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后的災難

親王淳成為皇帝僅僅三個月就死去了。他沒有后嗣,而是遺命傳位給秦王。秦王是天祚帝的兒子,由元妃所生。然而,此時秦王正與他的父親在西部躲藏。因此,親王淳的妻子被推舉為皇太后與攝政者[645]《遼史》,卷29,第394頁。,但是她無力阻擋王朝的迅速瓦解。在絕望中,遼朝大部分漢人臣民此時都在尋找方法以挽救他們自身的生命,而與宋朝合作看起來是最誘人的選擇。曾經(jīng)幫助過擁立親王淳為皇帝的李處溫秘密主張投降宋朝。但皇太后強迫他自殺并以叛國罪處死了他的兒子。而后在1122年秋末,她的主要將領之一郭藥師和重要邊界州城易州的指揮官高鳳率領他們的軍隊叛投宋朝。聽取了郭藥師的建議后,宋朝的將領們又試圖攻占南京。郭率領他的軍隊攻進城里,但他的宋朝盟軍卻沒有能夠擋住蕭干率領下的一支忠實的契丹援軍的到達,契丹援軍幾乎徹底消滅了入侵者。

宋朝對南京進攻的失敗給了阿骨打親自介入并占領這一地區(qū)的機會。遼朝的皇太后多次徒勞地懇求他承認秦王作為他的屬王,但阿骨打拒絕了,他確信遼朝的殘存領土應由他來占領。1122年仲冬,他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突破居庸關并占領了南京。在金軍到達之前,遼朝皇太后、契丹與奚人高級官員和許多非漢人百姓立即通過另一條道路逃離南京并向北進入奚人地區(qū)。[645]《遼史》,卷29,第345頁。在那里,他們分為兩部分。奚人和渤海軍隊跟隨蕭干進入奚人本土,在此處他于1123年初建立了一個短命的大奚王朝,并一直延續(xù)到五個月后他死于自己的軍隊之手。[645]《遼史》,卷29,第345—347頁。與此同時,耶律大石率領皇太后和契丹軍隊向西投奔天祚帝。當他們終于在西夏邊境附近的天德(今內(nèi)蒙古烏拉特旗以北)見到皇帝時,淳的不幸遺孀以不忠的罪名被處死,而大石雖然譴責天祚帝拋棄他的宮廷與都城,卻得到了寬恕。天祚帝無法處死這樣一位能干的將領,特別是他有7000名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戰(zhàn)士跟隨其左右。

1123年初夏,耶律大石在一次戰(zhàn)役中被女真人俘獲,女真人強迫他帶路去襲擊天祚帝的營帳,在那里他們幾乎俘獲了所有的皇室親眷與隨從。[645]《遼史》,卷29,第346頁。只有一位皇子梁王設法與他的父親逃進了附近的陰山山脈。當天祚帝接受了黨項人對其進入西夏避難的邀請時,這位皇子和他的隨員們極力反對,他們離開皇帝營帳,向北部戈壁的烏古和敵烈諸部進發(fā)。在那兒,梁王被草草擁立為帝,又建立了另一個短命王朝。而黨項人的統(tǒng)治者李乾順同時也改變了給遼朝皇帝一行提供避難的主意。當天祚帝扎營于鄂爾多斯北部等待黨項人的護送時,女真人派出了一名使者到達黨項人的宮廷,他警告說,如果乾順為天祚帝提供避難的話,會導致嚴重的后果。為了使威脅局面得以緩和,女真人還提供給西夏沿黃河的一帶領土。在爭取黨項人支持的最后一次無效嘗試中,天祚帝正式冊封乾順為西夏國皇帝。但是黨項人的統(tǒng)治者對這一可憐表示并不在意。數(shù)月后,在1124年初,乾順宣布自己為金朝的藩屬。

此刻,遼朝皇帝又一次越過黃河并來到今呼和浩特以北某地的突呂不部尋求暫時的躲避。耶律大石于1123年末從女真人處逃出,現(xiàn)在又重返他的陣營。迫于女真人的搜索,皇帝向北進入漠北地區(qū)。他的財產(chǎn)現(xiàn)在已少得可憐,以致他的隨從們不得不用他們的衣物與烏古和敵烈諸部交換食物。然而;他仍然以在夏季發(fā)動一次攻勢去收復西京道和南京道的計劃而自欺欺人。大石強烈地表示反對,他指出了這樣一種計劃的荒謬與不可行性。

當天祚帝頑固地堅持他的意圖并開始進攻附近州縣時,大石對他的異想天開已感到厭煩并決定走自己的路。1124年八月,他宣布自己為王并率領其追隨者向西北越過戈壁進入漠北[645]《遼史》,卷29,第349頁。,天祚帝則不可避免地失敗并被窮追不舍,最終在1125年二月于應州(今山西應縣)附近被俘獲。他被帶到女真人在東北的宮廷并被剝奪了皇帝稱號,賜予“海濱王”的頭銜,這是他在1118年授予阿骨打“東海王”稱號所受到的嘲弄(譯者注:此處有誤,天祚帝冊封阿骨打為“東懷國皇帝”,而非“東海王”)

關于天祚帝的監(jiān)禁生涯或他死亡時的年代和情況,我們所知甚少。《遼史》和《契丹國志》都記載說他在54歲時死于監(jiān)禁。因為《遼史》以1075年為他的出生年代,所以他的去世可定在1128年。根據(jù)《金史》,天祚帝在1126年仍然活著,當時他的一名家奴誣告他打算逃跑。

天祚帝被女真人俘獲標志著遼朝的滅亡,但這并不標志著一個獨立的契丹國家的終結。在漠北,耶律大石在鄂爾渾河畔的可敦城(鎮(zhèn)州)建立了他的大本營,那里是契丹在這一地區(qū)的軍事與行政中心。他很可能獲得了可敦城要塞2000名戍軍的支持,而且還得到了當?shù)刂T部落的效忠。他自立為帝并且采用了葛兒罕的稱號,即“普天下之汗”的稱號。但是,他并沒有轉而向東與金作戰(zhàn),大約在1130年,耶律大石率領他的游牧部族向西開拓新的領土。在一年之內(nèi),回鶻承認了他的宗主權,而且,他還在河中地區(qū)東部建立了一個根據(jù)地。之后,他逐步征服了從帕米爾到咸海之間的所有地區(qū)。

大石把他的都城設在離伊塞克湖(Issyk-kul)西端不遠的八剌沙兗(虎思斡耳朵)。他的帝國一直延續(xù)到13世紀初,以哈剌(黑)契丹或西遼的名字而著稱(見地圖9)。顯然,他的權力并沒有擴展到漠北,而正是在那里他開始向西艱苦跋涉的。1131年發(fā)動的一次對金朝的遠征以慘敗而告終,這使大石確信恢復遼朝對以前領土統(tǒng)治的企圖是無益的。從那以后,西遼的歷史就與中亞而不是與中國相聯(lián)系了,而且對它的記載幾乎完全是阿拉伯和波斯史料了。有關哈剌契丹的進一步詳情,可參考[541]《中國社會史:遼》,第619—674頁中論述這一問題的精彩附錄。

地圖9 西遼(哈剌契丹),1131—1213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区| 当雄县| 禹州市| 宁陵县| 博野县| 广安市| 体育| 穆棱市| 当涂县| 萨迦县| 张掖市| 多伦县| 黑山县| 高淳县| 吕梁市| 门源| 大石桥市| 东丰县| 高清| 乳源| 易门县| 册亨县| 郁南县| 鄂托克前旗| 沅江市| 彭山县| 东辽县| 宁阳县| 博野县| 嘉禾县| 离岛区| 辰溪县| 湟中县| 大余县| 景洪市| 襄垣县| 宜城市| 深州市| 大英县| 库车县| 苗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