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書精講
- 南懷瑾
- 1704字
- 2019-01-04 21:56:14
人性與天性
君子之道費(fèi)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詩》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本節(jié)接著引用孔子的話,講到人的生命,稟天然自性而起的功能之道,就是形而下的飲食男女的人性;其與形而上先天純凈本性的關(guān)鍵要點(diǎn),也就是人道與天道相關(guān)之處。尤其是第一句的“君子之道費(fèi)而隱”,最為重要。我們必須先要了解這里所用“費(fèi)”和“隱”兩字內(nèi)涵的重要性。“費(fèi)”是什么意思呢?其實(shí),明白了現(xiàn)代人通用的一句話“浪費(fèi)”,以及“費(fèi)用”,就知道《中庸》這里所講的“費(fèi)”字,就是任何時間、空間都彌漫著它的作用的,便叫“費(fèi)”。“隱”是與“費(fèi)”相反的意思,任何時間、空間,隨便在哪里,你都摸不著、看不到的,便叫“隱”。這兩個字的道理,與本節(jié)所說“天命之謂性”,關(guān)系非常重大,所以必須再三啰唆,交代清楚,才能討論下文。如果再如古人慣用的注釋手法,“性者,性也;或天性,人性也”,就仍然摸不著邊際了。
再進(jìn)一步來講,孔子所說的“君子之道,費(fèi)而隱”這一句,就是孔子的直指人心、見性修道的方便法門。道在哪里?道在平常日用之間。道體自性的顯現(xiàn),本來是無所不在而無所在的一種功能。所謂“費(fèi)而隱”,便是無所在無所不在的說明。例如佛學(xué)所說的證得菩提,這個梵文翻譯過來的名詞,是指覺悟自性而成道的意思。翻譯全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叫作無上正等正覺。佛也說過:“一切處皆成正等正覺。”孔子所說的“費(fèi)而隱”,與佛說一切處的意思相同。另如道家的莊子,他最喜歡用幽默的言文來表達(dá)道的理念,他說“道在屎溺”,等等。當(dāng)然屎溺也在一切平常日用之中,所以莊子說的一點(diǎn)也不錯。可是講到這里,又使我想起古今兩個故事,先插進(jìn)來講,作為參考。
第一個故事,是五十多年前,我在四川峨眉山靜居的時候,有一天,寺里的當(dāng)家?guī)焷碚f:豈有此理!今天來了一個朝山的香客,他要跳進(jìn)糞池里洗澡,洗完要再跳到我們的水池中清洗。我不準(zhǔn),他就大吵大鬧,說是修一門道功,每天非這樣做不可,希望你去阻止他。我說:他是從遂寧來的吧!當(dāng)家?guī)熣f:你怎么知道?我說:遂寧有一位得道的高僧,大家叫他瘋師父,他還有一個師公,叫癲師爺,平日就住在鄉(xiāng)下的茅廁里。他大概是跟瘋師父沒有學(xué)好,弄錯了方向。于是當(dāng)家?guī)熃兴麃硪娢遥艺f:你的師父,我見過,你不要替他出來丟人現(xiàn)眼吧!他說:師父對我說“道在屎溺”嘛!我說:你師父沒說錯,只是你會錯了意,從今天起,趕快停止這樣做。回去轉(zhuǎn)告你師父,我叫你去跪在師父前面求懺悔,要他好好教你。這里的水池,是大眾吃喝用的蓄水池,如果你不聽話,大家起了公憤,馬上就要趕你下山去,天快黑了,你就不好受了。這就是“愚者不及也”最可笑的故事。
另一個故事,就是宋朝名儒詩人黃山谷,他從學(xué)當(dāng)時著名的大禪師晦堂參禪,非常用心,追問得很緊。有一天,晦堂禪師看他急得那個樣子,便說,你讀過“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黃山谷聽了,當(dāng)然很不是味道,因?yàn)槟鞘恰墩撜Z》上記載孔子的話,當(dāng)時讀書考功名,大家都背得很熟,那還要問嗎?可是師父問了,他只好很恭敬地說,讀過,記得。晦堂便不再說什么了。其實(shí),道在平常日用間,并沒有另外一個秘密可以隱瞞的,晦堂禪師只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話,就已指示得很清楚了。可是黃山谷卻犯了“知者過之”的偏差,過分高推圣境,所以仍很茫然。于是晦堂禪師便站起來,獨(dú)自悠哉游哉走出山門外去散步,黃山谷只好默默地跟在師父后面。那是秋天,恰巧正是木樨桂花盛開的時候,黃山谷靜靜地跟著師父走了一陣,晦堂禪師忽然回頭問他,聞木樨香否?黃山谷立刻就答說聞啊!晦堂禪師便說:“吾無隱乎爾。”在這個時候,黃山谷一聽,便恍然大悟,當(dāng)然也徹底知道“君子之道費(fèi)而隱”,以及佛說“一切處皆成正等正覺”的大義了。這是禪宗公案中有名的黃山谷“聞木樨香否”而悟道的故事。但這還是黃山谷的初悟境界,到了后來,他也像蘇東坡一樣,被貶官到貴州。有一次,因?yàn)槠>胂胩上滤X,一不小心,把枕頭“呯”掉地上,碰的一聲,他才徹底大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