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華為的“剪刀差”之美

到底用什么標準判斷一個企業經營管理狀況?換言之,什么樣的公司才是好公司?眾說紛紜。

第一,判斷感知。我覺得,我認為,我判斷,我估計,等等,在這方面,中國人很擅長。由此,迫使很多公司不斷地制造話題,制造新聞,制造緋聞。也迫使企業的老板們不斷地站臺,論壇,獲獎,微博,博客,微信,朋友圈等。于是,受眾們發揚中醫的“望聞問切”,由此得出自己的判斷。當然,客戶們也可以通過個人的消費體驗,做出對某個公司的個人判斷。

第二,數據驗證。即通過企業的經營管理數據分析,通過縱向的和橫向的比較分析,得出定量的判斷。這方面的指標有杜邦公式、平衡計分卡、EVA(經濟增加值)等。當然,如果企業如果長期虧損,還可以用融資的ABCDF輪、市值、商業模式、老板或企業在各大富豪榜上的排名等來顯示。

第三,理論界定。管理學家們(其中包括很多經濟學家)也可以通過規范的或者實證的分析研究,歸納總結出好公司的諸多標準。從德魯克大師的“創造客戶”,到克林斯的“基業長青”“從優秀到卓越”,再到圣吉的“學習型豬組織”,再到互聯網思維的“豬”“風口”,不一而足。

近來,在研讀華為的年度財務報告,從2006年首份年報到2014年,計九年。重點關注的是三個指標:銷售收入、利潤和員工人數。

銷售收入

銷售收入反映的是企業經營與管理的綜合狀況,將幾年銷售收入聯系起來看,就是企業的成長發展軌跡,也就是企業的“年輪”,或稱“歷程碑”。

華為的銷售收入曲線是上揚的。透過銷售收入曲線,看到華為成長發展過程特征,平緩成長,沒有大起大落,沒有大拐點。由此,聯想到任正非先生在2014年的新年獻詞《發揚烏龜精神,趕上龍飛船》中所說的:“華為就是一只大烏龜,25年來,爬呀爬,全然沒看見路兩旁的鮮花,忘了經濟這20多年來一直在爬坡,許多人都成了富裕的階層,而我們還在持續艱苦奮斗。爬呀爬……一抬頭看見前面矗立著‘龍飛船’,跑著‘特斯拉’那種神一樣的烏龜,我們還在笨拙地爬呀爬,能追過他們嗎?”華為的成長發展模式就是“烏龜”模式,依靠執著與堅韌,跟在那些兔子后面爬,爬著爬著,就拉近了與他人的距離,爬著爬著,就與別人齊頭并進了,爬著爬著,前面就沒人了。

圖1 華為1987——2013年銷售收入

如本人微博所寫:“華為像龜,認定目標,心無旁騖,艱難爬行,漂洋過海,在全球爬行,是海龜,也是陸龜。遇山爬山,遇水涉水。經得起誘惑。不投機,不取巧,不拐大彎,不彎道超越,跟著客戶,亦步亦趨,爬行著滿足客戶的需求,爬行著賺著小錢。爬著,行著,追著,趕著,經過26年,這只龜就超越了兔子,就變成了一只大象。”華為的成長發展路徑和“軌(龜)跡”證明了這一點:華為像龜,華為就是象龜(陸生龜類中最大的一種,以腿粗像象腳而得名)。

利潤

利潤反映的是企業經營管理實際效果,也是對股東價值回報的體現。銷售收入與利潤不一定存在正相關關系,因為“掙錢”與“賺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銷售收入,后者指的是利潤,在中國企業500強里,虧損企業的身影并不鮮見,2014年虧損企業就占8.6%。作為功利組織,不管用誰的錢,都必須賺錢,否則就變成了慈善機構。企業必須賺錢,不賺錢的企業是可恥的,不賺錢的企業家連商人都不算,自稱偉大,其實“偽大”。資本不是天使,當然也不是魔鬼,它要求有回報。有了回報,資本就是天使,沒有回報,資本就是魔鬼。當然,資本的回報有長期的,也有短期的,但資本的剩余價值索取權是神圣的且不可侵犯的。諸多企業熱衷于玩資本運作,最終被資本玩得滿地找牙,就是最好的例證。

華為的利潤曲線,也是上揚的。2014年華為的利潤比其身后四位友商的利潤總額(30億美元)還多15億美元。由此證明,華為保持強勢的持續盈利能力。在今年的達沃斯論壇期間,任正非向記者透露:“我認為為什么我們賺那么多錢,我們只是不吭聲而已,我們最不吭聲的部門,肯定是賺錢最多的部門,它都不一定講,到底哪個部門,其實我也不知道。喊著最厲害的,肯定是不怎么賺錢的,大喊著說你們來買啊來買啊,所以不應該說這個管道產業不賺錢,這不一定是一個正確的看法。”

驅動華為利潤的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其一,持續的研發投入。在于華為以“壓強原則”(現在稱“針尖戰略”)在研發的長期的持續投入。早在20年前的《基本法》中,華為就給自己定下了紀律:“我們保證按銷售額的10%撥付研發經費,有必要且可能時還將加大撥付的比例。”同時也選定了自己的利潤成長路徑:“我們的經營模式是,抓住機遇,靠研究開發的高投入獲得產品技術和性能價格比的領先優勢,通過大規模的席卷式的市場營銷,在最短的時間里形成正反饋的良性循環,充分獲取‘機會窗’的超額利潤。”據統計,2003——2014年華為在研發的累計投入超過1 900億元,2014年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重達到14.2%。而幾乎在同期,國內某著名高科技企業的研發投入10年累計44億元,還不到華為一年的研發投入。當然國內其他企業也好不到哪去,據統計中國企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重平均只有0.3%!這個世界很公平,投入決定回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天上沒餡餅,地上有陷阱。任正非把華為成功的原因歸結為一個字:傻。沒錯,華為的成功確確實實是“傻成功”。“在大機會面前,千萬不要機會主義”,此言誠也,誠言美也,誠言亦難也!創新就意味真金白銀的持續投入,沒有持續的投入,創新永遠是墻上的標語口號,永遠是義和團口中的“刀槍不入”的神咒。

圖2 華為2004——2014年研發投入

其二,持續的管理改進。華為CFO(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解讀2014年華為財報時提到:利潤的穩健增長得益于兩點:一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斗”的核心價值觀文化建設,二是不斷在內部推行管理和組織變革,簡化管理,提高效率,激活組織”。如2012年通過管理改進,包括變革項目和流程建設項目,使得公司的管理費用率下降了0.7%,占集團總費用4.7%,又如2013年公司期間費用率與上年同比再下降1.6%,再如,2014年通過財務風險等控制措施,在壞賬收回貢獻的利潤增加就超過28億元。持續的管理變革,對公司的管理和運營真正產生了正向的作用,實現了公司端到端運作效率的提升,降低了公司內部運作成本。降低的成本費用,就是利潤。利潤的增加無非兩個途徑:開源和節流。也就是學者所講的:內涵的和外延的。

其三,全球化運營。全球化不等于國際化,前者是指在全球范圍內的資源整合與業務運作,后者特指的是國內公司想走出去的內心向往。全球化企業最幸福:可以掙和賺全世界人的錢,而且是24小時全年無休地掙錢和賺錢,賺到的錢可以是英鎊、美元、歐元和日元,也可以是越南盾、緬甸元、科多巴、博利瓦、奈拉和法拉西。“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中國企業也很幸福——擁有一個13億人口的持續增長的巨大市場,不像日本企業,不敢做大,一做大,國內市場飽和,必須走出去,而中國企業沒有這種壓力感和緊迫感,這也是中國企業走不出去的客觀原因。而華為走出去——國際化——全球化的壓力與動力來自于自身的主觀驅動。來自于“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的壯懷!來自于“俄羅斯幅員遼闊,但我們沒有退路,身后就是莫斯科”的悲壯!

員工人數

偉人言:“人多力量大。”學者言:“人是資源,人是資本。”這沒錯。人力資源規模增加,意味著企業業務規模的增長,意味著企業價值創造要素的增加。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前面的話其實只講對了一半。用常用輸入法在電腦上打下“HR”,都會出兩個單詞:好人,壞人。人力,既是資本,也是成本。筆者給人才下了個定義:人才=U235,搞好核發電,搞不好核輻射。作為人力資源,像煤炭、石油等自然資源一樣,只是一個客觀的存在,人力資源需要開發,需要燃燒,才能產生能量,創造價值。如果人力資源不能夠創造價值,在財務報表上反映出來的結果是:增加了可變成本,提升了產品價格,進而擴大了銷售額,但削減了利潤。而且,人力資源的增加必然會給企業的管理帶來巨大的挑戰,何況當下企業新增人力資源的主要構成是那些“哈哈”著的“80后”和“90后”們,那些只會“呵呵”的“80前”們的面對的挑戰,可想而知,你懂得!

華為的人力資源規模一直在增長,27年的成長歷程中,華為沒有整體裁員過,即使在“IT泡沫”破滅后也如此。從1987年成立的2人,到1988年的14人,2000年員工規模達到16 000人,15年后增長了10倍,本年初達到172 000人(其中有40 000多外籍員工)。

企業持續擴大人力資源規模,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修路架橋,那是企業家的責任,作為一個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是繳稅(近10年,華為已累計給中國政府繳稅2 000億,2014年向中國政府繳稅337億元人民幣)和吸納就業。華為對國家的最大貢獻,就是為中國的優秀人力資源在本土提供了施展才華,實現個人價值的平臺,中國優秀的人力資源種子不需要漂洋過海,在美利堅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到最后混不下去了,再以“海龜”的名號回來蒙事蒙錢。

華為人力資源增長的減緩,主要原因在于“減人增效漲工資”的政策,也就是任正非所企盼的“五個人的活,三個人干,拿四個人的工資”的人力資源管理的愿景,這是一個客戶、公司、股東和員工“四贏”。一方面,通過為人力資源提供有尊嚴的和有競爭力的薪酬,吸引優秀的人才;另一方面,通過價值評價體系,持續地淘汰落后的員工;同時,通過激活內部機制,激發活力,保持人力資源隊伍的戰斗力;實現“三個一切”: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性,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潛力。

縱觀華為的銷售收入增長曲線、利潤增長曲線和人力資源增長曲線,可以看出:它們整體都是向上的,在按照各自軌跡向上的過程中出現了交叉(這個交叉的時點大致出現在5年前),利潤增長曲線超越銷售收入增長曲線,銷售收入增長曲線和利潤增長曲線又超越了人力資源增長曲線,由此形成了三個“剪刀差”:利潤增長快于銷售收入增長,利潤增長快于人力資源增長,銷售收入增長快于人力資源增長。

這就是華為的“剪刀差”之美!

這是一種“新常態”的成長之美!

這是一種有效增長之美!

這是一種均衡增長之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江县| 丰县| 湘乡市| 上思县| 阳朔县| 青浦区| 大方县| 九寨沟县| 江津市| 鹤山市| 北票市| 冕宁县| 揭阳市| 红桥区| 阿拉尔市| 正阳县| 南澳县| 天峻县| 元朗区| 道真| 曲周县| 铜山县| 甘肃省| 新津县| 扎兰屯市| 北安市| 兰西县| 泊头市| 延吉市| 页游| 健康| 乐业县| 定边县| 安达市| 淄博市| 浪卡子县| 建瓯市| 永康市| 炉霍县| 应用必备|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