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飲食方式禁忌

中國人的飲食方式,由于地域的差異,中國各地人的飲食方式也大為不同,當然,也就產生了不同的禁忌。

待客飲食方式禁忌

中國人向以熱情好客著稱,在款待遠方來的客人時,尤其注重飲食方面的禮節,這其中是有很多禁忌應該注意的。

·忌弄亂就餐的座位

人們講究敬賓客,首先從吃飯的座次上體現出來。坐在主人左面的是“主賓”,右面的是“次賓”;相對應的,左面挨著主賓的是“副主陪”,右面挨著次賓的叫“次陪”。這個順序是禁忌弄亂的,否則就會被人們認為是不懂規矩。

·忌待客的第一頓飯吃餃子

在請客人吃飯的時候,在不少地區,客人進門的第一頓飯忌吃水餃,因為水餃是送行的食品,人們常說“滾蛋餃子,迎客的面”,如果請客人吃餃子意味著告訴客人他是不受歡迎的。

·忌宴客時說“醋”、“蒜”

河南一帶,宴客忌問客人“吃醋不吃醋”,因為“吃醋”意味著客人家會因為有什么不貞的事情發生。在山東一帶,還忌諱問客人吃不吃“蒜”,因為有的方言“蒜”跟“散”同音,如果這樣問的話意味著要分散了。

·忌待客時菜肴數為“三”或“八”

在河南鄲城一帶待客忌三盤菜、八盤菜,說是“三個盤子待鱉,八個盤子待王八”,一般是菜多為好。而在河北一帶卻有“七個碟子八個碗”的說法,這是一種表示菜肴豐盛的說法,也是主人表示歡迎客人到來的一種方式。

·忌宴客時主人不親自為客人布菜、敬酒

吃飯時,主人要親自給客人布菜、敬酒。否則,別人會認為主人不懂禮節、待客不周。

·忌喜宴時第一杯酒不喝紅酒

過去飲酒多為高度燒酒,也有大黃米制的老酒或地瓜制的地瓜黃酒。若是喜慶宴席,頭一杯必喝紅酒,酒宴終了,亦須同干一杯紅酒,稱為“滿堂紅”。否則,會有不吉利事情發生。

·忌沒有兒子的人喝“瓶底酒”

在農村,沒有兒子的人忌喝“瓶底酒”(即已開瓶的殘酒),俗認為喝“瓶底酒”會生閨女。

·忌碰杯時,晚輩的酒杯高于長輩

碰杯時,晚輩的酒杯要低于長輩,以示敬意。否則,會被認為不懂禮節。席間,酒量不行的,可請幾位“海量”至親陪客,猜拳行令至通宵達旦,一醉方休,素有“客不躺倒,酒桌子不撤掉”的習俗。

·忌觸犯吃魚的禁忌

在宴席上必定有一道菜是整條魚,上這道菜時,魚頭要朝著客人擺放,以示尊重。主人先請客人舉箸品嘗,然后同席的人才動筷分享。高檔魚,如加吉魚之類,要將魚頭敬獻給客人。吃魚后,將一面魚肉吃光了,要吃另一面時,忌諱說“翻過來”,要說“劃過來”。在有些地區的宴席上,魚頭對著誰,誰要飲酒三杯,然后大家方可動筷吃魚。

·忌主人離席

吃飯間,主人要始終陪坐,忌諱提前離席,而且必須頻頻向客人敬酒、勸酒,夾菜添飯。盛飯時忌勺子往外翻,一說是牢里的舀法,一說是財水外流。席間吃飯時忌將空碗空碟收走,忌諱席未散抹桌掃地,認為這是“趕客”之意。

·忌兩人分吃一梨

飯后招待客人吃水果時,忌諱兩人分吃一個梨,諱避“分離(梨)”二字。否則,會認為主人有希望客人快點離開之意。

 

知識鏈接

食經

據《魏書》所收崔浩寫的《食經敘》稱,崔母盧氏與崔的其他女性長輩,“所修婦功,無不蘊習酒食。朝夕養舅姑,四時祭祀,雖有功力,不任僮使,常手自親焉。”后來,崔母“慮久廢忘,后生無所見,而少習業書,乃占授為九篇,文辭約舉,婉而成章……”崔浩也就“故序遺文,垂示來世”。可見著名的崔浩《食經》,實際是崔母盧氏“口授而成”。

《食經》已佚。在《齊民要術》、《北堂書鈔》、《太平御覽》及王禎《農書》等書中有所收錄,內容有四十多條,涉及食物儲藏及肴饌制作,如“七月七日作法酒方”、“蒸熊法”等等,內容相當豐富。

自家人飲食方式禁忌

中國人凡事講究禮節習俗,哪怕是自家人在一起吃飯,也是要遵守飲食方式上的禁忌的。

·忌吃飯不避諱外人

舊時,在農村中,有這樣一種習俗,吃普通家常菜可以當著外人面前吃,甚至可以端著飯碗上街吃。一旦改善生活,吃別樣飯或者來了客人時,就要待在家里了,要避開別人。如今,尤其在城鎮里飲食避人的習俗是越來越強化了,到了開飯的時候,一般是禁忌串門的。小孩子吃飯時若仍待在人家家中玩耍,父母也是要訓斥的。

·忌吃飯時心不在焉

吃飯是人的一大快事,也是一件正事,俗忌心不在焉,思想不集中。民間忌諱吃飯時看鏡子,忌諱邊吃飯邊干活兒,或者邊吃飯邊玩耍,以為是對家神的不敬。俗謂“吃飯不要鬧,吃飽不要跑”。

·忌吃飯時說話

許多地方還忌吃飯時說話,民間有“食不語”、“吃飯不拉呱,酒醉不騎馬”的俗諺。

·忌吃飯時坐在門檻上

吃飯時忌坐門檻上,人們常說這樣吃飯會被噎著。

·忌吃飯時動作不雅

民間禁忌吃飯時有其他不雅的動作,如脫鞋、摸腳趾、伸懶腰。俗謂“吃飯伸腰,天打勿饒”。

·忌吃飯時說“捧飯”

在吃飯的時候最忌諱說“捧飯”。因為只有人在死以后“做七七”時,祭靈請亡靈吃飯時“捧飯”。平時“捧飯來吃”, “來捧飯吃”,則與祭亡靈有聯系。人們覺得要在平常吃飯的時候說,可能家里會死人,是很不吉利的。

·忌掉飯粒、撒米和剩碗根兒

在有些地方吃飯的時候忌諱掉飯粒、撒米和剩碗根兒。有句俗話叫“作踐谷物,必遭雷擊”。民間又以為“小孩剩碗底,長大娶麻妻”、“吃不光,好生瘡”,因此家長從小就應要求孩子吃多少盛多少,要學會掌握自己的飯量。這些歸根結底是民間敬谷神、惜谷物的心理表現。

 

知識鏈接

飯后的禁忌

吃完飯后,俗忌躺臥不動,所謂“飯后不動,定要生病”。最好是走走步,活動活動。所謂“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飯后又忌洗澡、剃頭,民間有“飯飽不洗澡,酒醉不剃腦”、“肚飽不剃頭”的說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城县| 泸溪县| 荔波县| 浙江省| 余干县| 昌邑市| 徐闻县| 江油市| 洪洞县| 石台县| 克东县| 安龙县| 罗定市| 治县。| 壶关县| 玉田县| 纳雍县| 汉寿县| 华亭县| 两当县| 呼伦贝尔市| 霸州市| 武乡县| 将乐县| 双辽市| 广昌县| 孟津县| 安丘市| 信宜市| 秦皇岛市| 留坝县| 巴彦淖尔市| 陇南市| 苗栗县| 探索| 承德市| 新乐市| 云梦县| 长垣县| 苗栗县| 松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