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大秦帝國第四部:陽謀春秋(全3冊)作者名: 孫皓暉本章字數(shù): 7631字更新時間: 2019-01-04 14:04:57
楔子
秦昭王五十一年,白露一場森森霜霧,天氣頓時冷了。
霜降八月初,時令乖戾天下失序也。尋常庶民雖不諳此等天人玄機,卻對年景冷暖看得一清二楚。十幾年間大戰(zhàn)連綿,天下疲軟失形,天道時令豈能不亂?先是燕齊六年苦戰(zhàn),兩國同時衰敗。緊跟著秦趙兩強大鏖兵,長平血戰(zhàn)趙國奄奄一息。戰(zhàn)后秦國兩次攻趙兵敗,也是垂垂無力。倏忽之間,戰(zhàn)國中期號稱天下四強的秦趙齊燕一齊衰落,天下頓時沒了光彩。大軍對壘的廣袤戰(zhàn)場沉寂了,使節(jié)縱橫的寬闊官道冷清了,逃窮避戰(zhàn)的難民潮消失了,商旅交錯人馬喧囂的關隘也蕭疏了。人斗累了,天看累了,連大河南北莽莽叢林中的大象都蟄伏到山坳里去了。大國小國強國弱國,都成了卸套老牛,粗重地喘息著,連向夙敵嘶吼一聲的力氣都沒有了。
天地翻覆的戰(zhàn)國之世,第一次進入了令人戰(zhàn)栗的寂然峽谷。
這個寒冷的秋日,燕趙邊境人跡寥落,從北方群山銀線般抽出的燕趙官道一進易水河谷便埋進了茫茫輕霾,清晨的太陽也變得紅蒙蒙混沌起來。一陣清脆激烈的馬蹄聲如急雨而來,倏忽從北方官道掠進了河谷山口。堪堪兩個轉彎,一陣大笑聲在高處突兀蕩開,茫茫霜霧中恍若天外之音。驟然之間駿馬一聲長嘶,急雨般的馬蹄聲驟然收斂,騎士高聲喝問:“何方高士?現(xiàn)身說話!”
“蔡澤離燕,欲投何處?”霾中聲音渾厚悠遠。
“閣下何人?知我蔡澤之名!”
“落拓不遇,燕山蔡澤也。唐舉豈能不知?”
騎士頓時一陣大笑:“易學大家中途截道,卻是為何?”
“足下匆匆南下,未免操之過急也。”話音落點,一個身影已經(jīng)站在了騎士對面的大石上,依稀可見一領青袍一頂斗笠一支竹杖,分明一個世外隱者。
“足下何意?蔡澤不明。”紅衣騎士一臉不屑的微笑。
“弱冠離家,游說諸侯十五年不遇,足下不思因由何在?”
“天下昏昏,不識我長策大謀也,豈有他哉!”
青袍者哈哈大笑:“怨天尤人,唯不責己,孔孟之迂闊也。”
“唐舉!”騎士馬鞭直指,“我計然家與孔孟一轍么?”
“計然之學重經(jīng)濟,輕法治,與秦國南轅北轍也。”
騎士臉色倏忽一變,跳下馬來一拱手道:“先生教我。”
青袍者篤篤一點竹杖:“秦以法治立國,治秦得以固法為本。法固,而后行計然長策,固法與富國并舉,咸陽方可立足矣。”
騎士臉色倏忽又是一變:“先生莫非為范雎預謀退路?”
“才大心小,蔡澤也。”青袍老者悠然一笑轉身而去。
“且慢!”騎士深深一躬,“蔡澤尚有一請。”
“老夫知無不言。”老者悠然一笑。
騎士語態(tài)昂昂:“聞先生易學精深,相人如神,曾相李兌百日之內必任趙國丞相,此后應驗無差!蔡澤敢請先生一相。”
“大丈夫當為則為。預斷吉兇,非名士之道也。”
“先生差矣!”騎士驕傲地笑著,“蔡澤不憂功業(yè)不成,何求預斷吉兇。吾所憂者,人生苦短也!唯請先生明示,蔡澤人壽幾何?”
“既然如此,老夫做一回相師也罷。”目光從騎士身上掃過,青袍者淡淡一笑,“足下身形五官特異不群:鼻粗仰天,脖頸奇短,肩寬高聳,膝攣羅圈,眉眼擁擠,面色焦黑透紅。此相謂之‘魋顏蹙齃’,為異人異相,可享高壽也。”騎士兩手漫不經(jīng)心地絞著馬鞭不以為然地搖搖頭:“高壽之說模糊無定,不當出自大師之口。料事能測百日之期,相壽豈一個‘高’字了得?”青袍者微微一笑道:“足下既要詰難相學之深淺,老夫便直言不諱了:自今而后,足下尚有四十三年生期,當在七十八歲時壽終正寢。”騎士片刻愣怔卻又立即一陣哈哈大笑:“佩相印,結紫綬,膏粱齒肥,四十三年足矣!”
青袍老者一點竹杖:“然則,老夫尚有一言……”
“功業(yè)之事,無須先生指點。”騎士一拱手,說聲告辭飛身上馬。那匹雪白的駿馬一聲長嘶,風馳電掣般去了。青袍者看得一陣,搖頭嘆息著消失在了云霧山中。
旬日之后,蔡澤進了咸陽,在尚商坊的燕山社寓住了下來。社寓者,商社寓所也。燕山社寓,燕國商社公寓也。此時燕國商旅大見萎縮,咸陽燕商已經(jīng)遠遠沒有了燕昭王時的聲勢,皇皇一片燕式庭院,空蕩蕩日見蕭瑟。不意有故國名士入住,燕商們不禁大喜過望,捐金大宴,將赫赫有名的六國大商與旅居咸陽的山東名士們一撥撥請來,川流不息地與蔡澤做風雅盤桓。蔡澤卓爾不群,第一次宴席高談闊論:“即墨大戰(zhàn),燕齊兩衰。長平大戰(zhàn),秦趙兩衰。若無變身新法,秦國不能再起也!”有士子問先生志向,蔡澤更是語驚四座:“秦相范雎,可取而代之也!”
一時席間嘩然。不消幾日,蔡澤公然謀求秦國丞相的勃勃雄心,在咸陽巷閭流傳開來,成了轟動秦人的一則奇聞。消息傳到丞相府,范雎笑了:“狂狷之士多奇才,此人倒是值得一見。”于是,家老奉命駕著六尺傘蓋的青銅軺車,請來了這位燕國名士。
蔡澤灑脫不羈,下得軺車不待通報,站在門廳一陣大笑道:“應侯何在?燕山蔡澤來也!”徑自搖著奇特的羅圈步悠悠然進了兩廂燈火之中。方入第三進大庭院,一陣笑聲從迎面風燈搖曳處飄了過來:“未飛先振翼,聲聞三千里,必是燕山鴻鵠來也!”隨著笑聲,一人布衣散發(fā)大步走到面前。蔡澤一拱手高聲道:“其翼若垂天之云,不振焉得高飛?”范雎不禁大笑:“驚世大言,天下無出其右也!”蔡澤呵呵笑了:“豈敢豈敢,原是在下心虛,大言壯膽而已。”范雎揶揄笑道:“老夫贊為鴻鵠,足下竟自認北溟鯤鵬,一驚一乍,果是游說有術也。”蔡澤這才肅然一躬:“不敢班門弄斧,在下原是為進言丞相而來。”范雎虛手一扶笑道:“既是有備而來,廳中說話。”
進得廳中,范雎吩咐女仆煮茶。蔡澤一聳鼻頭笑道:“秦有太一山,這茶香算得純正。”范雎道:“飲得太一茶,差強秦人了。”蔡澤大搖其頭:“未必未必,在下縱是吃得肥羊燉,也還是燕人一個。”范雎笑道:“做得秦國事,自是秦國人,何在乎吃羊吃茶?”蔡澤又是大搖其頭:“未必未必。應侯為秦做事十余年,莫非秦人了?”說話間女仆將熱騰騰茶水捧了上來,范雎?lián)P手一個虛請,悠然笑道:“先生左右遮擋,看來是有話在心不吐不快也。有何說辭,老夫洗耳恭聽。”
蔡澤對著大陶杯冒出的騰騰茶氣深深地做了一個吐納,方才悠然笑道:“應侯天下大器,何以見事如此遲緩?”見范雎只似笑非笑地盯著自己,又是一笑,“天有四時,人有代謝。功成者退,后來者進,君以為然否?”
范雎鼻頭哼了一聲,還是沒有說話。
“心境高遠,方得名士人生也!應侯以為然否?”
“……”
“功業(yè)千秋傳頌,天年善終無災,可是人生善事?”
“……”
蔡澤大是尷尬,終于不甘這種有問無答的自說自話,細長的手指叩著座案一瀉直下:“五百年來,天下強國之功臣莫過于越之文種、楚之吳起、秦之商鞅也!然三人皆功成慘死,余恨悠悠。細究三人政行,皆是建功之才有余,立身之道不足也!雖有功業(yè)刻于史書,終無大德流傳后世,誠為憾事哉!”
范雎笑了:“足下鯤鵬高遠,敢問何為傳世大德?”
“功成而能身全,名士之大德也!”蔡澤詞鋒大展,“功成身死,是為小德。無功身全,是為無德。惡行遺臭,等而下之。大丈夫建功立業(yè),當以全身而終為上。功成身死,人生至境之泰半,與賢哲極致相去甚遠,不足效法也!”
“以鯤鵬高見,五百年來何人當可效法?”
“陶朱公范蠡,武信君張儀,全功全德也。”
“啪!”的一聲,范雎拍案而起:“蔡澤大謬也!大丈夫不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唯以個人安危為至高,談何大德傳世?文種治越安民,寧自殺于相位而不隨范蠡隱退。吳起變楚,明知與貴族為敵而不避兇殺。商君變秦,寧取殺身之禍而止息秦國內亂。此三人者,極身無二慮,盡公不顧私,寧負重屈己而不荒政誤民,寧做犧牲而不亂政誤國,堪稱大德之最高風范,忠節(jié)之千古楷模也!至于范蠡張儀者流,知難而退,見禍而走,狗茍蠅營于山野林泉,竟有爾等視為全功全德,當真令范雎汗顏也!足下自詡展翼鯤鵬,說辭卻如蓬間雀,如此欲取范雎而代之,未免小瞧這顆秦國相印了!”
“應侯之見,何為名士大德?”面色通紅的蔡澤勉力支應著。
“以義死難,以身全國!”范雎齒縫間擲出八個字,大袖一揮,說聲家老送客,徑自去了。蔡澤難堪愣怔,一時茫然不知所措,及至家老道一聲先生請,才惶惶然跟著家老搖了出去。
是夜月明星稀,范雎被蔡澤攪得心緒不寧,在后園池邊漫步遐思。正在轉悠,卻聞婆娑竹林中一陣笑聲:“望水者,心在山野林泉也。”范雎聞聲不禁大喜:“原是唐舉兄到了,無怪風清月明也!”隨著笑聲,竹林中走出了一個青袍老者,竹杖搭手一拱道:“慣做不速之客,有擾范叔雅興了。”范雎哈哈笑道:“正在憂思難解,哪里來的雅興?走,書房清靜,痛飲一番。”唐舉笑道:“與人相約游歷,酒卻免了。順道前來,只是送一卷奇書,供你這書癡消遣罷了。”范雎一聲嘆息:“縱有奇書,何消胸中塊壘也!”唐舉從背上解下一個青布包袱遞了過來:“只讀此書,保范叔心神通泰。”范雎雙手接過青布卷笑道:“也好!唐兄素來神龍見首不見尾,酒,日后再補也罷。”
唐舉哈哈大笑,一聲告辭,倏忽消失在竹林之中。
范雎也不過問,悠悠然回了書房。燈下打開青布包袱,卻見粗粗一卷竹簡,用麻線捆扎得分外仔細,解開繩結抖開竹簡,剛一鋪開,題頭赫然五個大字——評點計然書!范雎大是驚訝,仔細一看,這卷書簡非同尋常:韋編連綴極是精致講究,搭手摸去,竹簡背后竟沒有一個皮線繩結;紫色竹簡刻正文大字,綠色竹簡刻評點小字,紫綠相間,文評有別,分外簡明清爽;竹簡天地打磨得極為光滑,還分別涂出一道藍色(天)與黃色(地),藍黃天地偶有眉批,朱砂書寫,懸于石粉過白的中間刀刻文字之上,似白璧之上鑲進了顆顆紅色珠玉,上手入眼爽心悅目。范雎書吏出身,嫻熟書房事務,一看便知此書是高人名士凝聚心血之孤本杰作,否則斷不會如此講究。按此書制作之精,外面還當有或銅或木之書函,目下沒有,定然是唐舉背負不便,將函去掉了,殊為可惜。然則,真正令范雎驚訝的,還不是這諸般考究的書式制作,而是這失傳數(shù)百年的奇書再現(xiàn),且有人如此精心評點。
計然者,春秋末期晉國之智謀奇士也。此人游歷吳越,收了個叫做范蠡的布衣之士做學生。范蠡后來成了越國上大夫,輔助越王勾踐復仇滅吳,成就了一代霸業(yè),后來飄然隱退泛舟湖海,于陶地以“朱公”名號染指商旅,不到十年富甲天下,于是被商旅呼為陶朱公。這《計然書》,是范蠡隱退后輯錄老師計然之言論,并參以自己見解所成,全書七策八千余言,說的是一個邦國致富術。富國富人,字字精到,天下商旅呼之為“絕世富經(jīng)”,名士則稱之為“計然七策”。
如此一部奇書,兩百年來只聽人說不聞人學。縱是名士大家云集的稷下學宮,也沒有教習《計然書》的名士大家。這部口碑相傳的奇書,亦如計然、范蠡,湮沒在變幻莫測的人世沉浮中去了。此等奇書突兀面世,范雎如何不驚訝非常?
顧不得細細揣摩,范雎一目十行地瀏覽起來。幾節(jié)讀過,發(fā)現(xiàn)這《計然書》的評點比本文更是奇特。本文曰:“知戰(zhàn)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評點云:“今世多戰(zhàn),修備更在戰(zhàn)后。大戰(zhàn)國乏,唯知養(yǎng)息致富而后起,國可長盛。四強皆衰者何?不諳戰(zhàn)后修備之道也!”隨著本文主旨,評點者又將計然的“修備知物”細化為養(yǎng)息富國之六策:通貨物、振百工、平物價、輕稅賦、重水利、興農桑。每策之后又有細化,林林總總精當齊備。范雎雖非經(jīng)濟之才,畢竟為相秉政多年,對國計民生之要害關節(jié)還是清楚的,一看此等見解,便知評點者決然一個經(jīng)國致富之行家里手,不禁連連贊嘆,一口氣看了下去。
五更雞鳴,范雎猶在捧著書卷揣摩,品咂端詳之間,突然放聲大笑起來。
蔡澤回到燕山社寓,大商們紛紛聚來聆聽高論,以為這鯤鵬名士的相府之行必是一鳴驚人,都想請這“未冠丞相”先行指點秦國商機。存了這個想頭,商人們分外慷慨熱絡,蔡澤未回時,社寓正廳已是大宴齊備錦衣如云,紛紛議論如何酬謝這個看重商旅的名士丞相了。燕國商人們更覺光彩過人,興奮呼喝應酬不已。
不想,蔡澤進得大門一臉憤激之色,尚未就座便對著眾人一個長躬:“范雎不識時務,蔡澤愧對諸位,告辭!”一甩紅衣大袖徑自走了。燕商們大是難堪,一陣愣怔連忙追出來勸阻,不想蔡澤出門便飛馬而去,一時蹤跡皆無。山東商人們大覺無趣,頓時紛紛散去,只留下幾個燕商對著滿廳酒宴兀自發(fā)呆。
飛馬疾馳,暮色時分蔡澤到了藍田塬下的松林坡。正欲躍馬出林,蔡澤卻驟然勒住馬韁愣在了當?shù)馈胺綐湎碌囊环酱笄嗍希粋€青袍斗笠的老者正對著他悠然發(fā)笑。蔡澤頓覺難堪,走馬上前黑著臉道:“先生笑我么?”
“足下不當笑么?”
“蔡澤固當笑,先生更當一笑!”
“噢?”
“唐舉易相大家,料運南轅北轍,豈非可笑!”
“此時尚有如此說辭,無可救藥也!”唐舉一點竹杖站了起來,“守不當志,言不當行。縱有天命,亦當流于無形。足下好自為之,老夫就此別過。”
“且慢!”蔡澤跳下馬一拱手,“蔡澤究竟何錯?”
唐舉無可奈何地一笑:“趙良說商鞅故事,足下可知?”
“何消問得!”
“足下見范叔說辭,不覺與趙良同出一轍么?”
“敢請明示。”蔡澤依舊一副較真口吻。
“趙良之錯,足下之誤,皆在唯以全身之道勸人急流勇退。殊不知歷來國士入政,最是崇尚忠貞節(jié)義之犧牲,最是蔑視明哲保身之中庸。范雎兩次舉薦無節(jié)之人,誤國害己,原本已對全身無節(jié)者深惡痛絕。足下操流俗猥瑣說辭,卻自以為是,豈能不大大碰壁?就實而論,足下本經(jīng)濟謀國之士,本當直面闡發(fā)治秦主張,宣示富國謀略。明察如范雎者,量君之才,自會一力舉薦。范雎雖計較恩怨,終不失天下胸懷也。否則,孤傲范叔如何能延請足下入府聚談?老夫言盡于此,足下卻自思量。”
蔡澤臉色陣紅陣白,乖戾桀驁之氣倏忽一掃而去,不禁深深一躬:“大師之論,為我十五年游說撥云見日。蔡澤明于事而暗于人,離秦后定當惕厲錘煉,不負大師指點。”
唐舉笑了:“蔡澤命在咸陽,談何離秦而去?”
“大師是說,重返咸陽依然有望?”
“行事守正,自有天道。”
“好!”蔡澤精神一振,“得大師指點,蔡澤絕不會再次鑄錯。告辭!”一拱手翻身上馬絕塵西去了。
林中一陣大笑聲傳來:“唐兄費勁也!善舉已罷,上路了。”唐舉轉身對著林中笑道:“此事若成,全賴那卷奇書之功。只是老夫無法賠你了。”林中人笑道:“只派得用場方算珍奇,我又不想做丞相,要那物事何用?”唐舉邊走邊笑道:“此等事終是盡心也,日后是蔡澤自己了。走,隨你到南國消閑去也。”入得松林片刻,馬蹄沓沓車聲轔轔,一直從藍田塬向東南去了。
蔡澤重回咸陽,做派大變。
頭一樁,蔡澤住進了咸陽國人區(qū)的秦人客棧,而后早出晚歸,細心踏勘秦國官市民市百工作坊。看了三日,蔡澤只覺大有裨益,深感自己下車伊始哇啦哇啦實在是狂躁淺薄。從此蔡澤日每入市,將咸陽民生與官府治理摸了個一清二楚。半月之后,蔡澤又西出咸陽到郿縣訪查踏勘。郿縣本是老秦人聚居的第一大縣,關中第一富庶之地。全縣二十八里,里里都有勤耕得爵的官身農夫。秦人將村叫做“里”,二十八里也就是二十八村。蔡澤一里一里訪去,之后又在縣城踏勘三日,一月下來,對秦國耕戰(zhàn)之法有了扎實明晰的見解。第一場大雪降臨時,蔡澤回到了咸陽,埋頭三日,擬就一卷《富秦六法》,要重新拜訪丞相府,與范雎做一番長策較量。
正在第四日清晨,雪花輕柔如柳絮飛揚,一輛青銅軺車轔轔駛到客棧大門。店主匆忙迎出,又立即飛也似的跑進了店中,及至拉著蔡澤出房,一名黑袍官員已經(jīng)恭敬地站在了庭院中:“在下行人張固,奉王書請先生入宮。”說著將一卷竹簡雙手遞了過來。
“閣下奉王書召我?”蔡澤沖口一問。
“秦王沉疴在身,禮數(shù)不周處尚請先生見諒。”
行人恭敬,蔡澤卻一陣不安,倏忽之間有些茫然。這“行人”本是秦國執(zhí)掌邦交事務的官員,隸屬丞相府,除了涉及邦交,行人不會直奉國君書令辦理具體事務。今日行人前來,莫非此事與范雎相關?果真如此,只怕大壞。素聞范雎睚眥必報,最是計較恩怨,豈能說自己好話?定然是范雎故伎重施,要借秦王之手除掉自己!范雎啊范雎,身為天下第一相國,如此胸襟安得立足?蔡澤一介布衣,死則死矣,卻偏是要在秦王面前撕破你的偽君子面具!心念及此,蔡澤再不猶疑,回房揣起書卷隨行人登車去了。
片刻之間,軺車進了王城。蔡澤隨行人進了西偏殿,卻見白發(fā)白須的一個老人面色困倦地半躺在一張極大的榻上,想來是赫赫聲威的老秦王了。蔡澤赳赳大步搖上前去,氣昂昂一拱手:“燕山蔡澤,參見秦王!”“先生入座。”蒼老疲憊的秦昭王抬手一指右手大案,待蔡澤入座,淡然一笑,“人言先生有經(jīng)緯之才,有訪秦之苦。我大秦正在艱危之時,先生何以教我?”蔡澤極是機敏,一看秦昭王氣色,心知此王已耐不得長篇大論,一拱手開門見山道:“蔡澤師計然富國之學,訪秦又擬《富秦六法》,今呈秦王閑來一觀,便知秦國經(jīng)濟之弊,亦知秦國致富之道也!”蔡澤只尋思盡速撂過這個話題,便可相機揭露范雎之險惡。
“先生不妨大要言之。”秦昭王顯然有延續(xù)話題之意。
“大要而言:秦國經(jīng)濟弊端在于富源閉塞,六年大戰(zhàn)已國庫空虛民力疲弱。秦國重新崛起之道,只在法、富、強、清四字并重,猶如駟馬鐵車之穩(wěn)固飛馳也!”蔡澤兩句話說完停頓下來,只等老秦王口吻扭轉話題。
秦昭王老眼驟然生光:“何謂富源閉塞?”
蔡澤心無所求,說得分外灑脫利落:“秦之財富,在于近百年積累所成。積累之緩慢,遠不及大戰(zhàn)耗費之所需。其所以如此,在于富源閉塞未開,出入渠道不暢。但遇連綿大戰(zhàn),支出遠大于歲入,一旦不能速勝,或不能從戰(zhàn)敗國掠財補充,元氣便會大衰!何謂富源閉塞?其一,依賴外商周流財貨,限制國人商市,自斷商旅稅源;其二,田雖私有而水利未開,民眾耕耘之力不能生發(fā),賦稅不能擴大;其三,唯知獎勵耕戰(zhàn),不知獎勵生育,人口來源不豐。此大要也,細目數(shù)來,皆在《富秦六法》之中,秦王自看可也。”
“駟馬鐵車,卻是何說?”秦昭王分明意猶未盡。
“秦以法治立國,然唯法不能成天下。固法之外,尚須富、強、清并重,方可長盛不衰。富在開源,強在眾民,清在官吏。法治鞏固,富源大開,人口眾多,吏治清明,此謂駟馬也!有此駟馬駕馭邦國戰(zhàn)車,何懼一戰(zhàn)兩戰(zhàn)之敗哉?”
“好!應侯這次終是沒有走眼。”一拍坐榻,秦昭王霍然站了起來,“委屈先生暫做客卿,輔助丞相處置國政如何?”
驟然之間蔡澤心中一亮,立即深深一躬:“蔡澤受命!”
出得王宮,蔡澤根本沒心思去辦理印信府邸等諸般事務,立即來到丞相府拜訪范雎,要做一次坦誠的負荊請罪。誰知相府掌書卻說丞相巡查郡縣去了,走前留得一書,叮囑蔡澤若來便得開啟。蔡澤當即開書,寥寥兩行大字:
蔡澤已受王命,掌書著即安置其代行丞相署理國政。
良久默然,蔡澤對著書簡深深一躬,說聲請掌書稍待,匆匆走了。來到王城,蔡澤請見秦王。守在秦王書房的王室長史卻捧出了一卷竹簡,說是秦王教他看罷定奪。蔡澤覺得蹊蹺,忐忑不安地打開竹簡,一時愣怔了:
辭相書
范雎頓首:臣任丞相十數(shù)年,雖于邦交有尺寸之功,然亦有錯薦兩人之罪。長平大戰(zhàn)后老臣才思枯竭,無良策重振秦國,忝居相位,實為誤國也!今有蔡澤,治國之論特異深刻,察秦之細,過臣多矣!若得其人為相,定有良策興國。老臣請卸任丞相之職,請以蔡澤為相治秦。范雎有先薦之錯,所薦當否,唯王明察決斷。
蔡澤一陣唏噓感慨,對著長史一拱手道:“敢請轉稟秦王:蔡澤雖可暫署丞相府,然愿請回應侯領相職,蔡澤輔之可也。”長史笑道:“原是秦王要大人定奪,無須稟報。”一番思忖,蔡澤明白定然是秦王無法挽留范雎,教自己相機行事了。
日色過午,蔡澤不再多說,出王城快馬一鞭,自咸陽東門直向藍田塬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