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顛覆,有危機感就有勝算(4)

  • 馬化騰的資本
  • 包一冰
  • 3724字
  • 2017-04-25 18:12:41

馬化騰在演講中還說道:“可能十年以后再回頭看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或者說現在應該改變什么,可能會有更清晰的認識,但現在往往是人在其中沒有切膚之痛,其實很難去放棄自己的一些利益,去做改變的。我自己的感受就是說,怎么樣能夠給自己多一個準備,即使是比如你開一個另外的部門、另外一個分支,調一些團隊,即便做一些可能跟現在已經擁有業務相矛盾的事情。不妨嘗試,因為你不做的話你的對手一定會做,還不如自己先試一下。想想諾基亞和微軟的windows。”

騰訊剛剛嗅到形勢危機就迅速下達命令開發微信,這正是一個大型企業應該具有的素質,稍晚一步,米聊就可能搶占全國市場,在后面鞏固階段,微信若是沒有多個重大版本更新,也可能被易信等其他軟件超過。這些產品相互競爭對于我們消費者來說當然是好事,對于企業來說每一個布局其實都是在心情忐忑地打開一個盒子:不知道里面是炸彈還是巧克力。微信是近幾年騰訊在廣義上最大的創新,這一成功的軟件能夠幫助騰訊繼續“占山為王”,但是互聯網行業瞬息萬變,一刻也不能停歇,相信騰訊團隊很清楚這一點。

9.微信未來會被什么產品顛覆

微信急速猛增的用戶量和良好的口碑,尤其在移動端的表現,被很多人認為搶了短信的飯碗,并拿到了移動互聯時代的“船票”。但是對此,馬化騰卻不這么看,他認為微信只是拿到了“站臺票”。

馬化騰對此曾說過:“對微信的這個恭維和贊賞是對騰訊的很大鼓勵,但我們覺得還遠遠不夠,覺得這張票只是站臺票,先進去,后面能不能上車、上船還是個未知數。”他表示,在移動互聯浪潮上,疏忽一個月,有可能完全翻船,馬化騰也很擔心微信未來會被什么產品顛覆。

在2015年12月,舉世矚目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馬化騰在解答“會顛覆微信的未來科技”時說:“未來會有什么樣的產品可以顛覆微信?這個問題非常好,因為我們在PC互聯網時代,我們的QQ非常流行,但是為什么會創造出一個新的和QQ非常類似,但是又具顛覆性的這樣一個產品呢?其實最大的根源在于互聯網信息終端的演變。所以我們在思考,下一代移動互聯網、新一代的信息社會應該是怎樣一個業態,往什么方向走。在未來取代微信的可能是帶上眼鏡通過視網膜投射而不用手機,也可能是與穿戴設備連接的腦電波。”

與此同時,馬化騰認為,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幾乎每20年,終端的演變會對整個信息業態甚至對整個經濟業態產生一個重大轉變。我們在思考下一代的信息終端會是什么呢?會是汽車還是穿戴設備?甚至比如說我們看到AR、VR這種虛擬現實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可能我們未來會帶上眼鏡通過視網膜投射,跟人、服務、設備連接,不需要像現在用手機,而是通過視網膜溝通。這有未來嗎?……甚至在未來我們可以想象,也許我們未來跟信息者溝通是通過腦電波的方式,也許你帶著穿戴設備可以通過腦電波溝通。當信息時代發生巨大轉變,我們整個經濟社會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

從馬化騰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眼光,不僅僅在于他是否有高瞻遠矚的能力,也在于他有沒有豐富的想象力。而微信之所以能凌駕于同類產品,與馬化騰及其微信團隊高管的市場前瞻性和想象力是密不可分的。

如今變幻莫測的市場往往決定了企業的興衰成敗,然而有些企業遭遇市場慘淡的時候,往往很容易泄氣。事實上,機遇無時不有,無處不在,關鍵在于你是否能夠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能夠看得比常人更遠。

正如有一次記者問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很多人現在看不懂阿里,它收購了很多企業,這些企業和阿里最初的電子商務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

馬云當時回答說:“16年前很多人也看不懂阿里,現在仍然沒看懂。我們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們的生態系統,是幫助中小企業在融資上、在尋找客戶上、在解決物流問題上、在跨境貿易上有更多的便利。中小企業太多,沒法一家一家地幫助,那我們搭建這個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里,企業可以找到融資,可以找到客戶,可以找到物流,可以公平交易。”

對于微信的展望,馬化騰也看到了這一點,就是做微信生態。在2015年上半年“互聯網+中國”峰會上,馬化騰說:“我很認同張小龍(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微信是一個森林,而不是一座宮殿’的說法。微信也要做生態,最近兩年,騰訊將自己的業務做了大量減法,聚焦在最為核心的通信社交平臺、內容游戲等業務上,其他則交給合作伙伴。這是幾年來我們從痛苦經驗中得出的結論,我們會堅定地做所有創業者最好的合作伙伴。”

打造生態系統的三要素:用戶流量、商家和完美的支付功能,對于微信來說已萬事俱備,當用戶使用微信支付來完成付款后,實際上微信就完成了閉環。

微信生態圈的實現,對于用戶而言是個離不開的工具,對于商家而言則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推廣平臺。對于騰訊而言,由于實現了閉環,自身對這個系統也有很好的控制力,對商家的議價能力會很強。并且這個生態系統能夠容納無數的商家,所以這個平臺的發展空間無疑是巨大的。

經濟市場每日都在不停地變動,企業要想在這種變動中尋求更好的發展,那么就應該對市場隨時保持一種靈敏的悟性。這種悟性是企業管理者對經濟所應具備的觸覺,只有把握好這份敏感性,才能更好地分析市場、投入市場,最終贏得市場。

10.馬化騰“三問”——謹小慎微前行每一步

在互聯網時代,無論是誰都無法預測互聯網市場將來是什么樣的,企業時時刻刻都像是置身于十字路口,無從斷定哪一條道路好走。而騰訊一路走來能沖破重重陰霾,道路越走越寬,關鍵就在于馬化騰的“三問哲學”。

基于對公司未來的發展,馬化騰表示,要更好地發展產品和業務。在公司內部馬化騰每當要推出一款新的產品或一項新業務時,他會讓團隊思考三個問題。

一問:新領域你是不是擅長?有的企業做產品總是把盈利放在第一位,對于用戶是不是需要,自己是不是擅長根本不屑一顧。而馬化騰真正擅長的就是準確把握用戶的需求,用近乎偏執的興趣和近乎狂熱的工作熱情做產品,極端專注于技術開發和提升用戶體驗,這當然能高出對手一籌。

二問:如果你不做,用戶會損失什么嗎?做軟件工程師的經歷使馬化騰明白,開發軟件的意義就在于實用,而不是創作者的自娛自樂,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去研究產品,是馬化騰成功的秘訣之一。

三問:如果做了,在這個新的項目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優勢?

在“三問”哲學思想引導下,騰訊每一次推出新業務時都有自己的商業邏輯,其實更多的時候主要看市場和騰訊自身能力的匹配。基于這方面,馬化騰在把觸角伸向新的業務線時很少失敗,這與他的商業思想有很大關系。

騰訊公司剛成立時,騰訊在網絡尋呼系統市場上越做越大,收獲了很豐厚的利潤。然而,它也面臨著重大選擇:一方面尋呼行業在走下坡路;另一方面,騰訊的QQ用戶數達到了100萬,而且還在迅猛增長。早先,QQ只是作為公司的一個副產品存在的,馬化騰對QQ所蘊含的巨大市場價值并沒有足夠的認識。而且無論從技術上還是資金上,他對自己究竟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優勢并沒有把握。當時,騰訊所采取的策略是“三管齊下”:一方面騰訊繼續鞏固傳統網絡尋呼系統帶來的大量利潤;另一方面將精力更多集中在改進QQ功能和開發新版本上;與此同時,再尋找風險投資的支持。最后事實證明,這樣的策略是正確的。

這樣一來,騰訊在新產品發展周期上與其他互聯網企業相比,顯得更加謹慎而緩慢。但也正是這種理性的態度,騰訊全體人員總是對某項業務的盈利與否保持著比較冷靜的心態,從而使騰訊的新產品形成一個比較穩妥的擴張節奏,保證企業始終在動蕩的市場中保持平衡有序地發展。

而有的企業家正是缺少像馬化騰“三問”這種嚴謹的科學態度,有點成績便沾沾自喜起來。他們過分地相信自己的感覺、能力和判斷,而忽視了今非昔比、一切都在變化之中的現實,過分地依賴自己成功經驗的總結和繼承,過分地迷戀自己成功的往事和歷史。這種過度自信和對自己放縱的態度,往往導致自己把來之不易的成功丟失掉。時刻保持科學謹慎的態度才是成功之道。

就像李嘉誠剛進入房地產的時候,當時他挺進地產的原則是“謹慎入市,穩健發展”。具體做法就是不賣樓花(樓花是一種投資工具不動產期貨,指該地產發展項目還未完成),不貸款,不按揭,只租不售,有效地避開了銀行擠提和地產危機。

20世紀60年代后半葉,香港地產有價無市,到處賤價拋售物業。李嘉誠審時度勢,趁低吸納。這一招奠定了李嘉誠成為香港首富的基石。

面對地產界的主流新風潮,李嘉誠冷靜地分析了銀行按揭。他得出結論,地產商的利益與銀行休戚相關,地產業的盛衰直接影響銀行。正所謂唇亡齒寒,一損俱損。因此,過多依賴銀行未必就是好事。根據高利潤與高風險同在的道理,李嘉誠制定了方略:資金再緊,寧可少建或不建,也不賣樓花;盡量不向銀行抵押貸款,或和銀行向用戶提供按揭;不牟暴利,物業只租不售。

“擴張中不忘謹慎,謹慎中不忘擴張”是李嘉誠先生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在資本市場中謹慎往往比“膽大”要有力量得多,像我們熟知的那些大公司沒有哪一個是憑空出現在人們眼前的,都是在激烈的競爭中摸爬滾打過來的,因為企業的領導人非常清楚:在競爭中稍有不慎,就會給公司帶來極大的損失。而那些看起來什么都不怕的人,只是欲蓋彌彰,他們內心是多么害怕對什么都小心翼翼的人,到最后只有謹慎的人才能穩操勝券。就像古人說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湾县| 古田县| 阿尔山市| 新乐市| 炉霍县| 阿荣旗| 舞钢市| 崇州市| 九龙县| 武定县| 株洲市| 潼关县| 五台县| 洛隆县| 桦川县| 景谷| 临高县| 同心县| 曲水县| 长宁区| 霍山县| 当涂县| 雷州市| 阳谷县| 安西县| 花莲市| 民权县| 五家渠市| 沙坪坝区| 洮南市| 香格里拉县| 乌审旗| 左贡县| 朝阳市| 麻阳| 晋江市| 习水县| 达拉特旗| 灌阳县| 宽甸| 溧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