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打破組織慣性思維:傳統管理架構的顛覆、重構與自我進化

所謂內部創業,就是由公司內部的員工發起,公司提供一定的資金和業務支持,母公司與子公司共享創業的成果。雖然這種創業模式已經具備了資金和品牌的優勢,相比于傳統的從無到有的創業方式,更容易成功;同時,母公司還能激發員工的自主能動性,整合企業結構。

但是,實際上內部創業并沒有像我們所設想的那樣。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坦森曾說,規模較大的企業進行內部創業,其結果通常是以失敗而告終。

◆大象VS獵豹:基因差異與組織慣性

傳統管理型的企業規模龐大,猶如大象,平穩發展;而創業企業則更像獵豹,能夠敏銳地把握市場機遇,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傳統企業與創業企業之間的差異,決定了它們采取不同的發展模式。傳統企業為了謀求發展,選擇了比較平穩的模式——內部創業,通過扶持內部員工創業,分配給他們相應的業務和內容,以期實現共贏。


例如,2011年全球最大的傳統零售商巨頭沃爾瑪投資入股1號店,但卻很難發展到亞馬遜的規模。同樣,雖然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行各業紛紛與互聯網融合,傳統旅行社也開始采用互聯網思維調整產業結構,卻依然無法與攜程、去哪兒相抗衡。


雖然傳統企業想要變革發展,但其內部的阻礙力量比較強大,使企業變革面臨著巨大的難題,難以按照預想軌道前進,這便是組織慣性(Organizational Inertia),主要包括“結構慣性”、“認知慣性”,和“行動慣性”三類,如圖1-2所示。

圖1-2 組織慣性的3種分類

很多規模龐大的傳統企業盛極一時,就是因為在時代的轉型面前,它的內部出現了阻礙力量,束縛著其變革發展。由于組織慣性可以在短時期內為企業帶來一定的利潤,從而導致管理者錯誤決策,錯失了發展的機遇。

◆白天鵝VS丑小鴨:內部成長的矛盾與博弈

傳統企業內部的新業務團隊好比在天鵝群中長大的丑小鴨,新業務與原有業務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競爭的關系。由于新業務與原有業務之間的經營模式、思維方式不同,新業務的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原有業務造成威脅。

面對競爭,傳統企業經常會利用“金牛業務”的利潤,去彌補“瘦狗業務”的虧損。并且,傳統企業為了保持自身的地位,可能會限制新業務的增長,阻礙了其內部創業的發展。


例如,在騰訊的發展出現瓶頸時,是微信拯救了處于懸崖邊上的騰訊。微信不僅僅是騰訊的內部業務,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身的發展優勢。騰訊高管曾說:“很多人以為無線互聯網是用來補充有線互聯網的,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無線互聯網是顛覆現有業務的。”

騰訊CEO馬化騰也意識到這一點,微信的出現會對手機QQ的發展構成威脅,但如果騰訊不做,就可能被其他企業搶占商機。1997年,克里斯坦森曾在其著作《創新者的窘境》中指出:一些大公司為了保持領先地位,通常會在企業發展中采用一種新的科技,以免被追趕著擊敗。但是,在微信發展初期,受到了內外部的雙重阻礙,移動運營商從外部阻攔,手機QQ在公司內部與之競爭。

◆獅子VS兔子:背水一戰與心態差異

內部創業不同于獨立創業,它背后的大企業為其提供資金以及業務支持,即使創業失敗,也無須承擔損失。此外,大企業鼓勵公司員工進行內部創業,即使失敗,也可以回到公司,繼續從事原來的工作,獲得一定的報酬。因此,內部創業者并不完全具備創業者的心態,他們所要承擔的創業失敗的風險也小得多。

正是由于大企業承擔了創業失敗的風險,使得內部創業者沒有心理壓力,在面臨風險時,也顯得不堪一擊。真正的創業者需要臨危不懼的勇氣,以及迎難而上的決心,只有這樣,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如同草原上的獅子和兔子,對于兔子來說,如果不拼命奔跑,就會成為獅子的食物;而對于獅子來說,即使沒有追上兔子,損失的不過是一頓午餐,而不是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心態問題。

◆打破慣性,讓大象跳舞

在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的轉型和內部創業,就好比讓大象跳舞,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


彼得·圣吉曾將改革劃分為三層:

★最低一層的是在事物發生以后,再根據其具體的狀況,采取相應的策略,目光短淺,只關注事物本身。

★第二層是預先采取措施,放眼全局,從宏觀的角度觀察事物的發展變化。

★最高一層是深入到事物的內部,了解其結構、脈絡,以及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只有改革達到了最高一層,內部創業才具備內存創造力(Generative),才能夠打破組織慣性,調整企業的產業結構,創新研發出不同的發展模式。不同的發展模式使企業獲得了多元化的發展動力,從而可以更好地發展。創業者只有充分了解了企業內部的結構,整合互聯網資源,才能成功實現企業轉型。

傳統企業和創業企業內部的管理模式、發展理念、企業文化都大不相同,致使二者之間存在矛盾沖突。傳統企業的內部創業變得十分艱難,不僅要面對來自外部的競爭壓力,同時也要解決來自企業內部的阻礙力量。

顯而易見,發展良好的互聯網企業必定是能系統化管理的企業,它能夠利用互聯網思維整合多種資源,如戰略導向、價值鏈、組織結構以及共享的企業價值和哲學等。通過與其他企業共享交流,獲得前沿信息,促進自身的發展。在企業進行內部創業時,可以適當地改變一些微小的元素,這并不會對整個系統造成影響,威脅系統的發展。

◆思維重構

重新整合一個系統,首先要做的是組織思維的重構,然后是組織重構,最后進行業務重構。杜邦公司市場成長項目的創始人Gooper說:“我本來以為我會花大部分的時間開發新業務,結果不然,我反而花了至少一半的時間在提倡新事業。”

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改變一個人的思維尚且不容易,改變整個組織的思維更是難上加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進行內部創業需要培養的能力有:敏銳的覺察力和承擔風險的能力(見圖1-3),能迅速抓住機遇,并在危機面前及時決策。不僅企業的管理者需要具備這兩種能力,普通員工也同樣需要具備。

圖1-3 內部創業者需要具備的兩種主要能力

例如,世界著名的跨國企業3M公司給員工充分的自由時間,員工可以向上級申請,每天擁有15%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并且當遇到了阻力時,還能夠獲得公司的幫助。

Google員工擁有20%的自由支配時間,可以參與公司TOP 100的新項目,并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隨意選擇。一些大企業經常采取類似的管理辦法來激發員工的創新精神,為員工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工作氛圍。

◆組織重構

美國企業史學家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認為,“戰略決定結構,結構追隨戰略”。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傳統的企業要想生存,必須進行組織結構的整合,為企業的發展做好規劃,同時又能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調整策略。

組織的重構包括:將整體分散為一個個單獨的個體,讓每一個小的個體成為整個系統發展的驅動力,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反饋效率,促進企業發展。

傳統企業在進行內部創業時,可以采取結構分離的方法,將整體打散,每個小單元擔負起不同的職責:

★主流的組織單元: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利用現有的資源,確保發展的平穩性和效率性。

★非主流的組織單元:在日常事務之外,負責創新研發新產品,針對風險制定應對策略,輔助主流的組織單元的工作。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臭鼬工廠是組織重構模式的典型案例。臭鼬工廠主要負責研發秘密武器,它的小組以高效率、高自律為主要特征,可以毫無阻礙地從事一些自主研發項目。此外,臭鼬工廠還與傳統組織相互配合,共同實現能夠兼顧探索和利用的組織雙元。

美國AT&T的貝爾實驗室、曼哈頓計劃也嘗試過類似的方法。所有成功的內部創業企業必然都是為員工創造了一個健康、自由的文化氛圍,給予他們充分的自由時間。

◆業務重構

思維重構和組織重構為業務重構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條件。

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認為,在互聯網時代,眾多的企業需要調整產業結構,進行業務重構。他所提出的價值鏈理論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環節(見圖1-4)。

圖1-4 波特價值鏈理論主要包括的三大環節

★價值鏈后端的研發環節:主要以小項目的研發為主,摒棄周期長、規模大的項目,不斷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戰略,滿足用戶的需求,為他們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服務。

★價值鏈前端的營銷和服務環節:以用戶的需求為核心,用戶至上,真正體現消費者的主體地位,充分重視終端用戶的參與感、歸屬感、成就感。同時,還充當企業與用戶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

★價值傳遞環節:打破信息不對稱的局面,渠道和產業鏈透明化管理,去除中介化,縮短用戶與產品之間的距離,采用新的經營模式。


經過思維重構、組織重構和業務重構后,傳統企業才能成功轉型,大象才能跳舞。世界上現存的百年企業,無一不是經過了重構,最終獲得了長遠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市| 丹东市| 和田县| 准格尔旗| 灵丘县| 石渠县| 郸城县| 民和| 白沙| 郴州市| 准格尔旗| 彭泽县| 淳化县| 湟中县| 涿鹿县| 靖江市| 化德县| 常宁市| 凤冈县| 四子王旗| 广州市| 成武县| 武平县| 澎湖县| 永城市| 金秀| 阿合奇县| 泽普县| 吴川市| 黔南| 江源县| 通辽市| 儋州市| 会东县| 左权县| 彰化市| 阿鲁科尔沁旗| 天长市| 泾源县| 武清区| 额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