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情商比智商更有效(4)

曹操讓人召禰衡來到丞相府。禰衡見禮畢,曹操卻不請他坐。禰衡便仰天長嘆:“天地雖闊,何無一人也!”曹操聽罷不高興地說:“吾手下有數十人,皆當世英雄,何謂無人?”禰衡說:“愿聞。”

曹操大談手下高手,如數家珍。曹操說:“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機深智遠,雖蕭何、陳平不及也。張遼、許褚、李典、樂進,勇不可當,雖岑彭、馬武不及也。呂虔、滿寵為從事,于禁、徐晃為先鋒;夏侯惇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間福將——安得無人?”

禰衡嘲笑說:“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盡識之:荀彧可使吊喪問候,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樂進可使取狀讀詔,李典可使傳書送檄,呂虔可使磨刀磨劍,滿寵可使飲酒食槽,于禁可使負版筑墻,徐晃可使屠豬殺狗;夏侯惇稱為‘完體將軍’,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

曹操大怒,問禰衡:“汝有何能?”

禰衡說:“天文地理,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曉;上可以致君為堯、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顏。豈與俗子共論乎!”張遼氣不過,要拿劍殺禰衡。曹操勸止,讓禰衡當一個鼓吏。

禰衡仍不知收斂。曹操命禰衡擊鼓,禰衡裸體擊鼓、斥罵曹操,把曹操貶得一無是處。曹操欲借刀殺人,便讓禰衡出使荊州。曹操知道禰衡這種狂妄之人到哪里也不會受歡迎。果然,禰衡到了荊州后又把劉表挖苦了一番。劉表也不想自己殺禰衡,又讓禰衡去見黃祖。

黃祖問禰衡許昌那里有什么人才。禰衡說,大兒孔文舉(指孔融),小兒楊德祖(指楊修),其余都不是人物。黃祖問:“你看我是什么樣人物?”禰衡傲慢地說:“你就像廟中神,雖然受到祭祀,卻無一絲靈驗!”黃祖可沒有曹操那樣的肚量,拔劍殺了禰衡。

曹操知道禰衡受害,譏笑說:“腐儒舌劍,反自殺矣!”

禰衡死于狂妄,他是自取滅亡。狂妄的人,情緒失常,頭腦膨脹,一脹再脹,不知收斂,不懂控制,鋒芒畢露。禰衡奉行“我行我素”,“笑罵任他笑罵”,“走自己的路”,自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怎么張揚個性就怎么張揚,這些人忘了沒有合適的環境、合適的土壤、集體的力量,一個人能力再強也難頂一片天。鋒芒在適當的場合下可以露一露,讓人們認識你的才華,但切記見好就收。鋒芒太露了,太愛表現自己了,就不會擁有大眾,無形中就不斷地種植了荊棘,讓自己舉步維艱。

狂妄的人,其實是無知的人,他們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過低地估計別人。曹操本身就是一個人才,政治、軍事、管理、文學哪一方面都比禰衡高得多,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將皆當世高才,水平均比禰衡高。禰衡腐儒只憑一張利嘴,根本成不了大事,反而把人家貶得一無是處。

狂妄的人,也許有一知半解,但情商卻低,狂妄的人自制力很差。何為自制力,自制力是指善于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思想和行動的意志品質。自制力差的人易受激情和沖動支配,在行動上興致所至,為所欲為,寬于律己,嚴于律人,而且知過不改。

狂妄的禰衡就如同一只孤僻的狗,對著圍滿鏡子的四周狂吠不已,結果鏡子里的狗都向它狂吠不已。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恃才傲物是一個人脆弱的表現,是一個人不成熟的標志,它將摧毀一個人進取的心理基礎,取消良好人際關系等外部條件,最終使自己成為孤家寡人,必將導致沉淪和失敗。

騷動心態,無助于事業——落鳳坡龐統中箭

騷動心態指易受外界影響,不安定、不寧靜,寵也驚,辱也驚,太在乎得失。劉備征西川時,軍師龐統太在乎得失,導致在落鳳坡中箭身亡。

龐統與諸葛亮齊名,也是一位智商極高的天才。他給曹操出的連環計,為周瑜火燒戰船提供了條件;他給徐庶出的脫身計,保住朋友的一條命。

《三國演義》描繪龐統的才能,有一驚人之筆。龐統來投劉備,誰知劉備以貌取人,見龐統貌陋,讓他去耒陽縣當縣宰。龐統上任后,不理政事,終日飲酒為樂,劉備聞之大怒,讓張飛、孫乾去調查。張飛到了耒陽縣,不見縣令龐統。同僚曰:“龐縣令到任及今,將百余日,縣中之事,并不理問,每日飲酒,自旦及夜,只在醉鄉,今日宿酒未醒,猶臥不起。”張飛怒喚龐統來見,責問龐統“盡廢縣事”。龐統曰:“量百里小縣,些小公事,何難決斷。”言畢,令公吏取出百多日所積公務,帶出訴詞被告人等。龐統手中批判,口中發落,耳內聽詞,曲直分明,并無分毫差錯,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將百多日之事盡斷畢了。張飛大驚,下席謝曰:“先生大才,吾當于兄長處極力舉薦。”

此段描寫,道出龐統乃大才,但是也看出龐統還是計較官員地位的高低,嫌官小而不滿,實行消極怠工,用現代語言就是不敬業。一百多天,一點公事都不干,若有重大案件,豈不耽誤事。龐統計較官位,說明他太在乎得失,為后面落鳳坡遭難埋下伏筆。

劉備征西川時,龐統為軍師。諸葛亮派人從荊州給劉備送來一封信,言稱他夜觀天象,主將帥身上多兇少吉,讓劉備、龐統切且謹慎。劉備一向對諸葛亮的話深信不疑,于是想回荊州商議。龐統的心態騷動起來了,他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耳。”于是以巧言說服了劉備,急速進兵。龐統太在乎個人價值的體現,太在乎功名得失,根本不理會孔明的告誡,一意孤行,不幸在落鳳坡中箭身亡,欲得功名,卻失性命,得不償失。

禪宗是中國人的哲學,是中國人接觸了佛教之后體悟到自己心靈深處奧秘的一種新的境界,它與中國原有的老莊哲學存在一定程度的內在聯系。禪宗強調“對境無心”“無住為本”,對一切境遇不生憂樂悲喜之情,不粘不著,不塵不染,心念不起。

我們對“對境無心”的理解,不是對世界萬物統統淡漠,萬念俱灰,而應從積極的角度理解為不受欲望所驅,不為名利所動,不被環境所擾,不因勝利而狂,不因失敗而憂。

能做到“對境無心”需要一個平和、寧靜的心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講,生命只有一次,匆匆而來,匆匆而去,這僅有的一次生命,究竟為何生?滾滾紅塵,浮華世象,名利財色,使太多的人耳目蒙蔽,于是見許多人為名利心動,為得失心焦,為世俗心擾,為別人對自己的不公平不恭而心煩……于是便見許多人碌碌而奔金錢美色,遑遑而奔榮華利祿,憤憤而對是非得失,以至于心為欲動,身為物欲。有屢遇坎坷,前途多艱者,豈能整天為之憂愁不止;有一生平凡默默無聞者,豈可常懷不平之心。長為名利財色而心動者,必無心搞事業,更有甚者斷送人生。與人相處,可能有的人得罪過你,反對過你,那些讓人不快之事勾起舊恨,讓人耿耿于懷,經常想著記著,尋機會反擊一下。心力都用在對付人上了,還有多少心力用于做事上。

人對于“得”過于計較,常常會走向反面。龐統對功名的“得”太在乎,卻因此而失去了生命;周瑜對虛名的“得”太在乎,也因此失去了生命;楊松為求利益之“得”,賣主求榮,被曹操處死。許多人在生活中只要一涉及自己的利益,便是錙銖必較。有人為了一己之利,置公德于度外,不顧一切地為個人謀取私利,所得當然不少,但是失去的更多,甚至失去了人一生中最寶貴的自由。

淡漠得失的人,必不會為得失而苦惱、而嫉妒、而后悔,不會為此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怨天尤人,焦慮不堪,痛不欲生。斤斤計較個人利益的人,才會整日操心,黯然神傷,埋怨天、地、人,毀其身體和精神。人生最重要的,莫過于得到內心的自由、充實、均衡與安寧,其他的一切如權力、地位、名利,統統是身外之物,人不應為身外之物所累,為得到或得不到身外之物而心態不平和。

沒有寵辱不驚的心態,根本不可能有成功的人生。

消極心態,無大出息——劉琮城丟人忘

荊州劉表死后,蔡夫人與蔡瑁、張允商議假寫遺囑,令次子劉琮為荊州之主,蔡氏宗族,分領荊州之兵。劉琮剛剛繼位,忽報曹操大軍望荊、襄而來。劉琮大驚,與眾人商議。傅巽主張將荊襄九郡獻與曹操,劉琮當然不愿意,叱曰:“是何言也!孤受先君之基業,坐尚未穩,豈可便棄與他人?”蒯越見狀,恐嚇劉琮曰:“夫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今曹操南征北討,以朝廷為名,主公拒之,其名不順。且主公新立,外患未寧,內憂將作,荊襄之民,聞曹兵至,未戰而膽先寒,安能與之敵哉?”王粲進一步恐嚇曰:“曹公兵強將勇,足智多謀,擒呂布于下邳,摧袁紹于官渡,逐劉備于隴右,破烏桓于白登,裊除蕩定者,不可勝計。今以大軍南下荊襄,勢難抵敵。你不可遲疑,致生后悔。”

劉琮本是一介懦夫,在謀臣輪番恐嚇下,立即改了主意,竟不打一仗,將荊州白白投獻曹操。荊州此時有馬軍五萬,步軍十五萬,水軍八萬,共二十八萬,有大小戰船七千余只,又有長江天險,足可與曹操抗衡,倘若與江東孫權聯合,勢力更大。劉琮由于懦弱,一仗都不敢打,便將荊州拱手相送,結果反被曹操所害。

懦夫的心態消極,有消極心態的人沒有大的出息。劉琮便是一個心態消極的懦夫。

拿破侖·希爾說過,人的身上有一個看不見的法寶,這個法寶的一邊裝著四個字:積極心態;另一邊也裝著四個字:消極心態。積極心態產生獲得財富、成功、幸福、健康的力量,可以使人攀登到人生頂峰;消極的心態剝奪一切使你生活有意義的東西。

一個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態度了。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差別是,成功者總是用最積極的心態、最樂觀的精神去做人做事,有一口氣也要往前走一步。失敗者剛好相反,他們自卑、疑慮,人生定位太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小心謹慎地做事,明明干得了的事卻不敢干、不想干。

許多事情看似不可能,其實是被消極心態束縛,去除了消極心態,不可能就會變成可能。赤壁大戰前,孫劉這么點的兵力去抗擊曹操的百萬大軍,看似是不可能的事,但卻成功了。劉琮如果去除了消極的心理,同樣能將不可能變成可能。只要是符合科學規律的,世上沒有什么辦不到的事,辦成只是個時間早晚而已。客觀上沒有“不可能”,并不等于主觀上沒有“不可能”,那就真的不可能了;主觀上認為“可能”,那么,任何暫時的“不可能”終究會變成“可能”。消極心態的人,可能辦成的事也認為不可能,他們不是被事打敗,而是被心態打敗,是自己放棄了變“不可能”為“可能”的希望。劉琮的失敗,非曹滅之,而是被己滅了。

有消極心態的人自卑,自己看輕自己。

有的人在各種會議上從來不發一言,只做聽客。他們的心態是:那么多領導、專家、老同志在場,我發言不合適吧。我人微言輕,不如不說罷。其實,與會者是平等的,并沒有人輕視他,輕視他的是他自己。

劉琮自卑,他沒有主見,凡事只聽母親蔡夫人、舅舅蔡瑁的安排,實際上是個傀儡。《三國演義》中說劉琮頗聰明,也就是說他本人并不低能或有短板,而是自己認為自己不行。

自卑,是一個人對自己不恰當的認識,是一種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極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人遇到困難、挫折時往往會出現焦慮、泄氣、失望、頹喪的情感反應。自卑使人覺得自己難有作為,生活沒有意義。長期被自卑感籠罩的人,不僅自己的心理活動會失去平衡,而且生理上也會引起變化,會損害心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生理上的變化反過來又影響心理變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總是過多地看重自身不利和消極的一面,而找不到有利、積極的一面,缺乏客觀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當王粲問劉琮:“將軍自料比曹公如何?”劉瓊曰:“不如也。”劉琮只見他人之長,不見自己之長,乃自卑作怪。我們在競爭、做事時,應當努力提高自己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客觀地分析對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尤其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和潛力,而不是妄自嗟嘆、妄自菲薄。

自卑人士的口頭禪是“我不行”。一些人之所以不成功,往往不是由于別人否定了他們,而是他們自己否定了自己;要成功,就必須在自己的字典里刪除“我不行”這幾個字!把“我不行”改為“我能行”。

自己看輕自己的心態,對自己的認識有誤。他們總是看到自己比別人差的地方,總是看到自己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所以自卑。愈是自卑,心理負擔愈重,對周圍人們的議論愈敏感,疑心重重,而變得更不自信。

一個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渺小,過分小看自己就會消極、自卑,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處處低人一頭,處處插不上手。一個人不要太在乎缺點、失敗及別人的恥笑,這些都是常事,不足為奇。把它們太當回事,自信心必然會降低。

土耳其諺語說:每個人的心中都伏著一頭雄獅。

中國諺語說:人皆可以為堯舜。

《格言聯璧》中說:不要輕視自己的身心,天地人三才都蘊藏在六尺之軀中。

恐懼心態使人缺乏生命力——闞澤獻降書

赤壁之戰中,東吳老將黃蓋行了苦肉計,于是擔負向曹操獻詐降書的任務就交給了闞澤。闞澤獻降書可是冒著生死之險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客服| 铜川市| 徐水县| 时尚| 扶余县| 同心县| 全椒县| 分宜县| 镇原县| 军事| 泸定县| 合水县| 乡城县| 广州市| 平乡县| 西丰县| 枣阳市| 中山市| 建德市| 江都市| 邹城市| 淮阳县| 申扎县| 嘉义市| 阿坝县| 巫山县| 额尔古纳市| 泰安市| 遵化市| 沙洋县| 岳普湖县| 温宿县| 十堰市| 蒲城县| 凯里市| 双辽市| 团风县| 济源市| 兴义市| 安新县| 南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