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兒童性格心理學
  • 李群鋒
  • 1010字
  • 2019-01-04 21:24:10

面對思考型孩子,聰明父母教養(yǎng)有妙招

不嚇唬、不威脅,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臨睡前,媽媽像往常一樣悄悄推開策策的房門,想看看孩子有沒有睡著,被子是不是蓋好了。不料一開門,媽媽就聽見策策小聲的啜泣聲。媽媽大吃一驚,趕緊開燈。只見策策滿臉淚痕,枕頭都濕了一大片。

“怎么了,策策?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媽媽焦急地問。

策策搖搖頭,不說話。

“那你為什么哭?告訴媽媽!”

媽媽問了半天,策策終于小聲地說:“爸爸不要我了。”

“爸爸怎么會不要你?”媽媽很奇怪。

“晚上吃飯的時候,我不肯吃肉,爸爸生氣了,說他不喜歡挑食的孩子,還說我又瘦又小,就是因為不吃肉。他還說我是從垃圾堆里抱來的,我不聽話就要把我扔回去……”

策策哭得越來越傷心,媽媽緊緊地抱著策策,安慰他:“不會的,爸爸只是因為一時生氣,所以才會說那樣的話。你是媽媽生的,你看,媽媽肚子上的疤痕就是生你的時候留下的。爸爸媽媽都是最愛你的,你是爸爸媽媽唯一的寶貝,怎么可能會不要你呢?”

爸爸聽到動靜也跑到房間里,聽了策策的話,爸爸既心疼又自責:“是爸爸錯了。就算策策做得不對,爸爸也不應該說那樣的話。爸爸是因為生氣才嚇唬你的,爸爸媽媽永遠都最愛你。策策原諒爸爸好不好?”

在爸爸媽媽溫暖的懷抱中,策策終于破涕而笑。他也緊緊地抱著爸爸媽媽,說:“策策以后吃肉,策策再也不挑食了。”他還羞澀地輕聲說:“策策也永遠永遠最愛你們!”


敏感而脆弱的藍色性格孩子是乖巧、聽話的,但和其他小孩一樣,他們偶爾也會調(diào)皮搗蛋,也會惹大人生氣。這時,假如大人用嚇唬的語氣對他們說:“再這樣就不要你了!”“爸爸媽媽不喜歡你了!”他們會立刻安靜下來。這些話對于他們來說,并不僅僅是嚇唬、威脅那么簡單,他們會沉思,會胡思亂想,會信以為真,然后陷入糾結、痛苦、悲傷的情緒中。

所以,無論你有多生氣,都不要輕易用愛來嚇唬、威脅孩子。3—6歲的孩子正處于愛的敏感期,父母對他們的愛是他們最大的安全感。即便孩子有某些不好的行為,試著和孩子講道理,甚至可以用一點點懲罰的小手段,但千萬不要拿“愛”開玩笑。要知道,對于全身心熱愛并依戀著父母的孩子來說,你的一句“不愛你了”或者“不要你了”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很大的傷害!要讓孩子知道并感受到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不論他是淘氣頑劣還是乖巧聽話,他永遠是爸爸媽媽手心里的寶。

肯定孩子的進步,增強其自信心

布布最近愛上了練字。

一張紙、一支筆,布布可以坐在那里寫上半天。雖然與其說是“寫字”,不如說是“畫字”,字寫得歪歪扭扭,有的甚至寫到了格子外面,但第一天布布就受到了媽媽的表揚:“布布真棒!竟然能坐半個小時,比爸爸工作還有耐心。”

第二天,布布又受到了表揚:“布布今天握筆的姿勢好看多了,是老師教的嗎?”

“是爸爸教的。”布布大聲回答。

第三天,媽媽邊看布布寫字邊說:“嗯,對了,身子坐直了,字也就能寫直了,不再歪歪扭扭躺著睡覺了,對嗎?”逗得布布“咯咯”笑了起來,小身板挺得更直了。

第四天,媽媽一看布布的字就豎起大拇指:“布布寫的字越來越好,這個‘一’字很直,‘大’字也寫得很好,不過要是都寫在格子里就更好了。”

第五天,布布迫不及待地把寫好的字拿給媽媽看,媽媽開心地說:“今天的字全都乖乖地待在‘家’里啦!跟布布一樣,越來越乖啦!”

第六天,媽媽拿筆將布布寫得好的幾個字圈出來:“這幾個字寫得最棒,簡直趕得上隔壁一年級的小哥哥了。要是每個字都寫得這么棒就好啦!”“我一定都會寫得棒棒的!”布布承諾似的說。

第七天,媽媽把布布寫的字拿給客人們看,客人們紛紛豎起大拇指。布布的小臉洋溢著自信的光芒,開心極了。

思考型孩子令父母苦惱的問題之一就是他們太過靦腆,缺乏自信。而事實證明,缺乏自信的孩子長大后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事業(yè)上都很難有突出的表現(xiàn)和杰出的成就。因此,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是每一個家長應盡的責任。

那么面對比較敏感、脆弱的思考型孩子該怎樣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呢?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并及時表揚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正如卡耐基大師所說:“當我們試圖改變他人時,不妨用贊美來代替責備。即便只有一點點進步,我們也應該表揚他,從而激勵他,促使他不斷進步。”

思考型孩子更注重細節(jié),因此也要求我們父母從細節(jié)著手,不放過孩子的每一個閃光點、每一個小進步。同時,家長要將表揚具體化,明確地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而不是籠統(tǒng)地用“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話來敷衍孩子。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優(yōu)秀之處,才能真正擁有自信,并且更加努力地讓自己在這一方面變得更好。

發(fā)掘孩子的閃光點,變自卑為自信

雯雯的眉毛邊上有塊蠶豆大小的胎記,上了幼兒園之后,一些陌生的小朋友經(jīng)常嘲笑她,她因此變得悶悶不樂,甚至不想去上學了。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媽媽做了一個決定。

她為雯雯請了一個月的假,帶孩子外出旅游。大自然的美麗風光逐漸淡化了雯雯內(nèi)心的郁悶,笑容開始出現(xiàn)在孩子的臉上。但這并不是媽媽的最終目的。

媽媽隨身帶了很多童話書,在旅游的閑暇,她利用一切機會給孩子講故事。開始,雯雯只是靜靜地聽著,并不插話。后來,因為媽媽經(jīng)常啟發(fā)式地問她一些問題,雯雯開口的次數(shù)也多了起來。接著,媽媽嘗試讓雯雯復述自己講過的故事。雯雯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幾乎能一字不差地重復出來。這讓媽媽很驚喜。然后,媽媽嘗試讓雯雯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并模仿媽媽生動的語調(diào)。雯雯的故事講得越來越好,有時甚至能加上自己的想象,進行故事續(xù)編。

回到家,媽媽讓雯雯把旅行中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講給爸爸聽,爸爸聽完后豎起大拇指,由衷地說:“雯雯,你就是個小故事家,講得太棒了。”然后媽媽又讓雯雯講給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聽,大家都紛紛夸贊雯雯,雯雯很快樂,也很自豪。這時,媽媽趁機對雯雯說:“我們回幼兒園講給小朋友們和老師聽,好嗎?”

“我能行嗎?”雯雯猶豫地問。

“當然能行,雯雯講故事是最棒的!”媽媽毫不遲疑地回答。

果然,帶著一肚子故事回到幼兒園的雯雯成了最受大家歡迎的小明星。每天下午,老師都讓雯雯給小朋友們講一段旅行見聞或者一個故事,甚至別的班級也請雯雯去講,雯雯變成了幼兒園人人皆知的“故事大王”。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可以發(fā)光的金子,只是有的時候他們的優(yōu)點暫時被沙子埋沒,大人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思考型的孩子尤其如此,因為他們內(nèi)斂、害羞的性格令他們不善于表現(xiàn)自己,也不愿意展示自己。而且他們過于敏感的內(nèi)心又讓他們特別在意自己的缺點,容易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因此,父母要做一個成功的“掘金者”,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幫助他們樹立自信。

思考型孩子容易給自己施加壓力,從而使內(nèi)心變得焦灼。因此,要幫助他們樹立自信,首先要給他們營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其次,既然他們很在意別人的評價,那么就讓他們多聽一些正面的評價,用真誠的表揚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從而樹立起自信。

思考型孩子容易糾結于自己的短處,他們會因此感到羞赧和畏縮。最好的方法是用轉(zhuǎn)移法,努力發(fā)掘他們的長處,讓他們的注意力不再集中于自身的缺點。這時,父母要成為他們堅定的后盾,不僅要做支持者,更要做指引者和訓練者。當孩子某方面的特長表現(xiàn)出來后,眾人就會將焦點轉(zhuǎn)移到他的長處上去,他們自身也會逐漸忘記不足,從而變得更加自信。

人前不教子,保護孩子的名譽和自尊

明明的記憶力極好,《唐詩一百首》他在七歲時便能背誦出來。

有一天,家中來了客人,客人聽說七歲的明明能夠背誦《唐詩一百首》,有點不大相信,就出題目來考他。一連幾首詩,明明都是對答如流,而且把唐詩背誦得抑揚頓挫,就像個小詩人。客人看到了明明的表現(xiàn),對明明大加贊賞。明明頗為得意,難免有點沾沾自喜,然后告訴客人他不僅僅會背《唐詩一百首》,還會講《西游記》里的故事。一旁的爸爸只是默默觀看著,什么也沒說。

過了幾天,明明和爸爸外出游玩,當馬上要走上過街天橋時,爸爸指著橋問明明“橋”字怎么寫,明明把“橋”字寫在了左手手心上。

爸爸又問:“把木字旁換成馬字旁,是什么字呢?”

明明回答:“是‘驕’字。”

“‘驕’是什么意思?”爸爸追問下去。

明明的臉一下子紅了,他明白了爸爸的教誨。“爸爸,我以后不會驕傲了,您教過我‘驕傲使人落后,謙虛使人進步’,我要做一個謙虛的人、進步的人。”明明紅著臉說。

爸爸聽到明明這么說,欣慰地笑了。明明爸爸知道,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在孩子熱情高漲的時候給他潑上一瓢冷水,一定會適得其反。而等事情過去一段時間以后,冷下來時,通過慢慢引導的方式來教育他,他會更樂于接受。這樣教子既教育了孩子不能有驕傲之心,更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可謂一舉兩得。


中國有一句古話:“人前教子,背后教妻。”從現(xiàn)代教育理論來看,這是非常錯誤且危險的觀念。

人們之所以會認同“人前教子”的做法,是因為大人總以為孩子年齡小,面子薄,即便有了過錯,當眾教訓、指責幾句沒什么大不了,甚至還可以顯示出自身“家教嚴明”。但事實上,孩子雖小,卻也有尊嚴,“人前教子”會令他們感覺丟臉、傷心,要么因為自卑而抬不起頭,要么因為憤恨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總之,兩種后果都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對于敏感、內(nèi)向的思考型孩子來說,當眾被教訓、指責或叱罵是最讓他們難以承受的。雖然有的時候,父母“人前教子”能讓孩子立刻收斂自己的行為、改正錯誤,但事實上這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即便他們表現(xiàn)出很順從的樣子,內(nèi)心也是充滿悲傷、自卑乃至憤恨的。

因此,當父母無法抑制自己的情緒“人前教子”時,請一定想一想教育家約翰·洛克的這句名言:“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父母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他們無地自容,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受到打擊,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引導孩子把想法變成行動

冬天的晚上,媽媽給毛毛脫毛衣,突然,毛衣發(fā)出“噼啪”一聲,毛毛的小臉被打了一下,生疼。毛毛呆呆地看著毛衣,小眉頭皺著,好像在思索什么。

第二天早上,當媽媽要給毛毛穿毛衣時,毛毛怎么也不肯穿:“毛衣上有電,很危險。”爸爸媽媽一直教育他電器、插頭不能亂碰,因為帶電,很危險。毛毛這一點記得很牢。

一旁的爸爸笑了:“你是怎么知道毛衣上帶電的呢?”

“我……自己想的。”或許是以前在電視上看過,毛毛記不清了,昨天晚上也不知他想了多久才得出這個結論。

“那是靜電,不危險的,和電器帶的電是不一樣的。你看,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了,不信你試試看。”爸爸試圖讓他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毛毛始終不肯碰毛衣。

突然,爸爸有了主意:“毛毛知道這是電,很棒。但是你知道毛衣上的電是怎么回事,是從哪里來的嗎?”

毛毛搖搖頭。

“跟爸爸做個小實驗好不好?”

毛毛一聽高興起來。

爸爸找來一根吸管,然后把餐巾紙撕碎。爸爸拿著吸管靠近小紙片:“毛毛,你看,小紙片動了嗎?”

“沒有。”毛毛看得很仔細。

爸爸把吸管在頭發(fā)上摩擦了好半天,然后讓毛毛拿著,再次靠近小紙片:“你再看看,發(fā)生了什么?”

“哇!小紙片被吸起來了!”毛毛驚奇地大叫起來!

“這是因為摩擦讓吸管帶上了電,這種電叫作靜電,電量很小,對人體是沒有傷害的。你拿著吸管,能感覺到疼嗎?”

毛毛用力地搖搖頭。

爸爸得意地說:“任何事情不能光想,還要用手去做、去試,知道了嗎?”

“知道了!”毛毛大聲回答。

毋庸置疑,思考是每一個思考型孩子最喜歡做的事。但由于他們性格上的謹慎和保守,很多孩子僅僅停留在“思考”這一步就停滯不前了。其實,動手和動腦同樣重要,世界上任何科學和真理最后都要通過實踐來證明,而引導孩子養(yǎng)成動腦與動手相結合的好習慣對他們長大后的學習與工作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一位名叫郎萬志的法國科學家有一次問了小朋友一個問題:“為什么往一個裝滿水的杯子里放其他東西水會漫出來?而放入一條金魚卻不會呢?”小朋友想:“是因為金魚把水喝了嗎?”“是因為金魚身上有鱗片嗎?”……想了很多答案,卻不知道哪一個是對的。最后在媽媽的提醒下,小朋友決定親自動手試一試。沒想到,金魚剛放進杯子里,水就溢出來了。原來,郎萬志只是為了讓孩子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自己動手嘗試得出來的結果才是最可靠的。

所以,試著讓我們的小小“思考家”變成具有實干精神的“實驗家”吧,鼓勵孩子把思索和動手結合起來,去探索科學的奧秘,去體驗求知的喜悅!

乖巧不等于忍讓,教孩子適時說“不”

筱筱五歲,媽媽從小就教育她為人要謙和有禮、友善待人,筱筱在眾人眼里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好孩子。但是媽媽最近發(fā)現(xiàn),筱筱有些太過溫順了,這讓她有些擔心。

比如昨天下午,媽媽帶筱筱在兒童公園玩,一開始人不多,筱筱和另外幾個孩子玩得很有次序、很開心。后來,孩子漸漸多了起來,幾個大孩子開始帶頭不排隊,插隊的孩子也越來越多,只有筱筱依舊規(guī)規(guī)矩矩地排隊。

筱筱排了很長時間,終于輪到她了。她剛要上前,一個孩子一下子插到她前面,“哧溜”一聲就滑了下去。筱筱看著他滑下去后,手剛搭到滑梯的扶手,就被另一個孩子打掉了:“讓我先來!”還沒等筱筱反應過來,那孩子就坐上了滑梯。筱筱還是什么話也沒說。這時,另一個孩子伸出手拉住她,把她拖到身后:“你都讓他們了,也讓讓我吧!”三四個孩子都看樣學樣地叫了起來,一個個插到了筱筱前面。筱筱緊緊地咬著嘴唇,眼淚不停地往下掉。媽媽既心疼又生氣,忍不住責怪筱筱:“你都不會說‘不’嗎?干什么任由他們插隊?”

“媽媽,你不是一直教育我要謙讓,不要和別人爭嗎?”筱筱眼淚汪汪地反問道。媽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難道真的是自己的教育錯了?


教育孩子謙和有禮、友善待人自然是沒有錯的,但假如你的孩子本身就是性格溫順、隱忍,再要求他們一味地順從,就會令孩子失去分寸、矯枉過正。

藍色性格的孩子本身乖巧懂事,不與人斤斤計較。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懂得謙讓的同時,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無論面對什么情況,都要有自己的原則和立場。謙讓要建立在雙方友好合作的基礎上,假如只是一方一味地退縮和忍讓,那就不是謙讓,而是畏縮。要教會孩子自信、勇敢,尤其是面對不公平待遇時,一定要大聲地說“不”。

學會說“不”是一種自信的體現(xiàn),更是自我意識的覺醒。一個從來不會說“不”的孩子不僅沒有反抗精神,連自我意識都會被深深埋藏。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很難主動爭取權益,也很難保證不被欺負。所以,假如你的孩子是藍色性格,不妨適當?shù)嘏囵B(yǎng)他們的反抗精神。要知道,一個從來都不會說“不”的孩子才是真正令人擔憂的。

家長在面對這樣的孩子時,不要權威來壓迫他們,要盡量營造一個舒緩的環(huán)境,用溫和的態(tài)度讓孩子說出心中的想法。教育孩子要堅持自我,對他們不想做或不愿做的事情,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要知道,有時偏偏是態(tài)度過于強硬的家長會培養(yǎng)出過于溫順、不懂說“不”的孩子。

孩子不善表達時,多引導、多鼓勵

以前,培培是個沉默內(nèi)向、不愛講話的小男孩,可自從與爸爸進行“睡前談話”后,培培改變了很多。

比如前天,爸爸問:“兒子,說說看,今天你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我發(fā)現(xiàn)優(yōu)優(yōu)的畫畫得越來越好看了,大家都說那是因為他爸爸從國外買的新畫筆好,可是我不這么認為。”

“那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呢?”

“我認為是他練習多的緣故。下課了,小朋友們都出去玩,只有他一直在畫畫。”

“嗯,分析得很正確。這世界上啊,任何事,只要多練,就一定會做得越來越好。”爸爸豎起大拇指。

昨天,爸爸問培培:“下午和媽媽到小區(qū)里溜達了一圈,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嗎?”

“橘子樹上的橘子變黃啦,樹葉也變黃了。還有,桂花開了,香得很。對了,桂花也是黃色的。”

“呵呵,觀察得很仔細嘛!”爸爸贊許地說。

“所以,我覺得秋天是黃色的季節(jié)。”

爸爸對培培的總結性發(fā)言很是驚嘆:“培培,你長大后可以做一個文學家了。”

今天晚上,還沒等爸爸發(fā)問,培培就迫不及待地說:“爸爸,我今天又有新發(fā)現(xiàn)了!”

“哦,是什么?”爸爸表現(xiàn)出很好奇的樣子。

“我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鞋底都有花紋。”

“是嗎?”爸爸很認真地聽著。

“你的鞋底、媽媽的鞋底、我的鞋底都有花紋,中午我還偷偷看了其他小朋友的鞋子,他們的鞋底也都有花紋。爸爸,你知道為什么我們的鞋底都有花紋嗎?”

“我不知道,那你知道嗎?”爸爸故意裝作不懂。

“我當然知道啦!”培培大聲回答,“我去問了老師,老師告訴我這是為了增大鞋底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防止我們摔跤。”

“培培真了不起,不但能發(fā)現(xiàn)問題,還能想辦法自己找答案了!”爸爸的贊嘆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


如果說不善交流與溝通是藍色性格孩子的缺點的話,那么這位爸爸就夠聰明,因為他巧妙地用思考型孩子善于觀察、注重細節(jié)、勤于思考的優(yōu)點彌補了這一缺點。

對于孩子來說,這世界實在有太多太多奇妙和新鮮的事物令他好奇,父母要巧妙地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導他探索新知識。只要足夠細心,孩子每天都會有新發(fā)現(xiàn)。即便這個新發(fā)現(xiàn)對于大人來說實在是司空見慣、微不足道,大人也應該表現(xiàn)出驚喜和贊嘆。要知道,正是這份驚喜和贊嘆,才能鼓勵孩子走得更遠,發(fā)現(xiàn)得更多,探索得更深。

孩子對于新知識、新發(fā)現(xiàn)的學習能力其實是遠遠超出我們想象的。引導孩子去發(fā)現(xiàn)、去思索,不是通過一天、做一件事就可以實現(xiàn)的,而是要每天重復,不斷鼓勵。每一個發(fā)現(xiàn)對于孩子來說,都是新大陸,雖然在大人們的眼里,它只是一個小山丘。讓孩子在不斷的觀察和思索中成長吧,每一個小小的發(fā)現(xiàn)都將成為孩子成長的階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川县| 吴桥县| 剑川县| 冕宁县| 黄浦区| 西和县| 任丘市| 招远市| 南涧| 孟州市| 神农架林区| 手游| 连平县| 庆城县| 大同县| 溧阳市| 灯塔市| 新巴尔虎左旗| 十堰市| 康平县| 温宿县| 水富县| 广宁县| 青川县| 永登县| 渝中区| 新龙县| 来宾市| 银川市| 宽甸| 安国市| 城固县| 广东省| 双峰县| 资溪县| 民和| 博乐市| 思南县| 济宁市| 小金县| 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