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重教
本章共十節,講述了古人對自然萬物和社會現象的認知,在中國傳統的思想中,人應該具備哪些知識、掌握哪些常識,以及人從小開始學習知識的時候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掌握。這些道理和規則,即使到了現代社會,也是讓人受益匪淺的。這是我們認知世界以及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
知識要點
1.闡述對自然和社會的認知。
2.了解古人認為應該具備和掌握的基本常識。
3.掌握事物發生和發展要遵循的規則。
能力要點
學習本章,了解古人對自然和社會的詮釋,從而豐富自身的知識能力水平。古代人對知識文化特別重視,講求從小培養,從數學開始循序漸進直到掌握更為復雜的科學知識。古人尚且如此,生活在現今社會的我們更應對知識有全面的把握。

課堂訓練
學前小測試
1.( )是四季之首。
A.冬
B.春
C.夏
D.秋
2.古人發明的“司南”是做什么用的( )。
A.印刷工具
B.指示方向
C.天象觀測
3.誰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
A.錢學森
B.袁隆平
C.陳景潤
D.李四光
4.你認為下面不符合做人準則的是( )。
A.哥哥對弟弟友愛,弟弟對哥哥恭敬
B.長輩和晚輩之間要尊卑有序
C.兒女要報答父母的恩情,夫婦和順,父慈子孝
D.朋友之間不守信用
5.按數學方位所說:“上( )下( )右( )左( )”。
A.北
B.南
C.西
D.東
學前小測試檢測出你對簡單日常知識的了解程度。在生活中,我們應多注重對知識的積累和學習。我們可以以古人的模式做參考,從而揣摩出一個適合自身的求知之路。
2.1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萬
【譯文】
早在我國古代,人們就采用十進位算術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數字,接著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這種方法一直延續至今,被大家廣泛應用。
【注釋】
而:累積。
拓展故事
數字的來源
據《易·系辭》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在數學沒有發明之前,人類是如何計算數目的呢?在人類文明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數字和計數單位是如何發展演變的呢?
早在原始人時代,人們在勞動中注意到一只羊與許多羊,一頭牛與一群牛在數量上的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產生了數的概念。最開始人們用十個指頭來記數,當指頭不夠用時,人們開始采用結繩記數。每發生一件事,人們便在繩子上打一個結;打上一個結,表示發生一件事情,打兩個結表示發生兩件事情;遇到大事打大結,遇到小事就打小結。這就是原始的“結繩記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結繩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計數需要。先前的計數方法容易被遺忘。人們便發明了一、十、百、千、萬等數字。據傳說“一”這個字是上古的伏羲氏所發明的。其余的數字則是倉頡
發明的。伏羲教人們用兩塊木板,在上面刻幾道痕跡記下數目,然后,雙方各拿一塊木板,作為憑據,這就是人類最早的契約
。
后來,有一個叫隸首的人(根據人有十根手指)發明了十十為百,十百為千,十千為萬的“十進位”的算術。采用這樣的方法計算就方便多了。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辭中有很多記數的文字。從一到十,及百、千、萬是專用的記數文字,共有13個獨立符號,記數用合文書寫,其中有“十進位”的記數法,出現最大的數字為三萬。
祖沖之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數學家、科學家。他在世界數學史上第一次將圓周率(π)值計算到小數點后的第7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七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

祖沖之對天文歷法很有研究,宋孝武帝很賞識他,派他到專門研究學術的官署“華林學省”去做研究工作。祖沖之根據自己長期觀察的結論,創制出一部新歷法,叫做“大明歷”(“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號)。這種歷法測定的每一回歸年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測定月亮環行一周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見他測定的精確程度。
公元462年,祖沖之把自己編制的“大明歷”送到宋孝武帝面前,請求其頒布新歷。宋孝武帝讓懂得歷法的官員對這部歷法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在論證過程中,祖沖之遭到了以戴法興為代表的守舊派的反對。戴法興是宋孝武帝的親信大臣,很有權勢。他蠻橫地說:“古人制定的歷法,后人不應該改動。”祖沖之同戴法興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他嚴肅地說:“既然發現了舊歷法的缺點,又確定了新歷法有許多優點,就應當改用新的歷法,絕不該盲目地迷信古人。”宋孝武帝決定在大明九年(465年)改行新歷。誰知大明八年孝武帝死了,接著又發生變亂,改歷這件事就被擱置起來。一直到梁朝天監九年(510年),新歷才被正式采用,可是那時祖沖之已去世十年了。
【評析】
本節四句提到了最簡單的數的順序。數即是數學的范疇。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沒有對數的深入探究,人類就無法認知宇宙萬物的規律。數學是用簡單的幾個公式、公理就能推導出支配整個宇宙的自然定理,真是奇妙無窮。數學用最簡單的數字符號,概括了宇宙的復雜性,使人類對自己的生存環境和生存狀態有了重新認識。數學教育本來就是傳統中國啟蒙教育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古代的人們從未忽視過對數學的教育。
【思考】
數字和計數單位是人類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知識。我們今天所使用的數字和計數單位已非常完善。幾乎所有的科學都離不開數學知識,所以必須認真地從簡單的數字開始學起,為將來學習其他知識打好基礎。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做事也要一點一滴積累,只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才能慢慢積累經驗,為將來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有成就的人取得杰出成績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呢?是認真學習,刻苦鉆研,不畏懼守舊勢力,不避艱難,這些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名言欣賞
1.數者,一,十,百,千,萬也。
——《漢書·律歷志》
2.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愛迪生
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