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內科疾病(5)

5.益肺敗毒湯加減:白參(蒸兌)10克,生黃芪30克,靈芝30克,南沙參12克,麥冬12克,百合15克,生地黃12克,浙貝母10克,桔梗10克,丹參15克,臭牡丹30克,石見穿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瓜蔞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咯血者,加地榆15克,阿膠(烊化)15克,仙鶴草15克。

【名醫指導】

1.禁止吸煙,是預防肺癌最有效的途徑。

2.大氣污染、沉降指數、煙霧指數、苯并芘等暴露劑量與肺癌的發生率成正相關關系,保護環境、減少大氣污染。

3.在污染重的日子盡量不外出;不在交通高峰期上街;鍛煉身體宜選擇在空氣相對較好的上午9時或下午5時之間。

4.預防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塵肺及矽肺等呼吸道疾病。避免電離輻射及接觸致癌物質,如石棉、砷、鉻、鎳、氯甲甲醚等。

5.保持居室空氣流通,養成早起早睡的習慣,保證午睡1~2小時。康復期可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

6.宜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如蛋類、魚類、瘦肉、豆制品、蔬菜等。

7.保持良好的心態,樂觀面對生活,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對接受各種治療的忍耐力。

8.定期做體檢,注意癌前病變。

【第二章】循環系統疾病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簡稱急性心衰)多由于各種心臟病變在不同誘因影響下發生急性心功能不全,導致心排血量減低、組織器官灌注不足和(或)急性淤血綜合征。其可分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也可分為收縮功能衰竭和舒張功能衰竭。急性心力衰竭臨床以急性左心衰較常見,主要表現為急性肺水腫,重者伴心源性休克。急性右心衰較少見,臨床可發生于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和大塊肺栓塞等。急性肺水腫的癥狀包括突發嚴重呼吸困難,呼吸頻率每分鐘30~40次,強迫端坐位、面色灰白、發紺、大汗、煩躁、頻繁咳嗽、咳粉紅色泡沫樣痰等,極重者可因腦缺氧而神志模糊。

本病中醫學相當于“驚悸”、“怔忡”、“痰飲”、“血證”等范疇。

左心衰

【必備名方】

1.化瘀定心湯:當歸15克,丹參30克,川芎15克,紅花15克,延胡索15克,五靈脂10克,葶藶子15克,車前子15克,大棗5個。水煎服。

2.升陷湯:生黃芪18克,知母9克,柴胡5克,桔梗5克,升麻3克。水煎服。氣分虛極下陷者,加人參、山茱萸;大氣下陷過甚,致少腹下墜或更作疼痛者,加升麻至5~8克。

3.紫蘇子湯:紫蘇子12克,大棗20個,半夏9克,陳皮3克,生姜3克,肉桂3克,花椒2克。水煎服。

4.化瘀養心湯:人參10克,麥冬20克,五味子10克,玉竹20克,丹參30克,川芎15克,紅花15克,仙鶴草30克,琥珀3克,葶藶子15克,車前子20克,大棗5個。水煎服。咯血者,加煅花蕊石、三七參;心煩不安者,加磁石、朱砂。

5.回陽湯:太子參10克,附子30克,肉桂3克,山茱萸30克。急煎頻服,待汗止,手足轉溫,氣喘較平,再加沉香6克,椒目10克,葶藶子15克,車前子30克,北五加皮12克。除上述藥物外,配合針灸能收到更好療效,常選用內關、肺俞、足三里針刺。

【名醫指導】

1.協助患者采取坐位或倚靠坐位,雙腿下垂(急性心肌梗死、休克患者除外),以減少回心血量,增加肺活量以利呼吸,使痰較易咳出。有條件者,給予吸氧。

2.止血帶結扎四肢近端,輪流放松每一肢體,每次5分鐘。旨在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擔,但需防止結扎過久而引起動脈供血障礙和壞疽。

3.病情危重期間需禁食,病情穩定后宜給予低熱量、易消化飲食,少量多餐;注意晚餐不宜過飽,減少飲水量,避免夜間發生左心功能不全,嚴格限制鈉鹽攝入,控制在0.5~1克/日以下,適當限制水分。用利尿藥者應食用一些含鉀高食物,如瘦肉、紫菜、新鮮蔬菜等。

4.如患者起病急驟、病情嚴重,必須迅速、積極搶救,同時盡快尋找原因,以利病因治療。

全心衰

【必備名方】

1.補氣化瘀湯:黨參30克,白術10克,茯苓20克,桂枝12只,當歸15克,丹參30克,川芎15克,紅花15克,赤芍15克,車前子15克,葶藶子15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2.木香分氣丸:木香、青皮、檳榔、陳皮、姜黃、延胡索、三棱、莪術、干生姜、炒當歸、白術、肉豆蔻、赤茯苓各等份。上藥為細末,白面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次30~40丸,食后生姜湯送服,每日3次。

3.和氣湯:木香5克,紫蘇5克,檳榔5克,陳皮6克,半夏9克,香附9克,青皮6克,甘草3克,乳香6克,沒藥6克。水煎服。

4.扶正辟邪丹:人參30克,當歸30克,白芥子9克,茯苓15克,白術60克,石菖蒲3克,皂角刺10克,半夏9克,丹參15克,附子3克,山羊血2克。水煎服。

5.回陽救心湯:紅參10克,白術15克,干姜10克,附子15克,肉桂3克,茯苓30克,澤瀉30克,葶藶子15克,車前子30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鱉甲30克,椒目10克,大棗5個。水煎服。面紅如妝、戴陽于上者,加五味子、蛤蚧。

【名醫指導】

1.宜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大量飲水。

2.半臥位或坐位休息,保持大便通暢。

3.注意保暖,避免感冒;預防各種感染。

4.避免過度勞累、情緒激動和精神緊張等應激狀態、不擅自加用非甾體消炎藥、激素、抗心律失常藥等。

5.家中如有吸氧條件,可立即給患者吸氧:氧氣最好能經過濕化瓶再入鼻腔。若將濕化瓶中的水倒出30%~40%,加入等量的乙醇,效果更佳。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簡稱慢性心衰),又稱慢性心功能不全,是臨床極為常見的危重癥,常是所有不同病因器質性心臟病的主要并發癥,因心臟受累、功能障礙出現的一種以心排血量減少、組織器官灌注不足、靜脈系統淤血為臨床特征的綜合征,多為慢性過程。基本的臨床表現是體循環、肺循環淤血和心排血量減少及由此引起的交感神經興奮現象。根據心衰的部位可分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根據心臟功能受損的病理生理基礎,又分為收縮性和舒張性心功能不全。臨床上以左心衰比較常見,多見于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原發性擴張性心肌病和二尖瓣及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單純右心衰較少見,可見于肺源性心臟病、肺動脈瓣狹窄、房間隔缺損等。右心衰常繼發于左心衰后的肺動脈高壓,最后導致全心衰。隨著人群年齡結構的老化,心衰的發病率逐年增加。

本病中醫學屬于“心悸”、“喘證”、“痰飲”、“水腫”、“胸痹”等范疇,系大多數心血管病的最終并發癥。慢性心衰病程長、病因病機復雜,與心臟受損,腎陽虛衰,元氣不足,心血瘀阻,水飲內停有關,為虛實夾雜之證。心衰的主要臨床征象是心悸、喘促不得臥、尿少水腫、肝積及唇甲青紫等。

【必備名方】

1.澤瀉湯:澤瀉30克,細辛3克,續斷30克,秦艽30克,山芋30克,黃芪30克,防風30克,五味子30克,生姜30克。上藥為粗末,每服9克,加大棗(去核)1枚,水煎去渣,空腹、臨臥各服1次。

2.生脈散:太子參18克,麥冬9克,五味子9克。心動過速者,加玉竹、柏子仁、丹參;期前收縮脈促者,加珍珠粉(沖服)2克;心陰虛兼痰者,加瓜蔞、薤白;兼瘀者,加桃仁、紅花或三七粉(沖服)2克。

3.溫膽湯加黨參湯:黨參10克,竹茹10克,枳殼5克,橘紅5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黨參15克,甘草5克。水煎服。心陽虛而兼瘀者,用四君子湯加失笑散2~5克(頓服);陽虛而心動過緩者,用補中益氣湯或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4.真武湯加減:制附子15克,干姜15克,桂枝10克,人參15克,茯苓25克,白術15克,益母草20克,葶藶子30克,澤瀉15克。水煎服。

5.調榮湯:細辛9克,桂枝9克,莪術9克,赤茯苓9克,延胡索9克,當歸9克,川芎9克,白芷9克,檳榔9克,大腹皮9克,炒桑白皮9克,瞿麥穗9克,赤芍9克,陳皮9克,炒葶藶子9克,制大黃9克,炙甘草15克。上藥為末,每次9克,用生姜3片,大棗5枚,水煎,空腹送服上末。

【名醫指導】

1.呼吸道感染是誘發心衰的重要原因,故在感冒流行季節或氣候驟變情況下,應減少外出;出門應戴口罩并適當增添衣服,并應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

2.適量活動,即做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忌活動過多、過猛,更不能參加較劇烈的運動,以免增加心臟負荷,誘發心衰。

3.飲食宜清淡,少鹽、少油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對于已經出現心衰的患者,一定要控制鹽的攝入量,以免加重水腫。

4.應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酒;保持心態平衡;保持情緒平穩,忌大怒、過于興奮;應保證充足的睡眠。

5.每日測體重并作記錄,限鹽、限水(每日液體<2升)。可適當運動,每日步行30分鐘,每周堅持5~6日,并逐漸緩慢增加運動量。

6.預防各種感染。

7.禁止濫用藥物,如非甾體消炎藥、激素、抗心律失常藥等。

8.平時所使用的藥物宜在醫師的指導下更換藥品或調整劑量。

快速性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常見的心內科疾病,它包括各種原因的早搏、心動過速、撲動、顫動、預激綜合征。其發作特點為:①多為突然發作,突然終止,多在情緒激動及疲勞狀態下發作。②患者感到突然出現心慌、胸悶、氣短、乏力,部分患者會出現大汗淋漓,低血壓,故會引起頭暈甚至暈倒。③反復頻繁的發作且病史較長者常易出現心臟擴大,稱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但這種心肌病變是可逆的,即心動過速治愈后心臟的大小能恢復正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見于無器質性心臟病者,但心臟病患者發生率更多。

本病中醫學屬于“心悸”、“怔忡”等范疇。其病因有外邪入侵,情志失調,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勞倦內傷,先天稟賦不足、大病久病失養等。其病理特點離不開“虛”、“瘀”、“痰”、“熱”。

【必備名方】

1.炙甘草湯加減:炙甘草10克,黨參10克,桂枝3克,干姜3克,麥冬10克,生地黃5克,熟地黃5克,阿膠珠10克,大棗10克,火麻仁10克。水煎服。心悸甚者,加生龍骨、生牡蠣。

2.參附湯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減:桂枝10克,附子15克,人參15克,黃芪30克,麥冬10克,枸杞子10克,炙甘草5克,煅龍骨15克,煅牡蠣15克。形寒肢冷、下肢水腫者,合用真武湯;頭暈目眩、惡心嘔吐者,加茯苓、半夏、陳皮;傷陰者,加麥冬、玉竹、五味子。

3.桃仁紅花煎加減:桃仁2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生地黃20克,紅花10克。水煎服。畏寒、四肢不溫者,加桂枝、檀香、降香;胸滿悶痛、苔濁膩者,加瓜蔞、薤白、半夏,寬胸化痰;胸痛較甚者,加乳香、沒藥、五靈脂。

4.黃連溫膽湯加減:黃連6克,竹茹12克,枳實6克,半夏6克,橘紅6克,甘草3克,生姜6克,茯苓10克。水煎服。熱象明顯者,加黃芪、梔子;大便秘結者,加瓜蔞、大黃;驚悸不安者,加生龍骨、生牡蠣、珍珠母;火郁傷陰者,加生地黃、麥冬、玉竹。

5.重鎮安神湯:生龍骨(先下)24克,首烏藤24克,雞血藤24克,紫石英(先下)18克,龍齒(先下)18克,當歸18克,炒酸棗仁12克,柏子仁20克,合歡皮20克,炙百合20克,丹參15克,琥珀末(沖)3克,朱砂粉(分沖)1克。水煎服。

【名醫指導】

1.凡自覺心悸之人,均應戒煙、酒,避免服用濃茶、咖啡等。

2.避免驚恐刺激,注意調暢情志,防止喜怒悲等七情過極。

3.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太極拳、體操、氣功等。

4.生活作息要有規律,飲食有節,宜進食營養豐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鹽飲食;少食含動物脂肪多的飲食。避免亂服滋補之品。

5.輕證可從事適當體力活動,以不覺勞累、不加重癥狀為度,避免劇烈活動。重癥心悸應臥床休息,并注意觀察病情,及早發現變證、壞病先兆癥狀,隨時準備住院治療。

6.避寒暑,防感冒及各種感染性疾病。

緩慢性心律失常

緩慢性心律失常是指有效心搏每分鐘低于60次的各種心律失常。多見于竇性心動過緩、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房室阻滯等,臨床表現為心悸、胸悶、頭暈、黑矇、暈厥等;嚴重時可出現心源性意識障礙、阿斯綜合征甚至死亡。其發生多與迷走神經張力過高、心肌病變、某些藥物影響、高血鉀有關。

本病中醫學屬于“心悸”、“怔忡”、“眩暈”、“厥證”、“胸痹”等范疇。本病與飲食失宜、七情內傷、勞倦內傷、久病失養、藥物影響有關。

【必備名方】

1.溫陽升率湯:麻黃5克,細辛3克,熟附子(先煎40分鐘)15~30克,淫羊藿10克,丹參15克,黃芪20克,生地黃30克,桂枝20克,太子參20克。水煎服。胸悶明顯者,加郁金、降香;怔忡明顯者,加遠志、柏子仁等;胸痛者,加山楂、桃仁、紅花、薤白;兼陰虛口干者,加麥冬、玄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安市| 大足县| 遵化市| 通道| 乐山市| 商河县| 榆林市| 台安县| 泗洪县| 炉霍县| 东乌| 阳曲县| 红安县| 嵩明县| 清镇市| 德保县| 麻城市| 崇明县| 常德市| 邹城市| 孟州市| 舞钢市| 东海县| 伊宁市| 普宁市| 瑞金市| 陵川县| 吉木乃县| 新蔡县| 图木舒克市| 开阳县| 鄂伦春自治旗| 名山县| 昭苏县| 信阳市| 华亭县| 喀喇沁旗| 当雄县| 平潭县| 肇东市| 三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