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設計心理學(1-4冊)作者名: (美)唐納德·A·諾曼本章字數: 792字更新時間: 2020-01-20 14:12:33
人們如何做事:執行與評估的鴻溝
當用戶使用物品時,他們會面對兩個心理鴻溝:一個是執行的鴻溝,在這里,用戶試圖弄清楚如何操作;另一個是評估的鴻溝,在那里,他們試圖弄清楚操作的結果(圖2.1)。設計師的作用是幫助使用者消除這兩個鴻溝。
在文件柜的例子里,當一切都完美地工作時,有可見的要素消除執行的鴻溝。比如抽屜的拉手顯然意味著應該把它拉開,手柄上的滑塊暗示了正常情況下應該先移走固定抽屜位置的擋塊。然后,當這些操作都失敗后,就隱約出現一個大的分歧:還有其他什么操作方法可以打開抽屜?
評估的鴻溝容易彌合。首先,移開固定抽屜的擋塊,然后,拉抽屜把手,可是柜子沒有動靜。這預示著我未能達到目的。當嘗試其他操作時,比如邊扭邊拉,文件柜并沒有提供更多的信息,我這樣做是否越來越接近目的。
評估的過程反映了努力的程度,人們必須對設備的物理狀態做出解釋,以便確定是否已經達到自己的期望和意圖。當設備以方便的形式提供了它的狀態信息,而且容易闡釋,符合用戶認知系統的方法,那么評估的溝壑就小。幫助消除評價溝壑的主要的設計元素是什么?反饋,再加上一個很好的概念模型。
這種心理上的陌生感體現在許多設備上。有趣的是,很多人都經歷了困難,但他們以責備自己來釋懷。對于那些他們認為自己應該能夠使用的產品——水龍頭、冰箱的溫控器、爐灶等——他們想當然地認為,“我太笨了”。另外,對于看起來復雜的設備,諸如縫紉機、洗衣機、數字手表,或幾乎所有的數碼控制產品,他們干脆放棄,認定自己不可能理解它們。這兩種理由都是錯誤的。這些都是日常使用的物品,沒有復雜的內在結構,使用中的困難來自它們的設計,而不在于嘗試使用它們的用戶。
設計師如何幫助消除這個心理鴻溝?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更深入地探究人的行為心理學。基本的工具在前面已經討論過:我們可以使用意符、約束、映射和概念模型來消除執行的溝壑,也可以使用反饋和概念模型來消除評價的溝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