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重新審視內部創業:內部創業的內涵、特征、意義及適用性

◆內部創業與創業有區別嗎

與創業相比,“內部創業”究竟有何特點?早在1983年,米勒對于“公司創業”做出了這樣的定義:公司創業是大企業為了在競爭中獲得主動權而使自己更具靈活性與適應性的創新發展。本質上米勒的內部創業和普通的創業并無明顯的差別,在精神實質上都是一種創新冒險行為。

如果從資源的整合以及所達成的最終目的等角度來看,傳統創業與內部創業就有著較大的差別。內部創業更傾向于借助整合企業資源,完成新的產品、項目以及業務的開發,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管理機制以及組織架構的變革,員工以創業的形式去不斷地融入全新的市場環境之中,最終實現員工所屬企業的規模擴大。

1)內部創業是傳統個體創業的延伸

之前創業的概念一直被局限于傳統企業建立所要歷經的個體進行的創業范疇。但是,這種界定無法解釋宏觀上的創業與社會環境之間的聯系,通俗地講就是“組織創業”的問題。后來又出現了“社會創業”等方面的理論,這使得原有的“個人創業”理論體系得到極大的補充。

如今一些大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科層制的管理方式,造成了思維僵化、組織臃腫的弊端,一些管理層人員開始嘗試如何在維持現有的發展速度下激發員工的創新發展、開拓進取精神。企業要在動態的環境下保持在同行業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將初創企業擁有的靈活性、創新性引入到現有企業之中,為現有企業帶來更為充足的活力與創造力。

就理論上分析,“組織創業”的核心意義在于使企業組織重新回歸到初創企業時期所擁有的激情與發展動力,其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組織外部創業與內生組織創業,如圖1-5所示。

圖1-5 組織創業的兩種表現形式

★組織外部創業表現為企業所進行的創業項目部分或者是完全獨立于現有企業。如今出現的現有企業以入股或者外部投資的方式參與到新企業的創建過程中,就是典型的組織外部創業。

★內生組織創業又根據有無新業務的開展以及新組織結構的生成情況分為“二次創業”與“內部創業”。二次創業不形成新的組織結構,是對原有業務的范圍以及發展戰略的革新,也是一種提振公司士氣、激活員工創造力的有效手段。


內部創業是對現有市場的拓展,出現了新的業務以及新的組織形式。在企業的內部發生,處于現有企業的內部管理及生產等系統的影響之下,由此進行的內部創業活動即為組織的內部創業,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內部創業”。

具體來說,創業體系的構成可以通過圖1-6形象地描述。

圖1-6 創業體系的構成

2)創業與內部創業的本質都是創新

創業的本質是一種創新行為,而內部創業作為創業體系下的一部分,其本質也是創新。彼得·德魯克于1985年對于創業過程中的創新本質做了經典的論述:創業過程中新組織及新業務的出現,伴隨著創新行為的發生,新產品及新業務的創意通過創業人員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實現商業價值變現。

創業的創新本質,是在這個過程中所出現的產品創新及業務創新的一種創意價值的肯定,而且其價值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具體的體現。正如著名的管理學家霍華德·史蒂文森所描述的:創新之所以被稱為創業的本質,就在于其形象表達了創業過程中對于現有資源的突破以及新機遇的把握。

內部創業過程中會借助于現有企業的組織及資源,但是其創業的本質還是要通過創造一個新的組織結構以及新的業務,而且其最終的目的是要實現現有組織與進行內部創業的成員之間的共同發展。

◆內部創業具備哪些不同于一般創業的特征

內部創業區別于其他創業活動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如圖1-7所示。

圖1-7 內部創業區別于其他創業活動的特點

★“內部創業”的創業人員為現有企業的員工。

★“內部創業”可以得到現有企業各方面的資源支持。

★“內部創業”最終的目的是要實現現有企業與創業員工之間的共贏。


一些學者將企業發展新事業的形式表述為:自身內部驅動、并購、教育性并購、授權、合資、培養及內部創業,其中內部創業是企業獲得發展的重要實現手段之一。

斯坦福商學院的Robert A.Burgelman教授表示:企業的規模擴大,隨之而來的是企業所經營的主要業務保持持續增長的能力減弱,要想繼續增長,必須通過員工內部創業精神的培養,由內部員工進行新資源的整合與重組。

“內部創業”對于創業者來講是對現有資源的利用,所進行的創業與現有的企業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經濟關系;而對于現有的企業來講,內部創業則是一種超越了簡單的投資行為的通過現有組織的重新整合從而完成企業規模的擴張。

由此看來,內部創業除了簡單意義上的創業的一般性特征—創新、預見性、競爭性、冒險等,還具有更深層次上的有助于現有企業規模擴大的戰略意義。

◆內部創業的適用性分析

1)內部創業對于企業發展的戰略意義

★助力老組織新發展。

內部創業起源于一些大型的企業。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一些大型企業開始了推行內部創業機制的嘗試,并取得了不俗的效果。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松下電器為代表的日本企業也開始了內部創業。

大型企業在經歷了企業創建后的快速增長階段之后,逐漸形成了業務流程化、員工思維僵化趨于保守、組織結構臃腫效率低下等弊端。而且企業市場份額達到一定程度之后,逐漸冷卻的創新激情與效率下降對企業的發展形成了阻礙。如何將資源上的優勢發揮出來?內部創業的出現為解決當前的困境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實現手段。

★保證新興組織留住人才。

如今行業的競爭加劇以及市場的變化使得內部創業開始在中小企業中興起。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以及國家對于創業的政策支持,使得創業的門檻降低,企業的人才出走去進行自主創業的情況時有發生。內部創業能夠使企業留住核心人才,借助內部創業實現自身的突破,從而躋身到大型企業之列。

中小企業的人才、資金以及技術上和大企業相比有著較大的劣勢,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巨頭的生態化閉環建設,讓中小企業做大做強的機遇越來越少,這種充分發揮內部人才與資源的高效利用的內部創業機制成為中小企業實現突破的關鍵。

2)內部創業構成要素角度上的適用性分析

內部創業的構成要素有兩個方面:承擔創業發起人角色的內部創業員工與作為創業資源支持者的現有企業,適用性分為員工個人適用性與企業組織適用性。

★員工個人適用性。

從員工的角度進行分析,內部創業機制使員工受益無窮,尤其是對于處于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員工。如今,發展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其發展速度逐漸減緩,員工的職業發展也必定受到限制,很難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上升至企業管理層的金字塔上層。企業規模的擴張需求與員工的職業發展內在需求,迫使企業將如何為員工創造一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提上議程。

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使得一些精英人才對于實現人生價值有了更高層面上的需求,一部分優秀的員工選擇了離職創業之路。一些企業為了迎合員工日益增長的精神追求,希望通過這種內部創業機制為員工提供充足的資金以及管理經驗上的支持,鼓勵他們進行內部創業,從而留住高素質的員工,提升組織的凝聚力與創造力。

★企業組織適用性。

從企業組織的適用性來看,發展過程中的需求與企業的特性成為內部創業進行過程中的重要因素。


現有企業組織需求方面的分析:

首先,企業可以減少精英人才的流失,充分激發他們的潛能。現階段人才的流失無疑會造成企業的技術、管理經驗、客戶資源等方面的損失,而且還會讓企業花費長時間培養的人才流失,為他人做嫁衣。內部創業機制可以滿足員工的精神需求,讓員工獲得滿足感,引導員工發揮創造力,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其次,內部創業可以重塑組織結構,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活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積累下來的思維僵化、組織臃腫成為困擾企業發展的一大難題,內部創業機制的推行讓員工有了施展抱負的空間,使原有的組織構架發生變革,在企業中形成創新發展的氛圍,這種原生動力也將會不斷地驅動企業快速發展。

比如,日本松下電器設立的“松下創業基金”,正是實現了松下在經濟發展低迷的狀態下,企業的趨于保守與中庸狀態的組織構架完成重拾往日激情與創造力的轉變。作為新一代互聯網巨頭的谷歌,在成立之初用“內部創業”使員工的創意不斷完成價值變現,為后來谷歌的騰飛夯實了基礎。

最后,現有企業組織的市場拓展以及規模擴張通過員工的內部創業的載體得以完美展現。世界著名的日本富士通企業自推行內部創業機制以來,形成了大量的“內創企業”,這些創立的企業如衛星般拱衛在富士通的周圍,在業務以及戰略資源上進行密切的合作,鑄造了富士通如今的盛況。

另外,現有的企業組織必須為員工的內部創業提供其所需要的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管理經驗等各種各樣的資源支持,為員工內部創業提供現實基礎。


由此看來,只有現有企業組織及進行內部創業的員工得到利益的平衡,以及精神追求與價值追求的滿足,內部創業機制才會得以完美運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宁县| 邯郸县| 会理县| 苗栗县| 阿尔山市| 曲麻莱县| 伊宁市| 商河县| 靖安县| 华安县| 安庆市| 卓资县| 闽侯县| 犍为县| 新巴尔虎左旗| 耿马| 綦江县| 松桃| 内丘县| 锡林浩特市| 清苑县| 四子王旗| 万州区| 广德县| 扬州市| 方正县| 巴中市| 巫山县| 依安县| 全州县| 黄骅市| 米脂县| 房山区| 巴青县| 黄平县| 武汉市| 湟源县| 柳林县| 婺源县| 山西省| 桐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