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情商好,才是真的好(1)

優秀是什么?高收入?高學歷?事業成功?撥開這些浮雜的東西,我們發現,優秀的人,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質,而這些特質,當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應當深深埋在他們的心里。

自信是夸出來的

自信,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一位心理學專家來到一所小學,表明身份后從學校里選出了10名學生,并斷言,這些學生都具有高智商,將來可以出人頭地。一年后,該教授又來到這所學校,這10名學生果然都出類拔萃,校長問教授:“您是怎么知道這些學生智商高的?”教授淡然一笑:“這10個學生是我隨便選出來的,他們和一般的學生都一樣,他們之所以能變得與眾不同,無非是得到了我的暗示。”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得到我們有意或無意的暗示,而這種暗示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實驗表明:從小被家長常常數落、批評的孩子大多沒有主見,比如有的家長常對孩子說:“你還小,不行,讓我做吧!”孩子長期得到這種暗示,就會真的感覺到自己什么都不行,處處依賴別人。如果家長常常對孩子說:“你真不聽話!”“你真是個壞孩子!”“你真笨!”孩子漸漸認為自己真的是個壞孩子,自己真的不聽話,自己真的笨。將來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毀滅性的傷害,而家長呢?也會在這環境中漸漸對孩子失望,無意地對自己產生一種暗示:自己的孩子笨。試問,一個不相信孩子的家長如何造就健康活潑的孩子?

在幼兒園,常常聽到家長反復叮嚀老師:“老師,您在幼兒園多表揚表揚我家樂樂,這樣他會更自信點兒。”“老師,我家孩子太不自信了,請你多給他展示的機會。”顯然,自信已經是許多家長關注的問題了。

一個自信的人,內心是強大的。

我們常說,有志者,事竟成。而有志的前提,就是要有自信。就像知心姐姐盧勤的一本書:告訴世界,我能行。

自古做大事的人,一定是有著“我能行”的信心和魄力的。

曹操說:“唯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他的自信,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自信成就了一代詩仙;陳勝說:“雁雀安知鴻鵠之志?”他的自信成就了名垂青史的陳勝吳廣起義;毛主席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他對革命前景的自信成就了中國革命的成功,成就了億萬人民的解放……

當然,我們的孩子不需要去三分天下,也不需要帶領人民去打解放戰爭,可是自信對于孩子而言,依然是尤為重要的。如果孩子在六歲之前能養成自信的品質,孩子的一生都將受益。

自信,來源于由衷的鼓勵

我們都知道,一個擁有自信品質的孩子將來更容易走入這個社會,許多年輕的媽媽也意識到了自信的重要性,那么,自信是什么?自信來源于哪兒呢?

軒軒五歲了,最讓軒軒媽頭疼的就是,每次幼兒園的半日開放活動中,軒軒總是不肯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如果老師單獨叫他,他就回答“不知道”,要么干脆就不做聲。可是一回家,媽媽發現,老師提的問題他其實都會。“老師問你,你怎么不說呢?”軒軒媽不解。“我怕答錯。”軒軒低著頭,使勁搓著自己的衣角。

類似軒軒的孩子不在少數,這讓家長們頭疼不已。于是,他們會不斷叮嚀老師多表揚,上課多叫孩子回答問題。可是往往事情沒有多少起色。媽媽們發愁,老師們委屈:“我們也在努力培養啊,整天夸,整天表揚,怎么自信心一點兒也沒提高呢?”

有人說:自信是夸出來的。是的,在培養自信的過程中,成人的鼓勵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四歲的基宇是個剛剛轉到班上的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上幼兒園又晚些,手的控制能力比較弱。每次上美術課都不愿意上。

“兒子,今天畫什么了?”

放學了,爸爸一把抱過兒子,把兒子舉過頭頂。“畫大船了!”基宇努著小嘴,一臉稚氣地說。“快,讓爸爸看看。”基宇爸爸迫不及待地從兒子手中接過兒子的作品。“喲,這是什么呀?快說給爸爸聽聽。”基宇爸爸一邊說,一邊饒有興味地欣賞著兒子的畫:“呀,這里有條小魚呢?在干嗎?……哈,為什么泡泡是紅色的呢?”“哎呀,這片大海看起來真美,我都想去了……”父子兩個漸行漸遠,他們的背景應了那個詞:真美。

一個學期以后,基宇的畫在班上已經是相當出色的了,大膽的線條,飽滿的構圖,靈動的想象,基宇爸爸寫來信說:感謝老師的培養。而我們卻真切地明白,他飛快的進步得益于他自信的心態,而自信的心態更多的來源于基宇父母的信任和鼓勵。

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父母的鼓勵要由衷,不要使用敷衍的表揚。想起一個小笑話,一個孩子興奮地拿著自己的畫給爸爸看,爸爸豎起大拇指夸贊道:“哎呀兒子,你畫的狗像真的一樣!”兒子不高興地瞅了爸爸一眼說:“我畫的是河馬!”如果表揚和鼓勵言不由衷,那就變成了恭維。

其實,孩子內心知道哪些是自己的長處,哪些是自己的不足,虛情假意的夸贊是不妥當的。真正的表揚和鼓勵并不是信口開河,而是尋找孩子的優點,把它放大,再放大。

然而,僅僅有鼓勵是不夠的,孩子的自信不是憑空來的,孩子的自信來源于孩子已有的經驗。讓孩子學會做事,是自信心成長的重要一步。

讓孩子學會做事,是自信的前提

開學已經三個多月了。孩子們逐漸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自主的能力和欲望也越來越強了。吃飯開始由老師喂變成自己吃,上廁所由老師扶著慢慢開始自己扶欄桿上。午睡能夠自己進屋,自己脫鞋子上床了。面對孩子們這些可喜的變化,作為老師,我們感到由衷的欣慰。

自己脫褲子,提褲子是小班生活訓練的重要內容。于是從這周起,我們開始在老師的保護和監督下鼓勵孩子們自己脫褲子和提褲子。

澤澤是我們班上一個非常出色的小伙子。思維能力,語言能力,自理能力及交往能力都比較強。由于入園的前幾個星期,上廁所都是由老師幫他提褲子和脫褲子,澤澤形成了一種依賴感。他尿完尿后來到我的身邊說:“老師,我尿完了!”“澤澤試一試,看看能不能自己提上褲子。”我笑著摸摸澤澤的小腦袋。澤澤看了看我,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不會,不會,老師,我不會!”

“那這樣吧,澤澤提兩邊,老師幫你提前后怎么樣?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不好?”我拿起他的小手放在褲腰上。澤澤把手抽了回來,堅定地說:“不會!老師,我不會!”我說:“那好,我幫你提!”說完,我故意裝作很用力的樣子:“哎喲,怎么這么緊啊,提都提不動,澤澤,快來幫忙啊!”澤澤伸出兩只小手,抓住我的手,使勁往上拉。褲子一下子便提上了。

我對澤澤豎起了大拇指:“澤澤,你可真了不起!你看,你那么有勁,一下就提上了。”澤澤得意地沖我笑笑:“老師,我的勁可大了!”

在之后的幾天里,給澤澤提褲子的工作都是由我們兩個合作完成的。沒過多久,我們可愛的澤澤就學會了自己提褲子。

孩子們的自信心也叫做自我效能感。如果孩子擁有自信,那么以后的工作和學習將受益無窮。而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就要給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對孩子而言,成功的體驗或許比知識的積累來得更加重要。

讓孩子學會做事,值得我們為之付出時間和精力。因為“學會做事”,將是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也是孩子自信的起點。如果一個孩子特別自信,然而又什么都不會做,那無疑是可笑的,那不是自信,而是自大。

愛與同情,如影隨形

誰偷走了我們的同情心

2011年10月13日,2歲的小悅悅(本名王悅)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相繼被兩車碾壓,7分鐘內,18名路人路過但都視而不見,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引發網友廣泛熱議。10月21日,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小悅悅遺憾地離開了人世。

電視里循環播放的新聞如同一記記重錘,擂在了每個有良知的人的心上。很多人在問:我們的同情心,哪兒去了?

如果,路過的每個人能夠在第一時間把她送到醫院,不,哪怕僅僅把她抱到路邊,不,哪怕僅僅停留一分鐘,撥下一個120,可能事情的結果都不會是這樣。悅悅這樣的離開人世,讓我們的心里像堵了一塊大石頭。是的,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可是,兩歲的悅悅并不是死于汽車的碾壓,而是死于人們的冷漠。車輪下被碾壓的,不止是悅悅的身體,更是我們的文明,我們的良知。事情發生在現在這個高度文明的社會,這樣的結果不能不讓我們反思:經濟發展了,可是我們是不是也同時丟失了很多東西,比如同情,比如信任,比如善良。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們也許沒有資格去品評別人的人格,讓我們捫心自問,換作是我,我會怎么做?

是誰偷走了孩子的同情心?是我們,成人,教育者。

上個月去北京,擁擠的地鐵上碰到這樣一對母子。

孩子五六歲的樣子,坐在靠邊的座位上,大概因為只剩下了這一個座位,媽媽并不坐,而是站在座位邊,不時和孩子開著玩笑。一派溫馨的畫面。車到站時,上來一位老人。

孩子一下子站起身,準備讓座的樣子。剛要說話,卻被站在一邊的媽媽一把按在了座位上,狠狠地瞪了一眼。老人向后走過去,一個青年為老人讓了位。

媽媽虎著臉看著孩子,不屑地說:“積極啥呀,你是小孩,不用你讓位。”“老師說了,要照顧老年人。”孩子理直氣壯,聲音很高,車上的人都回頭看那個孩子。媽媽臉紅了,她壓低了聲音說:“不用你讓,她到后面去肯定有人給他讓。車上那么多人,輪得到你來讓位嗎?”……

之后,我下車了,沒有聽到兩個人的對話,不知道孩子會不會繼續反駁他的媽媽。媽媽愛孩子,無可厚非。然而,這樣的愛,不能不說是過于狹隘和短淺了。試想,如果一個孩子對別人沒有了同情心,他會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又會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幾乎可以想象,幾十年后,這個男孩會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不用你照顧別人,有人會照顧的。”

我們也曾經為掉出窩的小麻雀著急,我們也曾為小蝌蚪找不到媽媽而擔心,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成熟了的同時,是不是也變得冷漠了?

玉米,玉米……

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一個扎羊角辮的小姑娘。

“媽媽,我要玉米!”女孩指賣煮玉米的小攤對媽媽說。

“寶貝兒,不是剛剛吃了漢堡包嗎?吃得下去嗎?”“我要我要嘛!吃得下去!”小姑娘撒嬌地說。于是,媽媽不再堅持,她給孩子挑了一個小的玉米。

叭!一只玉米落在地上,是的,是小姑娘買的那個玉米,那個玉米只啃了兩口,扔在了垃圾箱旁邊。我回頭看了小姑娘一眼,小姑娘居然笑嘻嘻地,一臉得意。唉!現在的孩子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讓家長慣得簡直是……

媽媽顯然也被小姑娘的這一舉動激怒了,她生氣地質問孩子:“為什么把玉米扔了?把它撿回來!浪費糧食,還亂扔垃圾!真不聽話,媽媽再也不喜歡你了!”“不是,媽媽,你看!”

順著小姑娘手指的方向,我不經意地看去。不遠處,躺著一只啃完的玉米,哦,不,不只是一只玉米,還有一群唧唧喳喳的小麻雀。這樣一個季節,麻雀不容易找食,所以這只意外落在地上的啃完的玉米便成了小鳥的美食。

小姑娘望著玉米,自言自語地說:“小鳥,這個玉米大,快來吃啊!你怎么還不來呢?”“媽媽,你說小鳥怎么不來吃我的玉米?”媽媽也被眼前這一幕感動了,她微笑地摸摸孩子的腦袋:“會的,寶貝兒!小鳥沒看見,看見了就會來吃了!”

女孩跟著媽媽一蹦一跳地走了,還不停地回頭張望那只啃了兩口的玉米。一只,兩只……小鳥一只一只跳過來,和那只玉米一起,構成了一道和諧的風景線……

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小鳥,小蝸牛,小草,小桌子,小椅子,甚至只是一只小板凳……

受傷的小板凳

周五,吃過午飯,小朋友們都去午睡了,我留在活動室打掃衛生。我突然發現一把椅子的腿上綁著一塊小手絹,這是小宇的手絹,我認識。這幾天小宇感冒了,帶了手絹來擦鼻涕。上午我就看到了,他一直低著頭不停地擺弄手絹玩,我幾次都提醒他不要玩手絹,不擦鼻涕時把手絹放在口袋里,可他居然把手絹系在椅子上玩。我走過去,解下手絹,原來這里的漆碰掉了,而且在椅子上還有用彩筆畫的一大片紅色。

哦,我明白了。我自以為是地推測起事情發生的經過,一定是小宇往椅子上畫,怕讓我看到挨批評,就用力擦,結果把漆擦掉了。然后又怕老師發現,所以蓋上小手絹。對,一定是這樣!

孩子們起床了,我決定問個究竟。我正給孩子們梳頭,小宇緊張地跑過來:“老師,我的小手絹不見了。”“哦,不見了?你把它放在哪兒了?”我故意問。“我把它綁在小椅子的腿上了。”“為什么把手絹綁在椅子的腿上呢?”“因為……因為小椅子受傷了!”“受傷了?”我有些摸不著頭腦了。“我坐的時候沒小心,小椅子腿摔破了。”“那上面那些彩筆水是它流的血嗎?”“不是!那是我給它抹的紅藥水!”看著一本正經的小宇,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看著一臉認真的小宇,我有了主意。我馬上找了一張黃色的即時貼粘在小板凳腿上,認真地對小宇說:“我給它貼了一帖膏藥,這下就好了。”小宇眼睛里閃著光說:“嗯,這下好了。”他那認真的眼神每每出現在我的腦海里,讓我覺得心里很溫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若羌县| 双鸭山市| 民县| 醴陵市| 博野县| 方山县| 广汉市| 都昌县| 远安县| 定远县| 濮阳市| 宝清县| 航空| 右玉县| 米脂县| 石林| 泗洪县| 长寿区| 北票市| 镇雄县| 宣城市| 定远县| 米易县| 南康市| 剑阁县| 山东| 鲁山县| 铜陵市| 岳池县| 广西| 天长市| 建湖县| 武安市| 天津市| 长兴县| 旌德县| 阿拉善右旗| 庄浪县| 建平县| 延安市| 西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