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靜的愛:告訴孩子如何獨立成長
- 詹惠元 葛房芳
- 1399字
- 2019-01-04 21:05:12

1.孩子,為了你,我成了虎媽鷹爸
2015年,一部《虎媽貓爸》火爆熒屏,引起了許多家長的共鳴,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該電視劇主角“虎媽”勝男的經歷,正是許多父母的寫照。
“虎媽”這個詞非常形象:那些媽媽們為了孩子,變得兇悍、獨斷,用激進的手段去教育孩子,還有和虎媽一樣的“鷹爸”,虎媽、鷹爸崇尚的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最怕“把孩子耽誤了”。
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夠比得上別人的孩子,為了孩子能夠一直保持優秀,用盡渾身解數,嚴格要求孩子的虎媽、鷹爸還真不少。
但是,孩子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的、有著自己想法的生命體,即使變身虎媽、鷹爸,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甚至會促使新的問題產生。然而,不成為所謂的虎媽、鷹爸,又能怎么樣呢?
你是否在教育孩子時,時常感到無力和茫然?
是什么時候發現對孩子的教導出現偏差的?
是什么時候發現孩子不服管,甚至開始頂嘴的?
是什么時候發現不知道怎么去愛孩子的?
是什么時候發現孩子跟你不親的?
是什么時候發現你已經對孩子的內心捉摸不透了?
是什么時候發現你對孩子的教育和管教已經沒有把握了?
虎媽鷹爸究竟是不是家長的目標?
我常常感嘆:現在的孩子太不容易了。
試想一下,即使是作為父母的我們,現在工作中用到的知識和技能,有多少是來自于小學的語文、數學,來自于初中的生物、化學,來自于高中的物理、歷史?在未來,社會需要的知識很大程度上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未來世界需要的人才,也絕不是填鴨式教育培養出來的只知道悶頭學習、考高分的孩子。那么,孩子學習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家長在逼迫孩子學習時,是否思考過這個問題?學習數學的目的,絕不是讓孩子考個高分就完了,而是讓孩子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嚴謹、學會世界的規律、學會理性和邏輯。學習語文的目的,也不是讓孩子能夠寫出高分作文,而是讓孩子學會感性,學會表達自我,學會了解和觀察周圍的世界。常常有家長問我:未來孩子所在的那個競爭的世界和時代,什么能力是最重要的?我的答案只有一個:幸福的能力,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最終獲得幸福的能力!幾十年以后,中國會像美國一樣強大,甚至超越美國,但是我們的孩子們的幸福感能不能超越美國的孩子?獲取幸福的能力能不能超越美國的孩子?
另外,父母往往很關心孩子的生理健康,關注孩子的身體發育是否正常、營養是否均衡,卻忽視了和生理一樣重要的心理。曾經有個孩子的爸爸,在孩子幾歲的時候,和孩子媽媽吵架,沒有控制好情緒,就開始摔摔打打,發出很大的聲響,甚至把孩子喜歡的玩具也一起砸了,當時這個孩子嚇壞了。爸爸事后很后悔,再也沒有摔過東西。但是后來這個孩子長大了,他的爸爸媽媽才發現他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只要一生氣,就會摔東西。有什么摔什么,有時摔手機,有時摔電視、電腦,急了還掀桌子。他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他最早開始摔東西,就是從他小時候他爸爸當著他的面摔東西開始的。我們是否想過,自己的行為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是否會影響孩子長大以后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虎媽、鷹爸可以解決孩子的不服從問題,但是不能解決子女和父母之間的感情問題。
虎媽、鷹爸可以解決孩子的生理問題,但是不能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
虎媽、鷹爸可以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但是無法助益孩子的未來。
虎媽、鷹爸,要解決的不僅僅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健康問題,還要教會孩子如何去創造幸福和未來。
我能做的(方法方向):擁有一顆為了孩子的成長愿意改變自己的心,怎么改變是我要繼續思考和探索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