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皇帝全傳(超值白金版)
- 善從
- 9908字
- 2019-01-03 02:31:04
十六國·后趙
高祖石勒

高祖石勒像
后趙高祖檔案:
生卒年:公元274~333年
父母:父,周曷朱;母,王氏
后妃:劉皇后、程氏
年號:太和,建平
在位時間:公元319~333年
謚號:明帝
廟號:高祖
陵寢:高平陵
性格:英明大度,雄武智略
點評:
石勒崛起于窮困的少數民族之中,能夠統一中國北方的大部,在文治上也有若干建樹,并且有統一中國之志,這在當時十六國中確是個杰出的帝王。
——白壽彝《中國通史》
后趙高祖名叫石勒,是周曷朱之子,后趙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亂世中靠武力起家,他英勇善戰卻又十分殘暴,胸無斗墨卻能選賢任能,這樣一個人,使后趙初期出現了興盛的氣象。
從奴隸到帝王的傳奇人生
石勒,字世龍,生于公元274年,羯族,上黨武鄉(山西榆社北)人。石勒的先祖是匈奴別部羌渠的后裔,他的祖父耶弈于,父親周曷朱(又名乞翼加),都做過部落的將領,因而石勒從小家境還不錯。不料他僅過了一個衣食無憂的童年,家道就衰敗了。為了維持生計,14歲的石勒就與同鄉一起去洛陽做小買賣。長年在外走南闖北的經歷,加上部落小帥的家世,成年后的石勒膽識過人,并且騎馬射箭都嫻熟。他的父親周曷朱脾氣暴躁,經常打罵部下,引得許多怨言。為了緩和與部屬的關系,周曷朱就讓兒子石勒代管這個部落。石勒雖然沒有讀過什么書,卻很聰明,他將部落管理得很好,很快就贏得了部下的信任和尊敬。
西晉惠帝太安年間,石勒部落生活的地區發生了大面積饑荒,不少人活活餓死。為了活命,許多人都離鄉背井,四處流浪,石勒也在其中。此時西晉政權已經比較混亂了,諸侯王們都在擴大勢力。其中東贏公司馬騰正為兵員短缺而發愁,建威將軍閻悴就建議他抓胡人來補足。司馬騰采納了這個建議,就派屬下郭陽和張隆來做此事。于是,石勒等人剛從雁門逃到陽曲,就被張隆抓了,并押送到了冀州。張隆很貪財,他想從這些胡人身上搜刮一些財物,可是逃難出來的石勒等人窮得叮當響。張隆什么也沒搜到,就虐待他們來出氣。這樣石勒不僅經常餓肚子,還飽受拳腳之苦。與石勒一起的朋友郭敬是押送胡人的另一名將領郭陽的族弟,他見石勒實在可憐,就向族兄郭陽說情。這樣石勒總算能吃飽肚子,沒有餓死在前往冀州的途中。
石勒到了冀州后,并沒有入伍。他疲憊至極,倒頭睡了一覺,醒來時才知道自己已經被賣給了山東茌平(今山東茌平縣)的地主師歡為奴。石勒到了師歡家后,就開始了起早貪黑的耕作生活。石勒曾告訴一起勞作的同伴,說自己干活的時候經常聽到鼓角之聲,同伴覺得很不可思議,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地主師歡。師歡也感到很驚奇,就開始關注石勒這個人,當得知石勒曾是部落首領之后,開明的師歡就解除了石勒的奴隸身份。從此,石勒就成了一名普通的佃戶。
石勒是個很有志向的人,他從奴隸變成了平民,心中感慨萬千。他想到自己出身名門,又曾做過部落首領,怎么能甘心任人擺布呢?為了重振聲威,向這個不公平的世道抗爭,他決定招兵買馬,做出一番事業。此時,晉朝八王之亂已經開始了,整個中原一片混戰。石勒就趁機招集了18人起事,號稱“十八騎”。

后趙疆域圖
永興二年(公元305年),山東河北一帶的割據軍閥公師藩起兵反晉,石勒就帶著自己的“十八騎”去投奔。不久,公師藩被濮陽太守茍殺死,他的殘部就歸屬到石勒手下。沒過多久,一些犯人和流民也加入了進來,這樣石勒就組建了自己的武裝力量。公元307年,石勒率領部下投奔了匈奴漢國國主劉淵。劉淵封他為輔漢將軍、平晉王,后來又晉升為安東大將軍,累封趙公。劉淵死后,繼任的劉聰對石勒也很器重。石勒在行軍打仗上很有天分,漢國幾次攻陷晉朝都城洛陽、長安,俘虜了晉朝懷帝司馬熾、愍帝司馬鄴,都少不了他的功勞。
公元318年七月,漢主劉聰病亡,傳位給兒子劉粲,并囑托劉曜和石勒共同輔政。不想才過了2個多月,外戚靳準就殺死劉粲,篡奪了政權。同年十月,劉曜從長安起兵討伐靳準。行軍途中,劉曜就在部下的擁戴下稱帝。十二月,劉曜殺了靳準,平息了叛亂后,就遷都長安,改國號為趙。劉曜稱帝后封石勒為大司空、大將軍。
不過石勒并不接受,他認為自己與劉曜一同被劉聰封為輔政大臣,同樣軍功赫赫,實力相當,就對劉曜很不服。劉曜其實對石勒也不怎么信任,公元319年二月,石勒的左長史王修被劉曜殺了。石勒得知后非常憤怒,就宣布公開與劉曜決裂。同年十一月,46歲的石勒在襄國(河北邢臺一帶)建立政權,自稱趙王,他也將國號定為“趙”,以示與劉曜對立。為了區分他們,歷史上將劉曜的政權稱為“前趙”,石勒的政權稱為“后趙”。
治國有方 居功不傲
石勒稱帝后,為政勤勉,他雖然沒有念過什么書,卻治國有方。他是憑武力得位的莽漢,卻也很清楚發展生產才是增強國力的第一要務。為了更好地統治后趙人民,他采取了很多安撫措施。他為普通百姓減租,又分給每位孤寡老人三石谷子,并獎勵那些出名的孝子和努力耕作的農民。這樣,他不僅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贏得了百姓的擁戴。
為了鞏固后趙的政權,石勒還對有功的大臣進行封賞,這樣他得到了更多的擁護。石勒是羯族人,自然會努力提高族人的地位,不過他對漢族名士也同樣重用。石勒是個文盲,卻也是十六國統治者中最尊重知識,尊重士人的君主。石勒喜歡讀書,經常向士人們請教,同時他又勤于思考,能提出許多好的見解。石勒很賞識漢族文人,對他們都委以重任,謀士張賓就是其中一個。在張賓的輔佐下,他恢復了租庸剝削,制定了門閥士族的九品等級,又崇尚儒學,倡導佛教。于是,石勒的勢力很快就發展起來。北方的許多寒門士人也投身到石勒的軍中效力,石勒將他們組編成了君子營。他稱帝后,還曾專門下令保護士人,凡是部下抓獲的士人,他都要親自處理。此外,石勒還創辦學校,鼓勵將領們的子弟去學習。為了選拔人才,他還建立了舉薦和考試制度。這樣,石勒的政治就比較開明,社會逐漸變得安定繁榮起來。后趙前期出現了興盛的景象,疆土范圍擴展到西起今陜西,甘肅,東至河北東北部,南至湖北與安徽,包括了整個中原地帶,這樣它就成了十六國中最強大的政權。
石勒在內政上處理得非常出色,在外交上也很有手段。他稱王時,東晉名將、聞雞起舞的征北將軍祖逖,準備北伐。石勒得知后,就馬上派人去河北修復祖逖老家的祖墳,以博得祖逖的好感。這個方法很有效,祖逖知道后,也以參軍王愉為使,與后趙商議停戰事宜,并向石勒表示感謝。于是,兗州、豫州兩地百姓也免去了一場戰亂之苦。
石勒從公元319年就與前趙國主劉曜決裂,此后雙方一直有征戰。公元325年,石勒之侄石虎領軍征討前趙,不僅占領了石梁、并州兩地,還坑殺了1萬多名前趙士兵,將劉曜氣得大病了一場。公元328年八月,趁著東晉發生王敦、蘇峻叛亂,無力北伐,而前趙又在平定關隴地區之亂,無暇東顧的大好機會,石勒又派侄子石虎領兵4萬突襲前趙國的河東郡(今山西夏縣一帶),黃河沿岸的50多個縣紛紛歸降后趙政權。石虎一直打到了黃河東岸的蒲阪城(今山西永濟縣),直接威脅到前趙的都城長安。這次出兵給了劉曜沉重的一擊,也直接導致了前趙的滅亡。公元329年,石勒親自率領大軍渡過黃河,俘虜并殺了劉曜,隨后前趙正式滅亡。石勒滅了前趙后,奪取了關隴地區。至此,北方除了遼東的慕容氏與河西的張氏外,都成了石勒的天下,南面以淮水與東晉為界,初步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后趙太和三年(公元330年)二月,石勒被大臣擁立為大趙天王,他將兒子們全部封王,又給大臣們加官進爵。九月,石勒正式稱帝,改元建平,立妻子劉氏為皇后,并確定了昭儀、夫人、貴嬪、貴人、三英、九華、淑媛、淑儀、容華和美人等后宮等級和數額。第二年年夏,石勒將國都從襄國遷到了鄴城(河北臨漳一帶)。
石勒稱帝后,并不恃尊而驕,他仍然善于采納文臣武將的意見,集思廣益,這也使得后趙國勢蒸蒸日上。公元331年,就在他打算遷都鄴城時,有廷尉續咸上書勸諫,說勞財傷民,反對遷都。石勒大怒,說:“不殺這老東西,我的宮殿就很難建成!”他下令將續咸關進了監獄。中書令徐光對石勒說:“是否采用他的建議,全由您自己決定,何必要殺掉他呢?”石勒聽了也消了氣,自嘲地說:“做皇帝這樣不自由!普通百姓家有點資產了,還想蓋所新居,何況我這一國之君!為了成全直臣的好意,這宮殿還是以后再建吧。”于是,石勒將續咸放了出來,并賜給他絹百尺,稻百斛,以示嘉獎。不久,中山西北暴雨成災,洪水沖來了許多木料。石勒就對大臣們說:“這是蒼天讓我營建鄴都,給我送來了這么多木料!這還有什么可說的呢?”于是,石勒的宮殿終于破土動工了,不過石勒也盡量愛惜民力,以儉樸為標準。
石勒到了晚年,也像許多政治家一樣,喜歡對自己的功過做一番評估。后趙建平三年(公元332年)春節后,石勒設宴招待高句麗使者。酒興正酣,石勒問中書令徐光:“我可以與前代的哪位皇帝相比?”徐光答:“陛下的功績勝過漢高帝劉邦。”石勒聽了十分高興,不過他卻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你也太夸大了。倘若我遇到漢高帝,一定向他稱臣。大丈夫行事應光明磊落,不能像曹操、司馬炎那樣,靠欺辱孤兒寡母來奪取天下。”大臣們聽了此言,都高呼“陛下萬歲”。
公元333年六月,石勒西巡灃水宮,途中感染風寒,隨后病勢逐漸加重,生命垂危。他的侄子石虎是軍功赫赫的重臣,受封為中山王,早有奪位的野心。石勒一直都很信任石虎,到了這時,才有所覺察,他對子弱侄強的現實憂心忡忡,不過此時他也無能為力了。他對太子石弘和石斌兄弟說:“你們兄弟務必要互相扶持,絕不能自相殘殺。”他又抱著最后一絲希望,囑咐石虎:“中山王要盡力輔佐新君,這樣我死也瞑目了。”不過石勒的希望終究落了空。七月,他病情加重,石虎就假傳詔令,阻止太子和大臣來看望他。石勒臨終前,口授了一份遺囑,命石虎主持喪禮,要求自己死后三天即葬,這期間不得禁止民間婚娶、祭祀等,鎮守在外的將領牧守也不得前來奔喪,送喪只用普通車輛,不用金銀珠寶等隨葬。這些要求從一個皇帝的口中說出,實在難能可貴。就在石勒死去的當夜,石虎就偷偷將他裝殮入棺,運出城葬于山谷之中,具體葬地不詳,所以石勒的陵墓有好幾種說法,至今也沒有定論。過了12天,石虎才為石勒發喪,稱其墓為高平陵,謚號“明帝”,廟號“高祖”。
石勒在位14年,終年60歲。他勵精圖治,選賢任能,創建了十六國中最強大的后趙政權,占據了中國半壁疆土。他善于識人的眼光,賢于納諫的胸襟,節儉為民的美德,都令后人景仰。
海陽王石弘
后趙海陽王檔案:
生卒年:公元313~334年
父母:父,高祖石勒;母,程氏
后妃:賈皇后
年號:延熙
在位時間:公元333~334年
謚號:海陽王
廟號:無
陵寢:不詳
性格:仁孝,謹慎,懦弱
點評:
虛衿愛士,好為文詠,其所親昵,莫非儒素。
——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
海陽王名叫石弘,是后趙高祖石勒次子,后趙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性格柔弱,稱帝不久就被石虎廢殺了。
石弘是石勒的次子,石勒稱漢王時,因為長子石興早死,就立次子石弘為世子。石弘是個孝子,為人又很謙恭,很得石勒的喜愛。石勒半生歷盡磨難,也沒讀過什么書,就在兒子石弘身上傾注了很大的希望。為了全面培養石弘,石勒專門為他請來當時最有名的老師。其中杜嘏教授他經書,續咸教授他律法,劉征、任播教授他兵書,王陽教授他擊劍,這樣,石弘就成長為一位品學兼優、文武雙全的好少年。
公元319年,石勒稱趙王,就立石弘為趙王世子。公元330年,石勒稱帝后,石弘又順利成為皇太子。石勒對兒子寄予厚望,但是石弘并不熱衷政治。他博學多才,更喜歡讀書作文,與儒生們談論詩書,對太子之位并不看重。而石勒的侄子石虎,卻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他跟隨石勒征戰多年,立下汗馬功勞,深得石勒的信任,在朝中很有威望,他對皇位一直虎視眈眈。公元333年七月,石勒病逝,石虎掌握了軍政大權,他雖然想稱帝,但是感覺時機還不成熟,就讓皇太子石弘繼位。石弘本就不愿做皇帝,又懼于石虎的權勢,就誠心誠意地讓位給他,卻遭到了石虎的拒絕。于是,石弘被迫登上了皇位,改元延熙,尊石勒的皇后劉氏為皇太后。
石弘做了皇帝,實際上是一個傀儡,石虎把持朝政。石虎為了給自己篡位創造條件,就一面威逼石弘拜自己為丞相、魏王、大單于,加九錫,以魏郡等十三郡為邑,將地位晉升到最高;一面大肆鏟除異己,誅殺了右光祿大夫程遐、中書令徐光等老臣。而石弘生性懦弱,見此情景也無能為力,只好回到后宮向劉太后哭訴。劉太后忍不下這口氣,就與親生兒子彭城王石堪密謀除掉石虎,打算擁立南陽王石恢為盟主。不料事情敗露,石堪被逮,并被活活烤死,劉太后也被殺了。另有河東王石生從關中起兵,石朗從洛陽起兵,共同討伐石虎,結果都兵敗被殺了。
石虎將宗室子弟都殺得差不多了,覺得稱帝的時機也成熟了。公元334年十月,石弘再次主動禪位。不料石虎并不接受,而是直接廢黜了石弘為海陽王,將他囚禁在太子宮,然后自稱居攝天王。石虎稱王后,也沒有容下石弘,這年十一月,就殺了他。可憐石弘在位僅1年多,就成為皇權的犧牲品,死時年僅22歲。
太祖石虎

太祖石虎像
后趙太祖檔案:
生卒年:公元295~349年
父母:父,寇覓;母,不詳
后妃:鄭皇后、杜皇后等
年號:建武,太寧
在位時間:公元334~349年
謚號:武帝
廟號:太祖
陵寢:顯原陵
性格:勇猛殘暴,喜怒無常,心胸狹窄
點評:
他對倫理的踐踏,對人性的摧毀,對親情的冷酷,才是真正讓人感到震顫,而永遠不能忘卻的。
——路衛兵
后趙太祖名叫石虎,是寇覓之子,后趙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生性殘暴,篡位自立,是個典型的昏君。石虎生于公元295年,是后趙高祖石勒的侄子。他的父親在大饑荒時餓死了,所以石虎從小就跟隨叔父石勒生活。石虎11歲那年突然莫名失蹤了,石勒想盡了辦法也沒有找到他。直到公元311年,石勒已經做了匈奴漢國劉聰手下的大將,在西晉并州刺史劉琨的幫助下,他才找回了已經17歲的石虎。石勒找到了侄子自然很高興,對他很親熱。可不久就發現如今的石虎性格殘暴,品行惡劣,就對他很失望。
石虎整日游手好閑,尤其喜歡用彈弓打人來取樂,石勒部下官兵都很討厭他。石勒也討厭他,就對自己的母親王氏說:“這個孩子太殘暴了,干脆殺了吧!”王氏勸道:“一頭好牛在幼時也會經常把車撞破,石虎正是一頭好牛,你還是忍耐一下吧!”石勒這才打消了殺心。不過幸虧石勒沒有殺掉石虎,不然他就少了一員猛將。但是他不殺石虎,又為自己的子孫埋下了隱患。
石虎身強體壯,是個騎馬射箭的好手。他長到18歲,就因武藝高強,勇猛過人,得到了石勒的重用,被封為征虜將軍。此后石虎一直跟隨石勒打仗,立下了赫赫軍功。不過他兇殘的性格也更加彰顯了。在軍中,石虎武藝好,就特別好勇斗狠,可他氣量很小,有許多人只因為功夫比他好,就被他設法害死了。在戰場上,石虎也特別嗜殺,每攻下一座城池,他都要屠城。他攻占青州,在血腥屠城之后,只有700來人僥幸活命。即使在家里,石虎也同樣殘暴。石勒曾為他聘娶了將軍郭榮的妹妹為妻,不料石虎喜歡的卻是當時的雜技名角鄭櫻桃,于是他就殺了郭氏,續娶了鄭氏,后來又娶了崔氏。妻妾爭風吃醋,石虎又在鄭氏的挑撥下殺了崔氏。
公元330年,石勒稱帝后,就封石虎為中山王、尚書令。石虎本以為自己勞苦功高,會得到大單于之位,不想石勒給了自己的兒子石弘。于是,石虎就起了叛逆之心。公元333年七月,石勒病死,石虎掌握了朝政大權,就開始為自己篡位鋪路了。石勒的兒子、太子石弘,并不想做皇帝,主動提出禪位給石虎。可石虎明白石勒剛死,自己稱帝肯定會遭到群臣的反對,就沒有答應。于是,他先逼迫太子石弘繼位,拜自己為丞相、魏王、大單于,加九錫,以魏郡等十三郡為邑,地位顯貴到堪比皇帝;然后又威脅石弘殺了曾反對自己的朝中重臣程遐和徐光等,將朝中要職都換上了自己的人;最后,又將皇太后劉氏、石弘的母親程氏,以及秦王石宏、南陽王石恢等皇室宗親全部殺了。這樣,石虎就完成了篡位的全部準備。公元334年十月,石虎再次拒絕了石弘禪位的請求,直接廢黜他為海陽王,自立為趙天王,改元建武,立兒子石邃為太子。十一月,石虎就殺了廢帝海陽王石弘,并遷都鄴城。
石虎奪位之后,暴虐荒淫的本性就完全暴露了。他加重刑罰,橫征暴斂,又多次大興土木,廣造宮室,遍選美女,還窮兵黷武,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的苦難。
后趙只是一個小政權,而石虎卻比許多強盛王朝的昏君還要貪婪好色。建武二年(公元336年),石虎下令在襄陽建太武殿,在鄴城建東、西兩宮。不久又在顯陽殿后面修建了靈風臺九殿。這些宮殿都規模宏大,裝飾奢華。為了供自己享樂,石虎還從民間挑選了1萬多名女子,分配到各殿。不過他并不滿足,后來又從民間搜羅了從13歲至20歲的女子無數,以致后宮達到3萬多人。石虎還嫌美人太少,公元345年,他專門增設女官,為自己物色美女。各地官員們也爭著獻上美女來討好他,結果民間女子幾乎被搶光,連已婚的也搶來了9000多人。這些官員也趁火打劫,搶奪美女,以致民間家破人亡者無數。石虎只顧滿足自己的淫欲,對百姓的苦難視而不見,他甚至還殺了上疏勸諫自己的金紫光祿大夫逯明。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說的就是石虎父子這樣的人。石虎有了龐大的后宮,就無心國事了,將朝政都交給太子石邃打理,自己只專心玩樂。而太子石邃也是個酒色之徒,比石虎不遑多讓。他經常夜闖大臣內宅,奸淫他們的妻女。甚至還殺掉自己的美妾,將頭顱洗凈放在盤子里,讓大臣們傳看。他如此荒淫殘暴,卻對父親石虎的專斷十分不滿,經常忤逆石虎,氣得石虎用鞭子抽了他好幾次。后來石邃竟然帶著500騎兵出走,打算去冀州殺掉自己的弟弟河間公石宣,然后發動叛亂。由于兵士不愿跟他去送死,紛紛逃跑,石邃只好又跑回宮中。石虎得知后,氣得又抽了他一頓鞭子,然后將他軟禁在東宮。過了一段時間,石虎氣消了,就將兒子放出來。不料石邃根本不感激父親,見了石虎招呼都不打,就揚長而去。石虎氣得發狂,當即就廢他為庶人,當夜就將石邃及其妃子、兒女共26人全部殺掉。從此石虎對子孫的殺戮,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后來石虎立石宣為太子,不料石宣與弟弟石韜爭權,還殺了他。石虎得知后大怒,又將石宣及其妻兒共9人全部殺死,連石宣幾歲的小兒子也沒有饒過。
石虎大半生都用在戰場上,所以他特別喜歡打仗。他即位之后不顧民力,四處征戰。他首先出兵3萬,進攻遼西鮮卑段遼,不久又出兵攻打前燕。為了籌集兵力,他將司、冀、青、徐、幽、并、雍七州的男丁幾乎征盡。石虎的殘暴很不得人心,所以幾次征戰都以失敗告終。他見立戰功無望,就又把精力放到了享樂上。他除了喜歡美人,還喜歡打獵。到了晚年,因身體太胖無法騎馬,便制作了1000輛巨大的獵車供自己使用。他的獵場也很大,西起靈昌,東到陽都。石虎出去打獵也要搜羅美女,于是獵場周邊百姓深受其害。
石虎對百姓的性命視如草芥,而自己的命卻看得很珍貴。公元347年八月,一個叫吳進的和尚對石虎說,胡人要走衰運了,晉人將會復興,要想改變這種國運,就要驅使晉人去做苦力。石虎信以為真,就又一次大興土木,在鄴城北邊修建華林苑和幾十里長的苑墻,這樣就奴役了16萬多人去做苦工,大車也征集了10多萬輛。在修建過程中,遇上大風暴雨,好幾萬人丟了性命。
公元349年,長期縱欲的石虎,淘空了身體,染上了重病。他想通過稱帝改元,來消災沖喜。于是這年正月,54歲的石虎正式稱帝,改元太寧,并立10歲的兒子齊王石世為太子。石虎稱帝不久,飽受壓迫的百姓紛紛起義,連戍邊的梁犢也起兵造反了,后來石虎調集了全國的軍隊才平息了各地叛亂。平叛后,石虎的精力也耗盡了。
公元349年四月,石虎病逝于鄴城金華殿,終年55歲。他死后葬于顯原陵,謚號“武帝”,廟號“太祖”。石虎在位15年,他的荒淫殘暴導致十六國中最強大的后趙政權很快就垮掉了。
彭城王石遵
后趙彭城王檔案:
生卒年:? ~349年
父母:父,太祖石虎;母,鄭皇后
后妃:張皇后
年號:青龍
在位時間:公元349年五月~十一月
謚號:無
廟號:無
陵寢:無
性格:有勇無謀,貪婪無信
點評:
石虎死,諸子為爭奪皇位而骨肉相殘。
——詹子慶《中國古代史》
彭城王名叫石遵,是后趙太祖石虎的第九子,后趙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廢黜弟弟石世自立,沒過多久,就被部下砍死了。
石遵是石虎與雜技名角鄭櫻桃之子。公元333年,后趙高祖石勒死后,石虎獨攬大權,就封石遵為齊王。公元348年底,石虎稱帝后,就封石遵為彭城王。第二年四月,石虎病死,傳位給10來歲的小兒子齊王石世。石世年紀太小,就由母親劉太后臨朝聽制,大臣張豺輔政。
石世稱帝后,石遵被任為左丞相,他對年幼的弟弟得到皇位很不滿。石世當皇帝沒幾天,冉閔就唆使石遵從河內發兵,攻打鄴城。結果,權臣張豺被誅殺,劉太后和小皇帝石世都被毒死,石遵就順利坐上了皇位。
石遵起兵前,曾對冉閔承諾,事成后立他為皇太子。冉閔的父親冉瞻是后趙太祖石虎的養子,冉閔就是石虎的養孫,又名石閔。可石遵稱帝后,尊母親鄭氏為太后,立燕王石斌之子石衍為皇太子。冉閔見石遵不守信用,非常惱火,就罵他忘恩負義。大臣們為了石遵的皇位穩固,就勸他殺了冉閔。于是石遵就召來兄長石鑒和弟弟石苞,去見母親鄭太后,共同商議誅殺冉閔之事。由于鄭太后認為冉閔是功臣,反對殺他,所以商談無果,石遵等人就從太后宮出來了。
不料石鑒竟然出賣了石遵,他將此事告知冉閔。冉閔聞訊,立即派周成等人率兵包圍了石遵居住的南臺。石遵正在與妃子下棋,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周成的兵士亂刀砍死。石遵在位僅183天。
義陽王石鑒
后趙義陽王檔案:
生卒年:? ~350年
父母:父,太祖石虎;母,不詳
后妃:不詳
年號:無
在位時間:公元349年~350年
謚號:無
廟號:無
陵寢:無
性格:陰險狡詐,反復無常
點評:
石鑒的兩面派作風,其中雖有自己想當皇帝的一己私念,但客觀上還是幫助了冉閔。
——路衛兵
義陽王名叫石鑒,是后趙太祖石虎第三子,后趙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他既懦弱又狡詐,害死了弟弟石遵奪得皇位,不過還沒坐穩,就送了性命。
石鑒,字大朗。公元337年,石虎改稱天王后,他被封為義陽公。公元349年,石虎稱帝后,又被晉封為義陽王。公元349年四月,石虎病死,太子石世即位,封石鑒為丞相。不到一個月,彭城王石遵就帶兵殺了小皇帝石世,自立為帝,封石鑒為侍中。
石遵稱帝前,曾許諾立石虎的養孫石閔(又名冉閔)為太子。不料他稱帝后卻違背了諾言,這就引來了石閔的極大不滿,他到處罵石遵不守信義。石遵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就召集兄弟幾人一起拜見母親鄭太后,商議除掉石閔。因為鄭太后反對動手,所以事情就擱置了。石鑒也參加了這次會議,他離開太后宮,就急忙派人去向石閔告密。石閔聞訊大怒,就立即動手殺了石遵。石鑒就乘機占據了皇位,他封石閔為大將軍。
石鑒稱帝后,石閔的勢力很大,這讓他感到很不安,就也想除掉石閔。他命樂平王石苞、中書令李松、殿中將軍張才等夜襲石閔,不料石閔早有防備,將石苞等人殺退。石鑒見事情敗露,怕石閔會以此為由發動政變,就殺了石苞等人滅口。不料他剛做完此事,龍驤將軍孫伏都卻帶著3000羯族士兵跑來,向他請示,要出兵討伐石閔。石鑒一聽,又壯起膽來,他對孫伏都說:“你是功臣,好好為我效力。我在臺上看著你們,如果殺了石閔,我一定不會虧待你們!”孫伏都聽了此話,就帶著手下去攻打石閔,不料卻被石閔殺得四處逃竄。石閔得勝后,帶著幾千人馬趾高氣昂地闖進了宮殿。石鑒看到這種陣勢,立刻就膽怯了。為了保住性命,他下令打開所有宮門,迎接石閔入宮,盡量討好石閔。他還在石閔面前詆毀孫伏都,極力撇清自己的嫌疑。
不過石鑒的討好,石閔并不領情。他將石鑒關起來,然后就開始了血腥屠殺,稱:“六夷之內,凡敢拿起兵器者,一律處斬!”由此,好幾萬人無辜喪命。公元350年正月,石鑒被石閔殺死了。
新興王石祗
后趙新興王檔案:
生卒年:? ~351年
父母:父,太祖石虎;母,不詳
后妃:不詳
年號:永寧
在位時間:公元350~351年
謚號:無
廟號:無
陵寢:無
性格:怯懦,貪婪
點評:
天假手于冉氏子,至使羯種二十萬人,同飽烏鳶。嗚呼!慘矣。
——明·張大齡
新興王名叫石祗,是后趙太祖石虎之子,后趙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義陽王石鑒死后,自為帝,不過皇位也沒坐多久,就被殺死了。
石祗,是石虎的眾多兒子之一,他受封新興王,鎮守襄國(今河北邢臺)。石虎死后,幾個兒子為了奪位互相殘殺,朝政非常混亂。公元350年正月,石虎的養孫石閔殺了義陽王石鑒,自立為大魏皇帝。石祗聞訊后,也于這年三月在襄國稱帝,與石閔政權對峙。
石祗稱帝后,改元永寧,任汝陰王石琨為相國,號召胡、羯、氐、羌等少數民族共同對抗石閔。公元350年四月,石祗便派石琨帶兵10萬討伐石閔,不想石琨根本不會打仗,竟然全軍覆沒了。十一月,石閔親自領兵出擊襄國,嚇得石祗膽戰心驚,連忙去掉自己的皇帝封號,改稱趙王,然后聯合鮮卑慕容前燕)和羌族姚弋仲(后秦),共同對抗石閔。石閔大敗,領著殘兵逃回了鄴城。公元351年三月,石祗又派大將軍劉顯領兵7萬攻打鄴城,不料卻被石閔打敗,劉顯也投降了。劉顯為了向石閔表示誠意,立功贖罪,就于四月回到襄國,伺機殺了石祗,然后將首級獻給石閔。石祗只當了1年多皇帝就死了,他死后石閔又對石氏宗親大肆殺戮,后趙自此滅亡。