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 天皇的祖宗是朝鮮人還是中國人

1.日本天皇的血脈傳了126代

我做過小范圍的調查,說到日本的歷史,大多數中國人的第一反應有兩個模糊的概念:第一,武士;第二,從中國傳過去什么……。

日本民族和國家的誕生,至今有很多版本,學術界的爭議也一直沒有間斷過。有的說法,日本天皇是東北某部落的后人;又有的說法,日本天皇是朝鮮族的后裔……天皇祖先的真實身份,倒不是道無解的難題,天皇古墳的發掘以及皇室的族譜,都把天皇的祖先指向了中國或者朝鮮的某一個具體方位,但是,皇室以及日本考古專家一致恪守著這個秘密。比較極端的猜測甚至說,日本天皇可能是中國孟子的后人,而一直被坊間流傳的秦始皇時期徐福東渡的故事,反而是最不靠譜的。當然,更多的韓國人和日本人,相信天皇陛下來自古代朝鮮的百濟王國。

日本保留著用天皇年號紀元的習慣,具體公式是:

當今的平成A年=A+1988年(元年1989年)

明治B年=B+1867年(元年1868年)

大正C年=C+1911年(元年1912年)

昭和D年=D+1925年(元年1926年)

如果有機會與50歲以上的日本人接觸,對方稱自己“昭和20年出生”,那就代表他出生于(20+1925)1945年。

日本的文化是通過朝鮮從中國傳入的,這也是迄今朝鮮和韓國在歷史遺留問題上一直和中國以及日本較勁的原因之一。

▲日本和服以及很多建筑的風格,其實都保留著中國漢代和唐代的文化元素。

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沒有經歷過外族侵略的國家,二戰后美軍的駐扎不能算作侵略范疇,更何況,正是因為美軍的進駐、以及后來爆發的朝鮮戰爭,才使日本一不小心成為二戰后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日本超強的穩定性表現在:天皇至今已經流傳到126代,其血脈一直沒有外力介入而更換過。我們一直以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但是,客觀地說,中華文明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面臨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革命風暴或改朝換代,而朝代更迭后,當權者出于維護統治、安定社會的需要,都會對上一代的東西加以全盤否定;于是,一個奇怪的現象產生了:和服、茶道……這些原本從中國漢朝和唐朝傳入日本的中華元素,反而在老祖宗的地盤上消失了。有一個細節很有趣:最近很多地方流行穿漢服出席畢業典禮或各種歷史性慶典,而漢服在設計和制作過程中,或多或少地參考了日本和服的樣式;而和服,原則上就是中國漢朝和唐朝的服裝的融合和翻版……

下面是一張中日歷史對照表,對于歷史事件以及相應年份的劃分,永遠屬于有爭議話題,這里羅列的,只能說是常規意義上的大略理解。

中國歷史上最初出現日本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也就是基督教誕生的前幾十年,距今約兩千多年前。漢朝的《漢書》中的地理志蜻蜓點水般地提到海洋中百余小國的“倭人”,當時的倭人定期向漢朝政府敬獻貢品,而這百余國中,包括現在的朝鮮半島部分。

《后漢書》中開始有了“東夷傳”,其中還提到過一個“奴國”,相當于現在日本的北九州地區,這是漢朝政府承認的國家。在現在九州福岡市的志賀島,還留存著漢光武帝御賜的金印,上刻:“漢委奴國王”。當時的中國漢朝,已經堂而皇之地把日本北九州的這一小國當做依附在自己帝國威勢下的被保護國了(奴國)。

從此以后,日本就與中國、乃至朝鮮半島形成了難以割舍、千絲萬縷的互動關系。

2.日本武士本質上是貧農階級

我們經??梢钥吹饺毡居耙曌髌防飳τ谌毡竟糯涫炕鞈鸬拿鑼?,其實,與中國的戰爭史相比,那只能算雕蟲小技。日本古代和近代的戰爭,無非就是那些貴族和武士之間為了權利分配及所謂名譽而打來打去,最殘暴的大名或武士,從來沒有誰想到過要坐上當朝天皇的寶座。可中國呢?從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始,墻頭大旗的更換,幾乎每次都是翻江倒海式的(底朝天式)。

再說說日本武士。臭名昭著的武士道精神我們暫且放在一邊,從中國人角度理解,武士一定很有錢、很隨心所欲。大錯特錯,武士,屬于日本社會生活水平中等甚至偏低的階層。請看以下簡單的概括:

武士的本義:藩主(大名)的家臣和衛士。

武士的地位:不低,順位是天皇和世襲貴族、武士、農民、工人、商人、賤民。

武士的特權:佩刀、除了保護主人,對侮辱自己人動刀(這方面還強有點特權)。

武士領工資:不能參與任何社會生產勞動,寄生者,以年貢米的形式獲取俸祿。

武士的待遇:等同于農民,大多屬于“貧農”;日本一直崇尚簡樸乃最高美德。

武士和商人:商人地租和典押地主或金融富豪。

日本是個“均貧富”概念根深蒂固的國家,武士地位高、但生活清貧,這直接造成了很多落魄的武士到了晚年,耐不住金錢的誘惑,安排自己的孩子與富商家庭通婚,前者得利、后者得名,兩全其美。此外,很多明朝開始騷擾中國沿海的浪人,其實就是底層破落的、吃飯都成問題的垃圾武士。日本的武士階層,用中國江南地區人的話來說,其實“沒什么腔調”,但就是這么一群人數上并不占優的人,給亞洲眾多國家的人民帶去了災難。在面對面的角逐中,日本武士的體格和武器并不占絕對優勢,他們在單位時間里的所謂“強勢”,主要還是因為其他很多原因。

▲日本武士的舊照片。日語里武士叫“侍”,從名稱和形象上,其實一點都沒腔調。

因此,武士階層在日本的地位很特殊,但與金錢沒有太大的關系。在一個以金錢財富為實力衡量標準的社會,人們看什么,都只會聯想到金錢。

3.中日歷史差異所引起的民族性格差別

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的歷史其實很不善于折騰,簡直太平靜了,僅有的折騰,有一大半是現在韓國人的“歷史整容”帶來的熱鬧場面(也難怪,韓國特別喜歡折騰歷史);反觀中國的歷史,幾乎每次朝代交替,或多或少都伴隨著民族的大融合,比如,我們熟悉的隋、唐、元、清這些主要朝代的皇室家族,都不是源自中原的正宗漢族人。戰亂、紛爭、更迭、融合、逃難、移民……這些周而復始、不斷上演的歷史插曲,形成了當前與商周、春秋戰國等中華文明發祥時期完全不同的文化價值體系……

因此,在我們向老外宣揚自己燦爛而古老的歷史和文明的時候,必須清楚地知道:其實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東西并不太多,包括古董這類有形的東西,也包括茶道、漢服等無形的資產。即便如此,端午節還是被韓國人搶過去注冊了世界遺產。而這幾年頗為流行的對孔子的公祭,是在一些大腕企業家的贊助下盛行起來的活動??鬃?,在中國某種程度只是一個紙面上的歷史符號,這個符號更多的時候停留在歷史典籍和中國人的自我陶醉之中。相反,通過比較中日兩國百姓日常公共場合的文明禮讓程度,不難得出這樣尷尬的結論:儒家思想似乎在日本得到了更好的體現和表達。

儒家教義在傳到日本后,被“篡改”一些內容,從日本新增的內容,我們就不難理解二次大戰時期日本軍人的精神支柱從何而來、以及日后造就日本奇跡的“工蜂”們沒日沒夜加班的勁頭了。

對于上面的比較,沒必要作出過多的解釋,大家就都能看明白。有人從顧家的角度總結說:日本女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中國男人是世界上最好的丈夫。很偏頗,其實不管男女,中國的夫妻是家庭觀念最強的、親族觀念最強的,這也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留給我們的精華之一。

和中國老百姓一樣,對所有地球人來說,踏踏實實、安安穩穩的不折騰的好日子,是人生最基本的目標和愿望。要實現這種踏實和安穩,社會的和諧度是最主要的衡量標準?,F在,中國從上到下都在講和諧、講縮小貧富差距,就是這個道理。其實,和諧的本質,并不深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台市| 阿拉善盟| 沭阳县| 吐鲁番市| 合山市| 安塞县| 乌审旗| 临邑县| 汤阴县| 潞西市| 呼图壁县| 隆化县| 东乌珠穆沁旗| 泸水县| 京山县| 阳东县| 石屏县| 钟祥市| 福州市| 从化市| 南雄市| 大兴区| 墨脱县| 繁昌县| 阿拉善盟| 慈利县| 蓬莱市| 山西省| 那坡县| 东乡县| 和林格尔县| 陆川县| 容城县| 文昌市| 含山县| 金沙县| 金溪县| 盐津县| 平原县| 长寿区| 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