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開發兒童的生物學(3)
- 鹽糖脂:食品巨頭是如何操縱我們的
- (美)邁克爾·莫斯(Michael Moss)
- 3883字
- 2016-12-06 15:54:02
孩子對糖的喜好,除了有基本的生理因素,還有其他3個方面的原因都使孩子們嗜糖如命。孟妮拉表示,第一個方面是對于孩子們來說,食物的甜味就是充滿能量的象征。由于孩子生長的速度很快,他們的身體對于能量的需求也十分大。第二,作為人類,我們的生活環境并沒有向我們提供很多非常甜的食品。所以,這很有可能提高了我們在吃甜食時的興奮感。而最后一方面,甜食讓孩子感覺很開心。她說,“甜食就是孩子的止痛劑,甚至可以減少一個新生兒的哭泣次數。而如果一個孩子口中吃著甜食,他甚至可以將手泡在冷水中很長時間。”
這些都是非常強有力的論據,通過這些論據,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么超市的食品都那么甜,為什么我們如此喜歡甜食。我們需要能量,而肉桂香脆麥片可以迅速為我們提供能量。我們從出生就已經開始享受甜味帶給我們的快樂,然而,我們的祖先甚至都不知道可樂的存在。糖分甚至可以使我們感覺更好,而誰又能拒絕好的感覺呢?
孟妮拉已經確信,我們對糖以及所有食物的極樂點,都是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但是,當嬰兒長大成為青少年時,食品公司影響我們口味的概率也隨之變大。孟妮拉認為,這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這些食品公司并沒有教導孩子們喜歡甜食,然而,它們讓孩子們形成了一種觀念,讓他們認為食物就應該是這樣的味道。而越來越多的情況下,這種觀念全部和糖分聯系在了一起。
“對孩子所做的基本研究和味覺測試,都清楚地解釋了為什么它們為孩子生產的食物口味都如此之重。原因就是它們在控制,或者說它們再利用孩子的生物學。”孟妮拉說,“我認為不管是誰,在生產兒童食品時都應該對孩子負責。它們應該教導孩子食物適當的口味應該是什么。”
“現在這些食品公司所生產的食物,僅僅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卡路里,”孟妮拉補充道,“它們在影響孩子們的健康。”
從莫奈爾中心的研究中,我們早已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人,特別是孩子,都嗜糖如命。而對于食品的甜度,只要在極樂點之下,所有人都希望越甜越好。
我們可能并不知道糖分從我們口中傳遞到大腦是經過了一條多么曲折迂回的路線,但是不管怎么樣,結果卻不容忽視。糖分的作用很強大,能讓人為之癡狂。而隨著公眾對糖分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對于生產加工食品的廠商來說已經成為一個政治問題。而這個問題也迫使這些廠商再一次來到莫奈爾中心,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那些大的食品公司對研究中心的贊助,為它們提供了一個非常特殊的權利:這些企業贊助商可以要求中心的科學家們為它們公司做特別的研究。基本上,每年都有許多廠商將各種棘手的難題交給研究中心來解決。比如說,為什么人們對淀粉質地的感覺會有如此大的區別?什么原因導致了嬰兒奶粉的余味糟糕透頂?而莫奈爾中心的科學家們將會集中各個科學家的智慧來解答這些謎題。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莫奈爾中心的科學家們卻遭遇了一個更大的難題:他們需要協助,來保護他們避免受到公眾攻擊。
但是,糖的問題已經招致許多方面的強烈譴責,而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已經開始大力開展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測試。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所提供的報告并沒有推薦任何管理措施,但是卻提出了一些警告:蛀牙問題日趨嚴重,糖分極有可能導致心臟疾病,而且消費者基本已經失控。報告指出,丟掉家里的糖果罐子基本不會降低糖的消費度,因為大約有超過2/3的美國食品都是加工食品。
與此同時,美國的眾位參議員成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特別委員會的成員包括喬治·麥戈文(George McGovern)、鮑勃·杜勒(Bob Dole)、沃爾特·蒙代爾(Walter Mondale)、泰德·肯尼迪(Ted Kennedy)以及休伯特·漢弗萊(Hubert Humphrey)。特別委員會宣布了第一條關于美國人飲食結構的官方指導守則,這條守則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特別委員會從饑餓和貧困著手,之后迅速將注意力轉到了心臟病以及其他疾病上,因為專家已經提出,這些疾病統統與飲食結構不良有關。而美國農業局的顧問,馬克·海格斯戴(Mark Hegsted)在會議記錄中寫道,“我已經證實,美國人攝取的食物分量應該減少;食物應該少肉少油,特別是不能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食物還應該低膽固醇、低糖。美國人還應該多吃一些非飽和脂肪、水果、蔬菜以及麥片類食品。”另外,一位名叫邁克爾·雅各布森(Michael Jacobson)的人開始向聯邦貿易委員會宣戰。邁克爾來自于麻省理工大學(MIT),是拉爾夫·納德(Ralph Nader)的門徒,而納德一直以維護消費者權益而聞名。雅各布森的團體名為公共利益科學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它從許多健康專家處搜集了12000個簽名,以此敦促有關機構下令禁止在兒童電視臺播放含糖食物的廣告。
各大報紙的頭條全都是關于對加工食品公司所進行的種種攻擊,這也激增了消費者的意識和關注。一項聯邦調查發現,絕大部分的消費者在購買食物時開始閱讀并關注商標上的營養成分;超過半數的消費者則表示,他們對標簽進行研究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攝入某種添加劑,這其中包括糖、鹽、脂肪以及人工色素。而對于食品加工行業來說,更加晴天霹靂的消息則是,公眾對于其產品所含的糖分、色素、調味料以及其他添加劑的不滿情緒日漸高漲。原因是這些成分會導致孩子們過度活躍,同時導致成人們暴飲暴食。阿爾·克勞西(Al Clausi)1987年退休于通用食品公司,曾擔任公司的研究員主管和高級副總裁。他回憶道,“這些不滿的情緒都來自于公眾本身,還有各種激進分子的聲音,他們說糖會導致過度活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當時有一個傳言,也就是糖分和調味劑使你吃得太多,而如果沒有這些成分,我們會比較有節制。”在克勞西領導公司時,他曾與家樂氏食品公司以及通用食品公司的高層組成了一個美味和營養委員會。他們要求莫奈爾中心的科學家們進行一項研究,希望以此來回擊那些反對者們。他們想通過強調糖分和其他的食品添加劑的營養成分以及對身體的好處,來轉變公眾對食品的看法。
莫奈爾中心對于這些公司來說是個不二之選。由于政府給予研究中心的贊助非常有限,研究中心不得不向這些食品公司拉去贊助,以保證科學家們可以繼續進行他們感興趣的研究。1978年,中心的前任主管莫里·卡雷(Morley Kare)在給克勞西的信件中對通用食品公司最新的支票表示感謝,信中還建議中心的科學家們可以為這些公司的產品開發設計師召開一次研討會。“現在開始,我們的研究方向將著重于食品的味道和營養,”卡雷寫道,“我們正在為一項青少年研究做準備,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對高濃度的甜味劑和咸味的渴求。當然,還有調味劑和脂肪結構。”
直到1985年,中心有9位科學家致力于美味和營養的課題,但一部分的研究結果卻無法公開。其中的一個研究結果,確實讓這些公司松了一口氣。原本,那些公司的食品開發技術員們,一直對公司上層對糖分的過度依賴深感不安。而莫奈爾中心的研究結果表明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那就是嗜糖是每個新生嬰兒的天性。這個研究結果成為食品公司的辯論依據,至少糖分并非公司人為制造。而且,雖然糖分并不完全對人體有益,但也不是完全對身體有害。克勞西表示,“糖分對于我們的身體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而且研究結果發現,所有的基本味道中,甜味是新生兒唯一偏愛的味道。而這也就告訴我們,‘拜托,我們嗜糖只是我們的身體本能,而且這絕對是有科學依據的’。”
與此同時,莫奈爾研究中心還代表這些食品生產商,對糖分是否使人暴飲暴食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而在這個領域,科學家們的研究遇到了一些障礙。舉例來說,他們發現這些食物光有誘人的味道是遠遠不夠的。這些食物必須要含有大量的糖和脂肪,才能達到讓人暴飲暴食的境界。而只有這兩種成分和鹽,才有能力刺激我們的大腦發出饑餓的信號。考慮到這一點,莫奈爾中心的科學家們將目光投向了一種對美式飲食結構影響最大的食品——汽水。在當時,人們對其的消費已經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度,銷售量遠遠大于其他所有的食品產業。
莫奈爾研究中心對于汽水的研究,大部分都由一位名叫邁克爾·托多夫(Michael Tordoff)的科學家進行。邁克爾是研究中心最聰明的科學家之一,他畢業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并拿到了博士學位。他所進行的研究是科學領域中最具挑戰性的學科之一,即行為科學中的一個分支:生理心理學。(生理心理學,是專門研究一些類似于“海馬體在學習和記憶中所扮演的角色”之類問題的學科。)而在當時,托多夫就已經表現出來,他有能力在他的實驗中為食品工業帶來新的曙光。他與一位同事一起發明了一種甜味化合物,被稱為Charmitrol。這種化合物可以發揮兩種完全相反的作用,而且這兩種作用都可能為那些公司帶來巨大的收益。他所進行的動物實驗表明,這種化合物可以讓人進食大量的食物。但如果應用的方式改變,也可以使人降低食欲。他告訴我說,“這種化合物可以讓胖白鼠減肥,瘦白鼠增肥。”盡管有兩家公司都從研究中心注冊了這種物質的使用許可,但后來,由于發現這種化合物對神經系統有一定的損害,所以這種物質已經完全被禁止用于商業用途。
當莫奈爾中心將研究對象改為汽水時,托多夫想測試一下汽水對我們的食欲會造成什么影響。很快,他就得到了一個令人驚奇的結果。加糖飲料讓小白鼠們更加饑餓,并沒有給它們帶來飽腹感。起初,這個結果似乎暴露了無糖汽水的真面目。因為在這個試驗中,托多夫使用的是糖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工甜味劑。我們一般用這個甜味劑來代替甜味汽水里面的糖。接著他使用加了糖精的口香糖,得到的也是一樣的結果。但是,當他對人進行測試時,使用的是加入高糖玉米糖漿的普通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