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一書的七篇中,《萬章》這一篇最短,但卻最引人入勝;原因是孟子與萬章師生二人,問答犀利,又充滿禪機,內容所涉及的,有些更是數千年來炎黃子孫心中的疑問。
譬如說,堯舜真像歷史記載的那么偉大嗎?而且,舜的家庭父子之間,是不是真的那樣不近人情呢?……
再說秦穆公贈食子思一事,這位《中庸》的作者,孔子的孫子,為什么認為君主是以犬馬相待呢?
《萬章》下篇中,更有一個鐵證,說明宋儒對“不孝有三”的解釋是錯誤的。這個影響我們千多年的謬解,在《離婁》篇已有說明,在本篇下章,孟子說“仕非為貧也”這句話,徹底粉碎了朱熹所謂“家貧不仕”為不孝的說法。
對《孟子》一書,后人注釋多,誤解更多,幾千年來的各種不求甚解的說法,對我們先圣先賢造成的誤解,太多太多了。
南師懷瑾先生,再次帶領大家深入研讀并解析孔孟思想的原義,令人豁然于胸;再加孟子和萬章師生針鋒相對的妙問妙答,故而說引人入勝。
劉雨虹 記
二〇一二年八月于廟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