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說:“古人具備了中和的本體之后,才去作樂。而心體的中和,原本就是與天地間的氣相符合的。候天地之氣,與鳳凰的鳴叫相諧,不過是為了驗證我的氣是不是真的中和,這是制定了音律之后的事情了,不一定要依據這個才能制定音律。如今通過律管來候氣,必須確定在冬至這天,但是,當到了冬至子時,只恐又不準確,又到哪里去找標準呢?”
【解讀】
在求元聲和復古樂的問題上,王陽明認為志是詩的本,歌是作樂...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先生說:“古人具備了中和的本體之后,才去作樂。而心體的中和,原本就是與天地間的氣相符合的。候天地之氣,與鳳凰的鳴叫相諧,不過是為了驗證我的氣是不是真的中和,這是制定了音律之后的事情了,不一定要依據這個才能制定音律。如今通過律管來候氣,必須確定在冬至這天,但是,當到了冬至子時,只恐又不準確,又到哪里去找標準呢?”
【解讀】
在求元聲和復古樂的問題上,王陽明認為志是詩的本,歌是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