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結構看世界:洞悉本質的思考藝術
- 李忠秋
- 3145字
- 2019-01-04 14:26:14
序言
我們時刻在改造著客觀世界——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以創造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與此同時,人類必須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提升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因為只有當我們的主觀認識符合客觀實際,把握住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時候,才能在改造客觀世界的時候獲得成功,否則必然遭到失敗。
從結構視角審視問題,容易把握事物本質
思考力比知識更重要。特別是在當下以互聯網為特征的信息時代,一方面是海量信息的沖擊,另一方面是新科技帶來的快速變化,我們亟須改變思維方式,提升思維能力。“思路決定出路”已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共識。
我們不妨先回顧一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歷史故事——田忌賽馬。
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由于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田忌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了賽馬場。
這時,田忌抬頭一看,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我剛才看了賽馬,齊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讓你贏。”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孫臏搖搖頭說:“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田忌毫無信心地說:“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揚揚地夸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便站起來譏諷地說:“怎么,莫非你還不服氣?”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的賭注。齊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孫臏未吱聲。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以田忌的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齊威王有點心慌意亂了。第三局比賽,孫臏以田忌的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當然是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由于調換了比賽的出場順序,田忌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可見思維方式的改變是田忌在賽馬中取勝的關鍵。
為什么孫臏只是調換了馬出場的順序,就能轉敗為勝呢?
是因為孫臏改變了田忌參賽時出馬的“結構”!
大家看,原來的比賽結構是: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改變后的比賽結構是:下等馬對上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由于這種“結構”的改變,導致了賽馬性質的變化——由0∶3輸,變為2∶1勝。
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它告訴我們,“結構思考力”猶如我們觀察世界的“望遠鏡”與“顯微鏡”,是我們剖析具體事物的“手術刀”。如果我們能夠“透過結構看世界”,就可以迅速地了解事物的全貌、本質、內外部的聯系、發展趨勢,進而做出正確的判斷、決策,把事情做正確。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東坡先生的這句詩大家耳熟能詳。“透過結構看世界”就有站在山外看此山的含義,但又有不同。“透過結構看世界”首先是站在“圈外”看“圈內”(站在山外看此山的另一種說法),把握住事物的全貌,剖析具體事物的內部結構,達到高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
潛移默化的思考結構存在偏差,阻礙了人們的視角
同一件事物、同一個問題,人們對它的描述、對它的見解,很少有一致的時候,往往是眾說紛紜。
我們先看下面幾幅圖畫(見圖0-1至圖0-3)。

圖0-1 思考結構(1)

圖0-2 思考結構(2)

圖0-3 思考結構(3)
從圖0-1中你能看到幾種動物?
有大象、馬、猩猩、狗、貓,還有老鼠。
從圖0-2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男士在吹薩克斯,還能看到一個美女的臉。
從圖0-3中你能看出既是一個少女又是一個老婦人嗎?
像這樣的圖還有很多,大家的描述是不同的。因為大家看的角度不同、學識不同、生活經驗不同、思維方式也不同,所以造成了大家對同一事物、同一問題的見解也不同。這是非常正常的。若是人們對同一事物、同一問題的解決方法完全相同,那反而是不正常的。
所以我們會發現,與物質世界一樣,人的思考本身就具備某種結構,讓我們潛移默化地從結構的視角來審視問題。這種結構源于人們過往的學習與經歷,它深植于人們的心中,時刻影響著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在做決策的時候,人們看待和分析問題采用的不同思考結構,決定了人們看待問題的不同視角,思考結構讓我們的注意力吸引到問題的某些方面,同時也會淡化問題的另一些方面,讓其隱藏于我們的視線之外。
同時,思考結構非常隱性地存在于人們的心智模式中,通常不易被自己察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考和決策。而人們的學習與經歷都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思考結構又是片面的、主觀的、有缺陷的。我們需要隨時調整自己的思考結構,使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更接近其本質。
到底該如何覺察我們的思考結構,并有效地對其干預,從而提高我們的思考質量呢?
結構思考力助力覺察并改善自身思考結構
結構思考力正是可以幫助我們覺察自身思考結構,更好地從結構的視角審視身邊的事物和問題,從而提高思考質量的一種思考藝術。我們出版此書的任務與目的,就是與大家分享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改變我們傳統的思維方式或心智模式,提升我們的思考力,更清晰、更準確、更明了地表達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更迅速地使團隊成員達成共識,從而更好地在工作崗位上有所作為,獲得事業與人生的成功,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此書共3篇,分別為理念篇、方法篇和應用篇(見圖0-4)。

圖0-4 全書結構
理念篇:重點介紹結構思考力的原理、理論依據與基本模型(結構思考力三層次模型)。
方法篇:基于結構思考力的三層次模型,分別從理解、重構、呈現三個方面對結構思考力具體的方法、工具展開闡述。
應用篇:分別介紹結構思考力在表達、問題解決、會議共識三個方面的實際應用。
為了便于大家在實際工作中運用結構思考力,附錄給大家提供了大量結構思考力的實用工具,大家可以通過把理論學習與實踐體驗結合起來,在應用中掌握結構思考力的方法。
感謝華商基業的王琳老師,當年是她將我帶入結構化思考領域,并讓我越發地感受到其中的價值和魅力;感謝電子工業出版社晉晶女士和她的團隊,因為有他們一直以來對結構思考力學院和我個人的鼓勵和支持,才有了結構思考力系列叢書的陸續出版;感謝結構思考力學院講師團隊的所有老師,因為有這樣一個優秀的專業團隊一起努力研究,才能在2014年《結構思考力》出版熱銷以后,產出這么多新的研究成果并凝成本書。感謝我的同事楊佳欣,將我運用本書理念繪制的潦草的插圖初稿,重新繪制得如此精致,并成為本書的一大亮點。最后,要特別感謝我的愛人李雪一直以來對我無怨無悔的支持和鼓勵。
結構思考力不但是一種幫助我們洞悉事物本質的思考藝術,更是一種透過結構看世界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當一個人習慣了以結構的視角去審視身邊的事物和問題時,一定可以讓我們把事物看得清晰、全面,生活和工作也會變得非常有條理和高效。希望通過本書的學習,能夠開啟大家透過結構看世界的旅程,讓我們一起做到“思考清晰、表達有力,生活清爽、工作高效”。
由于時間關系,加上學識水平有限,書中肯定存在不足之處,歡迎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李忠秋

掃一掃,跟李忠秋一起透過結構看世界!
回復“weike01”:獲取視頻微課1

掃一掃,跟李忠秋一起透過結構看世界!
回復正文中各章節后面的關鍵詞,獲取電子版手繪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