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跋涉,來到這片溪谷,眼前是低矮蔥綠的山坡,夾一條清澈的山溪,蜿蜒穿過。前前后后都是山巒,起起伏伏一片翠綠,山清水秀,真是避世靜修的好地方。朋友說,到了到了,就是這里。
雜樹茅草之中,鐵欄門上卡一把大鎖,一條人工修整的小徑通向工棚,以及平整過的考古工地。這里就是龍泉窯大窯的楓洞巖窯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就是從宋代一直燒到明代,生產溫潤如玉的翠青色龍泉瓷的場地。綿延十幾里的蔥綠,挖...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千里跋涉,來到這片溪谷,眼前是低矮蔥綠的山坡,夾一條清澈的山溪,蜿蜒穿過。前前后后都是山巒,起起伏伏一片翠綠,山清水秀,真是避世靜修的好地方。朋友說,到了到了,就是這里。
雜樹茅草之中,鐵欄門上卡一把大鎖,一條人工修整的小徑通向工棚,以及平整過的考古工地。這里就是龍泉窯大窯的楓洞巖窯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就是從宋代一直燒到明代,生產溫潤如玉的翠青色龍泉瓷的場地。綿延十幾里的蔥綠,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