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笨蛋,你寄了一封普通的油印信給我,是一封分發各地的通知信——那就像秋天的落葉那么多。你要我房產抵押,血壓太高的時候,坐下來單獨寫封信,回答你那封油印格式的信,而且還要我給你即予函復。即予是什么意思?難道你不知道,我也跟你一樣的忙。我問你,誰交給你這樣一個權力來吩咐我的?你說彼此有益,最后你才開始提到我的立場,可是又如何對我有益,你卻模糊不清,沒有詳細說明。)
再啟者,隨信附上白來克維爾報復印本,如果你愿意在電臺廣播的話,可供參考。
(在你這一則附啟中,提到了可以幫助我解決一項問題的事,為什么不用這些,作為你這封信的開端。可是,那又有什么用?任何廣告公司的人,犯了像你寄來這封信中那種愚蠢的毛病,腦神經一定不正常。)
如果有個一生致力于廣告事業的人,他自以為有影響他人的力量,可是寫出那樣的一封信來,我們如何能給他更高的估價呢?
這里有另外一封信,那是一位極有規模的貨運站總監,寫給我研究會講習班里一個學員夫姆雷先生的。這封信對一個收到信的人來講,會有什么影響呢?先看過這封信后,我再告訴你。
首雷格公司,
前街一干八號,
白洛克林,紐約
致愛德華·夫姆雷先生執事先生:
敝處外運收貨工作,由于大部分交運貨物的客戶,都在傍晚時分把貨送到,使敝處感到極大困擾。因為這樣,會引起貨運停滯,使我們員工延遲工作時間,影響卡車運送效率,從而形成了交貨緩慢的結果。
11月10日,我們收到貴公司交運的貨物510件,送達時間是在下午4點20分。
為了減少貨物遲交所發生的不良影響,我們希望獲得貴公司充分的合作。以后如交運大批貨物時,是否可以盡量提早時間送來我們這里,或于上午送來一部分?
該項措施,有益于貴公司業務,使你們載貨卡車可以迅速駛回,同時敝處保證,收到你們貨物后立即發出。
總監某某謹啟
首雷格公司推銷主任夫姆雷先生,看過這封信后,注上下面見解,交來給我:
這封信所產生的效果,正與對方的原意相反。信的開端,說出對方貨運站的困難,一般來講這不是我們所注意的。接著對方要求我的合作,可是他們絲毫沒有想到,是否對我們有所不便?信上末尾一段,提到如果我們合作,可以使卡車迅速駛回,且保證我們的貨物可以在收到之日立即發出。
換句話說,我們所最注意的事,在最后才提到,使整個效果起了相反的作用,而不是合作的精神。
現在我們看看,這封信是否能加以改善而重寫,我們不需要浪費時間談我們的問題,就像亨利·福特曾經說過的讓我們得到對方的立場,由對方的觀點來看事物,正同由我們的觀點一樣。
這里是一種修改的方法,也許不是最好,但是不是能改善過來呢?
首雷格公司轉交夫姆雷先生,
前街二十八號,
白洛克林,紐約親愛的夫姆雷先生:
14年來,貴公司一直是我們歡迎的好主顧。當然,對你們的照顧,我們表示非常感激,并且極愿意提供你們更迅速有效的服務。可是,我們感到非常抱歉的是需要談到一件事,當貴公司的卡車,像11月10日那種情形,在傍晚時候才交下大批貨物,這種服務就不可能了!
那是什么原因呢?因為很多其他的客戶,也在傍晚時候交貨,自然就會發生停滯的現象。至于貴公司運貨卡車,有時也難免在碼頭受阻,而使你們貨運延遲下來。
這情形不好,非常不好,可是又如何避免呢?那就是如果可能的話,請貴公司在上午時閑,把貨物交送到碼頭。這辦法可使貴公司運貨卡車迅速地繼續流動;你們交運的貨物,我們可以立即處理,而敝處的員工,每晚可以提早回家,品嘗貴公司出品的鮮美面食。看過這封信后,請勿介意,并非敝處向貴公司建議改善業務方針,這封信的目的,是使敝處對貴公司有更有效的服務。
貴公司貨物無論何時到達,我們仍愿竭力迅速地替你們服務。
你處理業務很忙。請不必費神賜復!
某某謹啟
今天成千的推銷員,疲倦,沮喪,酬勞不足,徘徊在路上!那是什么原因?由于他們永遠只替他們所需要的打算、著想,而沒有注意到,他們所推銷的是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東西。
如果我們要買我們需要的東西,會自己出去買,原因是我們所注意的,是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假如有個推銷員,他的服務和貨物,確實能夠幫助我們解決一個問題,他不必喋喋不休地向我們推銷,我們就會買他的東西。顧客喜歡覺得是自己主動買的,而不是由于推銷才買的。
但有很多人,費去一生的光陰在銷售工作,卻不站在買主的立場論事。
現在有這樣一個例子。我住在大紐約中心的林邱住宅區。有一天,我正走向車站去的時候,碰巧遇到一個經營房地產的代理人,他在長島一帶買賣房地產已有很多年了。他對我住的那個林邱住宅區很熟悉,所以我問他,我住的那種房子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他回答我不知道,可是都說了些我所知道的,關于我所問他的那情形,他說可以去問我那住宅區的詢問機構。
第二天早晨,我接到他一封信。他是要把我想知道的事告訴我?那不需要寫信,花60秒鐘時間,掛個電話給我就行了。但他沒有這樣做,還是叫我去問那個詢問機構,最后卻是要我讓他辦理我的保險業務。
他并沒有注意到如何幫助我,他只是注意幫助他自己。
我該給他兩本梵許·楊名著的小冊,那是《去賜予》和《幸運的分享》。他如果看了那兩本書,而又能履行書中的哲學,相信他的收獲,有千倍辦理我保險的利益收入。
那些專業的人們,往往也犯有這種同樣的錯誤。那是數年前的事,我去費城一位著名的喉鼻醫生的診療室。這位醫生還沒有診看我喉間扁桃腺前,問我職業是什么。他不去注意我扁桃腺的大小,而注意我錢袋的大小。他所關心的,不是幫助我解決一個問題,最使他關心的,是能從我錢袋里得到多少錢。結果,他什么也沒有得到。我輕視他人格的欠缺,放棄請他診治的打算,就走出他的診療室。
世界上就充滿了這些人:擄取、自私。可是那些不可多得的,不自私的,服務他人的人,卻相反地獲得了很大的利益。歐文·楊曾經這樣說過:一個人能設身于他人境地,能了解他人意念活動,他不必考慮到將來的前途如何。
如果看這本書,你只獲得到一件事——你會永遠站在別人立場去打算、設想,并由對方的觀點去觀察事物的趨向。如果你真獲得了這本書上的那件事,那就是你一生事業轉折的關鍵。
許多人受過大學教育,研鉆深奧的學問,可是,他們從未發現到,自己的心是如何起作用的。有一次,我替一些大學畢業,在一家冷氣裝置公司工作的年輕職員,舉行一種《有效力的演講術》的課程,我找出一項資料,作個比喻:
有個人要勸別人打籃球,他話是這樣說的:我要你們去打籃球,我喜歡籃球。可是前幾次去體育館,由于人數不足,不能分隊對壘。那晚上我們兩三人做擲球游戲,不小心,我的眼睛給打紫了,不過我希望明晚你們來,我要打籃球。
他可曾說,你需要些什么?你不去那個別人都不去的體育館,是不是?你不管他要什么,只愿別把眼睛打紫了。
他能告訴你,去體育館你能得到你所要的嗎?當然可以。激發精神、加強食欲、清晰頭腦、消遣、游戲。
這是歐弗斯屈脫教授明確的見解:先激起對方某種迫切的需要,若能做到這點就可左右逢源,否則到處碰壁。
研究會訓練班中有一位學生,憂慮他的孩子;原因是這孩子體重很輕,不肯乖乖地吃東西。孩子的父母通常是這樣責罵他:母親要他吃這個、那個!父親要他快快長大成人!
這孩子會注意到這些話嗎?他不會注意這些,也就像你不會去注意那跟你漠不相關的一次盛宴一樣。
一個沒有一點常識的父親,會希望一個3歲的孩子能對30歲父親的見解有所反應。可是那個父親最后覺察出來,那是不合情理的。所以他對自己說:那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我如何將我所需要的和他所需要的聯結起來?
他開始想到那點時,問題就容易解決了。他孩子有一輛三輪腳踏車,那孩子喜歡在屋前人行道上踩著這輛三輪車玩。間隔他們幾家的一個鄰居家里,有個很壞的大孩子,他常把那小孩子推下三輪車,自己騎上。
那小孩哭著跑回來,告訴自己母親,他母親出來,就把那很壞的大孩子推下三輪車,再讓自己孩子坐上車子,像這樣的情形,每天都發生。
這小孩所需要的是什么?這問題不需要作深奧的探索。他的自尊,他的憤怒,他求得自重感的欲望都使他性格中最強烈的情緒驅使他想報復、痛擊這很壞的大孩子的鼻子!
如果他父親這樣的告訴他,只要吃母親要他吃的東西,他就會快快長大,將來可以把這個很壞的大孩子一拳打倒。當他父親應許他那件事后,已不再是飲食的問題了!現在這孩子什么都愛吃了,菠菜、白菜、咸魚和任何其他食物。他希望自己快快長大,去打那個一再欺侮他的暴徒。
當那問題解決后,又有另外一個問題,困擾了這位父親……這小男孩有遺尿濕床的壞習慣。
小男孩跟他祖母睡一起,祖母早晨醒來,摸摸床單,向小男孩說:你看,強尼,昨夜你又干了些什么?
強尼總是這樣回答:不,沒有,我沒有濕床,那是你弄濕的。
家里父母親打他,罵他,羞他,他母親無數次地告訴他,要他別那樣,可是強尼沒有改過他這個濕床的壞習慣。所以強尼的父母親自問:如何讓強尼這孩子,改過遺尿濕床的壞習慣?
強尼他所要的是什么?第一,他要穿像父親一樣的睡衣,而不愿意穿像祖母那樣的睡袍。祖母已受夠了他夜晚的搗擾,使她每夜不能舒服地入睡,所以強尼如果改去他那種壞習慣,她樂意替他買套睡衣。第二,他要一張屬于他自己的床——祖母對這件事也不反對。
母親帶了強尼去一家百貨公司,以目示意柜臺女售貨員說:這位小紳士要買些東西!
女售貨員使他感到自重地問:年輕人,你要買些什么?
強尼提起腳跟,站高了些,說:我要替我自己買張床。
當強尼看到他母親喜歡他買的床時,強尼母親向女售貨員又使了個眼色,女售貨員就向強尼說出那張床的可愛和實用,這張床就買了下來。
床送到的當天晚上,父親回家的時候,強尼奔到門口,大聲地叫著說:爹地,爹地,快上樓來看,我自己買的床!
父親看到那張床,想到司華伯所說過的話,就對這小男孩點頭贊許。
他問兒子:強尼,你不會再弄濕這張床了,是不是?
噢,不,不!強尼連連搖頭說:我不會再弄濕這張床的。由于他自尊心的關系,這孩子遵守了自己的諾言,強尼再也不遺尿弄濕床了。因為那是他自己買的。現在強尼穿起睡衣,就像個小大人一樣,他要做個大人,他做到了。
另外有個父親,叫特許門,是一位電話工程師,也是我訓練班里的學員。他所遭遇到的困擾,是他3歲的女兒不肯吃早餐。他經常對這小女孩責罵,請求或是哄騙,都無法收到效果。
這小女孩喜歡模仿她的母親,似乎覺得自己已長大了。所以有一天早晨,他們把她放在一張椅子上,讓她做早餐,眼前的情形,正是這小女孩心理上的需要。當她正在做早餐時,父親走進廚房來。小女孩看到父親進來,就說:嗨,爹地,你看,我在做早餐呢!
就在那天早晨,小女孩沒有任何人的哄騙、誘勸,乖乖地吃了兩大碗。由于她對這件事感到有興趣,滿足了她的自重感。做早餐的時候,她找到表現自己的機會。
威立姆·溫德,有一次說過:表現自己,那是人性最主要的需要。可是,為什么在我們事業上,不用這種同樣的心理學呢?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別人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