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序言

在二十世紀的前三十五年里,美國出版界出版了逾二十萬種形形色色的各類書籍。然而,其中很多因內容沉悶乏味而滯銷虧本。“很多”?是的,我說的是“很多”。有這樣一位書局總裁,其書局規模位列全球出版前茅。他曾經向我承認,盡管已經在出版界摸爬滾打了七十五年,但該書局每出版八本書便有七本是虧本的。

那么,我為何草率地決定寫書?在書定稿付印之后,為何要勞你費神閱讀?

言之有理的疑問。讓我試著一一作答。

1912年以來,我一直在紐約為商界和職場人士開設系列教育課程。起初,我只是講授演說技巧。這些課程專為成年人設立,旨在通過實務操作培訓,使他們在商務洽談及眾目睽睽之下能夠清晰、有條理地思維,泰然自若、高效地表達。

寒暑更迭,歲月如梭。漸漸地,我強烈地意識到,不僅需要給予這些成年人演說方面的培訓,更需要授予他們日常商洽及社交方面與人和睦共處的技巧。

同時,我也逐漸意識到自身亦需要這方面的訓練。回首往昔,我震驚于自身溝通技藝的頻頻缺失。我多么希望二十年前自己手中就擁有關于理解和溝通的一本書呀!那該是一個無價之寶!

與人打交道或許是你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尤其是當你正處于商務交往之際。的確如此。其實,無論你是家庭主婦、建筑師,還是工程師,你都面臨著這一棘手的難題。數年前,我們在卡耐基基金會的贊助下進行過一項調研,調研揭示了一個重大發現,而該發現在其后由卡耐基技術學院進行的后續研究中得以證實。那就是,即使在這樣一個工程技術領域,一個人大約15%的金錢收益倚賴于他的技術知識,而約85%的收益要倚賴于人際溝通,即其人格魅力和領導才能。

數年來,在每一個培訓季,我都在費城的工程師學會及美國機電工程學院紐約分校開辦課程,總計逾一千五百人全程跟進了我的課程。他們之所以前來聽課,是因為經過數年的觀察和實踐之后,他們終于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在工程領域的高薪人士,往往并非那些專業知識淵博之人。例如,人們可以極低的工錢聘請到技工、會計、建筑設計人員;但是,只有這樣一種人才具備獲取高薪的資格:專業技術,外加準確表達思想的能力、領導才能,以及激發眾人熱情的能力。

約翰·D.洛克菲勒在其鼎盛時期曾說過:“如果將溝通能力比作諸如糖果或咖啡等可購商品,我愿意為此能力支付更多的金錢,比任何商品都更多的金錢。”

難道你沒有設想過,每一所學院都應該開設拓展這一價值不菲的能力的課程?但是,直至我著手著述之際,我才想到要為成年人開設這一實用課程。

芝加哥大學及全美教會學校聯盟曾作過一項調查,探究成年人所期冀學到的東西。

該調查花費兩萬五千美元,歷時兩年。調查的最后階段在康涅狄格州的梅里登進行,那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城鎮。該鎮的每一位成年人均接受了調查訪問,并回答了一百五十六個問題,諸如:你的職業?你的學歷?你如何打發空閑時光?你的收入?你的愛好?你的抱負?你的困擾?你最樂意學習的科目?等等。調查顯示,健康是人們首要關心的議題,其次是該如何理解他人、該如何與他人和睦共處;該如何影響他人、該如何贏得他人對自己思維的認同;等等。

于是,調查委員會決定在梅里登為成年人開設這類課程。他們不遺余力地搜尋相關的實用教材,結果一無所獲。最后,他們求助于一位在成人教育方面的杰出行家,他的回答是:“沒有!我知曉那些成年人所需,但針對他們需求的書籍尚無人撰寫。”

以我自身的閱歷判斷,我知道此言一點兒不假;我自己也始終在搜尋這樣一本有關人際關系的實用手冊。

既然此類書籍稀缺,故而,我試圖為自己的課程撰寫這樣一本書。此書與你相見了,希望你喜歡它。

我為此書的撰寫作了充分的準備。我閱讀了所有相關的資料、報刊的專欄、雜志的文章、家庭案例的記錄、古代哲人的文獻,以及當代心理學家的論文。此外,我還聘請了一名訓練有素的研究員。他耗時一年半在各類圖書館查閱我沒有翻閱過的文獻資料,從中總結出歷史上的偉人們與他人的相處之道。這其中包括:心理學泰斗們的宏篇巨著、汗牛充棟的雜志文章和人物傳記。我們閱讀了從尤利烏斯·愷撒,到托馬斯·愛迪生等眾多偉人的傳記和生平故事。我清晰記得,僅僅是西奧多·羅斯福的傳記,我們就讀了一百多本。我們下定了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爭分奪秒地去挖掘史上每一條實用的與人相處之道。

我本人親自訪問了好些成功人士,他們當中有些赫赫有名。例如:發明家馬可尼、愛迪生;政壇領袖富蘭克林·D.羅斯福、詹姆斯·法利;商界精英歐文·D.揚;影視明星克拉克·蓋博、璧克馥;以及探險家馬丁·約翰遜等。我試圖從訪談中探索、推敲出他們的交際技巧。

從所有這些資料中,我總結出一份簡短的講稿,名為《如何贏得朋友與影響他人》。的確,起初的講稿較短,但很快它就演變為長達一個半鐘頭的演說辭。有好些年了,在每個春、夏、秋、冬,我都會在紐約的卡耐基學院向成年人宣講。

在宣講的同時,我極力要求我的學員在商洽和社交活動中檢驗我的理論,并且要求他們將自身的體驗和學習進展帶回到課堂里和同學們分享。這是多么有趣的課外作業呀!這些渴求自我提升的學員們被這種新型的實證性檢驗迷住了。這是史上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成人人際關系實驗場。

此書的誕生非同尋常。仿如孩童的成長,此書的成長和完善,依賴于那個廣闊的實驗場,源于成百上千成年人的真實體驗。

數年前,我們只是將一些處事原則印在如明信片大小的小卡片上。之后,我們制作了較大一些的卡片,繼而是小手冊、系列袖珍小冊子,每一次印刷都會有內容的添加和版面的擴大,經由十五年的實證和調研,此書終于問世了。

書中所列的原則遠非理論或推想,它們是魔幻的箴言。我已經目睹了好些人在運用這些原則之后他們人生的革命性轉變。

例證之一:旗下雇有三百一十四名員工的老板聆聽了其中一門課程。此前,他總是無緣無故喋喋不休地批評、責罵他的員工。培訓結束之后,他完全改變了他的人生哲學。現在,他的員工煥發出一種全新的忠誠,整個企業洋溢著熱忱和團隊合作精神。他那三百一十四名“敵人”現在轉而成為他三百一十四個好朋友。在一次班級演說中,他自豪地說:“過去,當我走過辦公樓時沒人和我打招呼,員工們看到我走近時總是轉移視線;但是現在,他們都成了我的好朋友,連守門人都直呼我的名字呢。”

這位雇主贏得了更多的利潤、更多的閑暇;而意義更為深遠的是,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家中,他都找到了更多的幸福和快樂。

無以計數的銷售人員,通過實踐這些原則促進了他們銷售業績的大幅度增長。這當中的許多人已經開設了新的銀行賬戶,這可是他們曾經苦苦追求而碌碌無功的呀。一位行政主管說,正因為運用了這些原則而得以大幅加薪。有位費城煤氣公司的行政主管,由于其爭強好斗的個性和領導能力的低下,在六十五歲之際還要受到嚴厲批評和降職處分的警告。培訓課程不僅使他免于降職,反而得到晉升和加薪。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了,夫妻們在參加培訓結業晚會上告訴我:自從他們的丈夫或妻子參加完課程培訓之后,他們的家比以往溫馨多了。

人們常常驚訝于他們自身的進步,所有這一切恍如魔法。有些時候,因為他們無法忍耐那四十八個小時的等待,出于激情,他們會在星期天就直接把電話打到我家,匯報他們參加培訓之后所取得的進步。

有那么一個人,由于激動于課堂中有關這些原則的討論,他和學員們在家中討論至深夜。凌晨三點,其他學員都回家了,可他仍舊無法入睡。他震驚于自己的過往失誤,更是激動于其眼前所呈現的那個全新而豐富的世界。當晚,他無法入眠,在此后的夜晚亦是如此。

他是誰?一個天真無邪之人?一個對所有新理論全盤接受的初學者?不是,絕對不是。他是一位專事藝術品交易的商人、交際場中的花花公子;他畢業于歐洲兩所大學,能夠流利地運用三種語言。

正當為此書寫序之際,我收到了一封德國教師的來信。此人系出名門,其歷代前輩都是職業軍人。信函是在橫渡大西洋的游輪里寫就的。他在信中敘說了運用這些交際原則的情況,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他對待這些原則如宗教信仰般虔誠。

還有一個人,他是位老紐約,哈佛畢業生,一家大型地毯制造廠的富有業主。他說,較之四年同類科目的大學課程,這十四周有關人際交往藝術的培訓課程使他受益更甚。荒唐嗎?可笑嗎?奇異嗎?當然,你有權以其他形容詞來取代他的感言。我只不過是不加任何評論地向你匯報1933年2月23日(星期四)在紐約耶魯俱樂部的一次聚會,這位舉止保守而事業卓越的哈佛畢業生,向在座的近六百人說出了以上感言。

哈佛大學著名的威廉·詹姆斯教授曾說:較之于我們應該成就的,我們的意識僅覺醒了一半。我們僅僅在運用自身心智和體能的一小部分。廣義上來講,人類個體遠未超越其極限。個體擁有各式各樣的能量,可他卻對此司空見慣,疏于運用。

這就是你“司空見慣,疏于運用”的能量!本書旨在助你尋回并拓展這些蟄伏著的、未被啟用的潛在財富,并且祝愿你從中獲益。

前普林斯頓大學校長約翰·G.希本說過這樣的話:教育的宗旨就在于獲取應對形形色色生活的能力。

如果,在你閱讀完本書的前三章之后,你還不能夠較以往更勝一籌地應對生活,那么,就你個人而言,我可以說,此書徹底失敗,毫無意義。因為,如赫伯特·斯賓塞所言:“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知識,而是行動。”

而閱讀此書的目的,就是需要你付諸行動。

戴爾·卡耐基

1936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附县| 高安市| 稻城县| 来宾市| 疏附县| 龙陵县| 黑水县| 双柏县| 南木林县| 宽城| 家居| 射阳县| 凤阳县| 东台市| 阳高县| 桦甸市| 和林格尔县| 上虞市| 肃宁县| 迁安市| 苗栗县| 个旧市| 商水县| 滨州市| 原平市| 嘉黎县| 武川县| 荔波县| 怀宁县| 迁安市| 壶关县| 淄博市| 广宗县| 济源市| 大厂| 梨树县| 当涂县| 丹棱县| 鹿泉市| 舞钢市| 喀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