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國·蜀

昭烈帝劉備

昭烈帝劉備像

蜀漢昭烈帝檔案:

生卒年:公元161~223年

父母:父,劉弘;母,王元姬

后妃:吳皇后、甘夫人、糜夫人、孫夫人

年號:章武

在位時間:公元221~223年

謚號:昭烈帝

廟號:烈祖

陵寢:四川惠陵(武侯祠正殿西側)

性格:深沉寬厚,大仁大義

點評:

劉備這個人,有英雄志,有英雄氣,有英雄魂,有英雄義。

——易中天

漢昭烈帝名叫劉備,是蜀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備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劉弘之子。他以仁厚著稱,善于用人,皇族意識很強,以光復漢室為己任,在亂世之中開創了蜀漢基業。

桃園結義 亂世起兵

劉備,字玄德,東漢延熹四年(公元161年)生于涿縣(今屬河北)。從血統上說,劉備確實是“帝室之胄”,他的先祖劉勝,是西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漢武帝劉徹的兄弟,曾受封為中山靖王。劉勝一生享盡榮華,死了都是金裝玉裹。今人在河北滿城出土的金縷玉衣就是他的,可見其榮耀。不過,由于漢武帝實行“推恩令”,把諸侯王的屬地一代代分割給子孫,到了劉備的父親劉弘這一代,就剩下一個漢室皇孫的名義了。劉備的父親劉弘曾做過州郡一級的小官,不過他死得很早,留下劉備與母親相依為命。劉備從小家境貧寒,只好自己編織一些草鞋、涼席拿到街上去賣,以此來維持生計。

劉備從小就不喜歡讀書,他喜歡結交豪杰,想做大人物。漸漸地,劉備在涿縣一帶認識了不少朋友,有了一點名氣。

劉備一直都想做大事,在他24歲時,機會終于來了。東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爆發了黃巾大起義。東漢朝廷派兵鎮壓起義軍時,各地的軍閥豪強也紛紛打著討賊的旗號起兵,占地為王,擴充自己的實力。劉備也在地主鄉紳的資助下,趁機招兵買馬,拉起了一支隊伍,參與鎮壓起義軍。這期間,他結識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張飛和關羽。關張二人是應招而來的,他們與劉備意氣相投,于是就在桃園結拜為兄弟。后來這二人為劉備的江山大業立下汗馬功勞,桃園三結義成為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憑著鎮壓黃巾軍的功勞,劉備被封為安喜(今河北定縣東)縣尉。胸懷大志的劉備對小小的縣尉一職并不滿足,正好這時郡太守派下來巡查的督郵到處敲詐勒索。督郵見劉備沒有給他送禮,就要撤他的職。劉備一氣之下,帶人沖到督郵的住處,把他綁到樹上,用馬鞭狠狠地抽了100多鞭,還不解氣,要殺了督郵,嚇得他連連求饒。劉備就把自己的官印掛在他的脖子上,然后揚長而去。當時東漢朝廷忙著剿滅黃巾軍,也沒人來問劉備的罪。

劉備棄官后,就帶著自己的一幫人馬去投奔早年結交的好友,幽州軍閥公孫瓚。公孫瓚任他為平原縣令,后來又做了平原國相。此時天下大亂,軍閥混戰,百姓流離失所,許多有才之士也顛沛流離。劉備雖然官位不大,但他為人正直,遇人寬厚,且他在平原既能抵御外敵,又能積聚糧草,于是許多人都來投奔他。劉備對投奔而來的人非常照顧,與他們同桌而食,同席而臥,很得人心。劉備的好名聲就漸漸傳開了。

此時軍閥混戰更加激烈,袁紹率兵攻打公孫瓚時,曹操也帶兵討伐徐州牧陶謙。陶謙派人向公孫瓚求救,公孫瓚自顧不暇,就派了劉備去援助陶謙。這時劉備的實力很弱,他手下除了一千多士兵,就是幾千歸附的饑民。他帶著這樣一群人來到徐州,陶謙只好又給了他四千兵士,任他為豫州刺史,讓他據守小沛(今江蘇沛縣)。不久,陶謙病重,臨死前,他囑咐部下麋竺,說:“只有劉備才能安定徐州。”就這樣,劉備接管了徐州,一躍而躋身到大軍閥的行列。

四處流浪 寄人籬下

劉備成為徐州牧后,還沒來得及大發展,就惹上了麻煩。臨近徐州的淮南大軍閥袁術,本想趁著陶謙新死,自己占據徐州,沒想到讓劉備搶了先,于是袁術就率兵攻打劉備。劉備手下兵力不足,勉強迎戰,沒想到袁術又勾結了呂布來圍攻他。劉備抵擋不住,只好去投靠曹操。呂布趁機自封為徐州刺史。

劉備為人仁義,又很會籠絡人心,名氣已經傳遍了天下。曹操見他來投奔,十分高興,就舉薦他為豫州牧。豫州牧只是一個虛銜,不過也給劉備帶來了更高的聲望。曹操又分了一些兵力給劉備,讓他回小沛收集余部,攻打呂布。曹操又親自率軍夾擊呂布,將呂布活捉了。呂布向曹操求饒,表示愿意歸順。曹操愛惜呂布勇猛,有些心動。劉備在旁邊,就以呂布侍奉丁原與董卓之事來提醒他。曹操想想,也覺得這樣出爾反爾的人的確不能用,就殺了呂布。曹操帶著劉備回到許昌,又上表推薦他做了左將軍。

劉備來到許昌后,見到了被曹操挾持的漢獻帝劉協。劉協一直不滿做傀儡皇帝,正與董承、王服等人密謀誅殺曹操。因為劉備是漢室后裔,他們見到劉備十分高興,劉協還稱劉備為“劉皇叔”。從此劉備的皇叔之名天下皆知,成為他以后最大的政治資本。劉備一直想興復漢室,自然答應與他們合作起事,并從董承手中接過了漢獻帝血書的“衣帶詔”。

劉備雖答應參與誅曹,但他為人十分謹慎。曹操是個多疑的人,表面上厚待劉備,實際上對他戒心很重。劉備也怕遭曹操猜忌,就深居簡出,對外事一律不關心,他甚至在自己住的院子里鋤地種菜。一日,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他,劉備只得膽戰心驚地去見曹操。拜見后,曹操不動聲色對劉備說:“在家做得大好事!”說者有意,聽者更有心,這句話嚇得劉備面如土色。曹操又轉口說:“你學種菜,不容易。”這才使劉備稍稍放心下來。二人在小亭中坐下,煮上一壺青梅酒開懷暢飲。曹操興起,談論天下英雄。他讓劉備說說當世誰是英雄。劉備隨口說是袁紹,讓曹操否定了。此時天空陰云密布,大雨將至。劉備問曹操誰能當英雄,曹操單刀直入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以為自己的野心暴露,嚇得筷子都掉了。正巧此時雷聲大作,大雨傾盆。劉備靈機一動,從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見劉備如此懦弱,也就放松了對他的戒備。青梅煮酒論英雄也由此得來。劉備怕曹操再猜忌自己,就暗中備好了退路。等到曹操再次想到劉備時,他早已跑得沒了蹤影。

劉備離開曹操后跑到徐州,立即殺了徐州刺史車胄,然后將漢獻帝血書誅曹的詔書公告天下,公開打起了反曹的旗幟。很快就有郡縣響應,歸附了劉備。曹操追悔莫及,馬上出兵攻打劉備,但未能取勝。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董承等人還沒行刺曹操,就被曹操發覺了。曹操處死他們后,得知劉備也參與了密謀,他盛怒之下,就親自領兵去討伐劉備。劉備寡不敵眾,只好去投奔袁紹。而劉備的妻子和大將關羽都被曹操擒獲。曹操愛惜關羽的才華,就厚待關羽。關羽見此時形勢不利,又為了保全劉備的家眷,就投降了曹操。但是關羽很重義氣,他向曹操提了三個條件:一是只降漢室不降曹操,二是要求曹操禮待劉備的妻兒,三是一旦得知劉備的消息,他立刻去追隨。關羽對劉備的這番情意,連曹操也很感動,加上他實在是喜歡關羽,就答應了關羽的請求。

劉備去投奔袁紹,這時袁紹與曹操的爭戰已經持續了很久。袁紹以為自己多了一分抗曹的力量,十分高興,就以隆重的禮節接待他。不久,那些潰散的兵士又跑回來追隨劉備,劉備的元氣就逐漸恢復了。袁軍與曹軍相持在官渡(今河南中牟附近),袁紹讓劉備帶兵襲擊曹軍的后方。這時,得知劉備消息的關羽,帶著劉備的妻兒逃了過來,張飛也回來了。劉備見兵力完全恢復,就改為率軍攻打曹操的根據地許昌。不久,袁紹在官渡之戰中全軍覆沒,劉備沒了依靠,就南下投奔荊州太守劉表。

劉表與劉備同為漢室宗親,他才能平庸,雖擁兵十萬,但沒有太大的作為。他客客氣氣地接待了劉備,不過心里卻對這位同宗很猜忌。他就讓劉備駐扎在荊州北部的偏遠小城新野(今河南新野),防備曹軍南下。

三顧求賢 功成三分國

劉備一向很有雄心大志,但是起事以來一直不順,沒有自己的根據地,四處寄人籬下,十分狼狽。好在他并不灰心,始終積極努力。劉備在劉表麾下暫時安定下來后,就仔細分析自己失利的原因,他得出結論:自己實力不足,雖有關羽和張飛這樣的猛將,但缺乏出眾的謀士。于是,他決定尋訪賢才。

劉備求賢的路并不順利。襄陽謀士徐庶前來投奔,他很有才干,一到劉備軍中就指揮軍隊打了好幾場勝戰,奪下了樊城。結果曹操知道了這事,就派人把徐庶的母親捉去,又偽造徐母的家書,把徐庶騙到了曹操這邊。不過徐庶感激劉備的知遇之恩,發誓不會為曹操出謀獻策。這也就留下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佳話。徐庶走前,向劉備推薦了更有才華的諸葛亮。正是有了這個神機妙算的南陽臥龍,劉備才成就了一番事業。

三顧茅廬圖 明 佚名

為了顯示自己的誠意,劉備帶著關羽和張飛親自到諸葛亮隱居的隆中去拜訪。恰巧諸葛亮外出未歸,劉備只好失望而歸。不久,劉備又帶著關張二人,冒著風雪二次拜訪,不料諸葛亮又外出閑游了。劉備不死心,又要帶著關張第三次拜訪。關張二人吃兩次閉門羹,心中有氣,就說諸葛亮也許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愿意再去。張飛性格魯莽,更是要用繩子把諸葛亮捆來。劉備責備了二人,堅持再請諸葛亮。三人來到諸葛亮家,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耐心等候,直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才華出眾,并不甘心隱居度過一生。他也想以自己的學識,做出一番事業,只是還沒有遇到伯樂。諸葛亮見劉備實在是很有誠意,就答應出來全力幫助他。這也為后人留下了“三顧茅廬”的典故,他們的談話被稱為“隆中對”,也流傳千載。

有了諸葛亮的相助,劉備的政治生涯開始發生轉折。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制定了奪取荊州、益州,三分天下,興復漢室,成就帝業的計劃。

曹操在官渡之戰后,統一北方,實力大增,就率兵南下,直取荊州。曹軍還沒到,劉表就病死了,次子劉琮繼位。劉琮軟弱無能,聽說曹軍30萬將至,嚇得趕緊投降。劉備勢單力薄,只好率領部下突圍退走。逃走途中,劉備夫人甘氏與幼子阿斗,被曹軍重重包圍,幸虧猛將趙云死命相護,才得以脫險。曹操占了荊州后,又占領江陵,聲勢更大,就沿江東下,準備消滅劉備,然后吞并東吳。

劉備勢力單薄,為了保全自己,在諸葛亮的建議下,他決定聯合東吳一起抗擊曹軍。東吳孫權也考慮到唇亡齒寒,只有與劉備聯合才能保全。于是,孫劉聯軍,在周瑜和諸葛亮的指揮下,在赤壁火燒曹軍船只,然后趁勢追擊,曹軍潰敗。曹操帶著殘兵敗將逃回了北方,再也沒有實現一統天下的夢想。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后,劉備趁機占領了荊州。接著,就向益州進發。益州主要包括四川一帶,不僅地勢險要,而且物產豐富。益州牧劉璋也是漢室宗親,軟弱無能,他畏懼曹操,就派手下張松去拜見曹操,可是曹操對張松很冷淡。張松又順便去拜訪了劉備,劉備對他十分熱情。于是,張松回去后就在劉璋面前說曹操的壞話,又極力稱贊劉備。劉璋降曹的事就沒有成功。而劉備站穩荊州后,就帶兵攻打益州。由于地勢險要,劉備用了三年多的時間,終于逼得劉璋向他投降。

諸葛亮在“隆中對”里為劉備規劃的宏偉藍圖,至此就真正實現了。荊州和益州兩州之地被劉備納入囊中后,他就有實力去與曹操、孫權分庭抗禮。自公元184年涿縣起兵,到現在整整30年,54歲的劉備終于完成了三分天下的大業。

成都稱帝 白帝托孤

劉備艱難地奪取了益州,不過接下來他打了一場勝戰。由于漢中地勢險要,是巴蜀的咽喉要道。劉備占領了益州,就想進一步奪取漢中。不想曹操動作快,派夏侯淵、張、徐晃等人鎮守漢中。公元219年,蜀魏為爭奪漢中,在這里發生了起決定性作用的著名戰役——定軍山之戰,蜀漢老將黃忠刀劈夏侯淵于定軍山下,挫敗了曹魏之銳氣,使蜀漢奪取了漢中。劉備乘勝把附近的幾個郡也拿到手。公元219年秋天,憑借雄厚的基礎,59歲的劉備在手下的擁戴下,做了漢中王。

劉備當了漢中王,他的事業達到了頂峰。不過,他的勢力日益強大,引起孫權的不滿,雙方關系開始惡化,爭奪的焦點集中在荊州。荊州本是赤壁之戰后,孫權借給劉備牽制曹操的。在劉備占領益州后的第二年,孫權就要討回荊州。劉備自然不肯,就找借口拖延。這就是后人常言“劉備借荊州,一借永不還”的典故。孫權要不回荊州,惱怒之下,就伺機要對劉備開戰。公元219年,劉備與曹操在漢中交戰時,關羽以荊州為基地,也出兵進攻曹軍鎮守的襄陽和樊城。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敗曹仁,令曹軍聞風喪膽。曹操派人聯合孫權,孫權覺得奪回荊州的機會來了,就與曹操共擊關羽。關羽因為屢屢得勝,有些驕傲,戰略不當,結果被魏吳兩軍擊敗殺死。關羽一向驍勇,威名赫赫,他兵敗被殺的消息傳到蜀漢,全國震驚。劉備萬分悲痛,憤而決定攻打東吳,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

關羽擒將圖 明 商喜

這時,曹操突然病死,他的兒子曹丕繼位為魏王。沒過多久,曹丕就篡漢稱帝了。接著又有謠傳,說漢獻帝已經被害死。劉備是漢室子孫,一向以興復漢室為己任。于是,蜀漢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在諸葛亮等人的擁護下,61歲的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為漢,即后人所稱的蜀漢。劉備就是蜀漢昭烈帝,他封諸葛亮為丞相。

因為荊州失守,劉備以后想進中原就只有漢中一條路,十分被動,所以他一稱帝,就立刻起兵伐吳,其實此時劉備的實力根本不足以與魏、吳抗衡。大將趙云等人紛紛勸阻,可劉備一意孤行。劉備讓諸葛亮留在成都輔佐兒子劉禪處理朝政,然后下令調集全國的人馬準備出兵。他派人通知了車騎將軍張飛率兵到江州與他會師。可因為張飛性格粗暴,經常打罵部下,將士都對他十分不滿,結果他剛到江州就被手下張達、范疆暗殺了。這樣,劉備還沒出兵,就損失了一員大將。

劉備舉全國之力討伐東吳,來勢洶洶,很快就兵臨秭歸。蜀軍擊敗吳軍,拿下秭歸,打開了通向東吳的門戶。公元222年,劉備率蜀軍沿江而下,繼續攻吳。孫權見劉備聲勢浩大,就派人求和,卻遭到了劉備的拒絕。這年六月,兩軍相持在猇亭(今湖北宜昌)。因為天氣炎熱,劉備就下令蜀軍在山林茂盛處安營,又下令各營結成連營,以防吳軍各個擊破。其實劉備對軍事并不太懂,身邊也缺少將才,他犯了兵家的大忌。各營在山林中相連,天氣又熱,若用火攻,將無處可逃。吳將陸遜很有眼光,早就看準了這一點。兩軍相持已久,趁著蜀軍懈怠,陸遜指揮吳軍火燒連營。蜀軍慘敗,劉備帶著殘兵逃到白帝城。

猇亭慘敗使得蜀軍元氣大傷,劉備難以承受這個沉重的打擊,在白帝城一病不起。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劉備病情嚴重,他急召太子劉禪與丞相諸葛亮到白帝城。太子無能,劉備擔心他無法繼承大業;丞相諸葛亮才華蓋世,劉備也擔心他忠誠不夠。于是,劉備囑托諸葛亮:“你才華蓋世,勝過曹丕十倍,必能定國安邦,成就大業。若太子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若他無能,你就代他自立吧!”諸葛亮聽了這話,立即拜倒在地,哭著說:“臣一定輔佐太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劉備安排好了身后事,大限已至。

劉備稱帝2年,享年63歲。他在亂世中創立了蜀漢基業,他的宏圖偉志為人敬仰,他善于用人也為后人所稱道。

后主劉禪

后主劉禪像

蜀漢后主檔案:

生卒年:公元207~271年

父母:父 昭烈帝劉備;母,甘夫人

后妃:兩位張皇后、王貴人等

年號:建興,延熙,景耀,炎興

在位時間:公元223~263年

謚號:懷帝

廟號:后主

陵寢:無

性格:沒心沒肺,昏庸無能

點評:

作為亡國之君,劉禪被抨擊、被嘲笑是應該的;但他還不同于漢桓帝、漢靈帝之類的昏君,更不是隋煬帝、梁太祖(朱溫)之類的暴君,而是一個既無雄心又無能力,無法承擔守成重任的庸主。

——沈伯俊

蜀漢后主名叫劉禪,是漢昭烈帝劉備的長子,蜀漢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病死,17歲的劉禪繼位為帝,改元建興。

劉禪,小名阿斗,是劉備的夫人甘氏之子。當年劉備依附劉表,后來曹軍來犯,劉備敗走。甘夫人和阿斗被大軍包圍,幸虧有猛將趙云相護,才逃得性命。當趙云抱著襁褓中的阿斗遞給劉備時,劉備把他摔在地上說:“為了你這孺子,差點損我一員大將!”一句話讓趙云感動得肝腦涂地,更是一生對劉備忠心耿耿。劉備雖然會用人,但卻沒有培養出一個出色的兒子。劉禪才能平庸,實在不是做大事的料。不過劉備臨終前還是把帝位傳給了他,并任諸葛亮為丞相,輔佐劉禪。

劉禪繼位后,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什么大才,就只管些禮儀之類的小事,軍國大事都由諸葛亮決定。他曾說:“政由葛氏,祭則寡人。”諸葛亮對劉備的知遇之恩十分感激,加上劉備臨終托孤的一番話,他對蜀漢更是忠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讓他發揮得淋漓盡致。

諸葛亮對劉禪很尊重,但是對他的保護卻實在是過度,這也導致了劉禪缺少鍛煉,根本沒有執政能力。諸葛亮天賦過人,才華蓋世,作為丞相,對朝中政事處理得游刃有余。同時,他又以長者的身份教導劉禪,讓劉禪讀書習武,掌握治國本領。劉禪其實并不愚鈍,但諸葛亮自己才高,眼光也高,苛求完美,所以對劉禪的能力總是不放心。于是諸葛亮把持朝政,雖然他的確沒有篡位的野心,但朝中事,無論大小,他都親力親為,沒給劉禪一點親政的機會。諸葛亮確實很有能力,他勤于內政,發展生產,經濟很快就興盛起來,從而贏得了蜀地人民對蜀漢政權的擁護。在對外上,他仍然堅持聯吳抗曹,他派鄧芝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與曹魏斷交,蜀吳重新修好。蜀國內外安定,經濟很快恢復了。

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諸葛亮見蜀漢經濟好轉,就開始率軍親征,去平定南中的叛亂。南中少數民族首領孟獲,勇猛過人,在當地很有威信。諸葛亮覺得武力征服不是長久之計,要使他們內心臣服才是根本。于是,諸葛亮七次擒獲孟獲,又七次放了他,終于降服了他。從此,南中政治穩定,經濟也快速發展起來。諸葛亮還從少數民族中選拔勇士,組成了一支精銳部隊,號稱“飛軍”。

公元227年,劉禪已經21歲了,依然沒有掌權。而丞相諸葛亮在修繕內政,治理周邊之后,就準備北伐曹魏,進軍中原。臨行前,他還是對劉禪親政不放心,他把朝中各級官員都安排妥當后,還向劉禪進了一道奏章,勸誡劉禪要親賢臣,遠小人,勵精圖治。這封奏章就是流傳千古的《出師表》。用心雖好,但也可以看出諸葛亮對劉禪根本不放權。

行書前《出師表》帖 南宋 岳飛

諸葛亮凡事親力親為的做法,導致內政上劉禪無能,也導致軍中沒有將才。關羽、張飛死后,蜀軍中就再也沒有成長起來一位能征慣戰的大將。蜀軍北伐時,魏國皇帝是曹丕的兒子曹叡,他派遣大將軍司馬懿和張郃西上攔截蜀軍。司馬懿和張郃都是智勇雙全的名將,蜀軍遇上了這樣的勁敵,諸葛亮自然不敢掉以輕心,可惜他偏偏用人失誤,將軍事重地街亭交給徒有虛名的馬謖把守。結果街亭失守,蜀軍北伐被阻,被迫退回漢中。諸葛亮非常自責,上書劉禪請求處分。劉禪安慰他“勝敗乃兵家常事”,最終諸葛亮自貶三級,代理丞相。不久后,劉禪又恢復了他的丞相一職。

公元234年,諸葛亮聯合東吳,再次北伐。這年四月,諸葛亮兵出斜谷,到了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今陜西岐山縣境內),與司馬懿大軍對峙。諸葛亮設計火燒魏軍,可惜竟然天降大雨,計劃最終失敗。諸葛亮搖頭嘆息:“天不佑漢!”東吳軍隊出師也不利,損兵折將后,吳軍撤退回國。諸葛亮再次攻魏,可司馬懿據險不出,諸葛亮無計可施。由于常年勞累,思慮過度,諸葛亮最終病死在五丈原。臨終前,他安排蔣琬接替丞相之位,并把退兵的事情也安排妥當。最終蜀軍得以全軍順利退回成都。為了表彰諸葛亮的功績,劉禪敕封他為忠武侯,葬在定軍山。

諸葛亮死了,劉禪還是沒有親政。接替丞相之職的蔣琬也很能干,把國事處理得井井有條,但他管不了劉禪。沒有人再約束自己,劉禪很快就過起了歌舞享樂的日子。蜀漢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冬,蔣琬也因積勞成疾病終。40歲的劉禪終于親政,不過多年的養尊處優生活,使得他把興趣放在享樂上,對國事并不上心。輔佐他的大將軍費祎也很能干,想積蓄力量,再次北伐,可惜很快就被假投降的魏將刺殺了。費祎死了,繼任的姜維也是個人才。可惜他幾次北伐,都沒有成功,反而白白損耗了國力。公元263年,魏軍兵分三路伐蜀,蜀將姜維鎮守天險劍閣,不料魏國大將鄧艾避開劍閣,繞道直取成都。后主劉禪不戰而降,蜀漢正式滅亡。

劉禪投降時,魏國政權實際上已經轉到了司馬昭的手中。司馬昭封劉禪為安樂公。一次,他設宴招待劉禪和一些蜀國舊臣。席間司馬昭故意安排了蜀地的歌舞,看得許多老臣暗暗垂淚,而劉禪卻看得津津有味。司馬昭就問他:“你想不想念蜀地家鄉?”劉禪答道:“在這里過得很快樂,不想蜀地。”這就是成語“樂不思蜀”的由來。司馬昭見他成不了氣候,也就容留他活了下來。

公元271年,劉禪病終,享年65歲。他在位40年,沒有什么作為,他把蜀漢送上了亡國之路。投降后又過了近十年形似囚徒的生活,也許正是他“樂不思蜀”,才得以茍活性命。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河市| 垫江县| 鄂州市| 广东省| 金坛市| 当阳市| 个旧市| 东辽县| 罗源县| 衡阳市| 江门市| 梓潼县| 乳山市| 监利县| 高台县| 山阳县| 桂东县| 浮梁县| 定襄县| 齐河县| 湘潭县| 剑河县| 美姑县| 西乌珠穆沁旗| 十堰市| 将乐县| 大城县| 满洲里市| 聂拉木县| 南昌县| 高唐县| 广平县| 陈巴尔虎旗| 文山县| 五家渠市| 奉贤区| 宝鸡市| 会泽县| 临汾市| 崇信县| 内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