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張仲景常用食療方特點及其現代運用

【摘要】醫圣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確立了中醫學的辨證論治原則,其中在養生治病方面有諸多實用的食療方。本文篩選張仲景常用的具有食療功效的方藥及其現代運用作為研究對象,寄希望能進一步延展食療方的利用,為現代人的食療食養提供借鑒。

【關鍵詞】張仲景;食療方;養生;現代運用

 

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學辨證論治原則,除了為后世醫家提供有效的臨證辨治思維方法,還蘊藏著豐富的養生思想和方法。如順時養生,“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強調自然界的五常能致病,故有“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的養生原則;還有中醫的養生治未病思想,仲圣強調“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其中“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體現了“未病先防”,以及“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既病防變”思想。其他的養生思想有飲食養生、調神養生、針灸導引養生、房事養生等。在飲食養生方面,更是另立《禽獸魚蟲禁忌并治第二十四》和《果實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等篇章重點闡述,強調趨利飲食、避害飲食,以及注重食物間的搭配、時節進食和節制飲食等。在疾病食飲的論述當中,更多的是體現在食療方中。如治療百合病的6首百合病湯方,治療臟躁的甘麥大棗湯等食療方。其中的辨證、選藥、搭配等均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以下結合原文,探討張仲景常用食療方的特點。

1.張仲景食療方特點

(1)注重調護,先食后藥

《傷寒論》主張在疾病的初期或者疾病康復階段暫不服藥,先通過辨證了解疾病的發展進程及邪正盛衰情況,給予調整生活作息、飲食物調護,從而促使疾病的康復和痊愈。如《傷寒論》第398條中“病人脈已解,而日暮微煩,以病新差,人強與谷,脾胃氣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煩,損谷則愈”,此條文指出大病初愈由于脾胃之氣尚弱,運化飲食物的能力稍弱,食物滯留生熱,出現心中微煩,所以不需要藥物治療,只需要節制飲食即可愈。《太陽病脈證并治篇》第58條“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與此相印合。治療疾病時,邪氣去除后不一定要繼續使用藥物,可以通過飲食調護、作息調整等,人體陰陽得到自我調節,即可自行痊愈。又如《太陽病脈證并治篇》第71條“太陽病,發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以及《金匱要略》瘧病篇云:“瘧脈自弦,弦數者多熱……弦數者風發也,以飲食消息止之”,均為通過食療方法來促使疾病的康復好轉。

(2)辨證選方,小方用藥

在治療疾病的用藥處方上,仲圣強調辨證論治,《太陽病脈證并治篇》第16條曰:“太陽病,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最具代表性的方劑當屬茯苓甘草湯、苓桂術甘湯和苓桂甘棗湯三個食療方,三個方子的藥物組成均為飲食物常見之品,且用藥相差僅有一味,茯苓甘草湯治療胃陽虛,故用可以健胃散飲的生姜;而苓桂術甘湯治療脾臟的陽虛,加之有目眩,故選用白術健脾燥濕祛水;而苓桂甘棗湯治療的陽虛病位之臟腑在心,選用大棗補益脾氣,培土制水 (1)

正是因為辨證選藥的高度切合,所以經方在臨證上多為實效的小方。如用于治療少陰證咽痛的甘草湯,治療便秘的蜜導煎,都只是單純的一味藥物,真正高度切合了藥證的特點;含有兩味藥物的食療方有治療虛寒肺痿的甘草干姜湯,治療胃氣上逆的橘皮湯,治療百合病的百合地黃湯、瓜蔞牡蠣散,治療心悸的桂枝甘草湯,治療經脈攣急的芍藥甘草湯等;含有三味藥物的食療方有治療臟躁的甘麥大棗湯,治療少陰咽喉疼痛的豬膚湯,治療小便不利的茯苓戎鹽湯等。

(3)藥食同源,藥食結合

在食療方中,張仲景選用組方的藥物,屬于藥食同源的方有百合雞子黃湯、甘麥大棗湯、桂枝甘草湯、甘草干姜湯、甘草湯、蜜導煎、豬膚湯、橘皮湯、茯苓甘草湯、茯苓甘草干姜湯和苓桂甘棗湯等;這些食療養生方使用的藥物有百合、雞子黃、甘草、肉桂、小麥、大棗、干姜、蜂蜜、橘紅、茯苓、白術等,均屬于2002年衛生部規定的藥食同源品種。另外還有食物與保健食品結合的方劑,如百合地黃湯、苓桂術甘湯、芍藥甘草湯、桂枝湯、理中丸、梔子豉湯等;這些方中所使用的保健食品有地黃、白術、芍藥、梔子、淡豆豉等。這些食療養生方切合“飲食滋味,以養于生”的觀點,是通過飲食物的攝入來調節機體的陰陽失調,從而達到人體“陰陽自和”的平衡狀態。

(4)選材面廣,谷肉果菜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仲圣遵《黃帝內經》理論,特別注重飲食物的選擇,另立《禽獸魚蟲禁忌并治第二十四》和《果實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篇章,在食療方的選材方面,涵蓋了糧食類、豆類、蔬菜類、禽肉類、畜肉類、干果類、蛋類、水產類以及生活中的調味料及佐料等。如服用桂枝湯后啜熱稀粥的粳米屬于糧食類,治療臟躁的百合地黃湯中的百合屬于根莖類的蔬菜。畜肉類的有治療少陰咽痛豬膚湯的豬膚。蛋類有百合雞子黃湯的雞蛋。水產類的有瓜蔞牡蠣散的牡蠣。生活中的調味料如蜂蜜、生姜、干姜、肉桂、酒、醋、鹽等。這些都在《傷寒雜病論》的方劑選藥中有所展示,體現了張仲景“博聞多識”“精究方術”,在選方用藥不“處以珍貴之藥,令彼難求,自炫功能”,于平淡之劑中尋求良效。

另外,張仲景 (2)在臨證時特別重視谷菜果實的運用,在大棗的使用上有60多首方劑,使用百合的方劑有6首,使用粳米的方劑有8首,使用大麥、赤小豆、薏苡仁的方劑均有3首,體現了仲圣對食療的重視,尤其是在當時肉食資源匱乏的環境下,本《內經》“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的思想,可以使患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益精氣”。

(5)補益居多,注重搭配

在運用的食療方中,張仲景十分注重補益藥物的使用。對張仲景的常用食療方進行分析,有血肉有情之品的雞子黃,牡蠣、豬膚等起益精填髓功效,有補血滋陰、填精益髓的生地,有補中益氣的大棗、白術、茯苓、甘草等,也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百合。當然,在使用時也有小部分具有其他功效的食療之品,如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作用的橘皮,用于降逆止嘔的橘皮湯,也有溫中散寒、溫肺化飲的干姜,配伍甘草治療虛寒肺痿。食療食養的方劑中運用的藥品多為扶助正氣,對人體具有補益功效之品,與傳統養生理論相互印證。

另外,張仲景注重藥物的搭配,使得全方的功效有質的變化。如苓桂甘棗湯、苓桂術甘湯、桂苓五味甘草湯,三個方都有茯苓、桂枝、炙甘草三味藥物。配以大棗時,全方具有通陽降逆、補土制水的作用;如配上白術,全方則為健脾燥濕、溫中降逆、行水化飲之劑;若配上五味子,全方就是治療下焦陽虛,支飲隨沖氣上下妄動的苓桂五味甘草湯。所以在研究仲圣的食療方時,應當同時注重藥物之間的配伍關系 (3)

2.張仲景食療方的現代運用

(1)桂枝湯

桂枝湯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和大棗組成,是治療中風表虛證的代表方。藥物組成除了白芍為保健食品,其余4味既是藥物又是食物,屬藥食同源之品。現代藥理研究提示桂枝湯對汗腺、體溫、腸蠕動、免疫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同時具有抗菌、抗病毒、鎮痛、抗過敏、增加心肌血流量的藥效學作用 (4)。桂枝湯含有苯丙烯類化合物,能通過抑制環氧合酶-2和前列腺素合酶,進而抑制前列腺素E2分泌,從而發揮抗炎解熱作用 (5)。桂枝湯對體溫雙向調節的機理可能是通過調節前列腺素E2含量、影響體溫中樞神經遞質5-羥色胺的釋放來實現 (6) (7)桂枝湯可降低血清中可溶性E-選擇素的含量及心肌組織腫瘤壞死因子表達,升高一氧化氮、血漿和心肌組織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進而抑制炎癥及氧化應激反應,從而發揮其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8)。桂枝湯可通過影響下丘腦及胃腸局部組織中cAMP含量和蛋白激酶活性,從而對胃腸運動起到雙向調節作用 (9)。桂枝湯也可使CDimg6T淋巴細胞及SIgA數量明顯升高,增強腸道黏膜免疫功能,從而可能誘導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 (10)。現代臨床應用上,桂枝湯可用于風寒感冒、汗證、心律失常、白細胞減少癥、頑固性失眠等 (11)

(2)百合湯方

在雜病部分,張仲景用了6個含有百合湯的方來治療百合病。百合病的癥狀類似于現代的癔病、精神異常、神經官能癥、抑郁狀態等精神性疾病,百合地黃湯是治療的主方,現代研究提示該方對創傷后應激障礙行為學改變及海馬5-羥色胺水平上調具有一定影響,其抗焦慮作用呈現一定的量效關系和時效關系變化,但是不呈現劑量依賴性。另有實驗提示,百合地黃湯能顯著增加腦組織內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含量,如多巴胺,從而發揮抗抑郁作用 (12)(13)。百合地黃湯同時也對肺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可抑制腫瘤細胞增殖,降低PCNA蛋白及Cyclin D1蛋白的表達,有較好的抗腫瘤轉移作用 (14)。現代臨床應用上,百合地黃湯多用于老年抑郁癥、更年期憂郁癥、抑郁性神經癥、焦慮癥、功能性失眠、老年皮膚瘙癢癥、甲狀腺機能亢進癥、原發性干燥綜合征、慢性淺表性胃炎等。

(3)當歸生姜羊肉湯

該方由當歸、生姜、羊肉組成,是治療血虛內寒、經脈失養證的食療方,癥見胸脅作痛拘急,腹痛綿綿,喜溫喜按。當歸生姜羊肉湯是張仲景有名的食療食養方之一,現代實驗研究結果提示,當歸生姜羊肉湯可能通過激活棕色脂肪組織,增加非寒戰性產熱,避免過強的應激反應。所以有實驗結果顯示,當歸生姜羊肉湯能顯著延長白鼠在寒冷中的生存時間、在缺氧情況下的生存時間,并且顯著提高白鼠在寒冷刺激后腎上腺內膽固醇的含量。現代臨床應用上,多用于女性經期、產后及惡露等失血后的調護,以及胃十二指腸潰瘍、凍瘡、疝氣、頭暈、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15)

(4)茯苓甘草湯

由茯苓、桂枝、甘草、生姜組成,治療陽虛水停證,癥見心下胃脘部悸動不寧,推按之水聲轆轆,口不渴。現代藥理研究提示,茯苓甘草湯能有效降低肺動脈壓、改善肺血管重構,具有促進胃內液體排空等作用。其作用的機理可能通過抑制肺動脈轉化生長因子β1的表達、抑制血漿及肺勻漿中磷脂酶A2及相關炎性介質途徑,以及抑制p53及PCNA基因的表達,導致細胞增殖被抑制、細胞凋亡被促進 (16) (17) (18) (19)。茯苓甘草湯通過增加胃竇部乙酰膽堿酯酶含量,同時使胃竇部一氧化氮含量明顯降低,進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液體排空延遲 (20)。現代臨床應用上,茯苓甘草湯多用于特發性水腫、功能性消化不良、肺動脈高壓癥、房間隔缺損、頑固性便秘等。

(5)甘草湯

甘草湯的組成只有一味甘草,仲圣用于少陰咽痛證,可知甘草是治療咽喉疼痛的要藥。甘草屬于衛生部規定的藥食同源材料。現代藥理研究提示,甘草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變態反應,鎮咳、祛痰,抗潰瘍,解除平滑肌痙攣,保肝及解毒功能 (21)。甘草的成分含有甘草黃酮、甘草酸、甘草多糖、甘草次酸等。其中甘草黃酮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尤其適用于烏頭堿導致的心律失常。甘草酸能夠通過抑制脂加氧酶和磷脂酶A2的活性,進而降低前列腺素合成釋放,從而有效地起到抗炎的效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各類急、慢性肝炎 (22)。甘草多糖可通過增強免疫細胞的活性,增強巨噬細胞吞噬致病微生物的能力,起到抗病毒作用 (23)。現代臨床應用上,甘草湯常用于竇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愛迪生病、尿崩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傳染性肝炎、艾滋病等。

(6)甘麥大棗湯

全方由甘草、小麥、大棗組成,均為補益之品、藥食同源之品,用于治療情志不舒而郁火傷陰、心脾兩虛的病證。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甘麥大棗湯對神經系統有鎮靜、抗驚厥、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機理可能與該湯可顯著提高腦內單胺神經遞質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含量和活性相關,從而達到治療抑郁癥的目的 (24)。同時也可上調海馬單胺類、氨基酸類、神經肽類受體亞型和下調信號轉導cAMP-蛋白激酶A途徑,改善細胞信號轉導途徑功能,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表達,從而糾正行為學異常 (25) (26)。另外,甘麥大棗湯能夠抑制組織胺、乙酰膽堿所致平滑肌收縮,能升高白細胞水平;具有雌激素樣作用;能夠有效地提高機體的耐力以及耐缺氧能力 (27)。現代臨床應用上,甘麥大棗湯常用于心臟神經官能癥、焦慮癥、抑郁障礙相關性失眠、腸易激綜合征、圍絕經期綜合征、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癥等。

3.結語

本文通過對《傷寒雜病論》提供的常見食療食養方進行歸納,總結其中部分食療方的理法方藥,并結合張仲景“凡飲食滋味,以養于生”“所食之味,若得宜則益體”等理論進行闡述,針對張仲景幾個食療食養方進行現代藥理及現代運用總結和發揮。簡而言之,《傷寒雜病論》的食療方對現代食療學、藥膳學具有較大的實踐指導意義,期望往后能夠進一步地深入研究,并推廣運用中醫的食療養生文化和理念。

(合作者:林基偉)

【參考文獻】

(1)熊曼琪,王慶國,李賽美.傷寒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2)張家禮,陳國權,李敬孝.金匱要略[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

(3)張家禮,陳國權,李敬孝.金匱要略[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

(4)張保國,梁曉夏,劉慶芳.桂枝湯現代藥效學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7(7):557-561

(5)張暢斌,李滄海,隋峰,等.桂枝湯苯丙烯類化合物對環氧合酶-2及前列腺素抑制的作用[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9):157-161

(6)齊云,李滄海,郭淑英,等.桂枝湯對體溫雙向調節作用機理探討——對發熱及低體溫大鼠下丘腦PGE2含量及COX活性的影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1(6):1-3

(7)富杭育,周愛香,郭淑英,等.桂枝湯對體溫雙向調節作用機理探討──對下丘腦5-羥色胺的影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1995(2):1-4

(8)焦宏,馬建偉,陳彥靜,等.桂枝湯對高脂血癥心肌缺血大鼠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2(11):1634-1637

(9)霍海如,譚余慶,周愛香,等.桂枝湯有效部位B對胃腸運動雙向調節作用的實驗研究Ⅵ——對cAMP、蛋白激酶A和C活性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5(4):51-54

(10)周桂琴,肖誠,周靜,等.桂枝湯對痹證(膠原誘導免疫性關節炎)小鼠腸黏膜免疫系統中CDimg7、CDimg8T淋巴細胞及SIgA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4):336-338

(11)張保國編著.傷寒論方劑當代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12)張永華,胡霖霖.百合地黃湯對創傷后應激障礙大鼠海馬5-HT水平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3(12):2672-2674

(13)管家齊,孫燕,陳文東.百合地黃湯對抑郁模型小鼠腦內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9):131-133

(14)黃建波,鄭小偉,包素珍.加味百合地黃湯對Lewis肺癌小鼠抗腫瘤轉移作用機制的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5(23):3187-3189

(15)張家禮,陳國權,李敬孝.金匱要略[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

(16)王伯章,陳愷,范偉贏.復方茯苓甘草湯對肺動脈高壓大鼠肺動脈轉化生長因子β1表達的影響[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50-53、102

(17)王伯章,李曉芳.復方茯苓甘草湯對低氧大鼠磷脂酶A2活性及其炎癥介質的影響[J].中醫藥學刊,2004(10):1825-1827

(18)王伯章,洪杰斐,黃澤輝,等.加味茯苓甘草湯防治慢性常壓缺氧性肺動脈高壓的實驗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1):27-30

(19)王伯章,韓紀昌,魏玉菊,等.復方茯苓甘草湯對慢性低氧大鼠肺內細胞增殖與凋亡的影響[J].中醫藥學刊,2006(4):638-640

(20)曹峰,傅延齡.茯苓甘草湯對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液體排空及胃竇一氧化氮及乙酰膽堿酯酶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09(2):256-257

(21)侯家玉,方泰惠.中藥藥理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

(22)張利.甘草的藥理作用及現代研究進展[J].中醫臨床研究,2014(10):147-148

(23)孫向陽,鄧毅.甘草多糖的主要藥理作用概述[J].中國社區醫師,2011,13(24):179-180

(24)畢秀華.甘麥大棗湯對抑郁大鼠行為學及腦內單胺神經遞質影響的實驗研究[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12(5):66-71

(25)張學禮,戴薇薇,金國琴,等.抑郁癥模型大鼠海馬受體、離子通道基因表達譜變化及甘麥大棗湯加味的調節作用[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1(6):6-10

(26)張學禮,金國琴,戴薇薇,等.甘麥大棗湯加味對抑郁癥大鼠海馬cAMP-蛋白激酶A途徑的影響[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4):73-75、109

(27)彭鑫、王洪蓓.張仲景方劑實驗研究[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柔区| 温泉县| 内乡县| 云霄县| 英德市| 巴林右旗| 玉田县| 山阴县| 阳信县| 全南县| 金坛市| 安达市| 沭阳县| 普兰店市| 栾川县| 莱州市| 从化市| 大方县| 文昌市| 汶川县| 昌乐县| 乌什县| 亚东县| 蒲城县| 郑州市| 龙泉市| 临洮县| 西昌市| 林甸县| 南川市| 景宁| 广水市| 阿瓦提县| 青冈县| 永安市| 措美县| 新巴尔虎右旗| 邯郸县| 太和县| 炉霍县| 永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