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古禮,訂定三年之喪,因為人出生后,從吃奶到離開父母的懷抱,總得兩三年,父母在這三年中,是最辛苦的,所以服三年之喪,就是略表對父母的一點還報。這個道理,孔子曾經說過,在《論語·陽貨》篇,宰予拿出一大堆理由來,認為三年之喪為期太長,主張縮短??鬃诱f,你如果心安,你就去縮短吧。等宰予出去后,孔子說:“予(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依古禮,訂定三年之喪,因為人出生后,從吃奶到離開父母的懷抱,總得兩三年,父母在這三年中,是最辛苦的,所以服三年之喪,就是略表對父母的一點還報。這個道理,孔子曾經說過,在《論語·陽貨》篇,宰予拿出一大堆理由來,認為三年之喪為期太長,主張縮短??鬃诱f,你如果心安,你就去縮短吧。等宰予出去后,孔子說:“予(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