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譯序(2)
- 古希臘悲劇喜劇全集1:埃斯庫羅斯悲劇
- (古希臘)埃斯庫羅斯等
- 5455字
- 2017-06-01 15:18:12
《乞援人》是《達那奧斯的女兒們》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劇本是《埃及人》和《達那奧斯的女兒們》,薩提洛斯劇是《阿米墨涅》。這部劇本演出的年代不詳。鑒于劇本結構本身表現的簡單性,一般認為它是埃斯庫羅斯的早期作品,演出年代定在公元前490年左右。也有人認為該劇演出較晚,定在公元前461年。劇本取材于埃及王達那奧斯帶領自己的五十個女兒為躲避自己的兄弟埃古普托斯的五十個兒子的追求,逃來阿爾戈斯尋求庇護的傳說。第一部劇本以佩拉斯戈斯在征得人民的同意后,接受了達那奧斯的女兒們的請求結束。《乞援人》結束前女仆們對拒婚的憂慮為下一部劇本打下伏筆。第二部《埃及人》寫這件事真的給阿爾戈斯人帶來了戰爭,阿爾戈斯人在戰爭中失敗,達那奧斯的女兒們不得不與埃古普托斯的兒子們成婚。達那奧斯要求女兒們在新婚之夜殺死逼婚者,他的49個女兒按照他的要求做了,但小女兒許佩爾涅斯特拉寬恕了丈夫。第三部寫許佩爾涅斯特拉受審,阿佛洛狄忒的保護使她被判無罪,并且成了阿爾戈斯王族的始祖。薩提洛斯劇《阿米墨涅》的故事也與這一傳說有關。作為該系列劇題材的原始神話傳說本身反映的是近親血緣家庭的衰落,但埃斯庫羅斯在利用這一神話傳說時除了反對強迫婚姻外,還賦予了它另一種意義,這就是愛國的政治內容,通過佩拉斯戈斯塑造了一個理想的君王形象。
《波斯人》演出于公元前472年。這是另一組三部曲的第二部,其他兩部劇本分別是《菲紐斯》和《格勞科斯》,已失傳。它們在內容方面與《波斯人》沒有聯系。《波斯人》是埃斯庫羅斯的傳世劇本中惟一一部以現實歷史事件為題材的劇本。故事發生在波斯都城,從波斯人的角度描寫波斯人在薩拉彌斯海戰中及以后的失敗,反襯希臘人的勝利,全劇以波斯人一起痛哭自己遭到的巨大苦難告終。薩拉彌斯戰役的勝利拯救了希臘民族在強敵面前的命運,成為希臘抗擊外族侵略歷史上光輝的一頁。悲劇充滿了愛國主義思想,詩人把希臘人對波斯人的勝利描寫成希臘自由城邦對波斯君主專制制度的勝利。正如劇中強調的,在波斯君主專制下,除了國王,其他人都是奴隸;而在希臘,人民是自由的,他們英勇地保衛自己的國家,堅不可摧。阿里斯托芬也在喜劇《蛙》中強調并指出了這部悲劇的愛國主義思想(《蛙》第1026—1029行)。
《普羅米修斯》是埃斯庫羅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關于普羅米修斯的故事是希臘古老的神話傳說之一,赫西奧德在《神譜》中就曾經提到。赫西奧德稱普羅米修斯是提坦神伊阿佩托斯和克呂墨涅的兒子,富有智慧,并提到普羅米修斯的兄弟埃皮米修斯,意為“后覺者”。宙斯用鐵鏈鎖住普羅米修斯,派老鷹啄食他的肝臟,對他進行懲罰,是因為普羅米修斯分配祭品時蒙騙宙斯,使宙斯挑選了蓋著網油的牛骨頭,而且后來他又把不滅的火種偷偷給了人類,使宙斯更加生氣。宙斯因此造了一個女人潘多拉送到人間,給人類帶來無窮的災難(《神譜》第509—612行)。埃斯庫羅斯把普羅米修斯視為提坦神之一。在宙斯與提坦神的沖突中普羅米修斯有功于宙斯,但宙斯恩將仇報。此外,埃斯庫羅斯把普羅米修斯描寫成人類的救星。當宙斯企圖消滅人類時,普羅米修斯出面保護人類,給人類送來火,教會人類各種技藝,使人類擺脫愚昧狀態。正是這個原因使宙斯懲罰普羅米修斯,把普羅米修斯釘在高加索懸崖上受苦。埃斯庫羅斯由此把普羅米修斯塑造成一個反專制、反強暴的英雄。劇名《普羅米修斯》全稱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是關于普羅米修斯的神話傳說為題材的三部曲的第一部,另兩部劇本是《被釋的普羅米修斯》和《帶火的普羅米修斯》。關于這三部悲劇的順序一直存在爭議。現在一般認為,《被釋的普羅米修斯》是三部曲的第二部,《帶火的普羅米修斯》是第三部。這第三部描寫人們對普羅米修斯的崇拜,其演出年代不詳。劇本第467—472行顯然暗示埃特納火山爆發。該火山爆發發生在公元前479—前478年,古希臘抒情詩人品達曾于公元前470年寫詩提到那次火山爆發,因此學者們一般認為,這部悲劇寫作于公元前470年之后不久,把它視為埃斯庫羅斯傳世劇本中的第三部,如勒伯古典叢書的編排,本譯也按此編排。不過也有人認為這部悲劇寫作較晚,為公元前465年,因而被排為第四部傳世劇本。
《七將攻忒拜》是以奧狄浦斯傳說為題材的另一部三部曲的第三部劇本。前兩部劇本是《拉伊奧斯》和《奧狄浦斯》。奧狄浦斯傳說是一個非常有名而又令人心顫的傳說。忒拜王拉伊奧斯從預言中得知,他將死于自己的兒子之手,于是他命令奴仆把他新生的兒子弄死。奴仆沒有完全按照他的命令去做,使新生兒存活了下來。新生兒在科任托斯王的宮中長大,取名奧狄浦斯。奧狄浦斯聽神示說他會殺父娶母,為躲避劫難,便離開了科任托斯。他在途中偶遇拉伊奧斯,二人互不認識。他們因發生爭執,奧狄浦斯失手打死了拉伊奧斯。奧狄浦斯來到忒拜,清除了長期為害的怪物斯芬克斯,忒拜人視他為救星,立他為王,把孀居的王后嫁給了他。當奧狄浦斯最終明白,這一切正是應驗了神示的時候,他刺瞎了自己的眼睛。奧狄浦斯的兒子埃特奧克勒斯和波呂涅克斯欺侮他,他詛咒兒子會用鐵器瓜分祖產。奧狄浦斯死后,埃特奧克勒斯和波呂涅克斯為王位發生爭執。被逐出國的波呂涅克斯在阿爾戈斯王的幫助下,率領軍隊圍攻忒拜,從而開始了劇中的情節。面對大軍圍攻,埃特奧克勒斯堅定地派遣軍隊保衛城市,他自己則在與兄弟的決斗中戰死。劇本把埃特奧克勒斯作為一位愛國者來描寫,盡管他的性格顯得有些暴烈。許多研究者認為,劇本結尾部分埃勒克特拉和伊斯墨涅分別哀悼兄弟之死可能是后加的。
埃斯庫羅斯喜歡以三部曲的形式寫作悲劇,《奧瑞斯特斯三部曲》是他的惟一完整傳世的三部曲,也是他最成功的作品。該劇演出于公元前458年,獲頭獎。故事取材于特洛伊戰爭傳說,以阿伽門農家族詛咒和世代仇殺為背景,展開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場面。阿伽門農的祖輩佩洛普斯因違背諾言而遭詛咒,從而家族災難不斷。佩洛普斯生阿特柔斯和提埃斯特斯。佩洛普斯死后,阿特柔斯得到王位。提埃斯特斯與阿特柔斯的妻子通奸,企圖奪取王權,從而被逐出國。提埃斯特斯唆使阿特柔斯的兒子反對父親,被父親無意中處死。阿特柔斯為了報復,假裝與提埃斯特斯和解,請他回國,結果卻殺了提埃斯特斯的兒子讓父親吃。提埃斯特斯派兒子埃吉斯托斯殺死了阿特柔斯,奪得了阿特柔斯的王權。提埃斯特斯死后,阿特柔斯的兒子阿伽門農和墨涅拉奧斯又趕走了埃吉斯托斯。阿伽門農率軍遠征特洛伊,埃吉斯托斯趁機與阿伽門農的妻子克呂泰墨涅斯特拉通奸,并殺死了得勝歸來的阿伽門農。這一親族仇殺的后果現在落到阿伽門農之子奧瑞斯特斯身上,使他不得不作出嚴峻的道德決定:為父報仇,殺死母親。埃斯庫羅斯利用這一傳說寫作劇本時為了主題的需要,對傳統的故事作了一些改變。首先,根據傳統傳說和荷馬史詩,阿伽門農應是邁錫尼王,但是在《奧瑞斯特斯三部曲》中,阿伽門農是阿爾戈斯王。這顯然是從政治角度考慮,因為在埃斯庫羅斯時代,繁榮一時的邁錫尼早已衰落,失去了原先的政治意義,阿爾戈斯則代之而起,并且與雅典結盟,與雅典強大的對手斯巴達結怨。劇中奧瑞斯特斯發誓要永遠與雅典友好反映了當時希臘的政治形勢。此外,在荷馬史詩《奧德賽》中,埃吉斯托斯是殺害阿伽門農的兇手,克呂泰墨涅斯特拉只是共謀和幫手(參閱《奧德賽》第1卷第35—36行,第11卷第406—434行等)。在埃斯庫羅斯這里,克呂泰墨涅斯特拉成了劇中的主要人物,是殺死阿伽門農的兇手,并且聲稱她殺死阿伽門農主要是為女兒伊菲革涅婭被殺死獻祭阿爾忒彌斯女神向阿伽門農報仇。這一情節不見于荷馬史詩。埃斯庫羅斯正是以此為前提,構建了后兩部劇本,從而自然而完整地表現三部曲的基本主題:母權制與父權制之間的斗爭和父權制的勝利。
埃斯庫羅斯生活在希臘社會發生重大變化、雅典奴隸制民主城邦制度建立時期,充滿了新與舊的斗爭。公元前510年雅典人推翻了希皮阿斯的暴政統治,據說年少的埃斯庫羅斯也曾參加那一次斗爭。在這之后,雅典加強和擴大了與小亞細亞地區的商業聯系。在城邦內部,農民和手工業者民主運動的加強促成了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的民主改革,從此開始了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的歷史。在奴隸主統治階級內部,開始了進步的商業階層和保守的農業階層之間的斗爭,后者的利益在某些方面是同原有的氏族貴族利益相吻合的。這些情況都影響了埃斯庫羅斯的社會政治觀點和戲劇創作。埃斯庫羅斯首先是一名愛國者。《波斯人》歌頌的是希臘人的勝利,《七將攻忒拜》宣揚的是愛國思想。他愛希臘,更愛雅典。崛起的雅典在希臘各城邦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希波戰爭的勝利更擴大了雅典的影響,希波戰爭后建立的海上同盟更使雅典處于近乎霸主地位。埃斯庫羅斯深刻意識到雅典的強盛、進步,因此在悲劇中處處把雅典作為理想的城邦進行歌頌。埃斯庫羅斯擁護民主,歌頌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反對專制,譴責獨裁。阿爾戈斯王佩拉斯戈斯面對事關國家命運的大事,需要同人民商量后再作決定;雅典娜在《報仇神》中建立的法庭是公正的法庭,要求雅典人長期保留;阿伽門農回國時拒絕按西亞帝王方式接受歡迎;貫穿《波斯人》的是對雅典民主制的贊頌,對波斯國王專制獨裁的抨擊。埃斯庫羅斯的民主思想特別強烈地表現在《普羅米修斯》一劇中。在埃斯庫羅斯的筆下,宙斯實際上成了專制暴君的化身。他由于得到普羅米修斯的支持,在與提坦神的沖突中獲得勝利,但掌權后立即暴露出自己的殘暴本性。他不僅殘酷地懲罰在對待人類問題上與自己意見相左的原先的有恩之人,甚至為了滿足自己的情欲,不惜讓一位無辜的少女伊奧漂泊天涯,忍受難以形容的苦難折磨。在《普羅米修斯》一劇中,宙斯的專橫殘暴受到普遍的同聲譴責:所有的新得勢者都同樣地冷酷無情;除了宙斯,任何人都不能自由自在;不相信朋友是所有殘暴的個人專制者的通病;現今是權力不受約束的暴君當政;宙斯對所有的事情都一樣的殘暴,等等(參閱《普羅米修斯》第35、50、226—227、326、736—737行等)。對宙斯作這種譴責的有他的對手普羅米修斯,也有他的下屬和奴仆威力神、赫爾墨斯、奧克阿諾斯等。埃斯庫羅斯在這部悲劇中塑造的普羅米修斯這樣一個不畏強暴的人物形象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愛國、擁護民主、反對暴政是埃斯庫羅斯的社會政治觀點的主要方面,當然他在這方面也表現出一定的保守性,例如他對雅典的阿瑞奧帕戈斯法庭的稱贊和留戀。公元前462年埃菲阿爾特斯的民主改革剝奪了阿瑞奧帕戈斯作為長老議事會的一切政治權力,只保留了部分刑事審判職能。這次改革實際上是雅典政治體制民主化方面的一個重要變革,因而引起了不同政治派別的人們的激烈斗爭,埃斯庫羅斯顯然對這一改革感到不滿。埃斯庫羅斯的宗教觀念比較復雜,他一方面對傳統的神的形象不無批評,但同時他并不否定宗教,不否定普遍神的存在。
埃斯庫羅斯作為“悲劇之父”,不僅對古希臘悲劇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使我們可以通過對他的傳世悲劇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古希臘悲劇趨向進步和成熟的發展過程。埃斯庫羅斯的悲劇創作處于古希臘悲劇的初步發展階段,因而他的悲劇在藝術處理方面仍然表現出一定的原始性。首先,正如上文指出的,悲劇源于合唱歌,埃斯庫羅斯的早期悲劇中仍然較為明顯地保留著這一淵源痕跡。合唱隊在劇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僅起著劇中人物的作用,有時甚至起到主要人物的作用,例如在《乞援人》中就是這樣。在后來的悲劇中,合唱隊的作用雖然有所減弱,但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或構成矛盾沖突的一方,或者促進、影響劇情的發展。埃斯庫羅斯對古希臘悲劇發展的重要歷史功績是引進第二個演員,但是埃斯庫羅斯起初對這個演員的運用似乎并不很重視(例如在《乞援人》中),從而使他在歌隊面前顯得黯然失色。這種情況后來有所變化。演員的作用不斷加強,特別是在他的晚期劇本中,在索福克勒斯的影響下運用了第三個演員之后,已經主要由演員來集中表現戲劇沖突。在劇本和情節結構方面,埃斯庫羅斯的早期劇本結構比較簡單,例如在《乞援人》中,由于歌隊過分重要的作用,演員表演的情節近乎成了穿插。《普羅米修斯》整部劇本缺少動作,戲劇場面主要是歌隊演唱和人物敘述,劇情沒有發展。然而在《奧瑞斯特斯三部曲》中,我們不得不贊嘆詩人成功地構建三部曲的匠心,戲劇情節明顯復雜化,戲劇沖突明顯得到加強,特別是在《阿伽門農》一劇中,場面一步步展開,沖突一步步加深,使觀眾處于對悲劇結局的強烈懸念之中。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埃斯庫羅斯早期悲劇中的歌隊的過分重要的作用使得對人物性格的刻畫退居到次要地位,后來隨著歌隊作用的縮小和人物作用的增強,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也得到重視,人物形象也越來越鮮明。在埃斯庫羅斯的悲劇中,《普羅米修斯》可算是一個特例,可以說整部悲劇幾乎完全在靜態之中塑造了普羅米修斯這樣一個神圣而高大的形象。
以上是埃斯庫羅斯的悲劇藝術在幾個主要方面的變化。總的說來,雖然由于歷史的原因,埃斯庫羅斯的悲劇在某些方面表現出一定的原始和幼稚的特點,但是詩人更注重的是整個悲劇氣氛的制造和思想的表達,使他的悲劇崇高、肅穆、悲壯。歌隊是他達到這種戲劇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他的悲劇里的合唱歌都很優美。
這部悲劇集是逐漸翻譯成的,完稿于1997年。其中有些劇本是第一次翻譯成中文,有些劇本已有過中譯本,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參考、吸收了前輩們的成就。原劇為詩體,譯本也采用詩體形式,譯詩與原詩盡可能基本對行,語言結構和詩歌形式的差異在這方面造成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由于譯者水平有限,譯文定然存在許多不妥之處,甚至謬誤,誠請讀者賜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