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課后習題詳解

1.什么是資產評估?如何認識資產評估的功能和作用?

答:(1)資產評估是專門機構和專門人員,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評估準則,根據特定目的,遵循評估原則,依照規定的程序和標準,運用科學的方法和統一的價值尺度,對資產進行評定估算的行為;簡單地說,就是對資產價值進行評定和估價,即資產價值形態的評估,以重新確定資產價值。

(2)資產評估的功能是資產評估工作的客觀要求和內在功效及能力,是資產評估所固有的,是資產評估工作的抽象化。資產評估最基本的功能是通過對資產的現時價值進行評定和估算,為資產業務提供公正的價值尺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生產要素、產權等生產條件由市場配置的情況下,資產評估可以為各項資產業務提供與之相適應的價值尺度,從而保證資產業務的順利執行。資產評估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資產業務的重要內容之一。市場經濟的核心內容是交易,而現實經濟生活中的交易無非由商品交易、勞務交易、金融工具交易和相關的資產交易構成。在這四方面的交易中,資產交易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是由于資產是生產商品和勞務的工具,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商品和勞務的市場價格,決定著商品和勞務的質量,因此對商品和勞務的市場交易具有重要的影響。

(3)資產評估的作用

①咨詢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資產評估屬于一種專業技術咨詢活動,具有咨詢的作用。咨詢的作用是指資產評估結論為資產業務提供專業化估價意見,該意見本身雖然沒有強制執行的效力,但可以作為當事人要價和出價的參考;資產評估給相關當事人提供的有關資產交換價值方面的專業判斷或專家意見,不能也不應該取代資產交易當事人的交易決策。

②鑒證作用

鑒證由鑒別和舉證兩個部分組成。鑒別是專家依據專業原則對資產交易的現時價格做出的獨立判斷,而舉證則為該判斷提供理論和事實支撐,使之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據。資產評估的鑒證作用主要表現在:

a.資產評估是以從事專業鑒別和舉證為主要內容的服務性活動;

b.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狀況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與資產價值鑒證(非權屬鑒證)方面所具備的整體能力相關;

c.盡管資產評估的這種鑒證活動一般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仍然是資產業務當事人各方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評估師必須對自己的行為承擔相應的專業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③促進作用

資產評估是揭示、發現、公正衡量資產價值的專業手段,通過專業性服務,資產評估在市場經濟中的促進作用日益增強:

a.促進市場資源優化配置;

b.推動資本市場良性運行;

c.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d.提升行業社會公信力;

e.提高行業規范化水平和執業質量;

f.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以及對外開放環境下的國家利益。

2.資產評估與會計及審計有何聯系與區別?

答:(1)在我國,由于經濟發展的特殊性,評估與會計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

①資產評估與會計的聯系

資產評估與會計的聯系主要表現為在特定條件下,資產會計計價和財務報告要利用資產評估結論,以及資產評估需要參考會計數據資料兩個方面。

②資產評估與會計的區別

a.性質和職能不同。會計是一項以記賬、算賬和報賬為基本手段,連續、系統地反映和監督企業生產經營、財務收支及其成果的一種社會活動,反映和監督是其基本職能;資產評估是一種價值判斷活動,評估和咨詢是其基本職能。

b.執行操作者不同。會計中的資產計價是由企業的財會人員完成的。資產評估則是由獨立于企業以外的、具有資產評估資格的社會中介機構完成的。

c.依據和方法不同。會計記賬和算賬中的資產確認和計價主要以可以可靠計量的歷史成本為依據,資產評估中的資產確認和評價主要是以其具有的效用和市場價值為依據。會計中的資產計價主要采用核算方法;資產評估中的資產價值評估除了可以利用核算方法外,還廣泛應用預期收益折現、市場售價類比等多種技術方法。

d.總體目標不同。會計工作的總體目標是為企業管理服務,資產評估的總體目標是為資產交易服務。會計學中資產計價的目的是為投資者、債券人和經營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會計信息,資產評估價值則是為資產的交易和投資提供公平的價值尺度。

(2)審計是由審計人員或注冊會計師運用審計標準和方法,通過實施審計程序,按照合法性、公允性的原則,對被審計企業會計報表發表審計意見。而資產評估是評估專業人員運用資產評估準則和方法,實施特定的評估程序,對委托評估資產在基準日的客觀價值予以定量評定估算。二者雖然有一定的聯系,但也有較大的差別。

①資產評估與審計的聯系

a.資產評估中的資產清查階段,就其工作方法而言,包括對委托方申報的評估對象進行核實和界定,有相當部分工作采用了審計的方法,具有“事實判斷”的性質。

b.根據我國現行資產評估法規的要求,流動資產及企業負債也被納入企業價值評估范圍之內,而流動資產和負債的評估有相當部分可借鑒審計的方法進行。

c.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經審計后的財務報表及相關數據可以作為企業評估的基礎數據。

②資產評估與審計的區別

a.審計是在現代企業兩權分離的背景下產生的,旨在對企業財務報表所反映的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真實性和公允性做出事實判斷,具有明顯的公證性特征。資產評估是在市場經濟充分發展的條件下產生的,旨在適應資產交易、產權變動的需要,為委托人與相關當事人的被評估資產做出價值判斷,具有明顯的咨詢性特征。

b.審計人員在執業過程中,要自始至終地貫徹公證、防護和建設三大專業原則,而資產評估人員在執業過程中則必須遵循供求、替代、貢獻、預期等基本經濟原則。

c.審計工作是以會計學、稅法及其他經濟法規等知識為專業知識基礎的,而資產評估的專業知識基礎,除了由經濟學、法律、會計學等知識組成外,工程技術方面的知識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d.審計主要是對會計報告的審計,審計對業務的處理標準與會計是同一的,而與資產評估卻是大相徑庭,如市場價值與歷史成本等。

3.資產評估應該遵循哪些工作原則和技術原則?

答:(1)資產評估的工作原則

資產評估的工作原則是規范資產評估主體行為的準則,也是調節資產評估主體與委托人及資產業務有關權益各當事人在資產評估中的相互關系的準則。

①獨立性原則

獨立性原則是要求資產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公正無私地進行評估,評估過程自始至終不受外來或內在因素的影響和干擾。

②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指評估結果應有充分的事實依據,從實際出發,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③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指評估人員在評估過程中,必須根據特定的評估目的選擇恰當的估價標準和科學的評估方法,制定科學的評估方案,使資產評估結果準確可靠。科學牲原則具體體現在:

a.在選用評估方法時,不僅要注意方法本身的科學性,更要嚴格注意評估方法與評估標準相匹配。

b.制定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案。資產評估的具體業務不同,其評估程序亦有繁簡的差別。因此,應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和評估本身的規律性,結合資產評估的實際情況,確定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案。

④專業性原則

專業性原則是指資產評估必須由經法律認可的專業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來進行。

(2)資產評估的技術原則

資產評估的技術原則是指在資產評估執業過程中的一些技術規范和業務準則,其實質上是評估理論的具體化,為評估師在執業過程中的專業判斷提供指南。

①預期收益原則

預期收益原則是以技術原則的形式概括出資產及其價值的最基本的決定因素。資產價值的高低取決于其所有者預期收入的高低。收入越多,價值越高。

②供求原則

供求原則是對經濟學中供求關系影響商品價格原理的概括。假定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商品價格隨著需求的增長而上升,隨著供給的增加而下降。供大于求,價格就走低;供小于求,價格就走高。

③貢獻原則

貢獻原則可看作是預期收益原則的一種具體化原則,也就是說,資產價值的高低要由該資產的貢獻來決定。貢獻原則主要適用于構成某整體資產的各組成要素資產的貢獻,或者是整體資產缺少該項要素資產時將蒙受的損失。

④替代原則

作為一種市場規律,在同一市場上,具有相同使用價值和質量的商品應有大致相同的交換價值。如果具有不同的交換價值或價格,買者會選擇價格較低者。

⑤評估時點原則

市場是變化的,資產的價值會隨著市場條件的變化而不斷改變。為了使資產評估得以操作,并保證資產評估結果可以被市場檢驗,在資產評估時,必須假設市場條件固定在某一時點,這一時點就是評估基準日,或稱估價日期,為資產評估提供一個時間基準。

資產評估的各技術原則是相互聯系的,在評估過程中,應綜合運用這些原則,以保證資產評估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評估結果的合理性。

4.什么是資產評估的假設?資產評估包括哪些假設?

答:資產評估假設,是對資產評估領域未知的事物,根據客觀的存在狀況和發展趨勢所做出的合乎邏輯的認定。

資產評估假設主要有:

(1)基本情景假設

資產評估的基本情景假設即交易假設。交易假設就是假定被評估資產已處于交易過程中,根據交易條件等模擬市場進行估值。交易假設是資產評估得以進行的一個最基本的前提假設,交易假設是假定所有待評估資產已經處在交易過程中,評估師根據待評估資產的交易條件等模擬市場進行估價。

(2)市場條件假設

①公開市場假設

公開市場假設是假定資產擬進入的市場是一個公開市場。公開市場假設還假定資產用途可以隨便選擇,從而發揮其最大、最佳效用,即資產可以被用于法律和政策允許的最佳用途,從而為其持有人帶來最大收益。

②非公開市場假設

非公開市場假設是對所有不能滿足公開市場假設條件的其他市場條件的界定,如有限交易主體假設、關聯交易主體假設、快速變現假設等。在非公開市場假設下,市場交易價格可能會偏離正常的市場價格。

(3)交易對象狀況假設

持續使用(持續經營)假設

持續使用假設首先設定被評估資產正處于使用狀態,這些處于使用狀態的資產還將繼續使用(經營)下去。該假設首先設定被評估資產正處于使用狀態,包括正在使用中的資產和備用的資產;其次,根據有關數據和信息推斷這些處于使用狀態的資產還將繼續使用下去,并假設可以按交易現有用途繼續使用。

資產繼續使用的方式有:

a.在用續用;

b.轉用續用;

c.移地續用。

②利用程度假設

評估對象利用程度假設是對評估對象利用程度和效果的一種界定或假定說明。根據評估對象的差異,評估對象利用程度假設可以劃分為整體資產利用程度假設和單項資產利用程度假設。

(4)環境假設

環境假設是對評估對象使用或經營的外部環境以及進行資產評估時所面對的條件的界定或假定性說明,包括宏觀環境假設和微觀環境假設。

①宏觀環境假設

宏觀環境假設主要是對國家產業經濟政策、稅收貨幣政策、價格利率匯率政策等全局性的外部因素,以及行業競爭、市場競爭等因素的界定或假定性說明。

②微觀環境假設

微觀環境假設主要是對資產評估的具體條件(如資料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界定或假定性說明。

資產評估假設除了從限定條件約束的內容角度分類外,還可以根據評估假設設定條件的真實程度劃分。按照評估假設設定條件的真實程度分類,資產評估假設又可以分為真實性條件假設(一般假設)、不確定條件假設(特別假設)和非真實性條件假設等。

5.什么是資產評估的價值類型?如何與資產評估的特定目的匹配?

答:(1)資產評估中的價值類型

價值類型是指資產評估結果的價值屬性及其表現形式。它是對資產評估的一個質的規定。不同的價值類型從不同的角度反映資產評估價值的屬性和特征。不同屬性的價值類型所代表的資產評估價值不僅在性質上是不同的,而且在數量上往往也存在較大差異。

(2)價值類型與特定目的匹配

資產評估的特定目的是由引起資產評估的特定資產業務所決定的,對評估結果的性質、價值類型等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對資產評估價值類型的選擇具有約束作用。因此,要根據具體的資產業務的特征選擇與之相匹配的評估價值類型,也就是說,價值類型需要與資產行為的發生相匹配。這主要是由于資產在價值形態上的計量可以有多種類型的含義,分別從不同角度反映資產的價值特征。這些不同含義的價值不僅在質上是不同的,在量上也存在較大差異,而作為資產業務所要求的具體價值類型卻是唯一的,否則,就失去了正確反映和提供價值尺度的功能。因此,必須根據資產業務的行為,即評估的特定目的,弄清楚所要求的價值尺度的內涵,從而確定資產業務所適用的價值類型,也就是在具體評估操作過程中,評估結果的價值類型要與已經確定了的時間、地點、市場條件下的資產業務相匹配、相適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平市| 六枝特区| 竹溪县| 玉屏| 封丘县| 历史| 东阿县| 康乐县| 英山县| 留坝县| 合作市| 沧州市| 太仓市| 东安县| 福海县| 浦城县| 滨海县| 株洲县| 吴堡县| 荔波县| 荔浦县| 陇川县| 乐至县| 马关县| 富顺县| 浦北县| 六安市| 仙游县| 沂水县| 即墨市| 睢宁县| 繁峙县| 锡林浩特市| 镇赉县| 固安县| 抚顺市| 财经| 靖西县| 宁德市| 聂荣县| 东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