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內科疾病(3)
- 名醫推薦家庭必備名方(珍藏本)
- 周德生 劉利娟
- 4949字
- 2017-01-17 11:50:35
【必備名方】
1.二百桔梗白及湯加減:桔梗15克,白及15克,百部15克,魚腥草15克,百合10克,冬瓜子15克,薏苡仁15克,前胡10克,香薷10克,浙貝母10克,甘草5克。水煎服。咳嗽劇者,加炙麻黃6克,紫蘇子10克;厭氧菌感染者,加夏枯草20克,白頭翁15克;白細胞明顯升高者,加敗醬草20克。
2.黛蛤散合瀉白散加減:青黛6克,蛤殼粉9克,桑白皮9克,地骨皮15克,黃芩10克,梔子10克,赤芍10克。水煎服。咯血嚴重者,加牡丹皮10克,生地黃10克,白及粉10克;便秘者,加大黃6克,枳實10克,瓜蔞子6克;口渴者,加麥冬10克,天花粉10克;脅痛者,加川楝子6克,龍膽10克,延胡索6克。
3.清肺化痰滋陰止血湯加減:南沙參15克,北沙參15克,魚腥草15克,苦杏仁10克,炙馬兜鈴10克,牛蒡子10克,生地黃15克,牡丹皮15克,麥冬10克,天花粉15克,玄參15克,百合15克,川貝母10克,黛蛤散(包)15克,大薊10克,小薊10克。水煎服。低熱者,加黃芩10克,瓜蔞皮15克。
4.拯陽理勞湯加減:人參15克,炙黃芪20克,白術10克,當歸10克,陳皮10克,仙鶴草10克,阿膠(烊化)15克,五味子15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出血量多者,加白及10克,三七粉6克;畏寒肢冷者,加炮姜6克,艾葉10克。
5.排痰化瘀湯加減:金蕎麥根30克,功勞木15克,天葵子15克,重樓15克,蒲公英30克,浙貝母15克,生麻黃5克,生石膏10克,桃仁10克,冬瓜子30克,蛤殼20克,生大黃(后下)10克。咳劇者,加百部10克,浙貝母10克。
【名醫指導】
1.積極治療原發病,如肺結核、百日咳、腺病毒肺炎等;如支氣管內有異物應及時清除。
2.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感冒;避免接觸煙霧及刺激性氣體。
3.及時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改善通氣。戒煙、酒。
4.痰量多時宜采取體位引流(如病變支氣管在下葉的采取頭低腳高位),每日2~3次,每次約15分鐘。
5.咯血時應輕輕將血咳出,切忌屏住咳嗽;避免使勁大咳,以免支氣管破裂,發生大出血。
6.急性期應注意休息,緩解期可做呼吸操和適當的全身鍛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
7.飲食應避免過于辛熱和涼性食物;飲食溫度適當,避免過熱或過寒。慎用禽、蛋類、鮮奶、乳制品;忌食海馬、豬頭肉、桃子、櫻桃、洋蔥、辣椒、花椒、小茴香、大蒜、韭菜等。
8.在正規醫院醫師的指導下正確使用抗生素,避免亂用抗生素。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因各種原因引起呼吸功能嚴重障礙,使肺臟通氣和(或)換氣功能不足,不能進行有效的氣體交換,導致機體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從而產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的臨床綜合征。其標準為在海平面、靜息狀態、呼吸空氣的情況下,動脈血氧分壓(PaO?)<60毫米汞柱,伴或不伴有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50毫米汞柱。臨床上稱低PaO?而PaCO?正常或降低的為Ⅰ型呼吸衰竭,低PaO?和高PaCO?的為Ⅱ型呼吸衰竭。根據發病緩急,呼吸衰竭有急性和慢性兩類。
本病中醫學無此病名,其內容散見于“喘證”、“肺脹”、“昏迷”、“閉脫”等病證中。因肺主氣司呼吸,根據肺臟生理病理特點及呼吸衰竭的發病特征,中醫學對本病以“肺衰”命名。肺衰指因肺臟的各種長期疾患,或因邪毒傷肺,或心、腦、腎等臟病變及肺,使肺氣衰竭,不能吐故納新,濁氣痰瘀內阻,以喘息抬肩、唇紫、肢涼、咳逆痰塞為主要表現的一類危重急證。其病位在肺,與心、腦、腎、脾、大腸等臟腑密切相關,肺衰多屬虛實錯雜,本虛標實,其虛責之于肺、腎、心衰竭,其實責之于熱毒、痰火、瘀血、水濕壅滯于肺。
【必備名方】
1.麻杏葶藶瀉肺湯加減:麻黃10克,苦杏仁10克,桑白皮10克,青礞石10克,生石膏30克,魚腥草30克,薏苡仁15克,葶藶子15克,知母15克,天花粉20克,冬瓜子20克,甘草9克。水煎服。便秘腹脹者,加大黃6克,厚樸10克;兼氣陰兩虛者,合用生脈散。
2.陷胸承氣湯加減:瓜蔞子20克,枳實15克,生大黃10克,半夏10克,黃連10克,芒硝10克。水煎服。喘重者,加葶藶子15克,枇杷葉10克;熱毒熾盛者,加知母10克,黃芩10克;痰熱壅盛者,加生石膏20克,苦杏仁10克。
3.清瘟敗毒飲:生石膏20克,生地黃10克,水牛角10克,黃連10克,梔子12克,桔梗6克,黃芩12克,知母15克,赤芍15克,玄參15克,連翹10克,牡丹皮6克,淡竹葉10克,甘草3克。水煎服。神昏譫語者,加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兼吐血者,加白及6克,茜草10克;大便秘結者,加大黃6克。
4.葶藶大棗瀉肺湯合小承氣湯加減:葶藶子15克,大棗10克,大黃10克,厚樸15克,枳實10克。水煎服。兼血瘀者,加桃紅四物湯或血府逐瘀湯化裁;小便不利者,加桂枝10克,茯苓15克,車前子10克;兼心腎陽虛者,加真武湯化裁。
5.生脈散合補肺湯加減:人參10克,黃芪15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熟地黃15克,紫菀10克,桑白皮10克。水煎服。咳痰不爽者,加浙貝母10克,瓜蔞15克,苦杏仁10克;汗多不斂者,加煅龍骨10克,煅牡蠣15克;兼尿少、肢腫等陽虛者,合真武湯化裁;陰竭陽脫者,加附子、肉桂急救回陽。
【名醫指導】
1.首先積極治療原發病,解除支氣管痙攣,消除支氣管黏膜水腫,減少支氣管分泌物,降低呼吸道阻力,減少能量消耗。合并細菌等感染時應使用敏感抗生素,去除誘發因素。
2.鼓勵患者多進高糖、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安置胃管患者應按胃管護理要求喂食),如瘦肉、雞蛋、牛奶、魚、大豆及豆制品,可食百合、木耳、絲瓜、蜂蜜、海帶、蓮子、核桃等。
3.保持病室清潔通風;空氣清新。
4.每日作呼吸體操,增強呼吸肌的活動功能。鼓勵患者做縮唇腹式呼吸。
5.鼓勵患者適當做家務,盡可能下床活動。
6.在寒冷的冬季或氣溫突然降低的時候,注意保暖,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季節交換或是流感季節少去公共場所。
7.持之以恒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增強御寒能力,適當提高起居室內溫度。
8.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痰液等分泌物。
9.堅持進行家庭氧療:以持續低濃度氧療為主。必要時服用呼吸興奮劑,改善通氣功能。
10.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配合治療,正確留取各項標本。
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
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由多種原因誘發的急性進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為主要特征的綜合征。本病病死率很高,近年來由于臨床的重視,能夠早期發現以及開展機械呼吸及呼氣末正壓治療后,病死率有所下降。經治愈后,呼吸功能多能逐漸恢復正常。
本病中醫學屬于“喘證”范疇。中醫學認為本病以外感濕熱病毒致邪熱壅肺,則肺氣郁閉,濁氣上迫而喘;傷損、產后、瘀血內阻后,瘀血遏阻肺氣,氣機升降失常而喘;燒燙傷或病毒內攻致熱毒壅遏肺氣而作喘;水濕犯肺,肺失肅降,水濕輸布無權,肺氣不能肅降,上逆而喘;血虛不能載氣,氣散失統故亦作喘。從臨床分析本病一般多表現為虛實夾雜,本虛標實。虛在于肺、腎兩臟,實在于瘀血、水濕或熱毒等壅滯肺氣。
【必備名方】
1.清瘟敗毒飲加減:生石膏20克,梔子15克,黃芩15克,知母15克,赤芍15克,玄參15克,連翹15克,牡丹皮15克,黃連6克,桔梗6克,淡竹葉6克,甘草6克,水牛角12克。水煎服。痰熱壅盛較劇者,加瓜蔞15克,蒲公英30克。
2.加減陷胸桃承湯:大黃(后下)6克,水牛角粉(包)15克,生地黃15克,甘遂(研末沖服)3克,水蛭(研末沖服)3克,丹參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葶藶子15克,枳實10克,厚樸10克。水煎服。氣滯甚者,加青皮10克;熱重者,加生石膏15克,黃芩10克。
3.菖蒲郁金湯合七厘散加減:石菖蒲30克,郁金15克,炒梔子10克,連翹15克,菊花10克,金銀花10克,滑石15克,淡竹葉10克,牡丹皮10克,牛蒡子15克,竹瀝10克,姜汁少許。水煎服。玉樞丹(吞服),七厘散(沖服)。喘促甚者,加白芥子15克,萊菔子15克,紫蘇子10克;兼寒證者,加蘇子降氣湯。
4.宣肺滲濕湯加減:黃芪30克,苦杏仁10克,桂枝10克,葶藶子10克,赤芍10克,桑白皮10克,丹參10克,當歸10克,郁金10克,血竭(研末沖服)1克。水煎服。喉中痰鳴者,加白果6克,射干10克。
5.補中益氣湯加減:黃芪3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術6克,太子參15克,南沙參15克,北沙參15克,甘草10克,陳皮10克,知母10克。水煎服。肺陰虛甚者,加百合10克,玉竹10克。
【名醫指導】
1.積極預防多發性肋骨骨折、肺挫傷、肺破裂、血胸和氣胸等造成胸廓及胸腔內的直接損傷,以及大量輸血及輸液過多、骨折后的脂肪栓塞和創傷后的感染等,以免引發本病。
2.一旦發生本病,在積極配合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要將患者放在半坐位,氧氣充足、濕化的床罩,做肋間神經封閉以控制胸痛,促使患者咳嗽。然后做進一步治療。
3.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糾正呼吸循環衰竭;糾正缺氧,一般需高濃度面罩給氧,必要時機械通氣給氧。
4.改善機體的營養狀況,提高糖、蛋白質及各種維生素的攝入量,必要時可靜脈滴注復合氨基酸、血漿、白蛋白。
5.堅持每日做呼吸體操及堅持做腹式呼吸,增強呼吸肌的活動功能。
6.宜多吃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胡蘿卜、南瓜、甜薯、番茄、柑橘類水果等。
7.積極運動,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戒煙,加緊治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貧血病、腫瘤等原發慢性病。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在肺炎的高發季節中,尤其要盡量避免長期臥床,尤其是老年人,易造成墜積性肺炎。
8.及時清除嘔吐物和分泌物,防窒息。
肺炎
肺炎是由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寄生蟲)或其他因素(如放射線、化學物質、免疫損傷、過敏及藥物等)引起的肺實質炎癥,包括終末呼吸道、肺泡腔及肺間質等在內。臨床上由于致病因素的強弱不同,體質差異,其表現輕重不一,主要有發熱、胸痛、咳嗽、心悸、氣促、肺浸潤、炎性體征和相應X線表現。肺炎種類繁多,一般按病理和解剖可分為大葉性肺炎、小葉性肺炎和間質性肺炎3種,按病因分類則可分為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及其他病原體所致肺炎。
本病中醫學屬于“風溫”、“肺炎喘嗽”、“馬脾風”等范疇。其發病多因感受風邪和正氣不足,風邪常挾寒、挾熱,郁閉肺衛,入里化熱,損傷氣津,致痰內生,痰阻肺閉,宣肅失職。其病位在肺,可內竄心肝,后期常累及脾胃;主要病機為肺氣郁閉,痰熱壅肺。主要病理產物是痰熱。在病程中,邪毒熾盛,還可波及營血,或邪毒內陷、心陽暴脫,或正虛邪戀、纏綿不愈等多種變化。
【必備名方】
1.二桑二仁清肺湯加減:桑葉12克,桑白皮12克,瓜蔞12克,苦杏仁12克,浙貝母12克,太子參15克,茯苓15克,魚腥草30克,淡竹葉6克,陳皮9克,甘草5克。水煎服。身熱甚者,加生石膏20克,知母10克;口渴、舌紅、傷陰津者,加天花粉10克,西洋參15克。
2.加味麻杏石甘湯加減:麻黃6克,苦杏仁10克,生石膏60克,甘草6克,淡豆豉10克,薄荷10克,連翹12克,牛蒡子10克,僵蠶10克,桔梗6克,蘆根12克。水煎服。大便秘結不通者,加大黃3克,芒硝(沖服)6克。
3.柴胡陷胸湯加減:柴胡10克,黃芩6克,黃連6克,法半夏10克,瓜蔞12克,枳殼10克,桔梗10克,生姜3片。水煎服。痰多、胸悶者,加浙貝母10克,膽南星6克,苦杏仁10克;便秘者,加大黃6克,芒硝(沖服)10克。
4.犀角地黃湯加味:生曬參10克,生石膏15克,牡丹皮10克,生白芍10克,鉤藤10克,玄參10克,生地黃15克,浙貝母6克,甘草3克,羚羊角粉(沖服)2克。水煎服。煩躁、手足抽動者,加鉤藤15克,石決明15克,地龍10克,另服紫雪丹。
5.益氣補肺湯加減:冬蟲夏草9克,西洋參9克,茯苓10克,陳皮10克,麥冬10克,木蝴蝶10克,炙百合10克,南沙參10克,白術12克,黃芪20克,五味子6克,甘草3克。水煎服。口干舌紅、陰傷甚者,加生地黃10克,石斛10克。
【名醫指導】
1.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的空氣新鮮和清潔,搞好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
2.冬、春季節,年老體弱者應避免去公共場所,以防感染各種流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