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存貨

【大綱要求】

熟悉存貨的確認和計量。

【要點詳解】

一、存貨的確認(熟悉)

1.存貨的概念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通常包括原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商品和周轉材料。

2.存貨的確認條件

存貨必須在符合定義的情況下,同時滿足下列兩個條件,才能予以確認:

(1)與該存貨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二、取得存貨的計量(熟悉)

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三個組成部分。如表2-3-1所示。

表2-3-1 存貨成本(初始計量)


三、發出存貨的計量(熟悉)

1.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企業在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時,可以采用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等方法。企業不得采用后進先出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1)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指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轉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

(2)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與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之和,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的依據。計算公式如下:

本次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出存貨數量×本次發貨前的存貨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

(3)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當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4)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亦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其特征是注重所發出存貨具體項目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之間的聯系,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2.存貨成本的結轉

企業銷售存貨,應當將已售存貨的成本結轉為當期損益,計入營業成本。

對已售存貨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還應結轉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沖減當期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實際上是按已售產成品或商品的賬面價值結轉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企業按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也應按比例結轉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四、期末存貨的計量(熟悉)

1.存貨期末計量原則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

當存貨成本低于可變現凈值時,存貨按成本計量;當存貨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時,存貨按可變現凈值計量,同時按照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的差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

2.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轉回和結轉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跌價準備期末應有余額=成本-可變現凈值

存貨跌價準備計提、轉回和結轉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如表2-3-2所示。

表2-3-2 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轉回和結轉的處理

3.存貨盤虧或毀損的處理

存貨發生的盤虧或毀損,應作為待處理財產損溢進行核算。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后,根據造成存貨盤虧或毀損的原因,分以下情況進行處理:

(1)屬于計量收發差錯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貨短缺,應先扣除殘料價值、可以收回的保險賠償和過失人賠償,將凈損失計入管理費用。

(2)屬于自然災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貨毀損,應先扣除處置收入(如殘料價值)、可以收回的保險賠償和過失人賠償,將凈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

因非正常原因導致的存貨盤虧或毀損,按規定不能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應當予以轉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厂| 雷山县| 昌图县| 广宗县| 莱州市| 中山市| 老河口市| 犍为县| 通道| 疏勒县| 常州市| 桦南县| 伊金霍洛旗| 河南省| 蓬安县| 滨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平和县| 阳高县| 八宿县| 台山市| 庆安县| 永川市| 江源县| 峨边| 金门县| 梁河县| 浦城县| 枣庄市| 临潭县| 临漳县| 将乐县| 涟源市| 海晏县| 高雄市| 晋城| 济宁市| 弥勒县| 三河市| 泰州市| 沂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