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通識讀本:達達和超現實主義(中文版)
- (英國)戴維·霍普金斯
- 514字
- 2019-01-04 07:22:18
第一章 達達和超現實主義:歷史回顧
20世紀初社會混亂多變。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革命深刻地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理解。弗洛伊德和愛因斯坦的發現以及機器時代的技術革新極大地轉變了人類意識。在文化方面,喬伊斯的小說和T.S.艾略特的詩歌——前者的《尤利西斯》和后者的《荒原》都發表于1922年——別具一格地顯露出新的“現代主義”的感受和認知模式,其特征是引人注目的非連續的感覺。因此,理論家馬歇爾·伯曼看到,人們在享受歡欣愉悅的同時也感到災難迫在眉睫,這是對當時破碎的生活狀況的反映。伯曼把這種感覺定義為現代主義情感。
20世紀初期的藝術運動有力地反映了這一新的思維傾向。有些運動,比如在1910年至1913年間達到巔峰的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在技術層面上大膽創新。它們在傳統繪畫平靜的表面下探索意識自身的結構。然而,尤其因為達達和超現實主義相當重視心理研究,我們應該可以從這兩次運動中發現對現代心靈最有力的探索。達達認為自己部分地重演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引發的心靈動蕩,而超現實主義所頌揚的非理性主義可以被看作是對打著文明的幌子發揮作用的各種力量的全盤接受。本章將概述這兩場運動相互重疊的歷史,不過首先要解決的是:是什么態度把它們和20世紀早期的其他藝術運動聯系在一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