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識(譯林人文精選)
- 托馬斯·潘恩
- 758字
- 2019-01-04 18:10:44
一
1809年6月9日,美國紐約州長島還沒有今日的繁華,初夏的天氣卻同樣悶熱。一支由十幾個人組成的送葬隊伍,用平板車拖著一只破敗的大木盒子,沉默地前行。由于亡者生前冒犯了該地的貴格會教友,本鎮墓地不接納他,于是才有了這支七零八落、長途跋涉的送葬隊伍。幾天之后,在他的墓穴旁豎起一塊石碑,上面僅有幾行小字:“托馬斯·潘恩,《常識》的作者,卒于1809年6月8日,終年72歲。”
潘恩1737年1月29日生于遙遠的大洋彼岸——英格蘭東部諾??丝さ男℃側馗5隆S捎诩揖池毢?,他只讀過幾年語法學校。18歲開始,他離家謀生。一開始在遠洋輪船上做水手,往來于倫敦、多佛爾等地;后來當過稅吏,開過小酒館。1774年底,他懷揣著一位當時在英國的北美殖民地人本杰明·富蘭克林的介紹信,渡海前往新大陸嘗試自己的運氣,結果在殖民地的獨立事業中一鳴驚人。
潘恩的名聲很快傳回歐洲,不僅在故國英格蘭,而且在法蘭西。當時,北美殖民地的獨立事業舉步維艱,急需外援。法國在被英國排擠出新大陸后,公開支持北美獨立,以報宿怨。這位發跡于殖民地的英國人臨危受命,前往法國,向法王路易十六謀求支持。經過兩個多月的海上航行,潘恩于1781年5月達到巴黎。夏季到來,他的航船攜帶兩只碩大的木桶,里面裝滿了250萬法鎊的銀子,還滿載各種衣物和生活用品,悄悄穿過英國人的封鎖線,又經過兩個多月的航行,于8月回到殖民地。饑餓的大陸軍士兵飽餐之后,在冬季到來前換上新裝,為槍膛裝滿了子彈,準備大干一場了。
獨立事業終于成功。他本可以在自己的農莊里安度晚年,結果卻在遙遠的歐洲大陸卷入又一場大革命。一開始被奉若圣賢,堪輿國是,最后卻深陷牢獄,受盡毀謗。終其一生,托馬斯·潘恩奔走于英法美之間,橫渡于大西洋兩岸;四海為家,居無定所;一度聲名顯赫,最后卻少人問津。人稱其“世界公民”,半是贊許,半是揶揄。
這是潘恩的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