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第一次領工資就該知道的理財常識(全四本)作者名: 力哥本章字數: 2538字更新時間: 2019-01-04 19:16:31
第12章
哪種理財方式最適合你?
力哥說理財,簡單又好玩。上回力哥說到,你到底買多少馬伊琍多少姚笛,一半要看你的風險偏好,還有一半要看你的風險承受能力。
問卷測明白,虧錢別賴我
和風險偏好不同,風險承受能力是個客觀因素,不是你的理財性格或者說主觀意志能改變的。
還是拿上回說的那個問卷來說,比如銀行會問你年齡多大。一般來說,年齡越大,風險承受能力越弱。因為萬一你投資失利,年紀越大,未來留給你翻盤的時間和機會就越小,你越是承受不起虧損。
又比如問你月薪多高。月薪越高,說明你的家庭財務狀況越安全,你能從薪水中拿出來投資的比例就會相對越高。萬一虧了,對你日常生活的影響也不會很大。
再比如說你這筆錢未來什么時候會用。假如這錢一年后你要拿來買房結婚的話,那就萬萬虧不得。萬一虧了,房子買不起,老婆討不到,那真叫賠了夫人又折兵。這種情況下,你這筆錢就不適合投到股票這種高風險的地方。
但如果你這錢現在沒有明確用途,就是沖著不斷升值,未來當養老金用的話,那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就比較高。就算短期套牢,只要你投資時間足夠長,還是很有希望解套甚至賺到更高的收益。總之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風險承受能力也大不一樣。
只要你認真填寫,一般這類問卷測出來的結果都是靠譜的。不同人的理財性格大致可分為:保守型、穩健型、平衡型、進取型、激進型。
假如你測下來是保守型投資者,但你要買高風險的股票型基金,那系統就會提醒這個產品超過你的風險承受能力,請你慎重考慮。言下之意:我勸過你別買了,虧錢了可別賴我。
天才學不來,蠢才教不會
還有一點要注意,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適合做投資,有些人炒股票就是有那種靈氣或悟性。他就是炒得好,你不能不服。像巴菲特、索羅斯這樣的投資巨鱷,哪是靠后天努力學習就能打造出來的?那就是天才!
但反過來說,我們有些人性格中就有一些特質決定不適合自己親自去做股票、期貨、黃金這類高風險投資。比如說容易感情用事,自制力差,沒定力,缺乏主見容易隨大流,不自信,優柔寡斷,該賣不賣,該買不賣,該斬倉不斬倉,最后前功盡棄!又或者過于追求完美……
如果你有這些性格弱點,力哥奉勸你,今后千萬不要自己去炒股,還是通過買基金或理財產品來間接分享股市收益吧。
總之,理財是件很個性化的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星座和性格,決定了你到底是像天龍座紫龍那樣動不動就把圣衣脫掉,把眼睛弄瞎,沖上去和敵人玩命,還是像仙女座瞬那樣厭惡戰斗,整天躲在星云鎖鏈圍成的投資安全島里面過家家。
國外高大上,國內成屌絲
既然理財是件很個性化的事,那優秀的理財師也應該是既有理論知識積淀,也能充分了解理財市場現狀,更能對每一個客戶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分析的白骨精人士,這樣才能給出真正靠譜的理財建議。
在發達國家,理財規劃師是個很高大上的職業,和醫生的工作性質很像。醫生的工作是幫你挑出身體里的毛病,理財師的職責是幫你挑出你家庭財務上的漏洞。
就像電腦里裝一個殺毒軟件,點擊“全盤掃描”,然后殺毒軟件就會對你電腦里各個角落一陣猛掃,最后告訴你××需要優化,××是流氓軟件建議卸載,建議下載××補丁……
你說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一樣嗎?每臺電腦的軟件狀況都一樣嗎?當然不一樣,所以看醫生才要排隊掛號。病人病情不同,開的藥方也不一樣。有人要吃西藥,有人要吃中藥,有人要馬上開刀,有人要保守療法……
理財師和醫生一樣,也是個高度經驗化的職業。臨床(投資)經驗越豐富,看過的病人(客戶)越多,醫術(理財術)越高越吃香。發達國家的理財師幾乎都是40歲朝上,鬢角花白,一眼看去就給人成熟穩重的印象,投資經驗灰常豐富的人。
那天朝的理財師都什么樣呢?
不管銀證保還是第三方理財公司的所謂“理財專員”或“理財師”,大部分都是80后,甚至還有大學畢業沒兩年的90后。說得不好聽點,就是個乳臭未干的毛頭小子,再說白了,就是個想盡辦法忽悠你買他們家理財產品的Sales。
服務不賺錢,改行做銷售
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是因為中國理財市場是過去10年剛剛爆發起來的,現在四五十歲的怪蜀黍從來沒有接受過理財教育,更不要說跑出來做理財師了,那銀行可不就只能找小青年了。
二是因為中國人至今還沒有為知識體驗性服務買單的習慣。你去社區里喊一嗓子:阿姨媽媽們送票子請你們看戲去不去?去!請你自己掏錢買票看戲去不去?不去!你看她們不是不愛看戲,而是覺得為看戲花錢不值,我就愛看白戲!一樣的道理,給我提供專業理財服務?好啊!要我為理財服務買單?拜拜!
你說你去醫院看病,到底是你配的藥更值錢,還是這個大夫的醫術更值錢呢?很多國人覺得我花幾百塊錢配藥,這錢該花,但要花幾百塊錢看個醫生,除非得了重病實在沒辦法,一般小毛小病壓根不愿意!咱不肯為醫生知識含量極高的專業服務買單,那醫院可不就只能以藥養醫了。
在理財市場,既然理財師提供專業理財服務養不活自己,那銀行們可不就只能以理財產品的銷量提成來養活這些sales了。
因人而異,度身定做
一方面,屁股決定腦袋,有銷量才有飯吃。另一方面,我們中國人長期受到應試教育洗腦。應試教育不鼓勵創新,不鼓勵個性,強調紀律、權威和服從。長期受應試教育熏陶的結果,就是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應試能力一流,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實踐能力比較差。
所以我們很多理財師,就算考出什么AFP/CFP(注冊理財規劃師)這些看起來很高大上的證書,也只會照本宣科。書上怎么寫,咱就怎么說。一點不考慮倫家的實際情況,結果就是現在這樣,理財師這個名字說出去,那和罵人沒啥兩樣。很多懂理財的人都會把理財師和大忽悠畫上等號。
1961年,林彪林副主席說過一句話,學習毛澤東著作“要帶著問題學,活學活用,學用結合”。那時許多地方都掀起了進一步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群眾運動的新高潮。
毛爺爺這人最牛B的地方不在于他把自己永遠留在了每個中國人的錢包里,而在于雖然他讀過的書汗牛充棟,但他從來不讀死書,他會活學活用,能把鬼都聽不懂的學術語言變成文盲老太太都能聽得懂的大白話。“槍桿子里出政權”“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聽得懂吧。
毛爺爺反復強調:“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力哥的話說,就是理財一定要因人而異,度身定做。那怎么才能做到因人而異,度身定做呢?我們下回接著說。
力哥理財物語:
理財性格決定理財方式,理財知識改變財富命運
思考:
如何不被偽理財師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