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韜光養晦,靜待好時機——低調的人善于等待

危機到來,人們往往抑制不住“還手”的情緒,結果中了陷阱,不可自拔。而低調的人,往往擅長打太極。從來不會著急出手,只會借力打力。我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如果還不是最好時機,收起逼人的鋒芒,最好潛伏在安全的地方,等待時機的到來。

等待,是為了關鍵時刻出擊

人生難免遇到不得意的事情,難免有時會身陷逆境。如果不幸身陷逆境,短時間內又無力扭轉局面,最好的選擇就是暫且先忍耐。與其逞匹夫之勇,不如等待時機的成熟。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旦時機成熟,果斷行動,成功就向你招手了。

時機難得而易失,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人要特別注意發現機遇并抓住機遇,有了好的機遇就要抓住它、運用它。蘇格拉底說:“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最出眾的,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個時機去發掘開拓的人。”即使像史蒂芬這樣的哈佛高材生也要等帶機會到來,之前只能夠等待時機:

維斯卡亞公司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最為著名的機械制造公司,其產品銷往全世界,并代表著當今重型機械制造業的最高水平。許多人畢業后到該公司求職均遭拒絕,原因很簡單:該公司的高級技術人員爆滿,不再需要各種高級技術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志的求職者閃爍著誘人的光環。

史蒂芬是哈佛大學機械制造專業的高材生。他和許多人的命運一樣,在該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測試會上被拒絕。史蒂芬并沒有死心,他發誓一定要進入維斯卡亞重型機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個特殊的策略——假裝自己一無所長。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為該公司無償提供勞動力,請求公司分派給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計任何報酬來完成。公司起初覺得這簡直不可思議,但考慮到不用任何花費,也用不著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掃車間里的廢鐵屑。一年來,史蒂芬勤勤懇懇地重復著這種簡單卻勞累的工作。為了糊口,下班后他還要去酒吧打工。這樣,雖然得到老板及工人們的好感,但是仍然沒有一個人提到錄用他的問題。

90年代初,公司的許多訂單紛紛被退回,理由均是產品質量問題,為此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公司董事會為了挽救頹勢,緊急召開會議商議對策。當會議進行很長時間卻未見眉目時,史蒂芬闖入會議室,提出要見總經理。

在會上,史蒂芬對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釋,并且就工程技術上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隨后拿出了自己對產品的改造設計圖。

這個設計非常先進,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原來機械的優點,同時克服了目前存在的弊病。

總經理及董事會的董事見到這個編外清潔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詢問了他的背景以及現狀,爾后,史蒂芬被聘為公司負責生產技術問題的副總經理。

原來,史蒂芬在做清掃工時,利用到處走動的機會,細心察看了整個公司各部門的生產情況,并一一作了詳細記錄,發現了所存在的技術性問題并想出了解決的辦法。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搞設計,獲得了大量的統計數據,為最后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礎。

道格拉斯·勒頓說:“你決定人生追求什么之后,就做出了人生最重大的選擇。要想如愿,首先要弄清你的愿望是什么。”有了志向,你就看清了自己的目標。有了志向,你就有一股無論順境逆境都勇往直前的動力。因而,年輕人應當有遠大志向,才可能成為杰出人物。但要成為杰出人物,光是心高氣盛還遠遠不夠,必須從最低級的事情學習做起,做好一個普通人的普通事,這樣你的視野將更廣闊,或許會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機會。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人生不可能在什么時候都一帆風順,很多時候,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面對這些不如意,如果能夠忍耐,不輕言放棄,而后靜觀默察,認真分析自己所處的形勢,適當時候要學會將自己的鋒芒掩藏起來,養精蓄銳,等到機會來臨時再乘勢而上,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情。試想,如果史蒂芬不耐心地等待,在單位從最底層做起,就不會有機會去展示自己。

因此,事物總是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著,逆境和順境是相對的,兩者依據一定條件相互轉化。能夠在困難面前保持冷靜,在忍耐中等待轉機,這才是人生的機會。

彎腰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挺起

老子《道德經》上說:“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原意是,穩重、隱忍是輕浮的根本,鎮靜、老練持重是躁動的主宰。輕舉就會失去制衡的根本,妄動就會喪失主宰的優勢地位。可見,靜與動是事物運動的一對矛盾,靜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靜制動符合事物運動的辯證法。

宋代蘇洵說:“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以靜制動,既是謀略,也涉及品格修養。不懂韜略,腹無謀略者難以做到;雖懂韜略,缺乏相應的品格修養,沒有隱忍不躁的品性,也將成為不可能。《三國演義》描寫劉備“勉從虎穴暫棲身”的韜略之計,就是此意。劉備棲身曹操手下,隨時都有掉腦袋的危險,但劉備假裝不問政事,整天在住處挑水種菜,意在待機出走,自立為王。所以,在緊急時刻,不必過于急功冒進,觀察好形式蓄勢待發,往往能笑到最后:

公元618年,李淵利用農民起義軍的力量建立了唐朝,但當時各地仍有一些割據勢力與唐朝唱對臺戲。公元619年8月,山西北部的割據勢力劉武周便派其部下宋金剛率兵逼近新絳,唐王朝政權受到極大威脅。

李世民奉父命統領一幫人馬聞訊趕到新絳,安營扎寨,與宋金剛軍隊對壘。當時,李世民軍隊中的糧食并不充足,士氣有些低落。李世民看到這種情況,一方面派精兵良將押運糧草,另一方面又派小股部隊繞到敵人后方搶奪糧食,情況迅速好轉。李世民的部下乘機紛紛建議,要求向敵軍發動進攻。李世民不以為然地說:“宋金剛的軍隊遠途而來,既沒有后援,又無足夠的糧草,巴不得速戰速決。如果我們現在主動出擊,正中敵人下懷。我們偏偏要針鋒相對,閉門不出,以飽待饑。等他們糧盡草絕時,自然會逃跑,到時我們再追趕他們,豈不會一網打盡嗎?”諸將聽后連連點頭。

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八個月后,宋金剛的軍隊糧草吃完,全部人馬無心戀戰,只得無精打采地往回撤。這時,李世民率軍乘勝追擊,斬殺和俘虜了數萬敵軍。

如果李世民不是冷靜地分析敵我情況,那么稍一不忍,按照部將的做法,與敵交戰,那么勢必符合敵意;而按兵不動以待時機,不急于求戰,最終輕取敵人。不僅僅是李世民,元世祖忽必烈也是個中高手:

公元1287年6月,以納顏為首的叛軍部將金嘉努、塔布岱率10萬軍隊逼近忽必烈駐地。忽必烈指揮征討大軍將其包圍,叛軍則采取堅守不戰的方針與之對峙。司農卿特爾格建議說,元軍雖將叛軍包圍,但叛軍隊伍眾多,敵我懸殊,最好的辦法就是設疑兵計迫使敵軍不戰而退。

于是,他命人把元世祖忽必烈的涼傘撐起來,請忽必烈從容自若地坐在涼傘下的交椅上,特爾格笑逐顏開地給忽必烈敬酒。納顏部將觀察到這一情況,以為忽必烈在如此環境,尚能如此泰然自若,必定早有布置,因此納顏部將疑竇頓生,不敢輕舉妄動。

左丞相李庭發現敵人已經中計,認定敵人已經軍心搖動,必定利用夜間逃遁。他建議忽必烈讓他帶壯士十余人,帶上火炮乘夜潛入敵陣,向敵群發射火炮。這一建議付諸實施后,敵人果然狼狽逃遁。

在叛軍后撤時,忽必烈又命李庭和御史大夫伊實特穆爾各率漢蒙軍分兩路并進追擊,追至實例門林,擒得敵首納顏,立即就地正法。元蒙納顏之亂至此宣告平息。

隱忍不躁,以靜制動,是剛健中正的標法。在商業競爭中,忍耐住急于致富的欲望,冷靜分析事態發展的進程和各方面的情況,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投資,采用沉穩的策略,不求暴富而求發展,這是正確致富的方法。

引而不發,蓄勢待發,既可以讓心緒冷靜下來,又可以瓦解對方的心理防線,一舉兩得。

只有低頭去做才能找到出路

一個杰出的畫家要成就一幅傳世之作,不知道要吃多少苦頭,不知道要經歷過多少年的磨煉;一個作家要成就一部優秀的作品,不經過幾番痛苦的思考是寫不出來的;一支部隊要贏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就必須做出巨大的犧牲。這些畫家、作家和戰士,都是用艱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鑄就榮譽的桂冠。

有一位老教授說,“在我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發覺有許多在校時資質平凡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沒有特殊的天分,有的只是安分守己的誠實性格。這些孩子走上社會參加工作,不愛出風頭,默默地奉獻。他們平凡無奇,畢業分手后,老師同學都不太記得他們的名字和長相。但畢業后幾年十幾年中,他們卻帶著成功的事業回來看老師,而很多在校時被認為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卻一事無成。這是怎么回事?”老教授常與同事一起琢磨,最后得出一個結論,他認為:成功與在校成績并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但和踏實的性格密切相關。平凡的人比較務實,比較能自律,比別人更努力,所以許多機會落在這種人身上。平凡的人如果加上勤能補拙的特質,成功之門必向他大方地敞開。

成功是務實綻開的花朵。做人做事要腳踏實地,否則我們的理想就如同空中樓閣,只是夢中的幻影而已。不信的話就看看下面這個有錢人——

一個有錢人,他生來愚蠢,卻又自以為是,因此常常干出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事來。有一次,他到另一個有錢人家里去做客。站在客人府邸第三層樓上,能看見遠方美妙的景致,他心中不禁十分羨慕,想道:“要是我也有一幢這樣的三層樓房,在上面喝茶賞景,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于是,他回到家后,馬上叫人請來泥瓦匠,吩咐道:“你們給我建一座三層樓房,越快越好!”于是泥瓦匠不敢耽擱,立刻開始動工,打地基、和泥、壘磚頭,開始修建樓房的第一層。

這個有錢人天天跑到工地上去看,看到頭幾天地基打好了,又過了幾天,壘了幾層磚,再過了幾天,磚越壘越高了。然而,這個有錢人還是十分著急,看到過了這么些天,他要的房子還沒有成形,于是不耐煩地跑去問泥瓦匠:“你們這是在建什么房子啊,怎么一點兒都不像我要的那種呢?”

泥瓦匠說:“不是照您的吩咐在建嗎?這就是第一層了。”

有錢人又問:“難道你們還要修第二層?”

泥瓦匠奇怪地回答:“當然了,有什么問題嗎?”

有錢人暴跳如雷,勃然變色道:“蠢東西,我看中的是第三層,叫你們修的也是第三層!第一層、第二層我都有,還建它干什么?”

泥瓦匠聽了目瞪口呆,接著說:“那您就自己修您的第三層吧!”

就這樣,這個有錢人請了無數的泥瓦匠,也沒能按他的要求建成房子,他也就一直沒能實現在他的三層樓上喝茶觀景的舒適生活。

人們大都具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卻沒有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勇氣。為此,大多數人總是抱怨工作不好、無法施展才華等等,卻從未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把自己拉得與理想越來越遠。不肯腳踏實地打基礎的人,永遠都不可能沖上云霄。要想成功,就必須腳踏實地,必須努力。

一個人如果有了腳踏實地的習慣,具有不斷學習的自我努力性,并積極為一技之長下工夫,那么成功就變得容易起來。一個肯不斷擴充自己能力的人,總有一顆熱忱的心,他們肯干肯學,多方面向人求教,他們出頭較晚,卻在各種不同職位增長見識,擴充能力,學到許多不同的知識。

我們看著那些高樓大廈,他們都是從地基開始,一層一層修蓋起來。如果我們像那個富翁一樣,好高騖遠,眼里只有高高在上的頂層,那樓可能只能夠存在于我們的想象之中了。低調人的人,往往會低下頭,先做腳下的事情,腳踏實地地一層層把地基打上去,夢想總會實現。

當讓則讓,避免針鋒相對

很多人善于交際,能夠使得與他見面的人對他口服心服,在于他們對任何人都能坦誠相向,使得每一個和他們談過話的人,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于是談起話來也就推心置腹,不加隱瞞了。

善于鉆研于此的人,往往都是“銷售自己”的高手。他們碰到義憤填膺、前來質詢的訪客時,往往先發制人,先將自己種種不順利的情形告訴對方,使得來人逐漸消除敵意而產生同情的心理。而從來不會針鋒相對,讓人火上加油。即使遇見躲避不過的時候,他們也會避開其鋒芒,李嘉誠在和渣打銀行的對峙之中,就“閃身一讓”,讓渣打銀行摔了個大跟頭:

那年,香港政府財政拮據,便想出了一個對策:把中環海邊康樂大廈所在的那塊土地進行拍賣。消息傳出后,很多人都紛紛趕來參加投標。不過,真正打這塊地皮主意的,在香港只有英國的渣打銀行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有限公司。而香港政府為了不讓港外人士購地,采取了暗中投標的方式,讓這兩家中的一個獲勝。

李嘉誠內心有自己的打算,他考慮到,這塊地皮雖好,但也需要個底線,否則買回來也是虧本。李嘉誠經過充分考慮,報上了28億港元。

在幾次競標都敗于李嘉誠的渣打銀行,這次為了挽回面子,于是拼了老本,報出了42億港元的價格。

他們原本認為李嘉誠為爭這一地皮必定會拼命抬價。結果當然是渣打銀行獲勝。正當銀行上下舉杯歡慶時,打聽消息回來的人說,李嘉誠的報價比他們少了14億。

在場的渣打銀行人員一個個臉色頓時變得死灰,總裁的酒杯也嚇得掉在了地上,大呼上當。

李嘉誠精打細算,忍住了黃金地段的巨大誘惑,了解渣打銀行勢必與己一分高下,果斷地抽身而退,避免了對手的鋒芒。如果忍不住,把老本壓上,則可能會落個失敗,又有何價值。

高手相搏,如果對方實力比較強大,就不要忘記保留實力的策略。躲避敵人的鋒芒,不逞一時之勇,最終會避免兩敗俱傷。

《孫子兵法》說:“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意思就是說:當與敵人力量相當時,要迎擊敵人;當力量弱于敵人時,要能躲避敵人,要善于退卻。在力量弱小的情況下,勉強應戰,就會被強敵活捉。為保存實力,就必須懂得后退的道理。

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和渣打銀行硬拼的話,渣打銀行不一定能夠勝。但是李嘉誠一向為人低調,處事精明,根本就不會和渣打銀行進行針尖對麥芒的斗爭,他知道這樣會兩敗俱傷。所以,當渣打銀行圖窮匕見的時候,卻發現李嘉誠早已經避開,悠然自得地在一邊閑庭信步。

面對“挑釁”,不要著急還擊

人生路上的危機總是無處不在,但是很多時候單憑自己的力量似乎有些以卵擊石。這個時候與其獨自恐懼,與其無力地拼死抗爭,不如將心沉淀下來,以不變應萬變,以平和溫暖的心去面對。一個成功的人士,能夠坦然面對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的事,做到不急不躁。或許,這個時候危機就會像冬天的冰雪,遭遇到第一縷春光,瞬間就土崩瓦解了。

可能在有些人挑釁的時候,我們根本就無從逃避,也無法讓心情平和。但是,面對挑釁,不要著急還擊。我們看看匈奴的首領冒頓是怎么做的:

西漢初年,匈奴首領冒頓殺父自立為王,以為自威,這給它的鄰邦東胡形成了一種震懾。為了扼制匈奴的勢力,東胡向匈奴不斷地發起挑釁,企圖滅掉匈奴。

這時的東胡兵馬強壯,國力強大。匈奴人生活在西北部的草原上,部族的成員都很強悍、善騎。匈奴人有一匹千里馬,皮毛油黑發亮,全身上下沒有一根雜毛。此馬日行千里,曾為匈奴立下過汗馬功勞,被視為寶馬。東胡聽說此馬后,便派使者到匈奴索要這匹寶馬,對于東胡的無理要求,匈奴人一致反對,決心要與東胡決一死戰。

冒頓雖然一肚子火,但他明白東胡的挑釁用意,因此并沒有將自己的想法表露出來。他知道,如果這個時候沖動的話,可能會造成被東胡滅族的危險。于是,決定忍痛割愛,將寶馬獻給東胡。他對臣下說:“東胡之所以向我們要寶馬,是因為與我們是友好鄰邦。區區一匹千里馬又算得上什么?如果拒絕東胡的要求,這樣有失鄰邦和睦。”于是,他就把寶馬拱手送給了東胡,一副心甘情愿的樣子。這時的大臣不明就里,甚為不解。

其實,表面上冒頓不與東胡作對,但暗地里他卻在偷偷地壯大實力,養精蓄銳,等待有朝一日能夠滅掉東胡。只是時機尚未成熟,還不可聲張。與此同時,東胡王得到千里馬以后,非常高興,他認為冒頓膽小怕事,于是更加狂妄。冒頓的妻子年輕貌美,端莊賢淑,深得民心。東胡王聽說后,心生邪念,派人去匈奴說要納冒頓之妻為妾。

面對東胡王的再次挑釁,匈奴群臣無不感到羞辱與憤怒,大家發誓要與東胡決一死戰。冒頓非常氣憤,他連自己的妻子都保護不了,感到非常屈辱。但是他明白東胡三番五次向自己發起挑釁,是因為東胡的力量強大,如果雙方一旦發生戰爭,實力懸殊,匈奴必會戰敗。于是,他強作笑顏,勸告群臣說:“天下女子多的是,而東胡卻只有一個,怎能因為區區一個女人而傷害與鄰邦的友誼?”他又把愛妻送給了東胡王。隨后,他召集群臣,指明東胡氣焰囂張的原因,分析了當時的形勢,鼓勵大臣們內修實力,外修政治。群臣聽冒頓分析,都按照冒頓的要求兢兢業業地治理,以圖日后報仇恨。

東胡王輕而易舉地得到了冒頓的妻子和千里馬,所以他認為冒頓懦弱膽小,于是更加驕奢淫逸,整日燈紅酒綠,尋歡作樂,不理朝政,導致實力日益衰弱。而此時的匈奴經過冒頓及其群臣精心治理,政治清明,兵精糧足,其實力已經相當雄厚,甚至超過了東胡。

沒想到東胡王卻不明就里,更加放肆,第三次派人前往匈奴,索要兩邦交界處方圓千里的土地。東胡的使臣來到匈奴后,冒頓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大臣們聯想到以往兩次的事,不明白這次他將采取何種態度,都低頭沉默,有人試探地說:“鄰邦友誼可能重于一切,我們就把土地送給他們吧。”

可是這次冒頓聽此提議,怒發沖冠,拍案而起,義憤填膺地說道:“土地乃社稷之根本,豈可割予他人!東胡王霸我皇后,索我土地,搶我千里馬,實在是欺人太甚!現在天賜良機,我們要滅掉東胡,以雪國恥。”于是,他親自披掛上陣,眾人同仇敵愾,在東胡毫無防備之時,一舉將其消滅。

如果冒頓當時被奪馬、霸妻后,一味地意氣用事,憑著自己弱小的實力與東胡對抗,很可能會全軍覆沒,自己的政權被推翻。但是冒頓沒有這樣做,面對東胡王的一次次挑釁,他先把個人的感情拋在一邊,暗中蓄積力量,最后滅掉了東胡。冒頓將屈辱視為一種磨煉,把忍耐當作為一種與敵人斗爭和周旋的策略,通過曾經所受到過的恥辱刺激群臣,鼓勵群臣和百姓臥薪嘗膽、發憤圖強,先壯大自己,然后再與敵人作戰,最后取得了勝利。

困境,不可能因為一個人抱頭逃避,就會繞道而行的。在面對困境的時候,一個人如果不敢坦然面對,必然看不清形勢,這樣就會錯失機遇。有道是:“蛟龍未遇,潛身于魚蝦之間;君子失時,拱手于小人之下。”在很多情況下,當條件不成熟時,就需要把自己的實力和意圖隱蔽起來,等待機會,可以麻痹對手或者轉移對手的注意力,有效地隱蔽自己、保護自己;同時,也使對手驕傲輕敵,以為自己軟弱無能,其實自己在暗中使勁,然后趁其不備,出其不意,進行反攻,使對手措手不及。

但是,在此之前,不能急于出手,把自己的破綻露給對方;即使面對生活的“挑釁”,我們也沒有必要立馬進行還擊。低調面對挑釁,挑釁者的目的也就難以達到。

十年一劍,厚積而薄發

生活、工作中難免會遇見不順利的時候,沒有人一輩子都一帆風順。很多時候我們還會遇到強勁的對手。這樣時候我們該怎么辦?

如果針鋒相對的話,無異于雞蛋碰石頭。道理其實和做小事一樣:硬碰不是好辦法,僵持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用自己的耐心去和對手周旋。收起自己的鋒芒,等待時機的到來。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就是這樣做的,面對兇悍的突厥,他選擇了暫時的妥協:

公元616年,李淵被詔封為太原留守,突厥竟用數萬兵馬多次沖擊太原城池,李淵遣部將王康達率千余人出戰,幾乎全軍覆沒,后來巧使疑兵之計,才勉強嚇跑了突厥兵。更可惡的是,盜寇劉武周,突然進駐李淵專管的汾陽宮(隋煬帝的離宮之一),掠取宮女,獻給突厥。突厥即封劉武周為定可汗。另外,在突厥的支持和庇護下,郭子和、薛舉等紛紛起兵鬧事。李淵防不勝防,隨時都有被隋煬帝借口失責而殺頭的危險。

人們都以為李淵懷著刻骨的仇恨,會與突厥決一死戰。不料李淵派遣謀士劉文靜為特使,向突厥屈節稱臣,并愿把“美女玉帛”統統送給始畢可汗!李淵有他自己的盤算,屈節讓步雖然樣子上難看一點,但意識到能屈能伸方可成為大丈夫。原來李淵根據天下大勢,已斷然決定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氣候,太原雖是一個軍事重鎮,但不是理想的發家之地,李唐大軍必須西入關中,方能號令天下。西入關中,太原又是李唐大軍萬萬不可丟失的根據地。那么用什么辦法才能保住太原,順利西進呢?

當時李淵手下兵將不過三四萬人馬,即使全部屯駐太原,應付突厥的隨時出沒,同時又要追剿有突厥撐腰的四周盜寇,已是捉襟見肘,而現在要進伐關中,顯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唯一的辦法是采取和親政策,讓突厥“坐受寶貨”。所以李淵不惜屈節讓步,俯首稱臣。

看到有便宜可占,唯利是圖的始畢可汗果然與李淵修好。在李淵最為艱難地從太原進入長安這段時間里,李淵僅留下第三子李元吉率領少數人馬駐扎太原,卻從未遭過突厥的侵犯,依附突厥的劉武周等也收斂了不少。李元吉于是有能力從太原源源不斷地為前線輸送人員和糧草。等到619年,劉武周攻克晉陽時,李淵早已在關中建立了唐王朝,而此時的唐王不僅在關中站穩了腳跟,擁有了新的幅員遼闊的根據地,而且此時的劉武周再也不是李淵的對手。李淵派李世民出馬,不費多大力氣便收復了太原。

李淵屈節讓步的行為,雖為不少人所齒,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不失為一種明智的策略,它使弱小的李家軍既平安地保住后方根據地,又順利地西行打進了關中。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人在矮檐下,一定要低頭。

韜光養晦的策略既是自然界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普遍制勝規律,又是人類社會謀生存、求發展的醒世、警世恒言,更是千年萬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大法寶。常言道:“要想人前顯貴,須得背后受罪。”沒有背后的忍耐與低調歷練,沒有暗中的努力與等待,是不可能實現厚積薄發的。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要有效地保全自己就要首先學會保存實力。實力沒有了,你就難以得到保全了。其實,收起鋒芒,主動示弱并不意味著不要尊嚴,這是一種冷靜、理智的表現。同時,忍耐還是心胸豁達的表現,遇到矛盾時,暫時的退讓,能贏得別人的感激和尊重,由此避免矛盾的進一步加劇。這樣可以先保存自己,而后再圖大事。所以,很多時候,收起逼人的鋒芒,等待時機很有必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虞城县| 库伦旗| 手游| 德令哈市| 叶城县| 商丘市| 洛南县| 云霄县| 文登市| 孟津县| 青川县| 宜阳县| 莱阳市| 余庆县| 新营市| 旺苍县| 琼中| 普兰店市| 镇雄县| 卢湾区| 德兴市| 兴安县| 昌宁县| 乡城县| 霸州市| 米易县| 宁陕县| 西平县| 南华县| 和平县| 哈尔滨市| 南昌市| 瑞安市| 西乡县| 杭州市| 宜阳县| 和硕县| 焦作市| 天柱县| 宣化县| 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