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心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楊婧
- 15715字
- 2019-01-03 02:38:04
第三章 擁抱陽光心態,提高幸福指數
心態陽光才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想不付出任何代價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話。
——徐特立
有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實驗人員讓兩組參加者向同一位女士打電話,并告訴第一組說,對方是一個冷酷、呆板、枯燥、乏味的人。告訴第二組說,對方是一個熱情、活潑、開朗、有趣的人。結果,發現后一組的參加者與那位女士交談得很投機,通話時間也明顯比前一組的參加者時間長。而前一組的參加者與女士的交談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你事先的預期或看法決定了你的交往方式,包括你的語言信息和非語言信息都會受到預先期待的影響。因此,只有心態陽光的人才能看見生命中的陽光,才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只有我們做到用陽光的心來對待一切,經常監督自己,并且及時調整期望值,這樣你的生活才會美好起來。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人在性格、愛好、職業、習慣等諸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對事物、問題的認識與理解也不盡相同。調整好自身的心態,才能讓陽光照耀到你的心靈。
有兩個人同時遷到一個小鎮。第一個到了市郊,在加油站停了下來問一位職員:“這個鎮里的人怎么樣?”
加油站的職員反問:“你以前那個鎮上的人怎么樣?”
“他們確實糟透了,很不友好!”
“我們這個鎮上的人也一樣。”第二個到了市郊,也在同一個加油站停下來,問了同一個問題。加油站的職員反問:“你以前那個鎮上的人怎么樣?”
“他們好極了,真的十分友好!”
“我們這個鎮上的人也一樣。”
可見,在人際交往中,你對別人的態度和別人對你的態度事實上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說是一樣的。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我們往往能夠從別人的臉上讀到自己的表情。”如果你的心是陽光的,你也能發現別人陽光的一面。
我們不能要求別人與自己一樣,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和經驗來衡量別人的所作所為,要承認別人與自己的差別,并能容忍這種差別,不要企圖去改變別人,這樣做是徒勞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圣賢,焉能無過?宋代文士袁采說過:“圣賢猶不能無過,何況人非圣賢,安得每事盡善?”人與人在日常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現或大或小的失誤,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成功的交往是人人希望的,把握交往成敗的關鍵在于調整你自己的心態,把別人想象成天使,你就不會遇到魔鬼。
在人與人之間的日常交往中,若別人未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或有什么過錯或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情,切不可懷恨在心。因為怨恨不僅會加深別人間的誤會,影響友情,而且會擾亂正常思維,引起急躁情緒。
其實,在當今的人際交往中,每一個人都需要保持一種陽光的心態。你怎么看別人,別人就怎么看你;你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怎么對待你。否則,對方就會感到不平衡。所以,如果你事先對他人有一些消極的看法,那么,這些看法勢必會無意識地流露出來,表現在你的語言或非語言的信息上。而對方覺察到你發出的信息后,也會做出相應的反應。
凡事要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這樣或許能夠理解別人的所作所為。要真正做到隨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你就必須提高自身素質,讓陽光照耀心靈,多看朋友的長處,原諒朋友的過錯,這樣你的友誼之樹才會常青。有句古話說:“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樂法。”在道路的狹窄之處,應該停下來讓別人先行一步。只要心中常有這種想法,人生就會快樂安詳。
陽光茶坊
請保持一顆陽光的心吧!因為只有心靈充滿陽光,你才能看得見自己和他人身上的光亮,才能根據這種光亮,肯定自己、開發潛能,并且欣賞到別人的優勢,懂得借力于別人,創造自身以及與他人的和諧,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內心清凈,福音常在
啊,有修養的人多快樂!甚至別人覺得是犧牲的事,他也會感到滿意、快樂;他的心隨時都在歡躍,他有說不盡的歡樂!
——車爾尼雪夫斯基
佛教傳說中,佛陀出生即能行走,每走一步,腳下便涌現出朵朵金蓮。蓮花在佛教中有其特殊的意義,“佛祖慈悲懷,蓮花朵朵開”,蓮花以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格深受文人雅客的喜愛,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朵圣潔的蓮花,因此,每個人也都有品性潔凈的內心。把握這份心,就有機會獲得幸福的關照。
有位信徒問無德禪師說:“同樣一顆心,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別呢?”
禪師并未直接作答,告訴信徒說:“請你將眼睛閉起來,默默造一座城垣。”
于是信徒閉目冥思,心中構想了一座城垣。信徒說:“城垣造完了。”
禪師說:“請你再閉眼默默造一根毫毛。”信徒又照樣在心中造了一根毫毛。信徒說:“毫毛造完了。”
禪師問:“當你造城垣時,是否只用你一個人的心去造?還是借用別人的心共同去造呢?”信徒回答:“只用我一個人的心去造。”
禪師問:“當你造毫毛時,是否用你全部的心去造?還是只用了一部分的心去造呢?”信徒回答:“用全部的心去造。”
于是禪師就對信徒開示:“你造一座大的城垣,只用一個心;造一根小的毫毛,還是用一個心,可見你的心是能大能小啊!”
其實人的心何止能大能小,亦可凈可濁,由此既能生快樂,又能生煩惱。人生的痛苦和悲哀都是來源于自己的心態。一個人心中若太過執著,自然會迷失在欲望的叢林中,分辨不出正確的方向;只有心如水般清澈,如月光般輕盈,如蓮花般純凈,才能擁有快樂的心境,擁有單純的幸福。既然人生的痛苦大多來自于人的心態,那么,為何人的心總是不能保持一種平衡穩定的狀態,而注定要為塵事所擾呢?
一位禪學大師有一個老是愛抱怨的弟子。有一天,大師派這個弟子去集市買了一袋鹽。弟子回來后,大師吩咐他抓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味道如何?”大師問道。
“咸得發苦。”弟子皺著眉頭答道。
隨后,大師又帶著弟子來到湖邊,吩咐他把剩下的鹽撒進湖里,然后說道:“再嘗嘗湖水。”
弟子彎腰捧起湖水嘗了嘗。大師問道:“什么味道?”
“純凈甜美。”弟子答道。
“嘗到咸味了嗎?”大師又問。
“沒有。”弟子答道。大師點了點頭,微笑著對弟子說道:“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咸淡取決于盛它的容器。”
你愿做一杯水,還是一片湖?有人說,人生像是一個苦瓜,即使在圣水中浸泡,在圣殿中供養,放入口中,苦味依然不減,這是人生苦的本質;其實人生更像是一杯白開水,放入蜂蜜就是甜的,放入鹽粒就是咸的,放入茶葉有些苦澀,放入咖啡就有醇香。心是苦的,人生便如苦海無邊;心是甜的,人生處處都是曼妙風景。
紛亂的俗世,總有些不盡如人意之處,有權的將權力為己所用,有錢的花天酒地縱情揮霍。所謂“心生則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既然境由心造,何不在自己的內心掘一座蓮池,青蓮開則凈土在;亦可造一座花園,滿園玫瑰芬芳之時,于己賞心悅目,送人則手有余香。
陽光茶坊
人心就像一汪活水,人心如果散亂,就如同被攪渾的活水。這樣人會因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常常被別人的意見左右,會受別人評價的影響,會活得很累,這樣的人,怎么能感受得到幸福呢?相反,內心清凈的人才能真正認清自己,遇到順境不動,遇到逆境也不動,不受任何外在的影響。這樣的人才能認準自己的幸福,才能朝著幸福邁出堅定的步伐。
福由心生,心才是幸福的根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命運跟著改變。
——馬斯洛
“心”是一個象形字,它的本義是指心臟,在古文字中,“心”字很像一個心臟器官的形狀。心是人體器官的主宰,古人誤認為它是思維的器官,所以心又是思想、意念、感情的通稱。
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人們的一舉一動都離不開“心”的智慧。是心,讓我們開始了探索人生的歷程,是心,讓我們開始歡樂哀苦,品味生活真味,盡享幸福人生。
終南山出產一種幸福藤,凡是得到此藤的人,一定會笑逐顏開,不知道煩惱為何物。曾經有一個人,為了得到不盡的幸福,不惜跋山涉水,去找這種藤。他歷盡千辛萬苦,來到終南山,雖然得到了這種藤,仍然不幸福。這天晚上,他在山下的一位老人屋里借宿,面對皎潔的月光,不由慨然長嘆。他問老人:為什么我已經得到了幸福藤,卻仍然不快樂?老人一聽樂了,說:其實,幸福藤并非終南山才有,而是人人心中都有,只要你有幸福根,無論天涯海角,都能夠得到幸福。老人的話讓這個人耳目一新,就又問:什么是幸福的根呢?老人就說:心是幸福的根。
正所謂福由心生,人的幸福都是發自內心的,心才是幸福的根。能夠幸福一生,相信這是每個人心中的一個夢。但是怎樣才能求得幸福呢?不外乎要好好培養我們幸福的根。
人生如水,去如苦多。在短短的人生之旅中,人人都有所求,有的人求富貴滿堂,即得滿足;有的人求福如東海,深得幸福;有的人求無上智慧,最是得意;有的人求萬事如意,甚為歡喜。如果就表面看來,他們所求各不相同,但萬涓細流,會聚成海,歸根結底,他們所求的仍然是幸福。
內心的幸福才是永遠。生活本身是很簡單的,幸福也很簡單,只是人們把它想得太復雜了,或者人們自己太復雜了,所以往往感受不到簡單的幸福。生活中如果我們都努力地放下沉重的包袱,不為貪婪所誘惑,擇精而擔,量力而行,這樣的人生自然也就是幸福的。
幸福其實是一種心態,而不是一種狀態。幸福不在結果,而在追求結果的過程中。幸福根植于人的心里,你若要幸福,只能從自己心里尋找。所以說:心才是我們幸福的根!
陽光茶坊
生活的每一天,人們都是在用心去想,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感恩。人們對于心也特別的關注,努力地讓心舒服,讓心快樂,讓心變得無憂無慮。如果人們哀愁滿面,找不到快樂的源泉,那是因為他的心出了問題,才丟失了幸福和快樂。
心造幸福,養心方能達生而逍遙
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張聞天
《莊子》中曾提到過一個女人,她在與南伯子葵交談的時候講了這樣一段話:“你知道卜梁倚嗎?他有圣人般明敏的才氣,卻沒有圣人般虛淡的心境。而我呢,我有圣人般虛淡的心境,卻沒有圣人那種明敏的才氣。我本想如果用虛淡的心境去教導他,沒準他果真能成為圣人。然而,結果卻不是這樣。雖然把圣人虛淡的心境傳告給具有圣人才氣的人看起來更容易些,但我還是選擇持守著告訴他,結果,他三天之后便能遺忘天下;看到他已經可以遺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結果,他七天之后就能遺忘萬物;看到他已經遺忘外物,我又凝寂持守,結果他九天之后便能遺忘自己的存在。等到他遺忘了自己的存在,他的心境便能如朝陽一般清新明澈;當心境如朝陽般清新明澈,他就能夠感受那絕無所待的道了;當他感受了道,就能超越古今的時限;當他超越古今的時限可以在歷史中穿梭,那么便進入無所謂生、無所謂死的境界。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當你摒除了生,也就沒有了死,因為沒有了死的對比,那時候的生也就不存在了。”
莊子認為,一個可以學道的人,必須有“圣人般虛淡的陽光心境”,否則,這個人只能在世間隨波逐流,跟隨著眾人行走于聲色名利之中,永遠沒有醒悟的那一天。
一個人,只有學會了修養自己的心靈,才能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和諧,才有可能像莊子一樣,自在而逍遙,過上陽光生活。
有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每天都從自家的花園中采擷鮮花到寺院供佛。一天,當她送花到佛殿時,碰巧遇上無德禪師從法堂出來,無德禪師非常欣喜地道:“你每天都這么虔誠地以鮮花供佛,根據佛典記載,常以鮮花供佛者,來世當得莊嚴相貌的福報。”
信徒非常高興地回答:“這是應該的。我每次來您這里禮佛時,覺得心靈就像洗滌過似的清涼,但回到家中,心就煩亂起來。作為一名家庭主婦,如何在煩囂的塵世中保持一顆清涼純潔的心呢?”
無德禪師反問道:“你以花禮佛,對花草總有一些常識,我現在問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鮮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鮮的方法,莫過于每天換水,并且在換水時把花梗剪去一截,因為這一截花梗已經腐爛,腐爛之后水分不易吸收,花就容易凋謝。”
無德禪師說:“保持一顆清涼純潔的心也是這樣啊,我們生活的環境就像瓶中的水,我們就是花,唯有不停凈化我們的心靈,改變我們的氣質,并且不停地懺悔、檢討,改掉陋習、缺點,才能不斷吸收到大自然的養分啊。”
信徒聽后,翻然醒悟。
無德禪師的話就像一泓清新的山泉一樣,澆灌著我們的心田。
一個人要想過上幸福的陽光生活,必須學會養心。養心,并不是非要有什么特殊的條件才能辦到。在生活中,只要我們能夠日日更新、時時自省,擁有陽光心態,就能夠擺脫世俗的困擾,清除心靈的塵埃。
陽光茶坊
滋養你的心靈吧,只有這樣,你才能每時每刻都擁有一顆健康純凈的心靈,也才能在塵世獲得屬于你自己的幸福。擁有一顆健康純凈的心靈也不是難事,那些在絕境中不驚不慌、保持冷靜的人并非天生就有這份能耐,他們也都是在生活中逐漸學會的。
幸福藏在付出的懷抱里
即使自己變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鋪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讓自己的伙伴們大踏步地沖過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吳運鐸
一個男子坐在一堆金子上,伸出雙手,向每一個過路人乞討著什么。
方圓禪師走了過來,男子向他伸出雙手。
“你已經擁有了那么多的金子,還在乞求什么呢?”方圓禪師問。
“唉!雖然我擁有如此多的金子,但是我仍然不幸福,我乞求更多的金子,我還乞求愛情、榮譽、成功。”男子說。
方圓禪師從口袋里掏出他需要的愛情、榮譽和成功,送給了他。
一個月之后,方圓禪師又從這里經過,那男子仍然坐在一堆黃金上,向路人伸著雙手。
“孩子,你所求的都已經有了,難道你還不幸福嗎?”
“唉!雖然我得到了那么多東西,但是我還是不幸福,我還需要快樂和刺激。”男子說。
方圓禪師把快樂和刺激也給了他。
一個月后,方圓禪師又見那男子坐在金子上,向路人伸著雙手——盡管有愛情、榮譽、成功、快樂和刺激陪伴著他。
“你已經擁有了你想要的,你還乞求什么呢?”
“唉!盡管我已擁有了比別人多得多的東西,但是我仍然不感到幸福,老人家,請你把幸福賜給我吧!”男子說。
方圓禪師笑道:“你需要幸福嗎?孩子,那么,請你從現在開始學著付出吧。”
方圓禪師一個月后從此地經過,只見這男子站在路邊,他身邊的金子已經所剩不多了,他正把它們施舍給路人。他把金子給了衣食無著的窮人,把愛情給了需要愛的人,把榮譽和成功給了慘敗者,把快樂給了憂愁的人,把刺激送給了麻木冷漠的人。現在,他一無所有了。
看著人們接過他施舍的東西,滿含感激而去,男子笑了。
“現在你擁有幸福了嗎?”方圓禪師問。
“擁有了!擁有了!”男子笑著說,“原來,幸福藏在付出的懷抱里啊。當我一味乞求時,得到了這個,又想得到那個,永遠不知什么叫幸福。當我付出時,我為我自己人格的完美而自豪、而幸福,為我對人類有所奉獻而自豪、而幸福,為人們向我投來的感激的目光而自豪、而幸福。”
“貪心不足蛇吞象”,如果心里只想著擁有,就永遠不會有幸福感,當了貴族想當皇帝,當了皇帝想統治地球,統治了地球想統治全宇宙,欲望無窮無盡。而當我們將心態轉變一下,靠向陽光心態,懂得付出時,看到別人滿意的表情,就會發現獲得幸福是如此簡單,它不在于名利的多少,而在于你的心態是否陽光。
有位名人說:“人活著應該讓別人因為你活著而得到益處。”的確,學會給予和付出,你會感受到舍己為人,不求任何回報的快樂和滿足。學會付出是光輝燦爛人性的體現,是一種處世智慧和快樂之道,也是陽光心態的一種典型體現。
即使你擁有金錢、愛情、榮譽、成功和刺激,也許你還不會有快樂。快樂是人生的至高追求,只有給予和付出,你才能實現這一追求,得到滿滿的幸福。
陽光茶坊
海倫·凱勒曾說:“任何人出于他的善良的心,說一句話有益的話,發出一次愉快的笑,或者為別人鏟平粗糙不平的路,這樣的人就會感到歡欣是他自身極其親密的一部分,以致使他終身去追求這種歡欣。”的確,在生活中,從一個表情、一句問候、一個眼神、一件小事開始,學會付出,善意地看待這個世界,幸福和快樂會時時與我們相伴。
珍惜生命,給幸福一個載體
我只有一次生命,而且它又相當短,我為什么在自己最不想做的事情上浪費我的生命呢?
——蘭代斯
有一天,如來佛祖把弟子們叫到法堂前,問道:“你們說說,你們天天托缽乞食,究竟是為了什么?”
“世尊,這是為了滋養身體,保全生命啊。”弟子們幾乎不假思索。
“那么,肉體生命到底能維持多久?”佛祖接著問。
“有情眾生的生命平均起來大約有幾十年吧。”一個弟子迫不及待地回答。
“你并沒有明白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佛祖聽后搖了搖頭。
另外一個弟子想了想又說:“人的生命在春夏秋冬之間,春夏萌發,秋冬凋零。”
佛祖還是笑著搖了搖頭:“你覺察到了生命的短暫,但只是看到生命的表象而已。”
“世尊,我想起來了,人的生命在于飲食間,所以才要托缽乞食呀!”又一個弟子一臉欣喜地答道。
“不對,不對。人活著不只是為了乞食呀!”佛祖又加以否定。
弟子們面面相覷,一臉茫然,又都在思索另外的答案。
這時一個燒火的小弟子怯生生地說道:“依我看,人的生命恐怕是在一呼一吸之間吧!”佛祖聽后連連點頭微笑。
故事中各位弟子的不同回答反映了不同的人性側面。人是惜命的,希望生命能夠長久,才會有那么多的帝王將相苦練長生之道,卻無法改變生命是短暫的這一事實;人是有貪欲的,又是有惰性的,所以才會有那么多“鳥為食亡”的悲劇發生;而人又是向上的,所以才會有那么多的“只爭朝夕”、從不松懈,卻身心俱疲的生活。
這些弟子看到的都只是生命的表象,而燒火的小弟子的徹悟,卻在常人之上。人之一生,猶如一呼一吸,生和死,只是瞬間的轉化。
天地造化賦予人一個生命的形體,讓我們勞碌度過一生,到了生命的最后才讓人休息,而死亡就是最后的安頓,這就是人一生的描述。世間的痛苦與幸福,都不過是生命的衍生。倘若沒有了生命,便沒有痛苦,幸福也無從談起。
生命之旅,即使短如小花,也應當珍惜這僅有的一次生存的權利。生命是虛無而又短暫的,它在于一呼一吸之間,如流水般消逝,永遠不復回。要讓生命更精彩,我們理應在有限的時間里,綻放幸福的花朵。
在有限的生命里,我們應該秉持一種陽光心態,讓我們的人生更精彩、更有價值。
對每個人來說,生命有長有短,但生命的質量卻有很大的不同。什么是生命的質量?生命的質量是霍金在殘疾之后的堅強不息,是海倫在失明之后活下去的勇氣,是孜孜不倦追求幸福的過程。誠然,我們無法掌握生命的長度,但我們能改變生命的質量,只要活出有質量的人生,瞬間生命也能綻放永恒的絢爛。
所以,請不要讓“順應天命”成為懶惰的借口。生活中,有多少人碌碌無為,干著不該干的事,來不及把自己的能量充分地發揮出來,這就是在蹉跎光陰,就是在虛擲生命。你本來可以衣食無憂,可是你不去盡力,最終食不果腹,衣不遮體,整日為了生存而忙碌,哪有時間去品味幸福;你本來可以兒孫繞膝,可是你卻不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于是,親人們逐漸遠去,你也只能在回憶里體味那逝去的幸福。
生命承載著幸福。浪費時間,流逝的不僅僅是生命,還有幸福,西方有位哲人說過:“自己招來的苦難總是最讓人心痛的。”別讓幸福白白溜走,別讓苦難湮沒幸福,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鐘,就是在珍惜屬于你的幸福。
陽光茶坊
你就是你——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命。你主宰著生命的繁華與清凈,你主宰著生命的優雅與從容,你主宰著生命的美滿與幸福。超越一切世俗觀念,舍棄一切塵想與貪欲,要記住,你才是生命的主宰者。
慢慢地走,幸福無處不在
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并無特別原因而快樂的人,他們僅僅因快樂而快樂。
——威廉姆·拉爾夫·英奇
父子倆一起耕作一片土地。一年一次,他們會把糧食、蔬菜裝滿那老舊的牛車,運到附近的鎮上去賣。但父子兩人性格迥異:老人家認為凡事不必著急,年輕人則性子急躁、野心勃勃。
這天清晨,他們又一次運上貨到鎮上去賣。兒子用棍子不停催趕牛車,要牲口走快些。
“放輕松點,兒子,”老人說,“這樣你會活得久一些。”
可兒子堅持要走快一些,以便賣個好價錢。
快到中午的時候,他們來到一間小屋前面,父親說要去和屋里的叔叔打招呼。兒子繼續催促父親趕路,但父親堅持要和好久不見的弟弟聊一會兒。
又一次上路了,兒子認為應該走左邊近一些的路,但父親卻認為應該走右邊有漂亮風景的路。
就這樣,他們走上了右邊的路,兒子卻對路邊的牧草地、野花和清澈河流視而不見。最終,他們沒能在傍晚前趕到集市,只好在一個漂亮的大花園里過夜。父親睡得鼾聲四起,兒子卻毫無睡意,只想著趕快趕路。
在路上,父親又不惜浪費時間幫助一位農民將陷入溝中的牛車拉出來。這一切,都使兒子氣憤異常。他一直認為父親對看日落、聞花香比賺錢更有興趣,但父親總對他說:“放輕松些,你可以活得更久一些。”
到了下午,他們才走到俯視城鎮的山上。站在那里,看了好長一段時間。兩人都不發一言。
終于,年輕人把手搭在老人肩膀上說:“爸,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他把牛車掉頭,離開了原來的地方。
很多時候,我們就和這個年輕人一樣,在人生中不停地奔跑,奔著下一個目標不斷地奮進,我們的生活被一個又一個的目標所占滿,心里,眼里也只剩下這個目標,當我們回頭的時候,卻發現實現目標的過程實際上是很美妙的。
生活需要一杯茶的清香,需要一碗酒的濃烈激情。每天早晨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給自己泡一杯咖啡,聽一曲優美的曲子,抑或在休息的時候給朋友送去自己親手包的餃子,或者是陪著父母一起坐在電視機前說著那些實際上已經說了無數次的經典家常,又或者一家三口一起去海邊游玩,讓心靈得到極大的放松……
很多時候我們忽視了這些,忘記了好朋友的生日,忘記了親人的紀念日,每天想的就是漫長的房貸還款,鈔票化的人情往來,職場上的爾虞我詐,我們的生活被物質充斥了,我們的理想也都變得物質化了,所以我們急著趕路,跑得氣喘吁吁都不停息。
而生活本來可以不這么過,只是我們太緊張了,而忘記了在生活中慢慢體味幸福的味道。我們大可以輕松一些,秉持一種陽光心態,活得更灑脫一些,做事大可不必急躁,慢慢地走,慢慢地看,你會發現原來生活真的很美好,處處都充溢著陽光的味道。
陽光茶坊
古往今來,多少人爭名于朝、爭利于夕,殫精竭慮。但是,人之于宇宙,不過是一個過客而已,所以,放慢你的腳步,看清人生最根本的目的,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這樣,你會發現前所未見的美景,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達到自己的目的,最終走上成功的道路。
虛榮過后,幸福只能是有減無增
愛好虛榮的人,用一件富麗的外衣遮掩著一件丑陋的內衣。
——莎士比亞
四月的洛陽城,開滿了雍容華貴的牡丹,四面八方的人們紛至沓來,只可惜,花開花落,終究擺脫不了一歲枯榮的命運。人們的虛榮正如那一時的爭艷,忘我的享受著眾人的目光,過后將是無盡的冷遇。
花開到荼靡,就會影響之后果實的生長,甚至成為無果之花。虛榮豈不同樣如此?在花開之后卻沒有果實作為回報,繁華過后卻沒有留住幸福。
還記得中學語文課本中的那篇《項鏈》嗎?
瑪蒂爾德為了在舞會上讓自我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于是向富貴的朋友借了一條“價值不菲”的項鏈作為裝飾。她成功了,在舞會上她成為全場的焦點,大放異彩。然而大喜之后的大悲卻讓她始料未及,項鏈在舞會過后丟失了。瑪蒂爾德用盡了余生的精力,才償還了朋友的這條項鏈。誰知命運弄人,原來這“價值不菲”的項鏈居然是假的。在弄清事實之后,瑪蒂爾德也已年老滄桑。
莫泊桑用他那短小精悍的文章告誡人們虛榮心的可怕,它就像蛀蟲一樣侵蝕著人們的身心。很多年輕貌美的女性,讓自己的青春敗落在衣著的鮮亮之中。她們沒有身心的修養,沒有文化的充實,沒有靈魂的洗滌……有的只是光鮮亮麗的外表,就像那開放的牡丹,在沒落之后卻沒有任何收獲。這樣的女性在容顏漸失之后又有什么收獲呢,能收獲到想要的幸福嗎?虛榮的心態帶給自己一時的光彩,卻讓自我喪失了一世的幸福。
與其為了虛榮而注重外表的修飾,還不如潛下心來充實自我的內心。讓陽光的心態把虛榮心趕走。
在企望不可能的盡善盡美的同時,人們反而會失去本可得到的美好的東西。花開是美麗的,但是過于盛艷很可能就會一無所有。生活中,我們當然也不能為了博得他人一時的贊美而丟失了精神中最可貴的真摯,不能讓虛榮占了上風,丟掉了陽光般溫暖的幸福。
陽光茶坊
虛榮的心態,會讓我們忘記自我,忘記心中真正的追求,忘記自己目前的真實境況……虛榮過后,我們的幸福不會增多,反而會減少。所以,卸掉虛榮支撐起的偽裝吧,這樣我們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幸福。
放下欲望,你會得到更多的幸福
許多人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擁有的也失去了。
——伊索
俗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貪婪的人們追求的不外乎身體的安適、豐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飾、絢麗的色彩和動聽的音樂這些東西,到頭來難免是一場空。
怎樣才算得上真正的陽光?一個人有太多的欲望是陽光不起來的,碰到你所喜好的,就非投降不可。所以真正陽光的人是不被過多的欲望所控制的,正是所謂無求品自高。
當我們處在困窘的處境中,往往會有更多的渴望。然而,一旦陷進“追逐物欲”的泥淖中迷失了自己,想要抽身出來就不容易了。
找到自己的本心比尋回丟失的錢袋更為緊迫。太多不切實際的雜念,也往往是我們登上人生頂峰的最大阻礙。這時候,如果你能夠秉持一種陽光心態,讓你的心平靜下來,不受外界的干擾,就有助于實現你的目標。
有個人問禪師:“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
禪師說:“欲望!”
那個人滿臉疑惑。
禪師說:“聽我講一個故事吧!”
有一個農民想要買一塊地,他聽說有個地方的人想賣地,便決定到那里打聽一下。到了那個地方,他向人詢問:“這里的地怎么賣呢?”
當地人說:“只要交1000塊錢,然后就給你一天時間,從太陽升起的時間算起,直到太陽落下地平線,你能用步子圈多大的地,那些地就是你的了,但是如果不能回到起點,你將不能得到一寸土地。”
這個人心想:“那我這一天辛苦一下,多走一些路,豈不是可以圈很大的一塊地,這樣的生意實在太劃算了!”于是他同意了。
太陽剛一露出地平線,他就邁著大步向前疾走,到了中午的時候,他回頭已看不見出發的地方了才拐彎。
他的步子一分鐘也沒有停下,一直向前走著,心里想:“忍受這一天,以后就可以享受這一天的辛苦帶來的歡悅了。”
他又向前走了很遠的路,眼看著太陽快要下山了,他心里非常著急,因為如果他趕不回去就一寸地也得不到了,于是他走斜路向起點趕去,絲毫也不敢懈怠。最后只差兩步就到達起點了,但是他的力氣已經耗盡,倒在了那里,倒下的時候兩只手剛好觸到了起點的那條線。那片地歸他了,可是還有什么意義呢?
禪師講完,閉目不語,弟子頓悟。
當欲望產生時,如果不加以節制,便成了貪婪。貪婪并非遺傳所致,它是個人在后天環境中受病態文化的影響,形成自私、攫取、不滿足的價值觀而導致的不正常行為。欲望過多,再大的胃口都無法填滿,貪婪的結果只會是無窮盡的煩惱和麻煩。
人生之中,欲望與現實之間的鴻溝永遠無法逾越,因為人的貪欲無止境,永遠無法滿足,這正是人性最大的缺憾。我們每一個人多少會遇到一些陷阱,而這些陷阱之中,最為可怕的一種是我們親自挖掘的。
因為貪心,我們忽略了自己的弱點,不顧一切地去滿足我們的欲望。這時,即使危險擺在面前,我們也無法去理會、去避讓,因為貪婪遮住了我們的眼,使我們看不到危險所在;貪婪蒙蔽了我們的內心,使我們無法感受到幸福的溫暖。
陽光茶坊
能不能放下欲望,關鍵在自己。西方有句諺語說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夠自救的人。”成功屬于那些擁有正當夢想的人。如果你不懂得克制,越來越多的欲望會將你吞噬,這樣,任何人都幫不上你。不論你過去怎樣,只要你調整心態、放下欲望,樂觀積極地去行動,那么你就能夠扭轉劣勢,更好地成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擁有一顆寧靜的陽光之心,我們才能從容地面對自己的生活。
騰空心靈,沒有什么事是值得憂慮的
實現理想的唯一障礙是今天的疑慮。
——富蘭克林·羅斯福
陽光心態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擁有一顆平靜的心。獲得平靜的心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那就是將心靈騰空。你可以多嘗試幾次,一定要騰空心中的恐懼、仇恨、不安全感、內疚、悔恨和罪惡感。
事實上,只要你騰空自己的心靈,就會緩和你的痛苦和負擔。如果你不這樣做,一味地憂慮下去,那么你只是在折磨自己,你也就得不到想要的幸福。
一個商人的妻子不停地勸慰著她那在床上翻來覆去、輾轉難眠的丈夫:“睡吧,別再胡思亂想了。”
“嗨,老婆啊,”丈夫說,“幾個月前,我借了一筆錢,明天就到還錢的日子了。可你知道,咱家哪兒有錢啊!你也知道,借給我錢的那些鄰居們比蝎子還毒,我要是還不上錢,他們能饒得了我嗎?為了這個,我能睡得著嗎?”他接著又在床上繼續翻來覆去。
妻子試圖勸他,讓他寬心:“睡吧,等到明天,總會有辦法的,我們說不定能弄到錢還債的。”
“不行了,一點兒辦法都沒有啦!”
最后,妻子忍耐不住了,她爬上房頂,對著鄰居家高聲喊道:“你們知道,我丈夫欠你們的債明天就要到期了。現在我告訴你們:我丈夫明天沒有錢還債!”她跑回臥室,對丈夫說:“這回睡不著覺的不是你,而是他們了。”
如果凌晨三四點的時候,你還在憂慮,似乎全世界的重擔都壓在你肩膀上:到哪里去找一間合適的房子?找一份好一點的工作?怎樣可以使那個啰唆的主管對你有好印象?兒子的健康,女兒的行為,明天的伙食,孩子們的學費……你的腦子里有許多煩惱、問題和亟待解決的事在那里滾轉翻騰。
只要你采取一個簡單的步驟,對自己說一句簡短的話,說上幾遍,每一次要深呼吸,放松。你要對自己說,同時心里想:“不要怕。”
深呼吸,睜開眼睛,再輕松地閉起來,告訴自己:“不要怕。”仔細想想這些有魔力的字句,而且要真正相信,不要讓你的心仍彷徨在恐懼和煩惱之中。
我們不能將憂慮與計劃安排混為一談,雖然二者都是對未來的一種考慮。未來的計劃有助于你現實中的活動,使你對未來有自己的具體想法與行動指南。而憂慮只是因今后可能發生的事情而產生惰性。憂慮是一種流行的社會通病,幾乎每個人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為未來擔憂。憂慮消極而無益,既然你是在為毫無積極效果的行為浪費自己寶貴的時光,那么你就必須改變這一點。
請記住,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值得憂慮的。你可以讓自己的一生在對未來的憂慮中度過,然而無論你多么憂慮,甚至抑郁而死,你也無法改變現實。
陽光茶坊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是真正值得憂慮的。當身處一種困擾中時,你應該做的是面對、解決、放下,繼續前行。如果一味地將自己置于憂慮的旋渦中,你的心理負擔只能越來越重,這樣的話,困擾你的事情還沒有得到解決,你就已經卷入憂慮的旋渦中,無法自拔了。
幸福不在于擁有得多,而在于計較得少
拼命去取得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會成功。
——法拉第
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遭遇各種各樣的矛盾,生出各種各樣的煩惱。這時候,如果沒有一種寬容、達觀的陽光心態,而是對每一件事斤斤計較,那生命無疑是一樁累贅,且充斥著陰暗色彩。
1945年3月,羅勒·摩爾和其他87位軍人在貝雅號潛艇上。當時雷達發現有一個驅逐艦隊正往他們的方向開來,于是他們就向其中的一艘驅逐艦發射了三枚魚雷,但都沒有擊中。這艘艦船也沒有發現。但當他們準備攻擊另一艘布雷艦的時候,它突然掉頭向潛艇開來,可能是一架日本飛機發現了這艘位于60英尺水深處的潛艇,用無線電通知了這艘布雷艦。
他們立刻潛到150英尺深的地方,以免被日方探測到,同時也準備應付深水炸彈。他們在所有的船蓋上多加了幾層栓子。3分鐘之后,突然天崩地裂。6枚深水炸彈在他們的四周爆炸,他們直往水底——深達276英尺的地方下沉,他們都嚇壞了。
按常識,如果潛水艇在不到500英尺的地方受到攻擊,深水炸彈在離它17英尺的范圍之內爆炸的話,差不多是在劫難逃。羅勒·摩爾嚇得不敢呼吸,他在想:“這回完蛋了。”在電扇和空調系統關閉之后,潛艇的溫度升到近40℃,但摩爾卻全身發冷,牙齒打戰,渾身冒冷汗。15小時之后,攻擊停止了,顯然那艘布雷艦的炸彈用光以后就離開了。
這15小時的攻擊,對摩爾來說,就像有1500年那么長。他過去所有的生活一一浮現在眼前,他想到了以前所干的壞事,所有他曾擔心過的一些很無聊的小事。他曾經為工作時間長、薪水太少、沒有多少機會升遷而發愁;他也曾經為沒有辦法買自己的房子,沒有錢買部新車子,沒有錢給妻子買好衣服而憂慮;他非常討厭自己的老板,因為這位老板常給他制造麻煩;他還記得每晚回家的時候,自己總感到非常疲倦和難過,常常跟自己的妻子為一點小事吵架;他也為自己額頭上的一塊小疤發愁過。
摩爾說:“多年以來,那些令人發愁的事在我看來都是大事,可是在深水炸彈威脅著要把我送上西天的時候,這些事情又是多么的荒唐、渺小。”就在那時候,他向自己發誓,如果他還有機會見到太陽和星星的話,就永遠永遠不會再憂慮。在潛艇里那可怕的15小時內所學到的,比他在大學讀了4年書所學到的要多得多。
人生中總是有很多的瑣事糾纏著我們,但是我們不能與它斤斤計較,因為心胸狹窄是幸福的天敵。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種極不起眼的動物叫吸血蝙蝠。它身體很小,卻是野馬的天敵。這種蝙蝠靠吸動物的血生存,它在攻擊野馬時,常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極敏捷地刺破野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無論野馬怎么蹦跳、狂奔,都無法驅逐這種蝙蝠。蝙蝠卻可以從容地吸附在野馬身上,直到吸飽吸足,才滿意地飛去。而野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悲慘地死去。動物學家們在分析這一問題時,一致認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遠不會讓野馬死去,野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習性和狂奔所致。
與野馬類似,生活中,將許多人擊垮的有時并不是那些看似滅頂之災的挑戰,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人們的時間和精力無休止地消耗在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之中,最終讓大部分人一生一事無成。生活要求人們不斷地清點,看看忙忙碌碌中,哪些是重要的、必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然后,果斷地將那些無益的事情拋棄,不去理它。
很多時候,要想克服由一些小事情所引起的困擾,就需要塑造一種陽光的心態,將你的注意力的重點轉移開來,換個角度看事情,重新收獲生活的幸福。
陽光茶坊
計較得多,會讓我們的心很累;而計較得少,則會讓我們有更多的精力去關注我們自身,尋找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時候,過于狹隘的心靈會阻礙我們獲得幸福,而不計較的人生才更加豐富多彩。
陽光心態締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只要你關心別人,將結交更多的朋友。因為,出于關心所結交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戴爾·卡耐基
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個特定的社會群體之中,不可能脫離社會或群體而獨處寡居。對于現代社會的每個人來講,社會交往更是其獲取信息、交流感情、增進友誼、豐富生活的重要渠道。人們常說,好人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有了它,事業會順利些,生活會如意些,心情會輕松些。但它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而是需要你保持陽光的心態,去辛勤努力。
對于生活中不開心的事情,我們可以利用幽默的力量,這樣既減輕了自身的痛苦和不愉快,又給周圍的人帶來了歡樂,使人際關系得以融洽。
幽默常會給人帶來歡樂,有助于消除敵意,緩解摩擦,防止矛盾升級。還有人認為幽默能激勵士氣,提高生產效率。
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家公司通過調查證實,參加過幽默訓練的中層主管,在9個月內生產量提高了15%,而病假次數則減少了一半。具有幽默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比較好的人緣,他能在短期內縮短人際交往的距離,贏得對方的好感和信賴;而缺乏幽默感的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交往,也會使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顯而易見,具有幽默感,有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
與人相處還要學會釋放心襟,開闊心胸,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件很容易的事。既不要對自己有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也不要過于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要學會善意地理解別人。正確地認識自我,不論在什么樣的環境中都要保持一種愉悅向上的好心情。主動交際,緩解壓力。
交往是人的本能行為,主動擴大交際面,有利于緩解工作壓力。在人際交往中,使自己交際方式大眾化,與人為善,主動幫助他人,從中獲得人生樂趣。
和諧的人際關系不僅會帶給人們美好的生活,而且還會引起人體的化學反應,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如高血壓和其他疾病可能會導致人的荷爾蒙增多,而有和諧的人際關系的人可以很好地減輕壓力,從而降低荷爾蒙水平,使人的身心恢復健康、保持陽光的狀態。
陽光茶坊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說簡單很簡單,但說難也很難,關鍵是我們是否具有一種陽光的心態。擁有陽光的心態,你才能擁有開闊的胸襟,在與人發生爭執時,能夠樂觀、積極、平和地去面對,這樣人際關系才會和諧。
心態陽光,身心才更健康
人類的幸福只有在身體健康和精神安寧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起來。
——歐文
有一個企業老總,辛辛苦苦開創了一個大公司,卻因為身體狀況不得不停下工作休養。在休養的時候,他的妻子死了,他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變得非常擔憂,因為家中已經有好幾個人死于癱瘓性中風,因此他認定他必會死于同樣的癥狀,所以一直在這種陰影下極度恐慌地生活著。為了擺脫這種煩惱,他經常去找云崖禪師下棋,悟禪。
一天,他來到禪院與云崖禪師下棋。突然手垂了下來,整個人看上去非常虛弱,臉色發白,呼吸沉重,云崖禪師關切地問道:“怎么了?”
“最后它還是來了,”老總乏力地說,“我得了中風,我的整個右側癱瘓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云崖禪師問道。
“因為,”老總答道,“剛才我在右腿上捏了幾次,但是一點感覺也沒有。”
“可是,”云崖禪師笑道,“你剛捏的是我的腿啊!”
有時候我們就會因為太緊張而對生活做出一些錯誤的判斷。所以我們需要塑造一種陽光心態,修建一座內心的恬靜房子,適當地放松和休息,它能消除你的憂慮和壓力,使你精神煥發,并回歸平靜。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一處恬靜的中心,從不受外擾移動,像輪軸的數學中心點一般,永遠保持固定不動。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去發掘這個內心安靜的中心點,并且定期退到里面去休息、靜養、重整活力。很多人身體不舒服時,就老懷疑自己得了病,整天陷入恐慌之中。其實,大多時候,這只是些小病或者根本沒有病,只不過是心病而已。心病還需心藥醫,不要猜疑自己的健康,要保持陽光的心態,心病自然就會消除。
一個老板擁有數億家產,每天忙忙碌碌,終于在辦公室里病倒了,必須馬上住院治療。“我怎么會有時間呢?”老板一聽說醫生建議他住院,立刻焦躁地回答,“還有多少事情等著我去裁決,沒有我的話……”“我們出去走走吧!”醫生沒有和他多說,親自開車邀他出去逛逛。
不久,他們就來到近郊的一處墓地。“你我總有一天要永遠地躺在這兒的。”醫生指著一個個的墳墓說,“沒有了你,你目前的工作還是會有別人接著來做。你死后,公司仍然還會照常運作,不會就此關門大吉。”他聽后沉默不語。
第二天,這位在商場上叱咤風云的總裁就向董事會遞上辭呈,并住院接受治療,出院后過著云游四海的生活。他的公司也沒有倒閉,依然紅紅火火。
很多人總會習慣性地工作過度。他們在辦公室中工作很長的時間,下班之后,還提了滿皮箱的公文回到家里,繼續工作。對他們來說,工作并不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是他們的生活就是工作。對一個普通人來說,這是相當大的負擔。想要過美好的生活,一個人就必須工作、休息、睡覺,他應該把時間及注意力平均分配給每一天的這三個部分。擁有陽光心態的人都非常懂得愛惜自己的身體、守護自己的心靈,因為他們知道只有擁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擁有創造成就的資本。
陽光茶坊
不要抱怨家庭的貧寒,不要抱怨時運不濟,不要怨天尤人。有一種資本是用金錢買不到的,這就是健康的身心。不會休息的人也不會工作,一刻不停地忙碌只會透支你的生命,降低你做事的效率。要減少生活中的壓力,我們就要秉持一種陽光心態,注重保養自己的身心,以便儲備更多的體力和精力來應對下一步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