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黑道魑魅

沙門氏菌周身鞭毛示意圖
在人體腸道微觀世界的“山林”(腸壁的褶皺與菌落)中,出沒著不少“黑道魔頭”,做著“殺人放毒”的營生。其他的“害人精”暫且按下不表,單說其中的兩個“魔頭”——沙門氏菌和產氣莢膜梭菌。
沙門氏菌是一種桿狀腸道致病細菌,一般無莢膜、周身長有鞭毛。對營養要求不高,對熱抵抗力不強,在60℃環境中15分鐘就可將其殺滅。沙門氏菌可導致胃腸炎、傷寒和副傷寒;食用帶有沙門氏菌的食品,可引起食物中毒。據統計,世界上各種細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沙門氏菌常列榜首。

產氣莢膜梭菌

沙門氏菌
傷寒沙門氏菌每年導致1600萬人生病,60萬人死亡。鼠傷寒沙門氏菌在人類身上造成的癥狀,一般是食物中毒,每年有上億人感染,死亡人數比傷寒沙門氏菌多出一倍。蒸煮、巴氏液消毒、正常烹調等,一般都能充分防止沙門氏菌病的發生。
產氣莢膜梭菌是氣性壞疽的主要病原菌。有明顯的莢膜,無鞭毛,不能運動。氣性壞疽是戰時多見的一種嚴重的創傷感染,以局部水腫、產氣、肌肉壞死及全身中毒為特征。致病條件與破傷風梭菌相似。產氣莢膜梭菌廣泛分布于人畜糞便、土壤、污水等外部環境中。帶有產氣英膜梭菌的生畜肉、禽肉、魚及其他蛋白性食品,能引起食物中毒,食用后8~24小時出現腹痛和腹瀉,除老幼體弱者外,一般愈后良好。預防方法:肉類食品要徹底加熱,食用前再加熱是預防中毒的重要措施;煮熟的肉類食品應快速降溫,低溫貯存,存放時間應盡量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