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阿里的下一個十年(2)

就像蘋果、奔馳、三星等受人尊重的標志性企業一樣,未來的阿里巴巴也會令全球期待。阿里人不要抱怨或者糾結于外界的批評和指責,必須精益求精地、更好地回報社會,滿足客戶的期望和需求!對未來的堅持絕不等于我們要放棄今天,但如果不為未來而改變今天,我們就看不到屬于我們的未來。

沒有無所不能的企業和企業家,只有在人才發掘、價值創造、文化組織等傳承機制上不斷進步和突破,才有可能讓企業和企業家在市場競爭中無所不能。對阿里人來說,無論時間怎么變遷,無論世界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專注于最初的出發點——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阿里巴巴,Let's open the future(讓我們開啟未來)!

編者注:

阿里巴巴集團自2003年開始對公司每一個崗位實施接班人培訓計劃,2009年正式啟動合伙人制度建設,2012年開始實施領導層年輕化的整體換代升級準備工作。2015年5月7日,馬云在寫給公司內部員工的郵件中宣布一大批“老阿里人”的集體交棒,號稱這是史上最大規模的管理層更替;同時推出阿里巴巴新任CEO張勇。

3.幫美國的中小企業實現“中國夢”

20年前,我第一次踏上美國的土地,第一站是西雅圖。來美國之前,我試圖從課本、老師、父母等不同的渠道了解美國。我以為自己已經非常了解美國,但當我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才發現我完全錯了。美國這個社會,和我從課本上學到的、從師長那里聽到的根本不一樣。

在西雅圖,我第一次接觸到互聯網。回到中國之后,我告訴朋友們:我打算開一家互聯網公司。我邀請了24位好友,討論了兩個小時。到最后,還是沒有人理解我想要做的東西,于是我們進行了投票,23人投了反對票。我的朋友們勸我說:“忘了它吧!根本就不存在這么一個叫‘互聯網’的東西,千萬不要去嘗試。”只有一個人對我說:“馬云,我相信你,雖然我不知道你想要做什么,但如果你想做,就大膽地去做吧,因為你還年輕。”那年,我30歲。

阿里巴巴與“芝麻開門”

沒有任何計算機知識和商業知識,我開始了創業之路。

我和我的妻子,還有一位同學,東拼西湊了1000美元,開辦了第一家公司。我們一開始的創業之路非常艱難,當時我覺得自己就是個騎在老虎背上的盲人。創業的前三年,我的生活真的非常糟糕。我清楚地記得,我想向銀行貸款3000美元,這花掉了我整整三個月的時間。我動用了所有的關系,還是沒拿到貸款。每個人都認為馬云在撒謊,因為1996年的時候,人們不相信互聯網這個東西的存在。

1996年下半年,中國剛接入互聯網。于是,我邀請了10位媒體朋友到我家里來,想告訴他們我沒有撒謊,確實存在互聯網這個東西。為了下載一張照片,我們當時花了三個半小時。大家說:“這東西真的能行嗎?”我說:“是的,行得通的,但不是現在,是在未來10年之內。”不管怎樣,這至少證明了我沒有撒謊。

我還記得,我們嘗試幫助小公司在網絡上銷售產品,但沒有人愿意來,因為當時還沒有人在網絡上買東西。所以,在第一個星期,我們的七個員工自己去買,自己去賣。到了第二個星期,有人開始在我們的平臺上賣東西了,我們買光了他出售的所有商品。我們有兩個房間,堆滿了我們那兩個星期在網上買的東西,那些都是對我們沒有什么用的東西。但是,這可以告訴大家,互聯網是存在的,網絡是可以進行買賣的平臺。事情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沒有任何條件是成熟的。1995年到1999年這段時期,我們的創業失敗了。

到了1999年,我邀請17個好友到家里,我們決定再嘗試一次,并且把網站命名為alibaba.com。人們問我,我們為什么叫阿里巴巴?因為我們希望互聯網就如同一個寶庫,可以讓小企業實現“芝麻開門”的夢想,而我們最開始想做的事情,就是幫助小企業。另外,這個名字容易拼寫,也朗朗上口。

在中國,電子商務是一種生活方式

當時我們注意到美國的電子商務多是致力于幫助大公司,幫助他們節約成本,而當時中國并沒有那么多大公司,但是有很多小企業。對小企業來說,生存是如此艱難。假如我們能夠用互聯網技術幫助這些小企業,那將多有意思啊。美國習慣于幫助大型企業,這就好比美國人擅長打籃球,而在中國,我們應該去打乒乓球,去幫助那些小公司。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幫助小公司去節約成本,他們早就知道如何節約成本,他們需要學習的只是如何賺錢。因此,我們的業務一直專注于幫助小企業在網絡上賺錢。

我們希望阿里巴巴這家公司可以活102年,這是我們給所有員工的一個清晰的目標。無論我們有多少盈利,無論我們賺了多少錢,無論我們已經取得了什么成績,都不能認為我們已經成功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期望是堅持102年,現在才過了16年而已,前面還有86年!這86年中的任何一個時間,如果公司倒閉了,那我們就談不上成功。

以前,人們說:“你們的平臺是免費的,你們的公司那么小。”在美國上市的時候,人們又說:“你們阿里巴巴是做電子商務的,就像亞馬遜一樣。”可能亞馬遜是美國人眼中唯一的電子商務模式,但我們和亞馬遜不一樣。我們自己不做買賣,我們只幫助中小企業做買賣。在阿里巴巴的平臺上,每天有1000萬家小企業在做交易。我們自己不送快遞,但每天有200萬人幫著我們配送3000萬個包裹。我們也沒有自己的倉庫,但我們幫助那些中小物流快遞公司管理成千上萬個物流倉庫。我們也沒有任何商品庫存,但我們有3.5億買家,每天有超過1.2億消費者光顧我們的網站。

2014年,我們的銷售額已經達到3900億美元。要知道,沃爾瑪雇用了230萬名員工,而我們只是從18人擴大到了3.4萬人。在美國,電子商務是商務;而在中國,電子商務是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年輕人在買賣中交換他們的思想,互相溝通,形成信任,從而建立個人信用記錄。就好像星巴克一樣,你去星巴克并非僅僅為了品嘗它的咖啡有多么美味,那也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正是互聯網電商改變中國的地方。

阿里巴巴會在未來五年里達到1萬億美元的成交額。這是我的目標,阿里巴巴的目標,我認為我們會達到這個目標。更讓我們自豪的是,我們為自己的國家直接和間接地提供了1400萬個就業機會。我們在中國鄉村創造就業機會,我們為中國女性提供就業機會。中國互聯網上成功的賣家中,超過51%是女性。我們為這些事情感到自豪。

中國消費者需要更多的美國產品

有人又會問,阿里巴巴現在做到了這些,阿里巴巴已經無處不在了,那你們的下一個目標是什么?你們未來的打算是什么?今天,中國超過80%的在線交易是由阿里巴巴創造的,我們未來的目標是將阿里巴巴的業務拓展到全球。阿里巴巴不僅要成為最會賣產品的公司,我還希望在阿里巴巴的帶領下,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能夠實現全球化。相較于美國,為什么中國的電子商務成長速度如此驚人?因為中國原來的商業基礎建設太差。不像在美國,你們有汽車,線下有無處不在的沃爾瑪和凱馬特[6]。但是在中國,我們并沒有這么好的基礎設施。

電子商務在美國如同餐后甜點,是對主流商業的補充,但是在中國,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主菜。我們建設了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所以,如果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能夠全球化,包括在全球范圍內提供支付工具、物流中心和透明公開的交易平臺,那就能幫助全世界的小公司將他們的產品賣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幫助全球的消費者買到世界各地的產品。我們的愿景是:未來10年內,幫助全球20億消費者在線購買全世界的產品,并且做到全球范圍內72小時內收到商品;在中國范圍內,無論你身在何處,24小時內收到商品。

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戰略,仍然是致力于幫助小企業,幫助他們以最有效的方式來做生意。我們會在自己的電商平臺上,再幫助另外1000萬家小企業做生意。我們會給這些小企業以支持,我們會引導更多的流量給他們,向他們提供支付系統,提供物流配送系統,讓他們更加快捷和便利地在全球任何角落開展業務。我們希望在中國以外的地方能夠擁有40%的業務量,雖然現在我們的海外業務只占2%。

可能人們會繼續問,現在阿里巴巴的業務做大了,也募集到大量資金,你們會來美國嗎?如果來美國,你們是打算“入侵美國”嗎?馬云,你什么時候來和亞馬遜競爭?什么時候來和eBay競爭?

其實,我對eBay和亞馬遜抱有敬仰之心。阿里巴巴的下一步戰略,也是幫助美國的小企業走進中國,幫助他們將產品賣到中國。現在的中國,中等收入人群的數量和美國的人口數量大致相當。我們認為,未來10年,中國將有3億人成為中產階層。他們對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但中國的現狀沒有辦法滿足他們對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的需求。過去20年,中國一直致力于出口,而我認為接下來的10~20年,中國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進口方面。中國要學會進口,學會消費。中國應該去消費,去做全球買手。

同時,我認為美國的小企業、美國的品牌產品,也應該利用互聯網進入中國市場。過去20年,美國的大公司已經遍布整個中國。對美國的小公司來說,利用好電子商務,將是巨大的機會。阿里巴巴已經幫助了很多美國農民將產品賣到中國,西雅圖的車厘子就是一個例子。你不能想象,美國駐華大使跑來問我:“馬云,你們可以幫我們銷售西雅圖的車厘子嗎?”那時車厘子還長在樹上,我們就做了預售,24小時內,8萬個中國家庭就將16萬公斤車厘子一搶而空。摘下車厘子后,在24小時內運到中國。2014年,我們賣掉了30萬公斤來自美國的車厘子。同樣,我們也幫助美國銷售阿拉斯加的海鮮。我們還幫助加拿大銷售龍蝦,所賣出的龍蝦數量,是他們10年都不可能達到的國際銷售量。許多美國的知名品牌也借助我們的平臺推廣了出去,像Costco超市入駐以后,第一個月就賣出了600噸堅果,銷售額達到650萬美元。既然我們能夠幫助他們賣龍蝦、賣車厘子,為什么不可以利用我們的系統來幫助更多的美國中小企業?我還想借用另一個數據來舉例子,每年的11月11日,中國的光棍節,阿里巴巴都把它變成一個購物狂歡節。2014年的“雙11”,我們的交易額高達97億美元,第一分鐘就有240萬消費者涌入。

每天,阿里巴巴的平臺上都有上億“饑渴”的消費者來購物,中國消費者需要更多的美國產品,這也是我來美國的目的和原因。我們不是來競爭的,我們來這里,是希望將美國的中小企業帶到中國。我們的愿景是“全球買,全球賣”,未來的10~20年,無論你身處何處,都可以買到任何地方的產品,也可以把自己的產品賣到世界各地。菲律賓人可以買到挪威的鮭魚,挪威人可以將產品賣到阿根廷,阿根廷人可以買到中國的產品,也可以將產品賣到中國。這是互聯網未來變革的方向。變革的力量是強大的,阿里巴巴為已經改變中國而感到驕傲。

“第三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技術革命以后,世界上有了新的商業組織形式——工廠;第二次技術革命以后,世界上又有了新的商業組織形式——集團公司。在如今這個DT時代,我認為一個新的商業形式誕生了——平臺。有人預言,21世紀上半葉將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如果不幸言中,在我看來,這所謂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將與前兩次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世界上兩大敵對軍事集團的爭霸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范圍內的反法西斯戰爭,這一次將不再是一場人類自相殘殺的戰爭,而將是一場人類攜手對抗疾病、貧困和氣候變化的“戰爭”。我認為,這是人類的未來。所有國家、所有人,都應該聯合起來共同面對人類的生存之戰。

我們將可以依靠年輕一代,依靠計算機和大數據,而不是依靠武器來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這是我所熱衷的夢想,和錢無關。改變世界的不僅是技術,更是你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夢想。我們知道這條路漫長且不易。我以前說過,過去20年在中國做互聯網生意很不容易。今天很困難,明天更困難,后天很美好。但是,如果不努力的話,絕大多數人會死在明天晚上。

編者注:

美國紐約時間2015年6月9日,迄今為止已有108年歷史的紐約經濟俱樂部迎來了一位中國商界領袖——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馬云向近千位商界領袖發表了主題演講。他提出,美國打籃球,幫助大企業;阿里則打乒乓球,幫助美國的中小企業實現“中國夢”。迥然不同于美國電商的阿里巴巴提出“全球買,全球賣”的愿景,和未來五年達到1萬億美元成交額的目標。繼阿里巴巴IPO(首次公開募股)融資路演之后,阿里巴巴的“東進之旅”昭示著:阿里巴巴生于中國,卻為世界而存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权县| 金山区| 丰原市| 三台县| 鲁山县| 灵璧县| 长汀县| 丹巴县| 福建省| 滁州市| 孝义市| 天峻县| 岳阳县| 赣州市| 盖州市| 曲阳县| 麟游县| 河津市| 梅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天等县| 永泰县| 五指山市| 南昌县| 顺平县| 临武县| 灵山县| 蒲城县| 康乐县| SHOW| 乌兰浩特市| 夏河县| 苏尼特右旗| 调兵山市| 宁乡县| 犍为县| 元朗区| 大名县| 松原市| 新闻| 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