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皇帝全傳(超值白金版)
- 善從
- 10693字
- 2019-01-03 02:31:01
三國·魏
文帝曹丕
魏文帝檔案:
生卒年:公元187~226年
父母:父,武帝曹操;母,卞氏
后妃:甄皇后、郭皇后、李貴人等
年號:黃初
在位時間:公元220~226年
謚號:文帝
廟號:高祖
陵寢:河南首陽陵
性格:風雅狹隘,刻薄寡恩
點評:
曹魏帝國開國皇帝曹丕跟他的父親曹操一樣,是一個杰出的文學家,但他缺少他父親的政治軍事才能,只能維持父親遺留下來的局面,不能再開創新局。
——柏楊
魏文帝名叫曹丕,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二子,曹魏王朝的開國皇帝。他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是三國時代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采取寬仁政策,減輕徭役和兵役,使得飽受戰亂的北方地區逐漸安定下來,為以后北方的繁榮富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他心胸狹隘,對諸兄弟刻薄寡恩,殘酷壓制,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備受譴責的皇帝。
滿門英豪 諸子爭嗣
曹丕,字子恒,中平四年(公元187年)生于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譙城)。他5歲就開始學習騎馬射箭,跟隨父親曹操南征北戰,在馬背上長大。他后來的卓越學識許多都來自于這一段馬背生活。他后來的卓越學識許多都來自于這一段馬背生活。不僅如此,戎馬生涯更是磨練得他膽識超人。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與張秀作戰,曹軍被圍,曹操的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以及他手下猛將典韋都戰死了,可隨軍出征的曹丕卻騎馬突圍脫身,這時他才11歲,實在令人稱奇。
曹丕十幾歲時就開始領兵打仗,并且屢建奇功。像他這樣文武雙全的少年英雄,在歷史上也并不多見。此時曹操正“挾天子以令諸侯”,他以漢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在翦除異己的過程中,曹操的實力迅速壯大,成了實際上的中原霸主。曹丕的其他兄弟也是在征戰中成長的。他們與曹丕一樣,都文武雙全,且很有政治野心。
曹操在戰場上殺伐一生,他雖有稱帝的野心,但考慮到時機還不成熟,沒有這樣做,篡漢立魏的大業就只能由兒子們來完成了。這樣,立嗣就成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曹操兒子可不少,有25個。曹操不僅是個梟雄,也確實是個偉大的父親,他培養出了好幾個優秀的兒子。其中最出名的有3個,曹丕、曹植和曹沖。在長子曹昂在被張繡圍攻時戰死后,次子曹丕就成了長子。25個兒子中,只有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是正室夫人卞氏所生,其他都是庶出,沒有資格成為繼承人。按照嫡長子繼位的傳統,曹丕是最有優勢的。何況他能文能武,24歲已經是五官中郎將和副丞相。不過,曹操不是普通的父親,他雄才偉略,有敢于滅漢自立的魄力,就不會拘泥于嫡庶之別。況且曹丕還有幾位同樣文韜武略、雄心勃勃的兄弟。他的太子之路注定不會平坦。
能者居上 曹丕得立
曹丕要做太子,就要打敗那一大群兄弟。令人驚訝的是,他的頭號政敵居然是小小年紀的曹沖。曹沖是曹丕的同父異母弟弟,容貌俊美,儀表不凡。他聰敏早熟,五六歲時就展現出成年人的才識和智慧,因而最得曹操歡心,經常在朝臣面前夸贊他,說他既有才識,又有仁心,言辭中很有立曹沖為嗣的意思,可惜曹沖13歲就病死了。曹操對曹沖的死十分悲痛,曹丕曾勸慰他節哀,曹操說:“這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兄弟的大幸。”可見曹沖不死,曹丕的帝位不一定能坐上。曹丕后來自己也承認這一點,他說:“若是倉舒(曹沖的字)在世,我也不會有天下。”
曹丕的另一個勁敵是他的二弟曹植。曹植生于公元192年,只比曹丕小5歲,他也是跟隨父親四處征戰中成長起來的。曹植同樣文武雙全,胸懷大志,并且才思敏捷,比曹丕還要有才華,在歷史上曹植的文才也是很有名氣的。公元210年,曹操在鄴城(河北臨漳縣)筑銅雀臺,這就是后來唐代大詩人杜牧在《赤壁懷古》中寫“銅雀春深鎖二喬”的銅雀臺。曹操帶著兒子們登臺做賦,其中曹植一揮而就,文辭通達優美,令曹操驚嘆。曹植也意在太子之位,心思都放在政事上。所以曹操每次問他國事,他都應答如流。曹操因而對曹植很滿意,許多大臣也勸曹操立曹植為太子。
曹丕眼看曹植風頭正盛,不敢掉以輕心,就與親信精心謀劃。其實曹植只是文采勝過曹丕,在政治謀略上卻不如他。曹丕聽從謀士賈詡建議,厲行節儉,待人寬厚,做事兢兢業業,這就逐漸引得了曹操對他的關注。而曹植文人習氣較重,經常一時興起,飲酒放縱,他不拘小節,也不懂得掩飾自己的缺點,曹操見了就對他越來越不滿。加上曹植之妻喜好奢華,經常衣著華麗,曹操好儉樸,很不喜歡她,后來還以其違反服飾制度為由賜死了她。如此一來,曹操在立太子的問題上,重心也不再偏向曹植。曹操就曾立嗣之事私下詢問過賈詡。賈詡笑而不答,曹操追問,他就說:“我正在思考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之事。”袁本初(袁紹)和劉景升(劉表)都因為廢長立幼而導致滅亡的,曹操因為這句話正式確定了立嗣人選。
東漢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31歲的曹丕終于被曹操立為魏王太子。三年后(公元220年),曹操頭疼病發作,不久病逝于洛陽。曹丕一邊與文武百官一起辦理曹操的喪事,一面派御史大夫華歆進皇宮,逼迫漢獻帝下詔退位,交出玉璽,讓位給曹丕。一天之內,曹丕繼位稱帝的儀式全部籌備好了。十月二十八日這天,曹丕受禪稱帝,他就是曹魏帝國的第一位皇帝魏文帝。曹丕廢漢獻帝自立,國號魏,史稱曹魏,定都洛陽,建年號為黃初,終結了漢朝400多年的統治。
勤勉治國 貶抑諸弟
曹丕文韜武略,在治國上很有才華。他一直都很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早在他任五官中郎將時,就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府中賓客如云。后來他又聽從吏部尚書陳群的建議,創立九品中正制。就是通過品評,將人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評,被評為上等的人士將被推薦到各級政府中去做官。這是對漢代實行的州郡察舉選官制度的改革。察舉制是指,凡要進入官場,必須經過大臣的舉薦。九品中正制賦予了中正官考察各地士人的權力,后來就變成了人才的高下都由中正來判定。而擔任中正的都是豪族顯貴,所以他們判定為上品的人才,自然出自名門大族。這種制度對后來門閥政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曹丕成為魏王太子的當年六月,就領軍南征,以便向臣民展示自己治國將兵的能力。曹丕大軍于八月浩浩蕩蕩地來到安徽亳縣,使得孫權震驚,遣使送來珍寶向他示好求和。其實孫權實力也相當雄厚,當初曹操都拿他無可奈何,曹丕與他真槍實戰,也不一定能打成平手。于是曹丕順水推舟,接受孫權的求和。這樣既不用交戰,又樹立了自己的威信。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曹丕與孫、劉對抗,都占了上風。于是,曹丕的威望大增。
曹丕稱帝之后,主要精力放在內政上。為了廣征賢才,他規定凡人口達到萬戶的郡國都要推舉孝廉一人。為了弘揚儒學,他恢復了因漢末戰亂而關閉的太學,并專設“春秋谷梁”博士,又在全國大修孔廟。他還設立中書省,總理全國事務。他吸取東漢后期后妃及外戚專權的教訓,下詔明文規定婦人不得干政,太后不得臨朝,外戚不得擔任輔政大臣。在曹丕的治理下,魏國政治清明,百姓也逐漸安定,北方很快就興盛繁榮起來。
曹丕的帝位幾經爭斗,來之不易。那些曾經與之爭儲的兄弟,自然都是曹丕的心腹大患。于是他對這20多人都進行了殘酷的打擊和壓制。
曹丕打擊的第一個就是曹植。曹植才華出眾,身邊又有一大群文人協助,實力不容小覷,曹丕就先鏟除他的謀士。名士丁儀很有才干,曾協助曹植爭奪太子之位。后來曹植爭儲失敗,丁儀仍然與他把酒賦詩,關系甚密。曹丕一當上太子,就找了個借口將丁儀兄弟逮捕入獄。曹植托與曹丕關系密切的夏侯尚去說情,但曹丕還是殺了丁氏兄弟,甚至把丁氏所有男丁都誅殺了。

曹植像
接著,文帝曹丕又分遣諸兄弟回各自的封地。其中曹彰自認為曾追隨先父曹操征戰有功,很有將才,希望能得到皇帝的重用。但曹丕認為他手握重兵,對自己是個巨大的威脅,就堅決地收回他的兵權,遣回封地中牟縣,后來又封曹彰為任城王(今山東濟寧),把他遣得遠遠地。曹植更是惶惶不安,生怕引起曹丕的嫉恨,就膽戰心驚地回自己的封地臨淄了。
公元221年,曹丕稱帝已經一年了。為了彰顯曹魏王朝的福祉,他為功臣們加官進爵。為了掩飾自己的薄情,他也將各位兄弟們晉爵為公,不過卻沒有晉封二弟曹植。原來曹植當了臨淄侯,離開了原來的那群文人朋友,心中郁悶,終日飲酒,醉后胡言亂語。監督他的監國官灌均就上奏文帝,說曹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曹丕大怒,立即派人把曹植抓到京城來治罪。他們的母親卞太后連忙求情,說曹植只是文人習氣,恃才放曠,念在是同胞兄弟,希望能饒他一命。曹丕雖然想殺曹植,但也不好拒絕母親的請求。他就說:“子建(曹植的字)是我兄弟,我也愛惜他的才華,我只是想治一治他的疏狂脾氣,不會真的殺他。”曹丕的心腹華歆勸曹丕除去曹植這個心腹大患。因為有了太后求情,曹丕不好答應。華歆就幫他出主意,說:“人人都說子建才高,能出口成章,我看是吹牛,皇上可以試試他的才華,如果傳言是假,正好殺了他;如果他真有才,就貶他。”曹丕也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曹植被抓到京城,自知情況不妙,就趕緊向曹丕請罪。曹丕說:“你我雖為兄弟,朝堂上卻是君臣。你竟敢恃才無視禮儀,實在罪不可恕。先王在時,你就自詡文章第一,我懷疑那些都是旁人代筆。現在你若七步之內能賦詩一首,我就相信你有真才,免你死罪。如若不能,就從重處罰!”曹植請他出題,曹丕說:“你就以‘兄弟’為題吧,但不許涉及‘兄弟’二字。”曹植脫口而出:“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聽了,想到兩人畢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也不禁心軟下來。于是貶曹植為安鄉侯,并未殺他。后來雖然曹植郁郁而終,但曹丕始終沒有殺他,除了因為他文人習氣,對自己威脅不大外,這首七步詩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影響。
相比曹植,曹彰的命運就更慘。曹彰長得虎背熊腰,在眾兄弟中,他的武藝最好,加上他精通用兵之道,實在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才。不過他越優秀,曹丕就對他越忌憚,時刻擔心他會起兵造反,威脅到自己的統治。于是,曹丕就一直想除去這個隱患。公元223年,曹彰進京朝見,曹丕就指使人在食物中下毒,毒死了曹彰。
曹丕對諸位兄弟的嚴厲打壓,雖然穩定了自己的統治,卻也使得皇室孤立無援,這樣也導致了后來司馬懿父子能輕松篡奪曹魏的政權。
爭雄三國 文領風騷
曹丕在國內勵精圖治,興復了北方經濟。同時,他任用原遼東郡守公孫恭為車騎將軍,穩定了遼東地區;任命張既為涼州刺史,平息了胡人的叛亂。又重新與西域建立聯系,密切了與邊疆少數民族的關系。這些措施,都鞏固了曹魏政權的統治。
曹丕稱帝前,天下已是三足鼎立的局面。到了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起兵幾十萬攻打東吳孫權,要為自己死去的結拜兄弟關羽報仇。孫權見形勢嚴峻,就派人拜見曹丕,愿意臣服。曹丕欣然接受了孫權的降表,封孫權為吳王。此時蜀吳之戰還在繼續。蜀軍用樹木做柵欄,連營七百多里,這一點犯了兵家的大忌。結果孫權任命的大都督陸遜,在彝陵用火攻大破劉備軍。為了控制孫權,曹丕提出讓他把兒子送到洛陽做人質,以便雙方能放心合作。不料孫權百般托詞,就是不答應。曹丕見孫權沒有誠意,勃然大怒。他想著蜀吳戰事剛剛結束,吳軍疲敝,就決定出兵伐吳。屬下劉曄等認為時機不合適,且吳地水澤眾多,對魏軍也不利,但曹丕不聽。曹軍10萬伐吳,卻因東吳戒備森嚴,無功而返。回來路上,東吳部將高壽率500勇士在途中突襲曹丕軍營。結果高壽搶了曹丕的御車“羽蓋”揚長而去。曹丕征戰一生,立過無數功勛,但他一生的最后一次戰役就這樣結束了。
曹丕的文才雖不及曹植,卻有他的獨到之處,在文學上同樣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曹丕的詩歌多描寫男女愛情和游子思婦題材,細膩婉轉,非常優美,而且形式多樣,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無所不有,其中五言詩和七言詩成就較高。他寫的《燕歌行》,語言淺顯清麗,可能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曹丕也比較擅長散文,他著有《典論》一書,雖然大部分已經散佚或殘缺不全,但其中保存下來的《論文》篇,可以說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學理論批評專著。此外,他的《與吳質書》、《又與吳質書》悼念亡友,凄楚感人,對后來短篇抒情散文的發展是有影響的。曹丕曾下令,命王象等儒學者們撰集經傳名曰《皇覽》,《皇覽》是中國最早的一部類書。曹丕還是當時文壇領袖,鄴下(今河南安陽)文人集團的實際領導人。他收集整理編纂了許多文人的作品。“建安七子”的稱謂也是最早出現在他的《典論·論文》中。
黃初七年(公元227年),南征歸來的魏文帝曹丕,率疲敝之卒回到了許昌。10萬大軍出征,卻隔著浩蕩的長江對吳束手無策,歸途中還被500人弄得驚慌失措,實在讓他感到恥辱。在即將進城前,許昌的南城門突然倒塌。曹丕認為此乃不祥之兆,就決定不進城,轉頭去了洛陽。不想他剛到洛陽就一病不起了,彌留之際,他下令立曹叡為太子,司馬懿為輔政大臣。這年五月,文帝曹丕在洛陽病逝,終年40歲,葬于首陽陵(今河南澠池首陽山南)。曹丕在位7年,他雄圖偉略,文采風流,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
明帝曹叡
魏明帝檔案:
生卒年:公元205~239年
父母:父,文帝曹丕;母,甄皇后
后妃:毛皇后、郭皇后、虞妃
年號:太和,青龍,景初
在位時間:公元226~239年
謚號:明帝
廟號:烈宗
陵寢:河南高平陵
性格:聰敏,果斷
點評:
明帝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于時百姓雕弊,四海分崩,不先聿修顯祖,闡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漢武,宮館是營,格之遠猷,其殆疾乎!
——晉·陳壽《三國志》
魏明帝名叫曹叡,是魏文帝曹丕的長子,曹魏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機智有謀,任人唯賢,在治國上有一定的才華。但他同時又追逐享樂,荒淫無度,最終又導致了曹魏政權的敗落。
曹叡的母親是甄皇后。甄氏本是袁紹次子袁熙之妻。曹丕隨曹操攻破鄴城(今河南安陽)時,見到甄氏貌美,就娶她為妻。不久甄氏就為曹丕生下一子,取名曹叡。曹叡從小就聰明伶俐,很得曹丕的喜愛。不過曹丕對甄氏的寵愛并沒有持續太久,就又納了安平人郭永之女為貴妃。郭貴妃為人聰明,善解人意,很快得寵。郭貴妃為了當上后宮之主,就經常排擠已經失寵的甄氏,甚至說曹叡是袁熙之子。曹丕信以為真,竟處死了甄氏。隨后,郭氏被立為皇后。幸虧郭皇后一直沒有兒子,才沒有對曹叡動殺機。曹叡小小年紀就已經洞察后宮險惡,為了避免招來禍患,他一直認真讀書,做出不關心身邊事的樣子,這樣才保全了自己。
曹叡能當上皇帝,與他幼年仁愛之心分不開。曹叡15歲時,曹操病死,曹丕繼位為魏王。一次,曹丕帶他出去打獵,山林中發現了一大一小兩只鹿。曹丕射死了母鹿,小鹿躲到曹叡旁邊瑟瑟發抖。曹丕命令他射鹿,他卻把小鹿放走了。面對曹丕的責備,曹叡說:“父親,您已經殺了它的母親,我怎么忍心再殺它呢?”曹丕想到自己殺死甄氏之事,很愧疚,對曹叡說:“你的仁慈之心,我比不上啊!”曹丕有9個兒子,最終卻把帝位傳給了他,與他的仁愛確實分不開。公元226年,曹丕病死,22歲的曹叡即位,是為魏明帝。
曹叡初即位,為政勤勉,還是有一番作為的。他以前行事低調,不參與朝政,對朝中官員的情況都不清楚,身邊也沒有能夠信任的人,所以想要鞏固皇位很不容易。他稱帝時,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撫軍大將軍司馬懿輔政,他對這些人并不信任。為了加強君權,曹叡采取了分而治之的辦法。他先把將手握重兵的大將分配到各地,讓曹休鎮守淮南,曹真鎮守關中,司馬懿鎮守南陽。這樣,他們既能獨當一面,又不能互相聯合。大將軍都走了,曹叡就開始整頓朝廷官員。他首先優待前朝老臣,贏得他們的支持。在掌握政權之后,就考查官吏,選拔有才之人充任,罷免虛華無用的官員。皇權穩固后,他又回過頭來削弱幾個大將軍的軍權,這樣中央大權就牢牢掌握在曹叡手中。在曹叡的統治下,各級官吏各司其職,各項政策都得以有效施行,魏朝的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國家實力大大增強。
在對外政策上,曹叡也采取了很有效地措施。此時三國鼎立之勢早已形成,劉備死后,蜀漢丞相諸葛亮一直主張聯合東吳,抗擊曹魏。但東吳卻游走在曹魏和蜀漢之間,徘徊不定,有時向曹魏靠攏,逼迫蜀漢讓步。而曹魏也常常聯合諸葛亮,對付東吳。三國關系復雜多變。但曹叡當政后,就決定拖垮蜀漢政權。諸葛亮6次北伐,曹叡都避其鋒芒,并抓住機會派出司馬懿圍追堵截蜀軍,導致諸葛亮北伐屢屢失敗,最終還病死在五丈原。諸葛亮一死,蜀漢再也沒有實力與曹魏抗衡,最后被魏所滅。
可惜曹叡的勵精圖治并沒有堅持下去,國家一穩定強盛下來,他的缺點就出來了。曹叡喜歡建宮殿,如果他是普通人,也許會成為一個出色的建筑師,可作為皇帝,他的愛好就會影響整個國家。曹叡對建筑有著狂熱的興趣,在東漢末年的動蕩之后,民房宮宇都殘破不堪,這給了曹叡發揮建筑才華的舞臺。他剛即位就為死去的母親甄氏修建陵園。接著他又先后修建了洛陽宮、昭陽殿、太極殿等十幾處。這些宮殿規模宏大,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剛剛恢復的經濟很快就凋敝下去。有忠直的大臣進諫勸阻,他根本不聽。
曹叡的另一大愛好就是美色。宮殿修起來了,曹叡就在宮中廣置美人。他乘車出游,見到中意的女子,都要帶回宮中,結果宮中就有了數千美人。后宮龐大,花錢也多,費用竟然與軍費持平,實在令人驚嘆。曹叡也由此被百姓稱為“流氓皇帝”。他還從美人中選出識文斷字的6人擔任女尚書,讓她們代自己處理奏折,自己就在宮中淫樂。皇后毛氏曾經規勸他,結果卻被他賜死。由于魏明帝曹叡荒淫無度,才30多歲就掏空了身子,疾病纏身。他后宮美人眾多,也沒有生下兒子,后來從宗室中領養了兩個兒子,曹芳和曹詢。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縱欲過度的明帝終于油燈枯盡,死在洛陽宮中。臨終前,他把年幼的曹芳和曹詢托付給曹爽和司馬懿,并立曹芳為太子,由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政。明帝在位13年終年35歲。他死后被追謚為明皇帝,葬于高平陵。曹叡一生,既興旺了曹魏王朝,又親手摧垮了自己辛苦建立的基業,令人惋惜。
齊王曹芳
齊王曹芳像
魏齊王檔案:
生卒年:公元232~274年
父母:父,任城王曹楷;母,不詳
后妃:甄皇后、張皇后等
年號:正始,嘉平
在位時間:公元239~254年
謚號:厲公
廟號:無
陵寢:無
性格:軟弱寡斷,荒淫無度
點評:
(曹)芳春秋已長,不親萬機,耽淫內寵……不可……奉宗廟。
——晉·陳壽《三國志》
齊王名叫曹芳,是任城王曹楷之子,曹魏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曹芳做了十幾年的傀儡皇帝后被廢,雖然他也曾想奪回政權,但最終失敗,一生終究一事無成。
曹芳是魏明帝曹叡的養子。曹叡荒淫無道,整日沉迷女色,結果一個兒子也沒有,只好從宗室中抱養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就是曹芳。公元239年,明帝曹叡病危,臨終前立8歲的曹芳為太子,并囑托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在魏文帝曹丕時,為了不讓兄弟奪權,就把自己的幾十個親兄弟都趕得遠遠的,并嚴厲壓制。到了曹叡想找人輔政,皇室子弟并不多。曹爽是皇室子弟,才能平平,雖然沒有立過大功,但對曹叡很忠心。而司馬懿精明能干,曾有效抗擊過諸葛亮的北伐,為曹叡立下了汗馬功勞。曹叡認為有了忠臣和能將輔政,自己就可以放心了。可惜,他看走了眼。
曹芳繼位,宮中太后是曹叡的皇后郭氏,是毛皇后死后所立。由于皇帝年紀太小,就由兩位輔政大臣輪流執政。曹爽和司馬懿很快就起了內訌。曹爽想把司馬懿趕出去,自己獨攬大權。他就通過郭太后下詔,晉升司馬懿為太傅,實際上是奪了司馬懿的兵權。接著曹爽讓自己的弟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曹爽把持朝政,三個弟弟又掌管了皇廷御林軍,他就覺得整個王朝都是自己的,精神上也徹底松懈下來,就開始過起了聲色犬馬的日子。曹爽不僅生活奢侈,還暗中把原來明帝曹叡的美女也據為己有,日子過得像皇帝一樣。他的弟弟曹羲勸他節制,他也根本不聽。而司馬懿老奸巨猾,也不是好對付的。對曹爽奪權,他十分不滿,不過現在實力不夠,就暫時隱忍,他采用了以退為進的策略。他上書給小皇帝曹芳,說自己年老有病,要求退居閑職休養。曹爽很高興,就授意小皇帝批準了他的請求。司馬懿名義上是回鄉養病,實際上是暗中積聚力量。而他突然告病,曹爽還是有些懷疑的,就派人去探病。司馬懿何等精明,自然明白曹爽的用意。于是他裝作重病纏身,神智糊涂,說話也口齒不清。侍女端來湯藥,也讓他打翻,灑得全身都是。來人回去之后就對曹爽說:“司馬懿已經病入膏肓,沒幾天活了。”曹爽就徹底地放心了。而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擔任中護軍,手里還有些軍權,他又暗中蓄養了3000死士,同時還聯絡好了朝中元老太尉將濟等人,就等機會發動政變。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曹爽兄弟打著祭祖的旗號,離開洛陽去打獵,洛陽城中空虛。司馬懿趁機領兵占領洛陽,他逼使郭太后下詔解除了曹爽的兵權。不過司馬懿又派人告訴曹爽,允許他回京居住,條件就是尊奉圣旨。曹爽有些心動,他以為司馬懿只要兵權,自己回去還可以繼續享富貴。他的親信們都主張回許昌整頓軍馬討伐司馬懿,可曹爽實在不是個干大事的人。他不聽眾人的勸告,順從地交出兵權,回到了洛陽。不久,司馬懿就羅織了一大堆罪狀,把曹爽兄弟及其親信全部處死,并誅滅三族。曹魏的大權從此就被司馬懿控制了。
司馬懿執政,也遭到了一部分親曹勢力的反對。公元251年,太尉王凌在揚州起兵,要推翻司馬政權,廢了傀儡皇帝曹芳,立楚王曹彪為帝。不久兵敗被迫自殺。剿滅王凌后不久,司馬懿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司馬師接替了他的位置,繼續專權。
曹芳8歲上臺,20多歲了,還是個傀儡。他也不甘心做個擺設,就經常向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等哭訴司馬師的專制。張緝的女兒是曹芳的皇后,夏侯玄是曹爽的姑表兄弟,李豐與夏侯玄關系密切。三人都對司馬師不滿,同情皇帝,就一起密謀要殺了司馬師,為曹爽報仇,幫曹芳奪回大權。可惜事情泄露,司馬師把他們都殺了,并誅滅三族。連張皇后也沒有放過,司馬師逼迫曹芳廢了她,不久又把她害死。
有了這次事件,司馬師連曹芳做傀儡也容不下了。嘉平六年(公元254年)九月,司馬師矯郭太后詔,以曹芳荒淫無德為由,宣布廢帝,并責令他立即返回原封地齊國。曹芳就這樣下臺,被押送出了皇宮,回齊國居住。后來西晉建立,封他為邵陵縣公。公元274年,曹芳去世,終年43歲,謚號為厲公。他在位16年,一生在他人的壓制下生活,沒有什么作為。
高貴鄉公曹髦
魏高貴鄉公檔案:
生卒年:公元241~260年
父母:父,東海定王曹霖;母,不詳
后妃:卞皇后
年號:正元,甘露
在位時間:公元254~260年
謚號:高貴鄉公
廟號:無
陵寢:無
性格:剛毅,魯莽
點評:
高貴公才慧夙成,好問尚辭,蓋亦文帝之風流也;然輕躁忿肆,自蹈大禍。
——晉·陳壽《三國志》
高貴鄉公名叫曹髦,是東海定王曹霖之子,曹魏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為人剛毅,不甘做傀儡,但性格沖動,終究不是司馬氏的對手,最后死于非命,令人惋惜。
公元254年,司馬師廢了曹芳后,就與郭太后商議立誰為帝,郭太后推薦了他。這時曹髦14歲,年紀不大,卻對曹氏與司馬氏之間的爭權十分了解。做這個皇帝根本無權,甚至隨時還會被廢或被殺,這些曹髦都明白,不過他還是坐上了皇位,可見他很有勇氣。
曹髦即位后,他很想做出點成績來。他崇尚節儉,減少后宮用度,派人到各地考查民情,平反冤案,考核地方官的政績。就在這時,一場討伐司馬氏的戰爭爆發了。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揚州都督毋丘儉、揚州刺史文欽起兵討伐司馬師。司馬師從小就跟隨父親司馬懿到處征戰,很有將兵之才。這時他的眼睛上長了個毒瘤,剛剛割掉,傷口還沒好,一聽說有人“謀反”,司馬師馬上率兵親征。毋丘儉等人哪里是他的對手,很快就全軍覆沒了。毋丘儉被殺,文欽敗逃。司馬師得勝回到許昌,他的眼睛創口惡化,結果很快就眼睛流血而死。他死前,把大權交給了弟弟司馬昭。
司馬昭比他的父親和哥哥的野心還要大,他不滿足于掌權,而要取代曹魏。曹髦在他的淫威之下度日,連傀儡也不如。連洛陽城里的老百姓都知道司馬昭要篡權。曹髦對司馬昭的專橫既憤恨又無奈,公元260年四月,他自作了一首《潛龍詩》來發泄心中的不滿:
傷哉龍受困,不能躍深淵。上不飛天漢,下不見于田。
蟠踞于井底,鰍鱔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曹髦在詩中把自己比作受困的龍,把弄權的司馬昭比作張牙舞爪的鰍鱔。司馬昭得知后恨恨地說:“他要效仿曹芳啊!”接著就吩咐心腹賈充加緊籌備,打算廢帝。
第二天,司馬昭就佩劍上朝,群臣大呼:“大將軍勞苦功高,該封晉公!”曹髦不答。司馬昭就厲聲呵斥:“我司馬家幾代人為你曹氏效力,連個晉公也不許封?”曹髦嚇得發抖,嘴里說道:“誰敢說不許?”司馬昭又冷笑道:“你的《潛龍詩》里,‘鰍鱔’指誰呀?”曹髦嚇得冷汗直流,說不出話來。
曹髦回宮后,想到自己受到的種種屈辱,決定不再忍耐。他召集侍中王沈、尚書王經與散騎常侍王業等三人,憤慨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說完就要出宮討伐司馬昭。王經等人極力勸阻,可曹髦實在咽不下這口氣,竟帶了300多人就去討伐司馬昭。王沈和王經怕禍及自己,就跑去給司馬昭報信。司馬昭立即派賈充和成濟帶了3000甲兵,奔皇宮而來。兩邊隊伍在宮門口相遇。曹髦的人少,根本不堪一擊。最后曹髦也被成濟殺了。
皇帝被殺,導致朝政不穩,司馬昭為了安撫人心,就殺了成濟,并誅滅三族。接著司馬昭又逼郭太后下詔,宣讀曹髦的種種“惡行”,并追貶其為庶人。可憐曹髦試圖挽救曹魏政權,卻勢單力孤,年僅20歲就被殺了。曹髦在位6年,他死后追謚為高貴鄉公。
元帝曹奐
魏元帝檔案:
生卒年:公元246~302年
父母:父,燕王曹宇;母,不詳
后妃:卞皇后
年號:景元,咸熙
在位時間:公元260~265年
謚號:元帝
廟號:無
陵寢:無
性格:溫和,軟弱
點評:
陳留王恭己南面,宰輔統政,仰遵前式,揖讓而禪,遂饗封大國,作賓于晉,比之山陽,班寵有加焉。
——晉·陳壽《三國志》
魏元帝名叫曹奐,是燕王曹宇之子,曹魏王朝的末代皇帝。曹魏政權從他的手中正式轉到了晉司馬氏的手中。
曹奐是曹操的孫子,燕王曹宇的兒子。公元260年,司馬昭殺了曹髦,就立14歲的曹奐為帝。曹奐和曹芳、曹髦一樣,也是個傀儡皇帝,司馬昭仍然獨攬大權。司馬昭早就想篡位自立,只是覺得時機還未成熟。
公元263年,為了壯大自己的聲勢,司馬昭決定出兵進攻蜀漢。諸葛亮早在公元234年,就病死在五丈原了,此時蜀漢只有姜維還在勉力維持局面。姜維率領蜀軍據守劍閣,此地易守難攻,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魏將鄧艾避開劍閣,率兵從陰平潛入,直接攻打成都,后主劉禪懦弱無能,開城投降,蜀漢滅亡。司馬昭實力和聲望都有了,就打算改朝換代。景元五年(公元264年),司馬昭以皇帝的名義晉升自己為晉王,離皇帝之位就差一步了。誰知他沒有當皇帝的命,公元265年八月,司馬昭突然中風,病情迅速惡化,很快就死了。
司馬昭死后,他的長子司馬炎繼承了父親的職位。經過幾個月的精心籌備,于公元265年十二月,司馬炎效仿曹丕取代漢室的舊例,逼使曹奐禪位,改國號為晉,魏國正式滅亡。
曹奐當了5年皇帝,20歲退位,被封為陳留王。司馬炎對他還算寬厚,不再與他為難。曹奐57歲去世,追謚為“元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