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服飾穿戴擺放禁忌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在服飾上講求得體大方。而且,人們認為服飾附著自己的魂靈,因此,人們對服飾的穿戴、擺放都有所忌諱。

服飾穿戴禁忌

服飾的穿戴方式也要遵循一定的禁忌習俗。民俗認為,如果服飾穿戴不妥的話,會給自己帶來災難。

·忌衣冠穿著隨便

人們通常認為,衣冠穿戴不能太隨便,尤其忌異常穿戴,如反穿衣、反懸冠等。

在河南沁陽一帶有“反穿羅裙,另嫁男人”的說法,他們認為只有孀婦改嫁時才反穿羅裙,若平時女人反穿羅裙,自然是不吉祥的,所以忌諱。

在民間又有親人死后要反穿衣的習俗。許多地方,給死人穿壽衣,并不直接穿在死者身上,而是先讓孝子或親屬反面層層穿好,再剝下來一次穿到死者身上。于是,平日里就特別忌諱將衣服反穿著。否則,就意味著是在詛咒自己的親人死去。

在以前,還有人死以后反戴帽子的習俗,所以在平常如果把帽子反過來戴的話,就是不吉利的。

·忌穿別人穿過的衣服

民間忌諱穿別人穿過的衣服。在衣服與本人有著同一性的思想觀念下,人們認為衣服上會附著本人的魂靈,那么穿上別人穿過的衣服自己的靈魂就要不得安寧了。

·忌晾曬衣服不收

南方沿海一帶甚至忌諱晾曬干的衣服不收下,直接穿在身上。俗以為這樣人會變成“竹竿鬼”。因為過去當地人晾曬衣服是用竹竿把衣服撐起來,看上去像是一個竹竿人穿著衣服似的。如取下衣服來直接穿在自己身上,怕自己也受到那竹竿人靈魂的侵擾而成為一個“竹竿鬼”。而收下衣服,再折疊一下,放一段時間,就起到了化解的作用,不會再有什么不吉祥的事了。

·忌在莊重的場合下穿著亮紗做的服裝

清代時,忌諱在莊重場合下穿著亮紗做的服裝。據《清稗類抄》云:“夏不得服亮紗,惡其見膚也,以實地紗代之,致敬也。”

·忌服飾不整齊

人們還忌諱服飾不整齊。在以前,山西一帶有個習俗就是戴帽子,俗以露頂為羞恥,忌諱不戴帽子。此外他們還忌諱把帽子戴歪了,俗語稱“歪戴帽,狗材料”;忌諱衣扣不系或系錯;忌諱不穿鞋襪或只穿一只鞋襪。在封建社會,婦女還忌不裹腳,又忌婦女裹腳帶松弛拖地,說是這樣的女人必犯酒色。

 

知識鏈接

中山裝

中山裝是中國現代服裝中的一個大類品種。其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個帶蓋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褲,它是在辛亥革命這一社會劇變中誕生的,以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做臨時大總統時穿用而流行于世,故稱中山裝。

據說孫中山先生在廣州任革命政府大元帥時,于1902年,到越南河內籌組興中會,偶入廣東人黃隆生開設的洋服店,為了節省開支,并能體現中國國情而授意黃隆生設計一種美觀、簡易而又實用的中國服裝。黃參考了西歐和日本服裝式樣,并結合當時南洋華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上衣和學生裝而設計縫制成后來的“中山裝”。

服飾擺放禁忌

在民間,除了以上提到的關于服飾的禁忌以外,還有服飾放置、縫補等方面的禁忌。

·忌將婦女和小孩的衣物在夜間晾置在室外

民間忌諱將婦女和小孩的衣物在夜間晾置在室外,恐怕落到衣物上賊星或沾染上鬼祟邪氣。

·忌把小孩的衣服搭在高處

小孩的衣服還忌搭在高處,俗稱“三尺以上有神仙”,恐傷害小兒。

·忌帽子隨意亂放

民間忌諱帽子亂放,恐別人從自己放在或掉在地上的帽子上跨過,更忌諱別人哪怕是小孩子坐在自己的帽子上。以為如此則等同于被人從自己的頭頂上跨過,自己受到了胯下之辱,是很不吉利的。

·忌衣服破了不及時縫補

如果衣物破了,需要立即縫補起來,否則不吉。

·忌縫補衣服時穿在身上讓人縫補

縫補衣服時,忌諱穿在身上縫補。河北定縣一帶,如不脫衣就讓別人給縫補,自己嘴里必須銜一樣東西,如筷子、秫秸等物。據說不銜的話會被賊偷。這實則可能系家庭中的戲謔,或者是出于補衣如補洞,有了洞,不把東西“咬住”便會被人偷走的聯想。山東也有類似的習俗,不過不是怕丟東西,而是說這樣針不扎人。

 

知識鏈接

頂戴

清時,官員的禮帽帽頂均綴紅纓,帽頂正中置一金屬座,座上嵌一顆核桃大小的頂珠。頂珠以珊瑚、寶石、銅等制成,按品級而分質色:一、二品為紅色;三、四品為藍色;五、六品為白色;六品以下為鋼金色。通常,皇帝有時會賞給并無官位的人某品頂戴,以示給予該人的榮譽;抑或對低一品級的官員賞以高一品級的頂戴,以示恩寵。凡被皇帝賞以高一品級頂戴的官員,其原品位雖不變,但待遇一般都會隨頂戴而增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蔡县| 油尖旺区| 宜宾县| 嫩江县| 邛崃市| 中山市| 双峰县| 红桥区| 马山县| 上虞市| 本溪| 文昌市| 嘉祥县| 沙湾县| 济源市| 东乌珠穆沁旗| 米林县| 乐都县| 康保县| 建平县| 长子县| 河源市| 定日县| 龙泉市| 平阳县| 莒南县| 天津市| 麦盖提县| 景谷| 景东| 茂名市| 石渠县| 巨鹿县| 富阳市| 石柱| 阳朔县| 申扎县| 察哈| 云浮市| 柞水县| 澄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