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心理學(1-4冊)
- (美)唐納德·A·諾曼
- 891字
- 2020-01-20 14:12:33
第二章
日常行為心理學
當我和家人在英國居住的時候,租了一棟家具齊備的房子,房東不在。有一天,女房東回來找一些個人材料。她走向那個陳舊的鐵皮文件柜,想打開最上面的抽屜,可是怎么也打不開。無論她前推后拉、左搖右晃、上推下推,都無法打開。這時我主動上前幫忙,晃動了一下抽屜,扭了扭前面板,用力往下壓,再用手掌拍了一下前面,結果抽屜就開了。“噢,”她說,“真抱歉,我對一些機械的東西真是沒辦法。”不,至少她還能關上抽屜。應該道歉的是這個柜子的機械裝置——或許它該說:“真對不起。我對人很不友好。”
我的房東太太碰到了兩個問題。首先,雖然她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找回一些個人文件),還有達成目標的計劃(打開文件柜上層的抽屜,那些文件就放在那兒),一旦計劃失敗了,她就不知道要做什么。她還有第二個問題:她認為問題出在自己的能力不夠,她錯誤地責備自己。
我能幫上忙嗎?首先,我拒絕承認對這個錯誤的自責,即這是房東太太的錯:對我來說,這顯然是舊文件柜上防止抽屜打開的機械故障。其次,我有好幾個如何操作文件柜的概念模型,正常情況下應該有個使柜門關閉的內部機制,我認為抽屜可能沒有對齊。這個概念模型讓我有個想法:晃動抽屜。結果失敗了,這讓我改變計劃:晃動可能是對的,但力氣不夠,所以我用蠻力去扭轉柜子,想讓它回到正常的對齊狀態。這次感覺好多了,文件柜的抽屜輕微地移動了一下,但還沒有打開。于是我只好用全世界專家都會的方法——使勁地拍打柜子。是的,它打開了。在我心里,我認為(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正是我的沖撞使柜子的結構復位,打開了抽屜。
這個例子突出了本章的主題。首先,人們如何做事?這是很容易的,結合現有技術學習一些基本的操作步驟是比較容易的(是的,即使打開文件柜也是一門技術)。但是,當事情出錯了怎么辦?我們如何發現它們壞了,然后我們怎么知道要做什么?為了有助于理解這個問題,我首先會深入探討人類的心理,還有一個簡單的概念模型,即人們如何選擇和評估他們的行為。通過一個概念模型,會過渡到對智力和情感的作用的討論:事情進展順利時人們會快樂,計劃受挫時人們會沮喪。最后,我會歸納本章的經驗,總結出一些通用的設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