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順化

“發跡前的文人,正如潛龍在淵,等待著甘霖?!?/p>


1899年10月23日,馬賽若列特港(bassin de la Joliette),“大洋洲人”號(L’Océanien)郵輪收錨離港。它長長的白色船體映襯在法蘭西火輪船公司(CMM)灰色的辦公樓上。一縷縷黑煙從并排著的兩個煙囪中冒出,嗡嗡的汽笛聲在港口上空回蕩。人們揮動著手帕。伯希和緊緊抓著船欄桿,不用向任何人說再見。在此之前,他懷著解脫的心情在巴黎與家人擁抱告別,然后坐上了夜間的火車。終于自由了!遠方獨自一人的生活吸引著這個穿著講究的年輕人。他的目的地是印度支那西貢,那里是法國殖民地,是遠東明珠。

法國人用四十年時間占領了交趾支那即南圻,在今越南南部、柬埔寨東南方一帶。(如無特殊說明,本書頁下注釋均為譯者所加)、柬埔寨、安南即中圻,在今越南中部。和老撾,勢力范圍擴展到中國南部省份云南、廣西、廣東和海南島。法國在上海、天津和北京設有租界。1860年以來,法國和俄國、英國、日本一起躋身在遠東的列強之列。1897年時的印度支那總督保羅·杜美保羅·杜美(Paul Doumer,1857—1932),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十三任總統(1931—1932)。1896—1902年任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總督,鎮壓越南民族解放運動,加強殖民掠奪。1932年擔任總統期間被刺殺。認為安南和東京即北圻,今越南北部大部分地區。已經實現和平。加利埃尼將軍加利埃尼將軍(Joseph Simon Gallieni,1849—1916),法國元帥,1892年被派往越南北部進行殖民活動,認為征服是傳播文明的一種手段。和利奧泰將軍利奧泰將軍(Louis Hubert Lyautey,1854—1934),法國元帥,1894年在印度支那任職,是加利埃尼手下。推崇的“油點政策”(politique de la tache d’huile),即對反抗地區實施政治和軍事分區控制,并有選擇地進行鎮壓,取得了成效,至少暫時如此。1885年越南“勤王運動”引發了大規模民眾反抗,戰爭幸存者和未被法國人關進監獄的人躲藏起來。從皇室到中央和地方大小官員,要么遭到排擠,要么變得服服帖帖。各地仍有零星抵抗,但一時不會對強力的殖民主義秩序產生較大影響。從此以后,殖民者開始“改造當地社會”。按照法國在柬埔寨的駐扎官阿德瑪·勒克萊爾(Adhémar Leclère)的觀點,“土著必須向法國宗主學習,就像兒子向父親學習那樣”。

如此比喻……也就是說,被殖民者是小孩,是必須加以管教和約束的兒子,而教育過程將持續一段時期。由此可知,“大洋洲人”號郵輪1899年的航行將不會是最后一次。

郵輪是個小社會,登上船的法國“宗主”們代表著宗主國的不同社會階層。最上層的頭等艙有九十個位子,高級官員、行政人員、法官、銀行家、種植園主、教士,當然還有軍官等社會精英在那里享受著單間和客廳。他們的政治理念不盡相同,有激進社會主義、法國行動黨等極右翼、天主教派、共濟會派等。在法國本土,世俗與宗教之爭正如火如荼,兩種勢力水火不容,但在維護法蘭西帝國偉大榮譽上卻立場一致,很少有人企圖質疑殖民主義的“合理性”。二等艙有四十四個位子,乘客身上散發著外省人辛勤而又貧微、吝嗇而又狡黠的氣質。這些科西嘉人、奧弗涅人、布列塔尼人希望找到一份收入豐厚的穩定工作,比如當警察,做小買賣或在咖啡館當服務生;頭腦靈活一點的想到了農業加工,比如生產橡膠、咖啡或茶。對這些人而言,印度支那是一片可以大干一場的樂土,他們夢想著在那里成為聲名顯赫的殖民者,然后衣錦還鄉,落葉歸根。三等艙有七十五個位子,擠滿了貧苦農民、無業游民、小流氓和刑滿釋放的人。這是一幫無產階級冒險者,為的是逃避在本國的悲慘命運。用不了多久,他們也能把自己當成上等人,當然,僅僅是在面對殖民地原住民時……這是一種全新的體驗,他們一定會好好享受。殖民地真是好地方,不僅可以讓殖民者快速提升社會地位,還充滿神秘的異國情調和各種情色誘惑,讓人渾身躁動。

那里有職位,有生意,有大大小小的利益可以撈取。有人變成百萬富翁,比如西貢安全局長白朗(Belland)就靠橡膠發了財。但想成為英雄卻不那么容易,不能再像杜達爾·德·拉格雷(Doudart de Lagrée)海軍中校那樣在1860年代率艦征服湄公河流域,也不能再像他的副手弗朗西斯·安鄴安鄴(Francis Garnier,1839—1873),法國海軍軍官、探險家。那樣效仿拿破侖時期的將軍,沒有接到上級命令就擅自占領河內,更不能像里維埃(Rivière)船長和伯比奧(Bobillot)中士那樣為征服東京付出生命的代價,成為烈士。如果對女人感興趣,可以娶個妻子,建立個家庭,中國人、越南人或柬埔寨人都行。在“大洋洲人”號上的乘客中,一部分人腦子里只想著如何逍遙自在,但另一部分白人殖民者懷揣著所謂的理想,希望把文明帶給他們眼中落后、野蠻、原始的民眾(還不能稱之為人民)。他們自認為是信仰的傳播者、戰士和導師,到殖民地進行反對暴君統治的戰爭,一舉改變當地的落后和無知。這些人以解放者自居。在這一點上,他們無所顧忌,因為法國宗教勢力和世俗政權都對他們給予支持。他們還要守衛印度支那,防止這片和平的港灣遭到周圍的野蠻侵襲,抵御可怕的“黃禍”——人口眾多的中國,甚至還要統治中國,否則它將闖入歐洲的大門。而在歐洲人腦海中,歷史上大規模的入侵仍然歷歷在目。

1885年3月28日,令人生畏的李鴻章大人麾下的中國軍隊在諒山擊敗法軍,布里葉·德·利斯勒(Brière de l’Isle)發回巴黎的電報喚醒了藏在人們記憶深處的恐懼:“不管發生什么,我都希望保衛整個(湄公河)三角洲?!卑屠杞诸^開始騷動,1870年戰敗的陰影重新浮現,仿佛阿提拉阿提拉(Attila,406—453),古代歐亞大陸匈人最偉大的領袖,史學家稱之為“上帝之鞭”,曾多次率領大軍入侵東羅馬帝國及西羅馬帝國,對兩國造成極大打擊。的幽靈?!爸袊婈犓坪跻呀涢_始準備包圍巴黎城了?!比R昂·都德(Léon Daudet)這樣寫道萊昂·都德著,La vie orageuse de Clemenceau,Albin Michel出版社,1938年。。當天下午,克列孟梭克列孟梭(Georges Clemenceau,1841—1929),法國政治家,人稱“法蘭西之虎”,第三共和國總理(1906—1909,1917—1920),巴黎和會三巨頭之一。在眾議院對茹費里茹費里(Jules Fran?ois Camille Ferry,1832—1893)法國共和派政治家,曾兩度出任法國總理(1880—1881,1883—1885),任內推動政教分離,支持殖民擴張。怒吼道:“我們再也不認識您了,我們不想再認識您了!”茹費里政府隨即垮臺。征服遠方的印度支那,讓那里的人們臣服,成為法國人的一種報復。丟掉阿爾薩斯和洛林十五年之后,在法蘭西帝國的意識形態中,除德國之外又產生一個新的野蠻形象——應該趁早征服這些“黃種人”。

高棉、老撾、越南都有上千年歷史,殖民者卻統統不屑一顧地稱之為“土著”。兩千多年以來,印度婆羅門教和中國儒教在這里交融,孕育出燦爛的文明,才有了東山文化銅鼓的獨特紋飾和音質,才有了吳哥窟雄偉華麗的建筑,才有了順化古城中的水族公園。法蘭西第二帝國的探險者們似乎通過它們看到了整個印度支那曾經的輝煌。是啊,順化古城高大的城墻矗立于無邊的大海和廣袤的稻田之間,吳哥古城的崗哨背靠著陡峭的扁擔山脈,倒映在遼闊的洞里薩湖中。在印度支那半島上,一切都顯得那么宏偉。茂密的森林如教堂鐘樓般高聳入云,滔滔的洪水可以淹沒整片村莊,高低起伏的山脈間經常有狗熊、老虎和大象出沒。就在這崇山峻嶺之中有一群人,他們是過著半游牧生活的山民,也擅長農耕,在越南語中被稱為“野蠻人”。這種叫法將上百個不同起源、不同文化和不同語言的民族混為一談,這是對他們的侮辱,也充分顯示了法國人對被征服者的無知。新來的殖民者對越南知識階層了解多少?對高棉或老撾的僧侶和苦行者了解多少?對那里的經文、碑刻、典籍又了解多少?這些文字構成當地公法和私法的基礎,即使僅為處理當地勢力和西方列強的關系,也應該對略知一二。太平天國時期興起的黑旗軍在1885年中法戰爭中給予中國朝廷軍隊強大支持,法國真的了解這支軍隊嗎?總的來說,法國人都知之甚少。此外,“法國宗主”受到當地或明或暗的抵抗,對原住民的看法自然不會太積極。

當地官員都是狡猾的騙子,商人都是小偷,農民都愚昧無知,苦力是最好吃懶做的賤民,反抗者都是瘋狂的暴徒。法國殖民者提到被他們統治的人民時,總喜歡使用與昆蟲有關的詞匯,例如他們會用“蟻穴”、“爬滿”之類的詞描述人山人海。被統治者的歷史和文化一文不值,他們只有完全融入法國文化,掌握法國語言,才能實現自我救贖。也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存在的價值,否則即使身處自己的國家,也不會得到殖民者承認。被統治者已經開始全面了解統治者,盡管他們并不情愿成為統治者的學生。這樣看來,在東京北部地區、安南山脈越南稱“長山山脈”,老撾稱“富良山脈”。之間,在湄公河谷、扁擔山和豆蔻山之間的這對冤家,倒是作為“師傅”的統治者顯得更加無知。

盲目自大和恐懼交織在一起,結果只能是悲劇。1885年,顧思(de Courcy)將軍因嘲弄越南皇帝而引發“勤王運動”,這是法國在越南殖民時期第一起全國性動亂。1894年,出于同樣原因,駐扎官湯姆遜在柬埔寨引發起義。法國人對印度支那歷史、傳統、文學、宗教和風俗的了解還遠遠不夠。

盡管如此,時代仍在發展。1897年,保羅·杜美出任首任印度支那總督。他是一個現代派。殖民征服時期已經過去,殖民統治時期到來了。杜美希望在剛剛成立的印度支那聯邦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機構。他仿照法蘭西共和國政治體制組建中央政府部門和地方行政機構。然而印度支那并非一個民族,而是一個半島,上面生活著三個民族:高棉人、老撾人和越南人。他們生活在各自的區域,操著澳亞語(austro-asiatiques)、南島語(austro-nésiennes)或藏緬語,如今被統稱為“山民”。

要想統治好和管理好,而不是被排斥在外,就要聽懂多種語言,認識多種字母,了解當地不同的文明、歷史以及傳統。為實現長久統治,必須深入了解統治對象。正因為如此,荷蘭人于1778年在巴達維亞今印尼首都雅加達。成立東方學會,英國人于1784年在加爾各答成立皇家亞洲學會,拿破侖時期的法國學者們于1809年前后撰寫了《埃及志》(Description de l’Egypte)。

而在印度支那,這方面工作尚未展開。1873年,法國在西貢設立殖民管理培訓學校,培養出菲拉斯特(Philastre)、拉格雷、安鄴、德拉波特(Delaporte)等不少人才,這些人的足跡雖遍布印度支那,但他們只是探險者。從1883年起,法國印度支那研究學會開始致力于研究當地農業、工業和商業問題,但取得的成果只是撰寫了一些報告而已。只有運用科學手段,才能更好地了解印度支那,也才能使印度支那更加現代化,而當時所缺乏的正是科學手段。在法蘭西公學,東方學學者雅克·達梅斯特泰(Jacques Darmesteter)在高高的講臺上宣布,應該將當代東方(即從埃及到中國之間的地區)視為“科學研究對象”。以杜美總督為首的殖民當局所需要的任何科學領域,都可以放在殖民主義這個大實驗室中。1898年,杜美在印度支那成立地質所、巴斯特學院、醫學院和隸屬于法蘭西學院的考古隊。法蘭西公學梵文教授西爾萬·列維(Sylvain Lévi)認為,學習研究的時候已經到來,“恥辱的局面”已經改變,對剛剛臣服的殖民地居民和當地現狀一無所知的時代已經結束。

杜美任命三十五歲的路易·菲諾(Louis Finot)為考古隊隊長。此人是法蘭西學院院士、法蘭西公學梵文教授,他的學識必將促進高棉研究,特別是占婆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菲諾的助手有路易·卡巴東(Louis Cabaton),三十六歲,伊斯蘭學學者,馬來西亞和荷屬印度地區問題專家,負責研究中國南部和柬埔寨穆斯林人口;另一位助手是個軍人,埃田·呂耐·德拉戎基埃爾(Etienne Lunet de la Jonquière)上尉,三十八歲,他在個人著作《東京考古學和人種學圖冊》(Atlas archéologique et ethnographique du Tonkin)中列舉了印度支那的歷史古跡。一支新的殖民精英隊伍就這樣誕生了,其使命不僅僅是統治,還包括考察、研究和提供建議。撰寫印度支那各民族歷史,研究當地語言、風俗習慣和社會結構的任務也落在它肩上。所有這些工作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更好地管理被殖民者。

對菲諾的隊伍來說,現在只缺少一位漢語專家。但為什么是漢語專家,而不是越南語專家?后者畢竟是印度支那的第一語言。也許是因為長久以來,越南人在文學、歷史和法律領域使用漢字,而歐洲傳教士在17世紀根據拉丁字母創建的拉丁化越南語并未廣泛普及;也許是因為中華文明是越南文明的起源,從研究角度講,法蘭西帝國對其更感興趣。此外,法國擁有世界一流的漢學院,院長是大名鼎鼎的愛德華·沙畹(Edouard Chavannes)。人們也許會以為,加入菲諾隊伍的將是一位滿腹經綸、白發蒼蒼的老學究,但最終的幸運兒不是別人,正是年輕的伯希和,他將有幸成為印度支那考古隊中第一個接受國家資助的隊員,法國科學界的希望和雄心也寄托在他這位漢學家身上,國家甚至為他支付了去印度支那的頭等艙船票。這樣一個人物肯定出生在北京、上?;蛱旖颍扛静皇?,他于1878年5月28日出生在巴黎。那他肯定是著名漢學家雷慕沙(Abel Rémusat)或儒蓮(Stanislas Julien)之流的子輩?也不是,他的父親是企業家、商人,情況就是這樣。

那么,伯希和到底何許人也?可以肯定的是,他出生于傳統天主教家庭,家境殷實,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伯希和祖上有光榮的歷史,祖先斯蒂芬·伯希和(Stephen Pelliot)來自蘇格蘭,曾追隨圣女貞德抗擊英格蘭人。由于立場親法,伯希和祖上在諾曼底魯昂定居,后遷至巴黎。伯希和的父親在巴黎東訥伊的圣蒙德擁有幾家工廠,而小伯希和是在巴黎瑪萊區長大的。他在圣·保羅教堂領圣體,做禱告。這座教堂由耶穌會會士建造,黎塞留主持的第一次彌撒和博絮埃為國王做的精彩布道都是在這里。他在馬西隆學校(collège Massillon)司鐸祈禱會教徒的嚴格管教下學習拉丁語、希臘語,以及歷史和地理。他的同學大多出身老牌資產階級家庭,父輩多在位于塞維尼大街、法蘭克—布若瓦大街或沃日廣場的舊行政部門中任職。這樣的家庭博聞廣識,但氣氛嚴肅。馬西隆學校位于塞納河畔,前身是菲耶貝堡,由路易十四的建筑師蒙薩建造。學校周圍花草成茵,氛圍莊重祥和。

然而,學生時期的伯希和并非家長們喜愛的乖孩子,而是個倔強任性、蠻橫無理的好斗分子。伯希和在班里擔任班長,卻給全班起了壞的帶頭作用,學校自然無法容忍。四年級相當于初中三年級。法國初中一共四年。期末,他被迫從馬西隆學校退學。家長將他轉至另一個大資產階級創辦的天主教學校斯坦尼斯拉斯中學(Collège Stanislas)。這個孩子性格狂妄乖張,總喜歡給自己樹敵。在新學校里,他不僅因性格好斗出名,也因為有過人的天賦而為人所知。他在玩耍間輕松取得優異成績,同時也因為性格頑劣被老師處罰。十六歲時,他順利通過中學畢業會考。

伯希和的理想是成為外交官,所以報考了巴黎自由政治和東方語言學院(Ecole libre des Sciences politiques et aux Langues orientales)原文如此,似有誤。伯希和曾在巴黎自由政治學院(Ecole libre des Sciences Politique)和現代東方語言學校(Ecole des Langues Orientales Vivantes)學習。,該學院以擅長培養外交官聞名。與此同時,伯希和還在文學院學習英語。老師們發現他記憶力驚人。大學時期的伯希和只讀一遍就能記住整本書內容。他用了兩年時間,而不是三年,就拿到漢語專業文憑。

三位大學者、大旅行家在這位天才少年的成長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是他的漢語老師沙畹,此人生于1865年,擁有哲學教師資格,1889—1893年在法國駐華使館工作五年,其間翻譯了司馬遷的《史記》(成書于公元前2世紀)。沙畹認為司馬遷是歷史之父,是中國的希羅多德。沙畹也研究大旅行家、高僧義凈的著作。義凈曾在8世紀游歷錫蘭和印度,搜集佛經,研究佛法。沙畹是那個時代最著名的漢學家之一。伯希和還師從列維——梵文專家和法國毫無爭議的印度學大師,熟知漢語和藏語,泰戈爾的朋友,被學生們戲稱為“教主”。列維遍訪亞洲的印度、中國和日本各地,癡迷于佛教研究。

伯希和還是考狄(Henri Cordier)的學生,他向伯希和教授亞洲歷史和地理。考狄是大學者、精明的商人,十分了解中國,對亞洲情有獨鐘,但卻像皇帝對妃子那樣對亞洲充滿戒心。1890年,考狄創辦學術季刊《通報》(T’oung Pao),該刊同時刊登用法語、英語、德語還有漢語撰寫的論文,在荷蘭萊頓發行。這份刊物敢于突破禁忌,發表各種文獻、碑刻、法律文書和文學作品,其中包括對遠東地區形勢的分析和評論??嫉視脛諏嵱致詭d奮的筆調向讀者提出建議,以防盧梭的作品對他們影響太深:


說到中國人,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除了和歐洲人打交道以獲得經濟利益的商人外,所有中國人都對外國人懷有戒心,有的甚至發自內心地厭惡外國人。中國文人尤其對外國人抱有敵意,因為他們知道,西方文明的傳入將導致中華帝國政治體制的崩潰,而這觸動了他們飛黃騰達的根基。來西方國家學習法律和軍事的中國人(我可以列舉出一些重要人物),往往是我們最可怕的敵人。當今中國眼界最開闊的兩個人——兩廣總督李鴻章和湖廣總督張之洞雖老于世故,避免公開與外國人發生沖突,但內心的想法卻和其他中國人沒有區別……但凡相信中國人的花言巧語,隨之而來的就是災難性后果,這足見中國人的虛偽性。蒲安臣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1820—1870),美國對華合作政策代表人物,曾任美國駐華公使,后任中國使節出使西方各國。曾代表中國出使美國和歐洲,并發表精彩演講,但中國人做出的回應卻是在天津屠殺外國人。《通報》(T’oung Pao)1900年7月刊,第408頁。


考狄心中并不抱有幻想,他知道殖民者不可能贏得愛戴,而只能引發仇恨,因此應該樹立權威,讓被殖民者產生敬畏。殖民者對此應始終保持清醒。年輕的伯希和牢牢記住了這一點:不能有個人感情!他才華出眾,但導師們推薦給他的研究方向卻并非他的最初選擇:漢語和東方學。1898年,伯希和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東方學大會。會議決定參照羅馬法國學校和開羅法國東方考古學院的模式,在遠東地區也成立一所法國學校,其目的是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研究而更好地指導未來。這項任務需要由年輕人來完成,因為他們的職業生涯可以持續到20世紀中期。伯希和顯然很符合要求。他不僅擁有學識,還擅長騎馬和擊劍,身體條件也無可挑剔。他不僅能成為學者,還將成為行動家,成為世間少有的杰出人物。此外,他還像外交官一樣善于交際。總之,他前途遠大,這一點可以肯定。在“大洋洲人”號郵輪上,伯希和廣交朋友,紳士們很欣賞他的談吐。他留著時下在年輕人中流行的細細的小胡子,而不是絡腮胡,魅力十足。他知道如何討女人歡心,女士們也覺得他很有吸引力。

伯希和擅長打橋牌。不打牌時,他就回到自己的單間里學習漢語。沿途經過的地方,如蘇伊士、馬六甲、新加坡等,在他看來都不值得記錄。他在“大洋洲人”號郵輪上度過了五周的旅行時間,但只寫下這么幾句話:


1899年10月22日,在馬賽登上“大洋洲人”號,船長是史密茲(Schmitz)上尉。1899年11月17日,抵達西貢。伯希和《1899年的任務》(Mission 1899),《北京札記(1899—1901)》(Carnets de Pékin 1899-1901),巴黎國家印刷局(Imprimerie nationale),1976年,第一冊第1頁。該文獻為法蘭西公學未刊資料。


讓過往的回憶和沿途的風景都見鬼去吧!伯希和的注意力都在一門語言上。他研究的這門語言并非自己的母語法語,而是另一種自成體系的語言:漢語。

在西貢,伯希和看到大批苦力,也看到頭戴殖民帽、西裝筆挺的老爺們。那個時候,老爺們身邊還很少有漂亮女士陪伴。西貢是交趾支那首府,是五大城市中唯一被正式殖民化的城市,也是新印度支那的大都市。西貢位于湄公河南海入??谔帲毺氐牡乩砦恢煤投嘣奈幕滋N造就了其重要的地位。長久以來,西貢港及相連的內陸地區是柬埔寨王國的一部分。17世紀被越南人占領后,中國移民大量涌入西貢,城市發展取得巨大飛躍。中國西南部的商人為躲避新統治者滿族人的統治來到這里。法國人于19世紀占領交趾支那后開始在西貢定居。那時候,他們幻想著把西貢建設成能夠與英國人一手打造的新加坡和香港相媲美的大型國際港口城市。

西貢是國際化城市,匯集著多個東方種族。中國人聚集的堤岸(Cholon)位于西貢河一側,緊鄰歐洲人聚居的西貢。西貢以卡迪納街和市政劇院廣場(位于大陸酒店對面)為中心向四周延伸。當時那里的交通工具主要有雙輪馬車、人力車和有軌小電車。歐洲人的西貢氣氛安靜,與堤岸的喧囂形成鮮明對比。兩個城區彼此相鄰(后合并為一個城市),但在伯希和看來,兩者截然不同。西貢是歐洲式的海外省會,那里的商店、酒吧、別墅、教堂,以及各種習俗都是法國本土的縮影。西貢的郵戳顯示它的身份是法國地方省份,法國郵政公司像臍帶一樣把它與宗主國聯系在一起。堤岸是個獨立的世界,集貿易、工業和金融于一身。小伙計們在堤岸街頭穿梭著,手里經常拿著紙條,上面寫著大米期貨的最新價格。在堤岸,熙熙攘攘的人群都說漢語,讀漢語。伯希和最喜歡在那里閑逛,因為這對他而言也是一種探索。

至于越南人,伯希和看到的倒比較少。應該說,西貢和堤岸都算不上他們真正的家園,他們更喜歡湄公河三角洲,喜歡那里的水渠、小河和稻田。他們話不多,和中國人很像,等待著自己的時運。那時候,他們被法國人叫做安南人,但他們沒有忘記自己的國家曾自稱大越國。

伯希和發現考古隊的任務正在發生變化,幾乎剛剛成立就改變了初衷。1900年1月20日,法國遠東學院(EFEO)成立。該學院涉及多門學科,涵蓋的領域不僅局限在印度支那考古,整個亞洲都成為它研究的對象。沒過多久,建筑師亨利·帕門蒂爾(Henri Parmentier)和考古學家讓·高瑪伊(Jean Commailles)也加入菲諾、德拉戎基埃爾、卡巴東和伯希和的行列中,但此二人之后去了柬埔寨。另外還有印度學家阿爾弗雷德·福歇(Alfred Foucher),他日后在阿富汗創建了法國考古團。再有就是漢學家、語言學家馬伯樂(Henri Maspero),其父是埃及古物研究所所長加斯東·馬伯樂(Gaston Maspero),真可謂虎父無犬子。這些人個個都是精英……

精英們一刻也閑不住。1900年1月4日,伯希和登上“海防”號,踏上法蘭西火輪船公司承運的從西貢到紅河入??诤7栏鄣暮骄€。海防是東京地區港口城市,居民僅萬余,其中法國人占了不到一成,三成是中國人,六成是越南人。這里是進入“東亞病夫”——中國大門的前哨,航線連接廣東、香港和上海。1月10日,伯希和在這里轉乘自第二帝國以來一直在服役的“老虎”號,次日抵達河內。

法國人占領東京(即現在的河內)已經快有十五年了。19世紀初,昔日的大越國都城開始逐漸衰敗,因為皇帝們更加偏愛順化。年輕的伯希和來到這里時,當地居民只有八萬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五是越南人,另有兩千中國人和區區一千法國人。1888年,安南國政權放棄對東京的主權,該地淪為租界。法國人計劃將那里設為印度支那首府,已經在城市周圍修建四十六公里公路,并按照奧斯曼男爵的建筑風格修建了新城。伯希和在冬季陰冷的天氣里到訪那里,滿眼所及都是工地。居斯塔夫·艾菲爾(Gustave Eiffel)設計的金屬橋取名“保羅·杜美橋”,全長一千六百八十米,當時正在修建中。貫穿印度支那的鐵路將從橋上跨過紅河,直達老街、諒山,最后通往中國。

保羅·杜美想把河內打造成小巴黎。在未來的印度支那總督府周圍,一片歐式街區正拔地而起,那里有劇院、教堂、酒店、政府機關、別墅和用巨石建造的建筑,承載著越南古跡的建筑將永遠消失。1887年修建的圣約瑟夫大教堂位于古時的報天寺原址上,中央郵局則取代了以前的報恩塔。象征著權力的皇城,還有越南科舉考試的圣地貢院,以及古城墻和古城門都被夷為平地,為建設新的殖民大都市騰出空間。

東方不夜城的建設就這樣展開了。然而,如此肆無忌憚的拆舊建新引起了越南人的憤慨和抗議,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民族的遺產和記憶也將隨之消失。英國人在印度也修路搭橋、建造鐵路,但無論是在加爾各答還是在孟買,他們都只是修建新城。其他地方如德里、拉合爾或白沙瓦,英國人建的城市都與原來的城市保持一定距離。1858年印度民族大起義改變了英國殖民者的思維方式,讓他們學會通過尊重當地歷史和文化的獨特性來安撫原住民。但在河內,法國殖民者推行的城市化進程中并沒有體現出這一變化。

盡管如此,1070年李圣宗皇帝主持修建的文廟得以保留下來。這所古代高等學府是學習孔孟之道、提高道德修養、研習文學和歷史的圣地,共有三進院落,院落之間有宏偉的柱廊加以分隔。文廟的中心位置樹立著八十二座花崗巖石碑,上面刻著14至18世紀一千兩百九十五名進士的名字。所有碑文均用越南封建時期官方語言“儒字”(即古代漢語)書寫。為了看懂越南語,必須先學會漢語。漢語對越南語而言,相當于古希臘語和古拉丁語與當代歐洲語言的關系。

1月25日,伯希和見到了杜美,并被邀請共進午餐。這次見面具有決定性意義。品味佳肴的同時,印度支那頭號人物的一番高談闊論讓伯希和有醍醐灌頂之感。伯希和生性堅韌,不害怕什么人,也不懼怕什么事。他機智幽默,知道如何討巧,很會贏得權貴們的歡心。杜美派他前往古安南國首都順化,清點安南皇家圖書館中收藏的寫卷和刻本。當天下午,伯希和即背負著這第一項使命離開了河內。

1月30日,法國欽使布洛什(Boulloche)在順化接待了伯希和,并隨即像引見大臣一樣把他帶到皇帝面前。伯希和穿過無數進院落,走過無數道越式柱廊,再經過一個巨大的廣場,最后推開金光閃閃的大門,進入安南國成泰皇帝所在的大廳。陪在皇帝身邊的是年輕的皇貴妃阮嘉氏英。和中國君主一樣,安南國的主宰者既是皇帝,也是天子。作為皇帝,他負責管理國家,維護正義,臣民的土地都歸其所有;作為天子,他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宗教力量,統領著存在于各領域的地方神靈。

這些神靈無處不在,山岡、村莊,還有稻田里的墳墓,都帶著他們的名字。他們是先祖,每個越南人家里都為自己的先祖設立祭臺,虔誠地請他們指點前程。成泰帝是國家首領和最高宗教領袖,他的先祖統領著其他人的先祖。成泰帝時年僅二十歲,比伯希和小十一個月。對這位皇帝而言,生活從一開始就是一種漫長的刑罰。1883年,安南國剛剛丟掉河內和東京,最后一位名副其實的皇帝嗣德帝駕崩。隨著這位威嚴的文人皇帝的離去,阮朝走上衰落的道路,政權變得搖搖欲墜。7月19日,嗣德帝的侄子育德帝繼位,但在位僅三天。權傾朝野的輔政大臣尊室說和阮文祥指責育德帝篡改遺詔,將其投入大獄。取而代之的是協和帝,但四個月后被毒死,原因是他對法國態度友好。輔政大臣們又擁立建福帝,后又被廢,繼位者是年僅十二歲的咸宜帝。1884年6月6日,他在萬般無奈下簽署《第二次順化條約》,安南正式淪為法國的保護國。

皇帝只是個玩偶。1885年7月,法國遠征軍司令顧思將軍到順化拜會咸宜帝。顧思在欽使府召見輔政大臣,要求給予與中國使節相同的禮遇。中國是越南宗主國,但法國根據《天津條約》繼承了中國的特權。權傾一時的重臣尊室說為免受侮辱,謊稱身體有恙,但顧思威脅稱即便使用擔架也要把他抬來。尊室說自覺顏面無光,下令向欽使府開火,“勤王運動”就此爆發。在越南愛國人士看來,此次運動成為日后越南民族解放運動的先導。此時皇宮內已是一片大亂,皇帝身邊除輔政大臣們外,還有先帝嗣德帝的嬪妃、女詩人阮若氏碧。四周激戰正酣時,這位嬪妃拿起筆,寫下了《幸蜀歌》:


(尊室說)未知會任何人

亦未請示陛下

竟然擅作主張

起用的全是自己人

是他能夠信任的人

他并不企圖挽大廈于將傾

而只希望逃避周遭的戰火?

或者想出其不意

以攻為守?

眾人皆目瞪口呆

深夜中思緒亂飛

錯愕之余,相互盤問

陛下終遣人打探

良久才有消息

“他們肆無忌憚,向我們開火

我們竟如此坐以待斃?

不如奮起反擊”

四周炮火隆隆

狼煙四起

火光映天

四個晝夜

戰爭未見分曉

第五天時

捷報終于傳來

平大已然攻下

欽使府一片火海

法國人只有退回老家

謝天謝地

然此語即出,歡笑未盡

炮火再度燃起,眾人重陷驚慌

法國奸詐之徒,豈能輕易相信?

任憑我炮彈先發

自顧小心躲藏

我只全力攻打

哪顧對方暗藏心機

彈盡糧絕之時

敵方兇殘反撲

如驚雷閃電,地動山搖

皇城如何能保?

兵眾如水滴遇暴雨

潰不成軍楊亭圭(Duong Dinh Khue) 《越南文學名著》,金萊印書館(Kim Lai An-Quan),1966年。


嬪妃們由此受到很大啟發……尊室說挾著咸宜帝,帶著玉璽和皇家珍寶、文獻以及軍符逃到山野中。法國人暴怒,將年幼的阮福昭(成泰帝)從母親身邊帶走,將其監禁起來。1889年,咸宜帝被擒后流放至阿爾及利亞,年僅十歲的成泰帝登基?;实勰暧?,法國人正好趁機攫取并濫用皇權。1897年9月27日,成泰帝成年之時,被迫簽署由杜美事先準備好的諭旨,喪失了僅有的一點權力。從此以后,法國欽使將代表宗主國主持樞密院和宗人府。所有決定均需征得欽使同意,國家財政和稅收大權也歸欽使所有。

皇帝雖身著黑帶皇袍,位列眾卿之首,但眼神中流露出的卻是屈辱和悲哀。他在臣民眼里貴為天子,超凡脫俗,實則毫無實權。國家已被侵占、控制、踐踏,包括皇帝和皇宮在內的一切皆難幸免于難?;实凵硖幾鹞唬瑢崉t形同囚徒。他在皇宮中,皇后嬪妃、大小廷臣簇擁著他,上演著一場人間鬧劇。順化皇城已經淪為鍍金的牢籠,先帝的嬪妃阮若氏碧也改變了立場,她站到法國人一邊,開始私下宣揚安南必敗的論調。阮若氏碧曾追隨咸宜帝奮起反抗,但難以忍受退守荒山野嶺后的艱苦生活。從今以后,她開始鼓吹與法國人的合作,削弱堅持反抗者的意志。


應該停止抵抗,與法國人對話,避免民眾遭受更大災難。


反抗是徒勞的,注定要失敗?!扒谕踹\動”,而非殖民主義,成了給民眾帶來苦難的根源。廷臣黃高啟歸順法國人后,游說仍在河靜山區抵抗的潘廷逢投降:


最不開化、最笨的人也明白大勢已去。您是智者,怎么會連這個都不清楚?總督先生近日談到我省局勢時,建議我向您轉達:“您尊崇大義,即使將個人和家庭命運置之不顧,也應該考慮民眾的安危?!?img alt="《越南文學名著》,黃高啟致潘廷逢的書信。"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D6E76/7494821703904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192761-C6oHPA0bQBQfMAzRnJORMpU8pdjLUlzI-0-4f22272702ce1c61e100a452a7898e82">


潘廷逢對此嗤之以鼻:


誠然,縱觀全國局勢和我方實力,正如古語所云,我方抵抗猶如螳臂擋車。法國人疾風驟雨般侵我國土,迫使我主逃亡,陷我民眾于驚慌。國土淪喪,各省皆如此,豈我省一地。


應對民眾疾苦負責的并非抵抗者,而是侵略者和“為一己私利急于獻媚的可鄙之流”,潘廷逢這樣寫道。《越南文學名著》,黃高啟致潘廷逢的書信。

成泰帝既不屈膝妥協,也不武裝抗爭,而選擇了消極抵制。人民仍然忠于他。他潛出皇宮后,輾轉于鄉村之間,向子民傾訴心中苦悶。百姓鼓勵他,擁戴他,正如昔日擁戴先皇,擁護開國皇帝嘉隆帝、黎朝、西山朝、李朝諸帝帶領越南人民擺脫中國統治那樣。

成泰帝的命運注定如此。伯希和的使命顯然不會受到他的歡迎,因為清查書目意味著宗主國染指皇室卷宗檔案,但皇帝只能勉強同意這個法國人進入各部門和皇家書庫查閱藏書。然而伯希和還要再耐心等上三天,因為次日即1月31日,恰逢越南新年(也是中國新年),“法國大臣”黃高啟寫給潘廷逢的信中這樣稱呼法國殖民統治者。(原注)要前往最后一位享有自由和主權的嗣德帝陵前祭奠。

嗣德帝陵和其他帝陵一樣,位于順化城郊區青山綠水之間,只有守墓人可以在那里居住。嗣德帝生前親自設計了陵園,其中水陸相宜。地上建有皇家戲院鳴謙堂、供奉安南神龍的和謙殿與紀念先帝生平的祭壇。位于水域中心位置的是流謙湖,湖面長滿睡蓮。嗣德帝從由謙橋碼頭登船,行至流謙湖上的亭榭,在那里吟詩作賦。


恐懼中,我顫抖著思考人生之含義

領悟生命之短暫,死亡之永恒

智者抑或愚人,有三尺葬身之地足矣

榮耀抑或財富,頃刻間灰飛煙滅

戰火于人,如同風吹云散

前途險惡,命運重如山巒

我試問先靈,奈何無人應答

唯有茍延度日,等待宿命到來《偶得》(Ngau Cam),楊亭圭《越南文學名著》。


覲見成泰帝六天之后,伯希和被帶入藏書樓存放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官員資料的地方。他是第一個進入這里的法國人,但只允許在里面做短暫停留,眼睜睜看到數量龐大的卷宗卻無法查閱。他還被帶入國史館,那里珍藏著嗣德帝的所有作品,還有堅持抵抗法國入侵的紹治帝和明命帝的作品。這兩位先帝敵視基督教,曾下令迫害本國基督徒。藏書樓里的六部官員資料被小心翼翼地保存著,伯希和沒能拿到,但他第二天拿到了國史館里三位皇帝作品的書目。2月8日,伯希和被允許進入相當于皇帝秘書處并負責協調六部的尚書省藏書樓,那里的編年史料保存現狀和國史館一樣堪憂。

伯希和發現“書籍歸類混亂,書名殘缺不全,中國著作和安南著作混雜在一起”,他看到了“安南戰爭和順化淪陷產生的影響”,“皇室對這些問題漠不關心,古代科學早已無人問津,卻找不到用什么來替代 ”。伯希和與卡迪耶合著《安南國史料初探》(Première étude sur les sources annamites de l’histoire d’Annam),《法國遠東學院學報》(BEFEO)第四卷,施耐德(F. H. Schneider)編著,1904年(評注部分),河內,第620頁。

伯希和的描述顯得很嚴酷,但反映出當時殖民者的一種心態,認為原住民沒有能力照看好自己的國家和財物。殊不知伯希和手上的鑰匙打開的是亞洲最大的圖書館之一,展示在他面前的寶藏是越南古國大越國的歷史。18世紀此處有誤,黎文休生于1230年,去世于1322年。,曾任兵部尚書的黎文休撰寫《大越史記》,用三十章的篇幅記錄了越南上千年的歷史,此后歷史修撰工作一直有序進行。同樣在這座圖書館中,年輕的伯希和還發現另一部史書《大越通鑒通考》。另外還有大學者黎貴惇的《蕓臺類語》、嘉隆帝的《皇越一統輿地志》和1884年勘定印刷的嗣德帝集。

在那里,伯希和發現了上千年的文明遺跡,從中國繼承來的文學和藝術始終在不斷突破,向前發展。

李朝(1010—1225)的建立宣告中國統治的結束,但文學作品仍用漢語“儒字”寫成。以下引自一部受佛教啟發著成的冥思集,透露出大越國希望和中國保持一定距離的想法。


任運盛衰無怖畏,

盛衰如露草頭鋪。出自李朝開國皇帝李公蘊的老師。


13世紀,隨著陳朝的建立,越南當地語言喃字(chu nom)誕生,取代了儒字在文學作品中的地位,越南與中國的關系進一步疏遠。喃字和儒字兩種語言同時存在,15至16世紀黎朝、莫朝時期,喃字逐漸占據上風,儒教也漸漸取代了佛教。18世紀,《蕓臺類語》的作者黎貴惇用喃字描述世俗生活,他模仿科舉考試中涉及的經義和文書中的文體寫成習作:


人說婚齡少女如含苞待放的荷花和青澀的桃子,一心只想有樁好婚事,正所謂好馬要配好鞍。少女對夫婿精挑細選,恰如商人尋找可以委托重金之人。


在黎貴惇筆下,少女毫不掩飾對文人的愛慕之情:


看,沒文化的富農只會炫耀家里的稻田之深和池塘之大。王愷和石崇兩人斗富,瞪著愚蠢的蛤蟆眼看著世間的財富,最后可悲地死去。

文人不畏貧窮,墨即其田,筆即其林。梅臣(梅堯臣)和(呂)蒙正不會貧困一生,他們會像野鶴一樣飛上云霄,通向榮譽的頂峰。

發跡前的文人,正如潛龍在淵,等待著甘霖。黎貴惇《群書考辨》。


從那以后,皇帝詔書、大臣奏折、官方考試、學術著作,以及重大莊嚴的場合依然使用漢字,但詩歌等文學作品則使用喃字。18世紀,女詩人段氏點用喃字寫成著名詩作《征婦吟演歌》(喃字版《征婦吟曲》),標志著漢字徹底走向衰敗。有意思的是,這首詩最初由文人鄧陳琨用儒字寫成,后將其贈給他喜愛的女人段氏點,段氏點用喃字加以改寫,結果比原作更加精彩:


愿為君兮解征衣,

愿為君兮捧霞巵。

為君梳櫛云鬟髻,

為君妝點玉胭脂。

取君看兮舊淚帕,

訴君聽兮舊情詞。

舊情詞兮換新聯,

語新話舊兮酒杯前。


儒字和喃字是連接中國和越南的強有力紐帶,兩者之間關系復雜。有些法國人希望中越水火不容,正如他們更希望看到大越國分解為安南、交趾支那和東京三部分那樣。事實是這樣嗎?或者如段點氏認為的是互補關系?歷史上中越關系幾經波折,戰事頻仍。

“雖漢人、唐人、宋人、元人數次欲吞并我國,將我淪為一省,然皆以失敗告終。中國乃我鄰國,強于我國千倍,卻為何始終不得憑武力將我吞并?實因天意如此,越南得以保全?!眻猿挚狗ǖ呐送⒎陮ν督档狞S高啟這樣說道。

越南的抵抗精神源于反抗中國,但也用在了反對法國殖民主義上。學者伯希和參觀越南皇家圖書館時,清化省巴亭山區的抵抗還在繼續。在東京中部地區,素有“安世虹兒”之稱的黃花探領導的起義直到1913年他被叛徒暗殺才告結束。中國雖是越南危險的鄰邦,但當時自身也正經受凌辱,敵人同樣是西方列強,還有虎視眈眈的日本。

伯希和2月21日返回河內,下一步的任務已經安排好。根據保羅·杜美15日的指令,他將到北京進修漢語。

伯希和不在期間,順化皇城目錄暫由天主教外方傳教會成員卡迪耶神父(père Léopold Cadière)保管,以備查用。此時伯希和離開法國還不足四個月,但他不僅已經遠渡重洋,而且走遍越南,見到了印度支那總督和安南國皇帝。現在,中華帝國的大門又展現在他面前。年僅二十一歲的伯希和儼然已經成為高級官員和出類拔萃的學者,推行著法蘭西帝國的新秩序。

3月2日,伯希和在即將出發之際再次見到杜美,后者將他介紹給法國駐華公使畢盛(Stephen Pichon)。伯希和在華期間將聽命于這位公使。杜美和畢盛皆值四十三歲,同是第三共和國的政治人物,對很多問題看法一致。畢盛1885年當選眾議員,杜美則于1888年當選。他們都是激進社會主義者,曾猛烈抨擊茹費里的殖民政策,還諷刺他是“東京費里”。1885年,法軍在諒山失利,茹費里下臺,他們繼而成為“理性殖民主義者”。然而兩人雖在同一政治陣營,但不屬于同一派別。杜美是共濟會成員,畢盛不是。杜美是克列孟梭的對手,而畢盛卻忠于克列孟梭。杜美到印度支那任職前曾在財政部工作,畢盛結束北京任期后將出任外交部長。兩人職業生涯雖有交集,但前途卻大相徑庭:杜美將成為總統,畢盛則一直追隨克列孟梭,是名出色的助手。

兩人先后被派往遠東地區,不同的發展前景并不妨礙他們在1897年之后開展緊密合作,因為法國對印度支那的政策離不開對華政策的配合。1900年初,中國政局顯然成為畢盛、杜美及伯希和關心的頭等大事,因為“東亞病夫”已經奄奄一息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偏关县| 南召县| 古交市| 大丰市| 灵武市| 迁安市| 灌南县| 平顶山市| 宜兰县| 五莲县| 永兴县| 江达县| 庄浪县| 北辰区| 融水| 阿拉尔市| 连南| 无极县| 海兴县| 普兰店市| 广河县| 缙云县| 班戈县| 河南省| 抚顺市| 英山县| 台湾省| 信宜市| 绿春县| 镶黄旗| 上虞市| 金寨县| 郎溪县| 黑龙江省| 连城县| 浦江县| 利辛县| 姜堰市| 苏州市| 永新县| 嘉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