸爸
在這個游戲里爸爸、媽媽都要參與進來了,這樣玩起來十分方便,只要是一家人一起散步時就能玩。只是這個游戲又要麻煩肱二頭肌先生了,如果媽媽的力氣不夠,也可以雙手一起來。
爸爸體力
★★★★
游戲玩法
一家人手拉手并列成一排走路,寶寶走在家長中間。爸爸、媽媽同時用胳膊向上使力,把寶寶提起來,同時隨著走路節奏,爸爸、媽媽一起將寶寶往前后擺動。寶寶雙腿微蜷懸在空中,隨著爸爸、媽媽的走動身體被前后擺,像蕩秋千一樣。
(5)大轉輪
寫給爸爸
大轉輪游戲對爸爸的體力要求更高,也需要一個相對空曠的場地,而且玩的久了爸爸也會頭暈,所以盡管刺激,這個游戲還是玩的時間短一點比較好。
爸爸體力
★★★★★
游戲玩法
在比較空曠的場地,比如空房間或者草坪,爸爸和寶寶面對面手拉手站好,然后爸爸迅速在原地轉圈,同時把孩子舉起來,孩子就像小衛星一樣在爸爸周圍自動地公轉了。如果爸爸轉的夠快,那孩子的公轉圍著爸爸的自轉就變成慣性下的運動了,爸爸只要拉緊寶寶不讓他飛出去就好了。
注:“★”的多少代表爸爸體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