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 大明王朝1566(上)
- 劉和平
- 2609字
- 2016-11-30 16:18:54
鄭泌昌這時必須出面壓住陣腳了,先給何茂才遞過去一個眼色,接著說道:“那我們先議。議完了再請楊公公拍板。馬大人,你是第一功臣,今天你坐上首。”
“什么功臣,天下第一號罪人罷了。”馬寧遠的聲音有些嘶啞,“到時候砍頭抄家,各位大人照看一下我的家人就是了。”說著他首先就在打橫的那個位子上坐了下來。
聽了這話,常伯熙和張知良也是一凜,互相望了一眼,跟著在下首的位子上悶坐了下來。
鄭泌昌和何茂才也對望了一眼,兩人這才走到上首,同時端起了酒杯。
鄭泌昌:“為朝廷干事,功和罪非常人所能論之。只要干好了改稻為桑這件大事,功在國家,利在千秋。田淹了,不餓死人就什么也好說。沈老板,買田的糧食要加緊搶運,餓死了人,那才是罪。”
沈一石也站在打橫的位子前端起了酒杯:“各位大人放心,有一分田我就有一分糧,餓死了人,我抵命去。”說完立刻將杯中的酒喝了。
“這下該放心了吧?”鄭泌昌舉著酒杯望向馬寧遠。
馬寧遠端著酒杯站了起來:“到時候該怎么樣就怎么樣吧,談不上放心不放心。聽說部堂大人已經去了堤上,我要是還在這里喝酒,那便是沒了心,也沒了肝肺!”說完這句,他一口將酒干了,擱下杯子大步走了出去。
幾個人都被他晾在那里,面面相覷。
更使他們不舒服的是:馬寧遠剛走,一個隨從就進來報告了分洪的消息。
出了這么大的事,楊金水不去見鄭泌昌他們,他們也就急著找上門來了。
“分洪了!”看見楊金水從里間側門一走出來,何茂才便急著嚷道,“只淹了淳安一個縣和建德半個縣!”
楊金水走到半途的腳停住了,站在那里。
鄭泌昌、沈一石、何茂才三人的眼睛都巴巴地望著楊金水。
楊金水的腿又慢慢邁動了,走到正中的椅子前坐了下來。
那幾個人也都坐了下來。
何茂才:“這樣一來沈老板的五十萬畝,還有蘇州那邊的十萬畝改桑的田就難買了。”
沈一石也接言了:“當然沒淹的縣也可以買,但備的糧食恐怕就不夠。買淹了的田十石谷子就能買一畝,沒淹的田青苗已經長了一半,沒有四十石到五十石一畝買不下來。”
楊金水不吭聲,默默地聽著,這時將目光望向了一直沒有說話的鄭泌昌。
“都被打亂了。”鄭泌昌一開口便顯出憂心忡忡,“聽說分洪的時候那個譚綸也在場。”
楊金水的臉上這時才不經意地抽動了一下。
鄭泌昌:“這件事我們是瞞著他干的。可背后卻是小閣老的意思,這點胡部堂應該知道。現在他這樣做到底怎么想的,我們摸不透。”
“他什么時候回杭州?”楊金水終于開口問話了。
鄭泌昌:“已經回到總督衙門了。”
“什么?”楊金水倏地站了起來,“回了總督衙門也沒有找你們去?”
鄭泌昌:“我和何大人納悶就在這里。按理說賑災調糧也應該找我這個布政使衙門……”
楊金水兩眼翻了上去,在那里急劇地想著。
“不怕!”何茂才嚷道,“改稻為桑是朝廷的國策,推不動才是個死。他胡部堂在這個時候要這山望著那山高,閣老還沒死,呂公公也還掌著司禮監呢。”
“你不怕我怕。”鄭泌昌接言了,“馬寧遠到現在還不見人,要是把毀堤的事透了出去,我們幾顆人頭誰也保不住。”
楊金水的目光又盯向了鄭泌昌:“馬寧遠找不著人了?”
鄭泌昌:“是。派了幾撥人去找,杭州府衙門和河道衙門的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向。”
“那就是被胡宗憲找去了。”楊金水的眼睛望向門外。
鄭泌昌:“我也是這樣想。”
楊金水:“他不找你們,你們去找他。”
何茂才:“見了他怎么說?”
楊金水:“不是讓你們去怎么說,而是看他怎么說。”
鄭泌昌:“我們去吧。”
馬寧遠果然在總督衙門!
這時的他穿著一件藍色的葛布長衫,靜靜地坐在大案對面的椅子上,大概也有好些天沒有修面了,面頰上本有的絡腮胡都長了出來,長短不一,那雙平時就很大的眼這時因為面頰瘦了,就顯得更大。他把手中的一個包袱輕輕放在案面上。
胡宗憲就坐在他對面的大案前,兩眼微閉。兩人都不說話,那個鼓鼓囊囊的包袱擺在胡宗憲面前的大案上,便顯得更加打眼!
“我對不起部堂。”馬寧遠還是開口了,聲音已經由嘶啞轉成喑啞,“但我對部堂這顆心還是忠的。”
胡宗憲還是微閉著眼,臉上也無任何表情。
馬寧遠:“我是個舉人出身,拔貢也拔了幾年,當時如果沒有部堂賞識,我現在頂多也就是個縣丞。我,還有我的家人,做夢也沒想到我能當到杭州知府。從那年跟著部堂修海塘,我就認準了,我這一生,生是部堂的人,死是部堂的鬼。現在我終于有個報答部堂的機會了……”說到這里他站了起來,伸手去解案上那個包袱的布結。
包袱打開了,里面是一頂四品的官帽和一件四品的官服。
馬寧遠雙手捧起那個敞開的包袱:“這個前程是部堂給我的,我現在還給部堂。什么罪都由我頂著,只望部堂在閣老和小閣老那里,還有裕王他們那些人那里能夠過關。”
胡宗憲的眼睛慢慢睜開了,接著慢慢站了起來,從案前走了出來,走到簽押房的屋中間又站住了,兩眼望著門外。
馬寧遠捧著那個包袱也慢慢轉過身來,又慢慢走到胡宗憲面前,將包袱伸了過去。
“啪”的一聲,胡宗憲在他臉上狠狠地抽了一掌!
挨了這一掌,馬寧遠的身子挺得更直了,雙手緊緊地抓著那個敞開的包袱,兩眼深深地望著胡宗憲。
“自作聰明!”胡宗憲的聲音很低沉,但透著憤恨和沉痛,“什么閣老,什么裕王,什么過關?你知道朝廷的水有多深!這么大的事,居然伙同他們瞞住我去干,還說對我這顆心是忠的!”
馬寧遠:“我不想瞞部堂……更不會伙同任何人對不起部堂……天下事有許多本是‘知不可為而為之’。”
胡宗憲的兩眼茫然地望向馬寧遠,漸漸地,那目光中滿是痛悔,又透著陌生。
“‘知不可為而為之’!”胡宗憲望著馬寧遠的目光慢慢移開了,接著慢慢地搖著頭,目光中浮出的只是沉痛,“平時叫你讀《左傳》《通鑒》,你不以為然,叫你讀一讀王陽明的書,你更不以為然。還說什么‘半部《論語》可治天下!’現在我問你,孔子說的‘知不可為而為之’是什么本意!”
馬寧遠低著頭默默地站在那里。
胡宗憲:“孔子是告訴世人,做事時不問可不可能,但問應不應該!毀堤淹田,傷天害理,上誤國家,下害百姓,也叫‘知不可為而為之’嗎!”
馬寧遠:“屬下只明白應該為部堂分憂。”
胡宗憲跺了一下腳:“九個縣,幾百萬生民,決口淹田,遍翻史書,亙古未見!還說是為我分憂。這個罪,誅了你的九族也頂不了!”說到這里他仰起了頭,深長地嘆道:“都說我胡某知人善任,我怎么就用了你這樣的人做杭州知府兼新安江河道總管!”
“我本就不該出來為官!”馬寧遠跪了下去,“可我的老母,拙荊,還有犬子,部堂大人都知道,全是老實巴交的鄉下人。請部堂大人保全他們。”說到這里,他的聲音已經哽咽,趴了下去。
胡宗憲:“我再問你一次,毀堤的事背后指使的是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