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尋人不遇
  • (美)比爾·波特
  • 6621字
  • 2019-01-04 03:32:55
icon1

醒來時,洛陽城已經沐浴在一片晨光之中了。這里曾經是中國的六朝古都。“洛陽”二字取自于流經我窗前的洛河。當然,早起的人不止我一個,還有一些人正在河邊鍛煉身體呢。洛陽是我比較喜歡的城市,在這里,每一件東西都會讓我想起一些典故或者詩詞。這里曾是曹植和阮籍居住過的地方,也是七百多年來很多重要詩人居住過的地方。就在看著公園里晨練的人們發呆的時候,一首韋應物的詩浮現在我的腦海。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這座公園曾是綠草如茵的水岸,從西林延伸到東林。韋應物那首詩的題目和詩差不多一樣長,叫《期盧嵩枉書稱日暮無馬不赴以詩答》:


佳期不可失,終愿枉衡門。南陌人猶度,西林日未昏。

庭前空倚杖,花里獨留樽。莫道無來駕,知君有短轅。


這是我比較喜歡的一首詩。看上去很簡單,只是表達了詩人想和朋友喝酒的愿望。但我可以確定,這里面蘊含著某種情緒。呵呵,現在是清晨,不是黃昏,我還有很多事要忙,就不深究他蘊含什么情緒了。在洛陽住過的詩人太多,我不可能一個不落地拜謁,只好選幾個洛陽對他們一生產生重要作用的人。想好了行程,裝好了地圖,我便背起包下了樓。旅行期間我一般不吃早餐的,一是費時間,二是要經常上廁所。出門在外,上廁所不方便。雖然這些年中國的廁所條件有很大改善,但也不是一內急就能找到廁所的。與其把自己弄得經常找廁所,不如多干點拜謁詩人的正事。

出賓館大門時,已經是早上8點。出租車等在大街上,好像是給我準備的專車似的。我的行程不固定,就要求司機打表,最后一起結賬。司機姓黃,六十多歲的樣子。車看上去有點破,一般情況下,我會避免坐這種車。可是如果路況不好,哪怕只是開始那段不好,新車也會拒絕去,甚至有的人不顧前面講好的價錢,開始漫天要價。

第一個目的地基本上算是去碰運氣。我從網上下載了兩種攻略,是以前去過的兩個人寫的,可是他們對具體位置的說法不一。第一個人說這個地方在鳳凰山上,我決定先按他說的找找看。鳳凰山位于洛陽東北二十公里,東西走向,高三百米。出城后,我們一路向西行駛,過白馬寺大約五公里,又向北走了約兩公里以后,在右邊的莊稼地盡頭,鳳凰山映入眼簾。

每隔幾百米,我們就下一次車,向當地模樣的人打聽這里是否有墓穴。他們說沿著土路走到盡頭,在山峰下有一個九龍陵園。道路非常泥濘,到跟前才發現那個九龍陵園是新建的,成排的墓碑告訴我,埋在下面的是骨灰,而不是遺骸。黃先生在外面等著,我下車去找守墓人,告訴他我要找孟郊的墓地。有一個攻略的作者自稱是孟郊的后人,盡管他沒有找到先人墓的確切位置,但山上的村民指給他一個地方,說那里有幾座沒有墓碑的唐代墳冢。他說其中一定有一座是他先人的墓。可是,守墓人卻告訴我,這里所有的墳都是新修的,從來沒聽說還有唐代的墓。這結果有點令人失望,不過我不打算就這樣輕易放棄。車開到山腳下,我們沿著當地的公路來到山的另一面,邊走邊停,見人就問。

唐朝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在所有的詩人里,孟郊獨樹一幟。他把自己看作是一個詩人,而不是碰巧會寫詩的人。據說如果寫不出詩來,他便不出門。如果真的是那樣,他一定扔掉了很多詩,因為在他的集子里,只有五百首。無論如何,孟郊只想一心寫詩,他是詩人中的詩人,而洛陽是一座詩的天堂。

孟郊出生于洛陽以南一千公里的湖州,在那里一直過著隱士般的詩人生活。四十歲以后,看到叔父去長安考取了功名,母親便說服他也去試試。孟郊跟隨叔父一路來到長安后,發現考試似乎比他想象得要難。一直到四十六歲,他連續考了三次才考中。

然而通過科舉并未給他帶來什么大的改變,不過是赴了幾個無關緊要的閑職而已。他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還是來自于詩,但那是十年后的事了。當時他遷徙到洛陽,加入了一個詩社,里面有韓愈、賈島等人,都是他在長安準備科舉考試的時候結識的。在洛陽,孟郊寫了很多重要的詩篇。有一年冬天,他從東門外的家一路遠足到洛水與瀍河的交匯處,那里有一片冰凍的灘涂。那次遠足激發他寫下了著名的《寒溪》九首。下面是其中的第二首。


洛陽岸邊道,孟氏莊前溪。舟行素冰拆,聲作青瑤嘶。

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珪。明明寶鏡中,物物天照齊。

仄步下危曲,攀枯聞孀啼。霜芬稍消歇,凝景微茫齊。

癡坐直視聽,戇行失蹤蹊。岸童棘勞,語言多悲凄。


孟郊顯然得力于曹植和阮籍五言詩的影響,但他自己對這種詩體也有很多貢獻。他的詩思深遠,造語新奇,從不蹈襲陳言,反映了孟郊生活的困窘以及因此激發的苦吟之志。

在抵達洛陽六年后,孟郊去世。我是多么希望能在這里找到他的墓地!可是在鳳凰山腳下徒勞地轉了一小時之后,我決定放棄了。也許該試試第二個人的攻略了。在當地農民的指引下,經過一條窄窄的鄉間小道,我們終于來到了鳳凰臺村。該村位于北邙山腳下,北邙山是中國著名的山脈。

中國古代有句俗語:生在蘇杭,葬在北邙。據說早在新石器時代,大家就知道這里的風水好,適宜墓葬。我希望孟郊的朋友也能這樣想。

孟郊去世的時候,很多詩人為他寫了悼詩。盡管他沒有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卻是那個時代最受敬仰的詩人之一。朋友們湊錢為他買了一塊墓地,立了墓碑。他的好友、唐朝最著名的文學家韓愈含淚為他寫了墓志。

雖然我不奢望找到那塊墓碑,卻真的希望能找到一點相關的蹤跡。在村中停好車,我便開始一個人尋找。鳳凰臺村是一個相對較大的村子。我問遍了村里的每一個人:孟郊墓在哪里?令我驚訝的是,他們竟然在聽到“孟郊”這個名字時都有些茫然。可是,我在網上下載的那個攻略說,墓地在一個很顯眼的地方呀。一小時后,我無奈地放棄了。離開之前,我拿出他生命最后階段寫的一首詩,迎著風吟誦。那是他的《秋懷十五首》中的第四首:


秋至老更貧,破屋無門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風入衣。

疏夢不復遠,弱心良易歸。商葩將去綠,繚繞爭馀輝。

野步踏事少,病謀向物違。幽幽草根蟲,生意與我微。


與曹植和阮籍不同,孟郊并不為失寵于朝廷而苦惱,但是想到詩神沒能因為他的全心投入而對他的生活有所關照時,卻時有失望。當然,我也很失望。因為我未能像韓愈、賈島等他的那些朋友一樣在他的墓前獻上緬懷與敬意。頗為吊詭的是,就在回家不久,我在網上又看到了第三個版本的攻略。那是在我去鳳凰臺村之前,有兩個年輕人去尋孟郊墓,村里的一位老人指著離村小學以北不遠的一片玉米地,說孟郊大概就葬在那里。那里沒有任何標記,連一個土包都沒有。孟郊的墓可能只存在于那位指路老人的記憶里吧。

離開的時候,想到也許可以在下一站與孟郊共飲威士忌,失望感才稍許減輕一些,因為我接下來要去拜謁的正是給他寫墓志的那位文豪。我們順原路從農田中出來,接著換到高速路上,穿過一座黃河大橋便一路向北。黃河水少得可憐。時下是9月初,應該是水位最高的季節,可是河面看起來不到五百米寬,而河水離堤壩似乎有三公里遠。這條中國的多難之河終于被馴服了,馴服它的不是堤壩,而是工業化。在它匯入大海之前,成千上萬的工廠早已吸干了它的水分。

過黃河以后,我們在第一個出口下了高速,然后向東朝孟州方向開去;大約走了五公里,向北轉到一條專門通往韓愈墓的公路上。在給孟郊寫完墓志的第十年,韓愈去世,并葬在這里。車子行駛大約一公里便到了公路的盡頭。停好車,我去買票。一進大門,我就忍不住好奇地張望起來:這個地方真是富麗堂皇。好幾間展廳和一座大殿合圍起來,形成一個大的院落,中間矗立著韓愈的雕像。唉,孟郊雖然在詩史上與韓愈并稱,可即使是死亡也沒能改變兩個人的處境和待遇。孟郊的墓被農民平了種上莊稼,而韓愈的墓則修得如皇陵一般。穿過院落,我沿著長長的臺階向后門走去。今天是周日,卻只有我一個游客,這多少有點怪異。看來,這里的旅游宣傳沒有做到位啊。在墓前,我拿出杯子倒滿三杯酒:一杯給韓愈,一杯給孟郊,一杯給我自己。

韓愈的詩與孟郊的不同,有一種從容的會話氣氛,看起來寫得隨意,但實際上卻經過深思熟慮,我想這可能是韓愈以散文見長的緣故吧。后世評論家大多認為他和柳宗元是唐朝最偉大的散文家。他講過很多故事,也許,詩只是他講故事的另一種方式。在這里,我誦起了他與孟郊同題的《秋懷》之八:


卷卷落地葉,隨風走前軒。鳴聲若有意,顛倒相追奔。

空堂黃昏暮,我坐默不言。童子自外至,吹燈當我前。

問我我不應,饋我我不餐。退坐西壁下,讀詩盡數編。

作者非今士,相去時已千。其言有感觸,使我復凄酸。

顧謂汝童子,置書且安眠。丈夫屬有念,事業無窮年。


吟誦著這首詩,我想象“讀詩盡數編”的韓愈是一個年輕人。他讀的什么詩呢?應該是屈原的詩吧,比如《漁父》中講“時逢明君則輔,時無明君則隱”的故事。有人認為這首詩是韓愈第一次貶出長安的時候寫的。他或許想著要在終南山蓋一間茅舍隱居,或許想著面對昏聵的君主和烏煙瘴氣的朝廷,他該如何避免一貶再貶。韓愈不像孟郊,他有儒家的用世之心,所以建茅舍的可能性不大。事實上,正是他秉持的儒家思想導致他的第二次流放,因為他批評皇帝的禮佛行為。后來皇帝還是原諒了他,把他召了回來。通過這件事,即使他的政敵也對他欽佩有加。

韓愈像

杜甫誕生窯

我要讀的第二首詩,據學者說是韓愈《南溪始泛》三首中的最后一首。描寫他游覽長安南部的終南山,泛舟水上的情景:


足弱不能步,自宜收朝跡。羸形可輿致,佳觀安事擲。

即此南坂下,久聞有水石。拖舟入其間,溪流正清激。

隨波吾未能,峻瀨乍可刺。鷺起若導吾,前飛數十尺。

亭亭柳帶沙,團團松冠壁。歸時還盡夜,誰謂非事役。


我想韓愈當時一定很興奮,泛舟一天非常有助于放松身心。我把他的那杯酒以及孟郊的那杯都澆在他的墓前,接著將我的那杯一飲而盡。

我們沒有沿原路返回,而是沿主干道向東行駛近十公里,穿過孟州城,上了另一條高速,再跨過另一座黃河大橋。前方出現了一個指示牌:杜甫故居。

兩分鐘后,我們開進了一個空曠的停車場。就像韓愈的豪華大墓一樣,這塊生養杜甫的土地也被開發得超乎想象。很明顯,當地政府看到了它的旅游價值。我聳聳肩,嘆了口氣。我早已習慣這樣的開發,自然,越開發門票越貴,這也是今天的朝圣者必須付出的代價——但至少這次我買到了打折票。

和在韓愈的墓地時一樣,我快速地瀏覽了各個展廳。如果對一個詩人不是很了解的話,我會在這些地方多逗留一會兒的,但杜甫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我已經讀過他太多的東西了。所以我直接來到了后面的一個院子,這里不僅有房子,還有幾間窯洞。在這里,杜甫度過了他的青年時期。這應該是他住過的最好的房子。土窯冬暖夏涼,直到今天,這里的中國人還喜歡用磚砌窯洞。杜甫的房子朝西,直接對著院子,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想象他在院子里讀書,直到落日時分,然后回到土窯里歇息的情景。毫無疑問,他很年輕就開始寫詩了。但是有記載的只有一首《游龍門奉先寺》,講的是他游覽洛陽南邊的龍門石窟的情景:


已從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陰壑生虛籟,月林散清影。

天闕象緯逼,云臥衣裳冷。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這首詩寫于公元735年,杜甫時年二十三歲。他另一首少作寫于公元744年初見李白時。當時李白因為自己的酒醉行為,被貶離長安。他一路東游,想找一個潛心修道和煉丹的地方,以完成求仙的愿望。而杜甫正好來到了洛陽居住。他們第一次見面,杜甫寫下了這首《贈李白》:


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野人對腥膻,蔬食常不飽。

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

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


這首詩寫出了杜甫鮮為人知的一面:有隱居之愿,想吃丹藥,想長生不老。他當時很年輕,受李白影響很深,尤其是道教長生不老的誘惑讓他難以抗拒。第二年,在孔子家鄉附近的石門山,他再一次拜訪了李白。然而父親的去世讓他放棄了對長生不老的追求。與李白分手以后,杜甫回到長安,繼續自己的問學之路。

今天我還有兩個地方要去,因為計劃到長安去拜謁杜甫,所以沒在此地久留。我們返回洛陽,奔向著名的龍門石窟方向。那里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參觀伊河西岸峭壁上的佛像石刻。一出高速口,我們就來到一條八車道馬路上,那是直接通往龍門石窟的。而我的目標其實不是石窟。車開到半路,向東轉到了北新街,前行五公里左右,來到了獅子橋村。我以前來過這里,因此知道這次要找什么。我讓黃先生在一家駕校的入口旁邊停車,駕校里現在并沒有人學車。我問看門人是否可以從這里穿過到對面的那塊空地上。他沖我揮揮手,示意可以。在這塊大約一英畝的土地上,矗立著一幢尚未完工的兩層水泥建筑,地面上栽有葡萄。這里還有一間簡易房,一個看門人和一條看門狗。

我上一次來這里純屬偶然。當時天津電視臺要拍一個我在中國各地尋訪詩人韋應物的紀錄片。韋應物在洛陽郊區的佛寺待過很多年。我問當地一位負責文化遺跡的官員是否知道那座舊廟的位置。他誤以為我指的是詩人白居易,于是就陰差陽錯地把我帶到了這幢水泥建筑前。要不是這個偶然的誤會,可能我永遠都不會找到這里。這里是白居易在公元824年致仕以后居住的地方,而他二十歲以前住過的村子,我已經去過了。在童年和老年之間,他有四十年的時間都在享受自己幾經起落但相對成功的官宦生涯;最后告老還鄉,來到現在這座駕校的旁邊。這是他生命的黃昏,長長的、輝煌的黃昏。白居易在這里寫下了許多我喜歡的詩篇,包括這首《嗟發落》:


朝亦嗟發落,暮亦嗟發落。落盡誠可嗟,盡來亦不惡。

既不勞洗沐,又不煩梳掠。最宜濕暑天,頭輕無髻縛。

脫置垢巾幘,解去塵瓔珞。銀瓶貯寒泉,當頂傾一勺。

有如醍醐灌,坐受清涼樂。因悟自在僧,亦資于剃削。


白居易在這里洗過冷水澡,位置應該就在這幢水泥建筑里。這里的旅游開發比較失敗。從上次來到現在,唯一有點變化的是守門人在房頂上放了一把椅子,這樣他就可以享受夕陽西下的美景了。那天他不在,但他的狗在,我也就不想進去看個究竟了。

重新上車,奔向下一個目標,在那里,白居易度過了生命的最后四年。在獅子橋村住了八年以后,他搬到了更遠的地方。再次在龍門大道上朝石窟方向奔馳,在快到路的盡頭,我們轉向了伊河東岸。我告訴黃先生把車停在路邊等我。一切都變樣了,這里以前是沒有門的,也沒有值班人員,自然也沒有售票處。人們穿過這座圍繞白居易的墓地建起來的美麗小花園,去伊河西岸看佛像。現在這里被圍起來了,對外售票了。

我告訴售票處的女士我只是想進去看一下那個小花園,她還是要我交一百五十元。我再次強調只是看小花園,不去看佛像,她說現在是一票制。我嘆了口氣,告訴她我已經過六十五歲了,是否可以按規定買半價票。我熱愛中國,會說漢語,有時候真覺得自己和一個中國老頭沒有區別。可是她說老外不能打折。這讓我想起很多年前的中國,同樣的一件東西,賣給外國人要比賣給中國人貴十倍。幸好現在那種情況基本不會有了,但在有些地方,還是會中外有別。我們討價還價了好一會兒,她不妥協,我也犯起倔來,就是不買她的票,扭頭就走。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其實,我的時間很有限,跟她較勁得不償失。

正在我不知所措之際,猛然看見導游帶領一大群游客正要進門,便毫不猶豫地混在他們中間,呵呵,這回那位女售票員沒有注意到我。總算進去了,我得意地想,看你還跟我較勁不。可是好景不長,在離白居易花園不到一百米的地方,還有一道查票的關卡。查到我的時候,我四處摸口袋,裝作著急找票的樣子。被我這樣一堵,我后面的那幫游客開始不耐煩起來。工作人員以為我跟他們都是同一個旅游團的,見我一直在找票,便一揮手把我放進去了。我順著旁邊的鐵欄桿來到墓地前,這里是我喜歡的地方,以前來過多次,輕車熟路。我還認識這里的一位管理員程先生。上次來的時候,他把我帶到花園后面,讓我看一根石柱,上面刻著白居易對子侄的訓示。因為這根柱子,這次我帶來了白居易的一首與柱子所刻內容相似的詩——《狂言示諸侄》。向他敬酒之后,我便吟誦起來:

世欺不識字,我忝攻文筆。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

人老多病苦,我今幸無疾。人老多憂累,我今婚嫁畢。

心安不移轉,身泰無牽率。所以十年來,形神閑且逸。

況當垂老歲,所要無多物。一裘暖過冬,一飯飽終日。

勿言舍宅小,不過寢一室。何用鞍馬多,不能騎兩匹。

如我優幸身,人中十有七。如我知足心,人中百無一。

傍觀愚亦見,當己賢多失。不敢論他人,狂言示諸侄。

白居易像

就在我和白居易對飲的當口,看見一位園丁,我走過去問他程先生那天是否當班,之前有打電話,但沒人接。園丁告訴我,那天程先生休班,他現在用手機,不用固定電話了。看起來現在每個人都在用手機,為方便下次找他,我記下了新號碼。結束了祭拜,沿老路返回大門,我既像示威又像和解地沖售票處的女士揮了揮手。今天是重要的一天,連軸轉,成果豐碩,可也把我累壞了。最后,黃先生把我送回到早晨上車的地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江市| 浦江县| 赣州市| 临海市| 嵊州市| 平度市| 长垣县| 新邵县| 全州县| 云林县| 报价| 山阴县| 清河县| 五峰| 洞口县| 林口县| 麻阳| 陆良县| 新密市| 东乌珠穆沁旗| 搜索| 霍山县| 房产| 益阳市| 庐江县| 彝良县| 沛县| 中方县| 禄劝| 论坛| 武乡县| 政和县| 随州市| 甘谷县| 开封县| 新干县| 松溪县| 永泰县| 耒阳市| 孝感市| 揭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