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藝術史
  • (英)邁克爾·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
  • 1216字
  • 2019-04-24 11:18:03

美學的出現

就是在這個動蕩的年代里,中國畫家和詩人第一次發現了自己。陸機作于300年的《文賦》是影響深遠、充滿激情的文字,英譯本參見Ch'en Shih-hsiang, Literature as Light Against Darkness,rev.ed.(Portland,Me.,1952)。正如詩人T. S. 艾略特(T. S. Eliot)所說的“在詞藻和義理之間角力”一樣,它討論了詩歌靈感的神秘淵源。蕭統作于530年的《文選》序中出現了新的評判標準,他提出選擇詩文的標準不是道德,而是完全依照美學價值。這個復雜的觀念的產生不是一蹴而就的。3—4世紀的文學批評仍然采取品藻形式,品藻是一種品評優劣的九等分類方法,首先用于人物,后來也用于詩歌。顧愷之就曾經用品藻來臧否魏晉時期的畫家——如果保留至今的文本確系顧愷之所作。謝赫在名作《古畫品論》中更系統地使用了這種方法。《古畫品論》作于6世紀后半葉,謝赫將前代43位畫家分為六個等級。在藝術史上,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區分,盡管評判并不見得高明。謝赫短短的文章之所以在中國繪畫歷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為序言中提出了品鑒畫作和畫家的“六法”。

關于“六法”的討論已經層出不窮,然而,“六法”本身卻是不可回避的,不管“六法”如何變化或排序,它一直是此后中國藝術批評的關鍵。它們是:

一、“氣韻生動”:精神的統一、生命的運動規律(韋利譯文);精神共鳴所引起的生機(索伯譯文)。

二、“骨法用筆”:骨架方法用筆(韋利譯文);用筆來構建結構(索伯譯文)。

三、“應物象形”:在描摹形狀時應忠于原物(索伯譯文)。

四、“隨類賦彩”:施加顏色時,要忠于對象(索伯譯文)。

五、“經營位置”:放置元素時,要經過適當安排(索伯譯文)。

六、“傳移摹寫”:應經常模仿古代杰作(坂西志保譯文)。Arthur Wale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Painting(London,1923),72;Alexander Soper,“The First Two Laws of Hsieh Ho”, Far Eastern Quarterly 8 (Aug. 1949):412-423;and Shio Sakanishi,The Spirit f the Brush (London, 1939), 51.

第三、四、五法則是不言自明的,它反映了早期繪畫所遇到的技術問題。第六法則表明訓練畫家的手法以獲取高超的繪畫技巧的需要,同時,它也指出遵從傳統的必要,每個畫家都自視為傳統的捍衛者。忠實摹寫古代名作是保存傳統的途徑,或者像后世所說的那樣,用以往大師“古法”繪畫,然后增加自己的特征,可以使傳統得以新生。

正如法國畫家塞尚(Cézanne)所稱的“來自自然的強烈視覺感受”,畫家的經驗表現在氣韻之中,就是索伯所說的“精神共鳴”。氣是宇宙中的精神,從字面上說就是氣息或云氣,它賦予萬物以生機和活力,賦予樹木、山川以生命和生長,賦予人類以能量,山川呼吸而產生云霧。藝術家必須協調自己以適應宇宙精神和靈氣,并讓靈氣貫穿自身,這樣就處于靈感迸發的狀態了。這是一種無以言表的狀態,畫家本身成了靈氣表現的中介。威廉·埃克(William Acker)曾經問過一位著名的中國書法家為什么將沾滿了墨汁的手緊緊地掐入巨筆的筆鋒之中,這位書法家回答說,只有這樣,他才能感覺到氣從他的手臂通過毛筆直達紙面。氣是一種宇宙能量,正如埃克所言,“在不斷變化的漩流中流動,時深時淺,時聚時散”William B. Acker, Some T'ang and Pre-T'ang Texts on Chinese Painting(Leyden,1964),xxx.,靈氣可充斥于萬物之中,不論其是否有生命。因此,第三、四、五法則包含的就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準確,因為所有自然界的生命形態都是“氣”的可視表現。只有通過忠實地反映它們,藝術家才能表現出他對宇宙原則的意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市| 杂多县| 盐源县| 白朗县| 泰宁县| 祥云县| 广宗县| 泊头市| 东阳市| 九龙坡区| 新闻| 休宁县| 常德市| 仁寿县| 融水| 浦东新区| 沂南县| 蓬莱市| 永城市| 广州市| 中江县| 栾川县| 饶平县| 云浮市| 黄陵县| 伊吾县| 易门县| 贵阳市| 汝城县| 新沂市| 略阳县| 枣阳市| 静乐县| 平安县| 遂宁市| 明溪县| 婺源县| 阿拉尔市| 奉节县| 多伦县| 樟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