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流行樂之王的創造力
- 邁克爾·杰克遜:特立獨行的藝術家抑或天才?
- 弗蘭克·韋迪也納
- 1766字
- 2017-06-06 16:17:56
上文提到的四個特征當中,創造力是唯一一個看起來與天才密不可分的要素。一個有天分的人可以不那么堅忍不拔,比如阿爾弗萊德·德·繆塞(Alfred de Musset);也可以沒有多個面向,比如物理天才愛因斯坦也只是在其專業領域呼風喚雨而已。但是,你絕對不能否認他們都飽有創造力。克勞德·泰洛(Clqude Thélot)的研究證明這些天才們全部具備該特質。
美化世界
邁克爾·杰克遜是否具備我們所說的創造力呢?問出這樣的問題肯定會招來爭議,所以我們首先需要對創造力這個詞做出一個界定。通常來說,創造力是指一種產出新點子的能力。專注研究創造力的心理學家,陶德·盧帕特(Todd Lupart),對該概念做出了更為全面的補充,強調創造力是指完成一件新穎并且能夠符合其所展示的語境的作品的能力。這里的作品可以是藝術創作,歷史記錄,廣告標語等任何凝聚了創作的產物。另外還需要補充,這里所說的創作是指通過先前存續的各種信息來制造出原創新穎事物的人類行為。所有創制出來的成果,以及創造力本身,都不斷擴展著人類認知的邊界。從這個角度來看,尤其是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看,這些作品本身就在美化著世界,顛覆著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更新著我們思考、感受和行為的方式。也正是如此,當一件作品被公認為屬于天才之作時,它便得以在其領域發揮巨大影響力。比如在音樂圈,莫扎特具有令人望塵莫及的天分,這種天分革新了他所處時代的音樂理念,注入了深刻且有力的音樂表達方式。因而聽眾可以享受這美妙精致的音符,感受之前不曾體驗過的聽覺盛宴。交響樂,音樂會,奏鳴曲,歌劇,都與之前再不一樣,一種新的創作方式剛剛誕生。
靈感與影響力
天才往往也是開拓者。克勞德·泰洛(Clqude Thélot)提醒我們,既然創造力帶來革新,那么一定要把匠人和天才區分開。匠人自然是有超高天分,但是這種天分不足以確保其成為偉大的天才。天才并不局限于演繹本身,他們更是敢于沖破世俗固有的障礙并且對其進行美化。那么邁克爾·杰克遜,毋庸置疑他具有極高天分,但是他僅止步于此嗎?我們能不能超越這種匠人的界限而將他視作天才呢?眾所周知,杰克遜從他尊崇的偶像那里獲取靈感,比如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薩米·戴維斯(Sammy Davis Jr.),吉恩·凱利(Gene Kelly)。從更日常的角度來看,對于米開朗基羅和萊昂納多的追隨者而言,他們的眼睛在看到作品時其實便已經開始對作品有了自己的理解。我們可以通過《黑與白》這部錄影帶來審視一下杰克遜是怎樣把吉恩·凱利(Gene Kelly)的風格融入到他的編舞中的。在由約翰·蘭迪斯(John Landis)指導的1991年的加長版本中,結尾部分是在一個昏暗的巷子里面,杰克遜對著路燈的方向跳舞的場景,這一幕很明顯是在向經典音樂喜劇《雨中曲》致敬。邁克爾是能夠與他的師父并肩看齊甚至超越他的人,是能賦予其舞蹈時代生命力的大師,他永遠處于潮流尖端。正如從海頓那里得到靈感,最終發展出自己風格的莫扎特一樣,邁克爾·杰克遜也是在前人的肩膀上開辟天地。由此我們要問,杰克遜的創造力能與莫扎特的相提并論嗎?答案也許是否定的,因為脫離了古典音樂領域,我們很難對當代的創作者做出一個評判。不具有共同點的音樂類型是難以進行簡單比較的,這種簡單的比較也不可避免的會讓流行音樂甘拜下風。避開那些音樂人之間才能討論的各種術語不談,我們禁不住要去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流行樂之王在舞蹈、音樂錄影帶,或者從更寬泛的角度來說,即視覺藝術上能夠輕易被質疑,那么他在音樂領域里面的天分也可以被拷問。在融合多種音樂風格基礎上,他革新了音樂的創作方式,但是這種成就較之莫扎特或者貝多芬的成就而言還是微不足道的,在天分這個層面上,他也永遠無法與這兩位大師相提并論。從后世影響力上來看,我們依然可以得出這個相同的結論。邁克爾發展了嘻哈舞曲的各種表演形式,包括舞蹈和視覺展示,同時也做出了很多精彩絕倫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許多節奏布魯斯歌手也都從他那里獲取創作靈感。但無論如何,這種影響力仍然無法與巴赫或者德彪西這些當初決定了并且至今仍然影響著音樂創作基本模式的大師相比。邁克爾在其自身領域自然是有極高天分,表現出他所具有的創造力,但是這種天分還不足以讓他成為至高無上的音樂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